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小肠间质瘤(GIST)的CT表现特点、探讨CT对该瘤定位、定性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21例小肠间质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十二指肠6例,空肠8例,回肠7例;良性2例,低度恶性5例,恶性14例;CT表现为肠壁单发偏心性肿块,腔外16例、腔内5例,大小3~15cm;2例良性和3例低度恶性呈类圆形、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小于4cm;19例恶性GIST中,不均匀16例,有多灶性坏死、碘水进入显示液平2例,合并腹腔脓肿1例,边缘边界不清15例,分叶13例,15例大于4cm,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肝转移1例;增强后良性均匀较明显强化、恶性肿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结论CT对小肠GIST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其定位、定性的准确率高,对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64排螺旋CT的影像特征与病理。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20例胃肠道间质瘤CT平扫和增强的影像征象。结果 2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胃间质瘤15例,小肠间质瘤2例,结肠间质瘤1例,直肠间质瘤1例,食道间质瘤1例;20例病理结果当中,良性间质瘤5例,交界性间质瘤8例,恶性间质瘤7例。结论: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向、形态、大小、CT增强特征、瘤周侵犯及转移等影像学特征,64排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性诊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和CT对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持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0例肿瘤经手术病理证实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MRI或和CT征象,其中MRI检查8例,CT检查3例,1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7例神经鞘瘤均表现为边缘光滑的肿块,T2加权上呈不同程度的高信号,多数信号不均,但号强度和分布取决于antoniA区和antoniB区的比例,2例神经纤维瘤表现为弥漫性皮下软组织肿块,CT密度均匀1全恶性神经鞘瘤呈分叶状,密度明显不均。10例中与重要血管神经束相邻肿瘤6例,其中5例行MRI检查的良性神经鞘瘤均清楚显示相邻血管神经束,1例行CT检查的腹股沟恶性神经鞘瘤其血管神经束受累,显示不清。结论:MRI或CT对判断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来源及其定位有重要价值,术前MRI或CT检查可减少术中对重要神经或血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的CT表现及特征。方法2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CT平扫及增强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25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病例中,肿瘤空肠19例,回肠6例。良性21例,恶性3例,潜在恶性或有恶变倾向1例。肿瘤大多向腔外生长,边界清楚,增强后有明显的强化。结论小肠间质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性,可发现肿瘤的明确部位和治疗前后的综合评估及随访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膜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经CT、MRI诊断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185例,CT和MRI检查均采用增强前后常规扫描,病理为手术巨检和切片光镜下所见.结果:典型脑膜瘤多为过渡型或纤维母细胞型脑膜瘤,密度(信号)均匀,明显均匀强化,15%~20%伴有钙化,无或轻度瘤周水肿.不典型脑膜瘤以合胞体和血管母细胞瘤型脑膜瘤为主,密度(信号)不均匀,无或不均匀强化,瘤周水肿较重.恶性脑膜瘤为混杂密度(信号)肿块,强化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瘤周水肿明显,伴有骨质破坏.结论:CT、MRI平扫 增强是诊断脑膜瘤的最主要方法,准确率为95%,在一定程度上可提示脑膜瘤的病理学分型,为术前选择手术方案及判定预后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6.
