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沙启美 《甘肃科技》2014,(8):130-132
回顾性分析了21例经手术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21例肿瘤中发生于胃8例,小肠10例,结肠3例;其中恶性15例,良性6例。21例肿瘤CT表现为外生性或内生性肿块。肿块2.5-15cm。5cm者5例,≧5cm者16例。15例为恶性间质瘤,肿块密度不均,腔外不规则或分叶状肿块,界限不清,中心伴有坏死囊变。增强扫描明显的不均匀性强化多为恶性。良性CT显示一般小于2cm,密度均匀,边缘无分叶,界限清楚,均匀强化。CT有助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膜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经CT、MRI诊断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185例,CT和MRI检查均采用增强前后常规扫描,病理为手术巨检和切片光镜下所见.结果:典型脑膜瘤多为过渡型或纤维母细胞型脑膜瘤,密度(信号)均匀,明显均匀强化,15%~20%伴有钙化,无或轻度瘤周水肿.不典型脑膜瘤以合胞体和血管母细胞瘤型脑膜瘤为主,密度(信号)不均匀,无或不均匀强化,瘤周水肿较重.恶性脑膜瘤为混杂密度(信号)肿块,强化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瘤周水肿明显,伴有骨质破坏.结论:CT、MRI平扫 增强是诊断脑膜瘤的最主要方法,准确率为95%,在一定程度上可提示脑膜瘤的病理学分型,为术前选择手术方案及判定预后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3.
MRI与CT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比较MRI和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25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术前均进行了MRI和CT检查;比较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结果:MBI除了对肿瘤内钙化的显示率低于CT外,对恶性胸膜间皮瘤形态学的观察普遍优于或等于CT,尤其对叶间胸膜及横膈膜增厚的显示、肿块侵犯胸壁或膈肌以及肺门或纵隔淋巴结构的显示优于CT。恶性胸膜间皮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或等信号,而在T2WI及增强T1WI上绝大部分呈高信号。结论:与CT比较,MRI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TNM分期以及治疗方案的制订更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27例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各种影像学手段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主动脉造影证实的27例肺隔离症病人,其中叶内型25例,叶外型2例。所有病例都摄有胸部正侧位片,23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5例行螺旋动态增强CT扫描),6例行磁共振成像删检查,3例行血管造影。结果:胸部平片表现为肺内结节、团块状影(21例)及囊性病变(6例)。CT示含气体或液体的囊肿或软组织肿块18例,病变为肺气肿所包裹5例。螺旋CT对异常供血血管显示率(83%)高于普通CT检查(59%)。MRI中4例为软组织结节或肿块,2例为含气囊肿,3例显示出异常的主动脉供血血管。结论:胸部X线平片对肺隔离症的发现及定位有价值,CT(尤其是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MRI可取代血管造影立体地显示主动脉异常供血血管,且对肺部病变的评价具有优越性,是肺隔离症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颅底肿瘤的CT和MRI表现,总结CT和MRI对颅底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一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底肿瘤105例,全部病例行CT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本组105例中,颅底区肿瘤36例,其中脊索瘤10例,转移瘤11例,三叉神经瘤5例,骨软骨瘤5例,骨软骨肉瘤2例,淋巴瘤2例,骨巨细胞瘤1例;颅底上区肿瘤46例,其中脑膜瘤23例,垂体瘤18例,胆脂瘤5例;颅底下区肿瘤23例,其中鼻咽癌16例,蝶窦癌4例,筛窦癌2例,颈静脉孔区神经瘤1例.CT和MRI表现各异,可清楚显示颅底肿瘤的大小、部位、范围、内部结构及向周围的浸润程度,对颅底肿瘤能作出正确诊断.结论:CT和MRI对颅底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极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多层螺旋CT(MSCT)对腮腺非上皮性良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了12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非上皮性良性肿瘤患者的CT资料,其中3例行增强扫描.研究的12个病例中,神经鞘瘤1例,神经纤维瘤、囊肿、鳃裂囊肿和淋巴管瘸各2例,血管淋巴管瘤、血管畸形和脂肪瘤各1例.其中,9例肿瘤位于腮腺浅叶;7例形态规则.5例形态不规则;9例与正常腮腺组织分界清楚,3例分界不清;8例密度均匀,4例密度不均;增强后2例不均匀强化,1例(脂肪瘤)未强化.结果显示.腮腺非上皮性良性肿瘤的MSCT表现出一定的特征性,多表现为位于腮腺浅叶,形态规则,边界清楚;脉管性病变形态多不规则.边界不清楚;颈部均无异常肿大淋巴结.MSCT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比较眼眶内血管性病变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眼眶内血管性病变资料,观察其CT表现。