朱宏  魏铭 《甘肃科技》2013,(21):134-135,95
分析了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的多排螺旋CT(MSCT)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对经手术病理证实16例胸膜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MSCT图像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6例均行增强.16例均为胸腔内单发肿块,大小不等,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最大19cm×17cm×11.5cm,最小直径2.3cm,12例较大肿块密度不均匀,多数内见囊变及坏死,4例内见钙化,4例小肿块密度均匀,平扫CT值21-37HU,增强后均匀或不均匀持续强化,CT值43-85 HU,4例呈“地图样”强化,5例肿瘤内见血管影.7例位于右侧,9例位于左侧,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后处理可进一步明确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MSCT检查有利于明确病变的部位、大小、范围、形态、密度及强化特征,对SFTP的诊断有重要价值,SFTP的MSCT有一定的特征,但最终需病理学确诊.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分次口服2.5%等渗甘露醇溶液胃肠道分段充盈后的MSCT成像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收集379例临床疑诊胃肠道疾病患者,分次口服2.5%等渗甘露醇溶液分段充盈胃肠道后行MSCT成像,观察胃及各组肠道充盈管腔扩张度及管壁厚度。胃及各组肠道充盈良好,胃肠道充盈后能够充分舒展,肠袢排列有序,胃肠道腔壁、管腔、黏膜皱襞、肠系膜及周围结构关系清晰显示,检出胃肠道间质瘤17例,均为单发,其中胃间质瘤9例,小肠间质瘤4例,结肠及直肠间质瘤3例,肠系膜间质瘤1例;CT表现为黏膜下富血供肿块,肿瘤倾向于腔外生长,可有囊变、坏死及钙化。双期增强扫描静脉期较动脉期强化显著。分次口服2.5%等渗甘露醇溶液胃肠道分段充盈后的MSCT成像显示胃肠道满意,胃肠道间质瘤腔内外肿块清晰显示,将成为胃肠道间质瘤的可靠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常规MRI对多发性恶性胶质瘤和转移瘤鉴别诊断的作用。病例包括2004年7月~2006年12月间收入脑外科在术前来我科做MRI检查的8例多发性恶性胶质瘤和15例多发脑转移瘤患者。8例恶性胶质瘤中,星形细胞瘤Ⅲ级即间变型(恶性)胶质细胞瘤(anaplastic astrocytomas)1例,星形细胞瘤Ⅳ级即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multiforme glibolastoma)7例。15例脑转移瘤,除8例有明确肺癌病史其脑内多发弥漫结节状转移病灶未能手术外,其余7个病例均做了开颅手术,得到了病理证实。这7例转移瘤中原发瘤2例为乳腺癌,3例为肝细胞癌,3例为卵巢癌。结果:15例脑转移瘤中,1例位于脑干外,余14例病灶位于皮质内或皮层下。呈环状强化,有大的壁结节,或整个结节均匀强化。8例多发性恶性胶质瘤中,病灶都位于同一大脑半球且各个肿块之间相距较近。病灶边界不清,5例病灶位于皮髓质交界处3例肿瘤位于髓质深部及基底节区,瘤内有大片状或多数小斑片状坏死无强化区,有完整或不完整的强化环。脑转移瘤和恶性胶质瘤MRI的鉴别诊断要点有:①转移瘤患者年龄比胶质瘤大,常有原发瘤病史;②转移瘤易多发且位置表浅,瘤脑界面一般比胶质瘤清晰;③转移瘤单发时,整个肿瘤均匀强化比胶质瘤多见,环状强化时转移瘤环壁相对规则;④胶质瘤多发时病灶相对集中。但这些征象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张瑜  刘美 《甘肃科技纵横》2013,(11):121-122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诊。方法:选取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文中简称我院)2003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42例胃肠间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42例中,恶性22例,恶性潜能有6例,良性有14例。主型为梭形细胞型30例,占71%;主型为上皮细胞型7例,占16.5%。CD117阳性39例,占97.5%;CD34阳性34例,占81%。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主要发生在胃和小肠,其中小肠部位的肿瘤恶性度高。细胞异型性、核分裂数量和肿瘤大小是决定肿瘤的良恶性的主要依据,CD117、CD34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常规MRI对多发性恶性胶质瘤和转移瘤鉴别诊断的作用.病例包括2004年7月~2006年12月间收入脑外科在术前来我科做MRI检查的8例多发性恶性胶质瘤和15例多发脑转移瘤患者.8例恶性胶质瘤中,星形细胞瘤Ⅲ级即间变型(恶性)胶质细胞瘤(anaplastic astrocytomas)1例,星形细胞瘤Ⅳ级即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multiforme glioblastoma)7例.15例脑转移瘤,除8例有明确肺癌病史其脑内多发弥漫结节状转移病灶未能手术外,其余7个病例均做了开颅手术,得到了病理证实.