结果:海绵状血管瘤10例,其中8例位于肌锥内;6例混合性血管瘤中的5例表现为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影,且呈条状、分叶状或结节状,增强后明显强化,常包绕相邻组织;1例静脉血管瘤表现为条索状肿块,延至左颞部,伴多发点状钙化,邻近外侧壁骨质破坏;2例静脉曲张见迂曲扩张的静脉自眼眶前份向后延至眶尖;1例血管淋巴管瘤表现为广泛松散的条块状软组织影;1例血管平滑肌瘤表现为左球后视神经内侧椭圆形肿块;1例良性血管内皮瘤表现为与条索状的血管影相连的不规则软组织肿块;1例血管外皮肉瘤表现为球后强化不均、不规则软组织肿块,浸润破坏眶壁骨质。结论:根据CT影像特点,结合临床症状,多数可作出眼眶内血管性病变的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小肠间质瘤(GIST)的CT表现特点、探讨CT对该瘤定位、定性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21例小肠间质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十二指肠6例,空肠8例,回肠7例;良性2例,低度恶性5例,恶性14例;CT表现为肠壁单发偏心性肿块,腔外16例、腔内5例,大小3~15cm;2例良性和3例低度恶性呈类圆形、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小于4cm;19例恶性GIST中,不均匀16例,有多灶性坏死、碘水进入显示液平2例,合并腹腔脓肿1例,边缘边界不清15例,分叶13例,15例大于4cm,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肝转移1例;增强后良性均匀较明显强化、恶性肿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结论CT对小肠GIST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其定位、定性的准确率高,对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探讨超声、乳腺X线摄影、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乳腺叶状肿瘤中的价值,并与病理对照提高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水平。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乳腺叶状肿瘤超声、乳腺X线摄影和MRI影像表现,并将3种检查方法分别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比较各自优势。32例乳腺叶状肿瘤中病理良性19例,交界性10例,恶性3例。X线钼靶诊断:乳腺叶状肿瘤15例,准确率46.88%;X线表现:以不规则形>10 cm的高密度肿块为主47.87%,肿块边缘光整见分叶,部分见晕环征为主要表现。超声诊断:乳腺叶状肿瘤13例,准确率40.62%;超声表现:肿块周围见丰富的供血血管93.75%,血流分级以Ⅱ-Ⅲ级为主,动脉阻力指数(RI)及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明显升高。MRI诊断:乳腺叶状肿瘤27例,准确率84.38%;MRI表现:以囊变、坏死及出血为主84.38%,以裂隙性囊变及压脂T2WI分隔不强化为主要特征。比较3种检查方法,在叶状肿瘤诊断中MRI更具有特征性,掌握其特征的影像学表现,可提高乳腺叶状肿瘤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9例颅内黑色素瘤的CT、MRI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黑色素瘤的CT、MR影像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以来收治的9例颅内黑色素瘤的CT、MR影像特点.结果:原发性黑色素瘤3例,转移性黑色素瘤6例.6例CT平扫表现为类圆形高密度影5例,类圆形低密度影1例,增强扫描肿瘤不均匀增强.7例行MRI检查,6例MRIT1 WI肿瘤表现为高信号,1例为不均匀低信号;6例T2 WI低信号,1例低高信号.T1 WI增强扫描6例明显增强.结论:颅内黑色素性黑色素瘤MRI具有特征性表现,病理检查是确诊黑色素瘤的最后手段.在手术基础上进行包括伽玛刀治疗、放疗及化疗的综合治疗有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CT和MRI在梅尼埃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与MRI对梅尼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复习文献,分析CT和MRI在内耳成像特点及其在梅尼埃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CT对内耳的骨性结构、乳突的气化情况及面神经管形态方面,CT优于MRI;而MRI对软组织结构显示清楚,二者各有所长。将CT和MRI影像结合起来对内耳结构骨与软组织关系显示清晰可应用于梅尼埃病临床诊断。结论CT和MRI对梅尼埃病的诊断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快速场梯度场回波技术(FFE)在急性期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怀疑急性期脑出血的患者在行CT及常规MR头颅平扫序列后均加做FFE序列检查,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30例临床怀疑急性期脑出血的病例中,21例在CT上清晰显示的24个血肿在FFE序列均能清晰显示,而另外3例脑干小血肿显示较CT清晰,有6例在FFE发现的多个直径2-5mm的圆形或斑点状的低信号在CT及常规T2WI上均未显示.