这7例转移瘤中原发瘤2例为乳腺癌,3例为肝细胞癌,3例为卵巢癌.结果15例脑转移瘤中,1例位于脑干外,余14例病灶位于皮质内或皮层下.呈环状强化,有大的壁结节,或整个结节均匀强化.8例多发性恶性胶质瘤中,病灶都位于同一大脑半球且各个肿块之间相距较近.病灶边界不清,5例病灶位于皮髓质交界处3例肿瘤位于髓质深部及基底节区,瘤内有大片状或多数小斑片状坏死无强化区,有完整或不完整的强化环.脑转移瘤和恶性胶质瘤MRI的鉴别诊断要点有①转移瘤患者年龄比胶质瘤大,常有原发瘤病史;②转移瘤易多发且位置表浅,瘤脑界面一般比胶质瘤清晰;③转移瘤单发时,整个肿瘤均匀强化比胶质瘤多见,环状强化时转移瘤环壁相对规则;④胶质瘤多发时病灶相对集中.但这些征象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选取景泰县人民医院1995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29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胀痛不适,消化道出血和排便异常等症状,29例中,恶性12例,潜在恶性有6例,良性有9例,采用酪氨酸激酶受体(CD117)阳性27例,占95.5%;骨髓干细胞抗原(CD34)阳性20例,占72.4%、平滑肌肌动蛋白(SMA)12例,占40%、可溶性酸性蛋白(S-100)2例,占6.9%。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主要发生在胃和小肠,其中小肠部位的肿瘤恶性度高。肠道间质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及免疫组化是确诊依据,手术治疗是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鞍结节脑膜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鞍结节脑膜瘤的(玎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结节脑膜瘤CT表现.结果:15例患者中,肿瘤呈等密度3例,稍高密度12例,肿瘤均匀强化者13例,不均匀强化者2例,14例可见脑膜尾征.病理诊断:上皮型脑膜瘤9例,纤维型3例,合体细胞型1例,血管型1例,混合型1例.结论:鞍结节脑膜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这些表现,有助于鞍结节脑膜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是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探讨其磁共振表现特征.方法:收集24例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和3例间变性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对其磁共振影像(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4例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和3例间变性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均累及皮层或皮层和皮层下白质,位于幕下5例,22例位于幕上,其中额和/或颞叶有21例;直径范围为2.1~13.0 cm.根据MRI表现可分为囊性为主型、囊实性和实性3种类型,其中4例囊性为主型,囊性部分磁共振平扫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3例可见壁结节,壁结节有强化;13例为囊实性,12例为不均匀强化,其中3例间变性神经节细胞瘤均为此类型;10例实性,磁共振平扫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异常信号影,6例无强化,其余轻度强化.17例无瘤周水肿,10例有轻、中度瘤周水肿.结论: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磁共振表现多样,但多为良性慢性生长的表现;肿瘤发生间变后亦有一定的MRI特征,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增强后不强化或不均匀强化;熟悉这些MRI征象对术前的正确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比较眼眶内血管性病变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眼眶内血管性病变资料,观察其CT表现。结果:海绵状血管瘤10例,其中8例位于肌锥内;6例混合性血管瘤中的5例表现为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影,且呈条状、分叶状或结节状,增强后明显强化,常包绕相邻组织;1例静脉血管瘤表现为条索状肿块,延至左颞部,伴多发点状钙化,邻近外侧壁骨质破坏;2例静脉曲张见迂曲扩张的静脉自眼眶前份向后延至眶尖;1例血管淋巴管瘤表现为广泛松散的条块状软组织影;1例血管平滑肌瘤表现为左球后视神经内侧椭圆形肿块;1例良性血管内皮瘤表现为与条索状的血管影相连的不规则软组织肿块;1例血管外皮肉瘤表现为球后强化不均、不规则软组织肿块,浸润破坏眶壁骨质。结论:根据CT影像特点,结合临床症状,多数可作出眼眶内血管性病变的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多层螺旋CT(MSCT)对腮腺非上皮性良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了12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非上皮性良性肿瘤患者的CT资料,其中3例行增强扫描.