结论:FFE序列在急性期脑出血中以及微量出血中有明确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口底及舌的恶性肿瘤CT及MRI表现,评价影像检查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采用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口底及舌恶性肿瘤,并将影像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表明:CT扫描16例,发现病变14例,遗漏2例;MRI扫描19例,均能显示病变.CT、MRI对口底及舌的恶性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在显示周围软组织扩散和淋巴结转移方面,MRI优于CT,CT则能较好显示骨质受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贲门癌不同影像学检查的比较。方法:65例经病理证实的贲门癌患者全部行消化道造影,30例同时行CT检查,17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65例贲门癌表现为贲门区肿块影;CT示6例淋巴结转移,1例腹壁转移;MRI示11例淋巴结转移,4例肝脏转移。能清楚显示胃壁的多层影像MRI检查有88%(15/17),而CT为37%(11/30);MRI检查T分期的准确率为87%(13/15)。而CT为73%(8/11)。结论:钡剂造影是诊断贲门癌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和MRI是有效的补充,能做出较准确的肿瘤TNM分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但MRI对贲门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高于C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水岭区脑梗死(CWSI)的临床与CT、MRI特点.方法:对16例CWSI患者进行临床及CT、MRI分析.结果:不同部位CWSI其临床表现各不相同,而头部CT、MRI是明确此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检查.结论:脑血管病患者应及早行头CT、MRI等影像学检查,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眼眶部疾病的HR-MRI影像表现,主要明确其HR-MRI信号强度的改变在眼眶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以提高对其进行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对诊断明确的208例眼眶部疾病的位置及其磁共振信号的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磁共振扫描采用1.5T磁共振扫描机,用眶部表面线圈进行高分辨率扫描,SE及FSE系列常规轴位、冠状位及(或)矢状位扫描,72例行脂肪抑制扫描、165例行增强扫描。结果:眼眶部可以被分成8区,各区有其各自的好发疾病。眼眶部疾病的MRI信号征象大致可分为4种信号表现。骨膜下区的皮样囊肿及亚急性骨膜下出血、肌锥外区的淋巴管瘤在T1WI及T2WI均为高信号;眼部脉络膜黑色素瘤在T1WI为高信号,T2WI为低信号;骨膜下区及视神经区的脑膜瘤在T1WI及T2WI均为等信号;大部分病变在T1WI为等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结论:MRI信号对眶部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结合病变的位置、发病年龄,根据MRI信号可以对大多数眼眶部肿瘤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化学法萃取的去细胞异体及异种神经移植后,观察移植免疫排斥过程中小鼠脾脏T细胞总数与亚群变化,探讨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新鲜自体神经移植组、新鲜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组、新鲜异种神经移植组、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组和化学去细胞异种神经移植组,每组32只。分别在神经移植术后3、71、4、28 d,每组各取8只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离液获取淋巴细胞,计数。用荧光标记的CD3+、CD4+、CD8+、CD25+单抗作用后,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百分数,Stata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在7 d1、4 d、28 d各时间点上,化学去细胞神经同种异体和异种神经移植组CD3+、CD4+、CD8+、CD25+阳性T细胞百分率与假手术对照组、自体神经移植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新鲜同种异体及异种神经移植组在相同时间点上的CD3+、CD4+、CD8+、CD25+阳性T细胞百分率与假手术对照组、自体神经移植组相比则有明显增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鲜同种异体周围神经移植后的排斥属于急性排斥反应。化学去细胞处理的同种异体神经的免疫原性等于或接近于自体神经,要明显低于新鲜同种异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CT3D)及多平面重建(MPR)对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诊断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3例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病例。分别行X线平片,CT及螺旋CT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检查及技术处理。结果:CT对椎体中后柱骨折的显示有明显优越性,而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不仅能具体、直观、形象显示骨折情况,而且对脊髓、神经根损伤的显示价值清楚。结论平片诊断爆裂骨折需与单纯压缩骨折鉴别,明确诊断需CT证实,螺旋CT3D和MPR对诊断及了解椎管内损伤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