研究的12个病例中,神经鞘瘤1例,神经纤维瘤、囊肿、鳃裂囊肿和淋巴管瘸各2例,血管淋巴管瘤、血管畸形和脂肪瘤各1例.其中,9例肿瘤位于腮腺浅叶;7例形态规则.5例形态不规则;9例与正常腮腺组织分界清楚,3例分界不清;8例密度均匀,4例密度不均;增强后2例不均匀强化,1例(脂肪瘤)未强化.结果显示.腮腺非上皮性良性肿瘤的MSCT表现出一定的特征性,多表现为位于腮腺浅叶,形态规则,边界清楚;脉管性病变形态多不规则.边界不清楚;颈部均无异常肿大淋巴结.MSCT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情况.方法对本院2003年以来收治的29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结果以黑便、腹胀、腹块、呕吐等症状就诊者10例,因其他部位肿瘤手术探查发现者2例,二次手术切除者2例.根治性切除者27例,姑息手术者2例.术后死于GIST者4例,因其他疾病死亡者10例,失访3例,存活者12例.结论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伊马替尼治疗有着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欧乃派克在常见肝脏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证实的常见肝脏肿瘤 5 6例 ,其中肝细胞癌 32例 ,肝血管瘤 1 2例 ,肝转移瘤 1 2例。以3ml/s的流速经前臂静脉注入非离子造影剂欧乃派克 1 0 0 ml后 2 8~ 30 s开始扫描 ,以兴趣区测量大血管、背景肝实质及肿瘤的强化 CT值。结果 :注入欧乃派克后肝血管瘤的增强峰值最高 ,三期表现为不同形式的瘤灶强化。肝细胞癌在动脉期表现为不同形式的高密度强化 ,门脉期及平衡期成不同形式的低密度强化。肝转移瘤的增强特征在动脉期及门脉期以不同密度的环行强化为主或表现为不同形式的低密度强化。结论 :欧乃派克在肝脏肿瘤的三期增强扫描中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直肠上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直肠癌的安全性,减少化疗药物剂量后的疗效与副反应,以及对手术切除的影响。方法:采用经皮股动脉入路作直肠上动脉化疗栓塞术,用表阿霉素30mg,羟基喜树碱20mg(或顺铂30mg),5-Fu500mg化疗,明胶海棉条(大小1.0cm×0.2cm)1条栓塞。并于化疗栓塞术后第二周或择期行肿瘤切除术。结果:16例患者临床症状减轻,CT复查10例中9例肿瘤有缩小,1例无变化为恶性间质瘤,16例中15例顺利完成根治术,尤其术前评估难以切除肿瘤的9例中有8例顺利完成肿瘤切除。结论:直肠上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直肠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可作为直肠癌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张财源  周俊  陈庆 《甘肃科技》2009,25(11):128-130
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CT征象特点,结合临床表现,提高该病的诊断;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CT表现,其中女性10例,男牲6例,年龄33~76岁,平均56.63岁。16例均进行了CT检查;孤立结节或肿块型者6例,其最大径1.5—7.0cm,平均约3.2cm。边缘有毛刺征者4例,有分叶征者2例,中心坏死呈相对低密度者2例。弥漫型者7例,其中4例合并较大结节或肿块,2例肿块边缘呈分叶征,3例肿块边缘有毛刺征,1例肿块中央发生坏死呈相对低密度,1例肿块内有斑片状高密度钙化。其中1例在多发结节的基础上,沿支气管分布多发壁厚薄不均的薄壁小空腔影。节段型者3例,2例有支气管气像征。合并双侧或单侧胸腔积液者6例,心包积液者1例,纵隔内淋巴结肿大者4例,骨盆骨转移者1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CT表现复杂,临床表现不典型,多种方法综合分析,有助于该病的发现和诊断。  相似文献   

20.
探讨CT在良恶性甲状腺肿瘤诊断鉴别中的临床应用分析及影像学表现。回顾性分析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中选取5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CT结果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CT对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及其影像学表现。CT对良恶性甲状腺肿诊断灵敏度为86.36%,特异度为93.10%,准确度为90.20%,误诊率为6.90%,漏诊率为13.64%,约登指数为0.79;良性甲状腺肿瘤边缘清晰、增强后边缘清晰、有包膜的比例明显高于恶性甲状腺肿瘤(P0.05);恶性肿瘤单发、细颗粒钙化灶等比例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5);良、恶性肿瘤密度、肿瘤内囊变比例及肿瘤直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对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