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索气体作用下完井管柱振动响应机理,开展了水平井完井管柱在开井工况下振动相似实验。实验采用PE管模拟完井管柱油管,采用透明的亚克力管模拟完井套管,并采用Froude相似准则进行尺寸缩放;基于应变片测试技术采集气体作用下完井管柱油管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振动,并采用模态分析法分析了管柱应变、位移响应及振动模态。通过有限元分析管柱固有频率并与实验振动频率对比发现,管柱振动频率接近三阶固有频率,且会发生共振;实验管柱系统在弯曲段响应应力、位移量较大,振动较为剧烈;管柱在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振动频率与模态一致,水平方向振动剧烈。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模态分析技术及相应的测试手段,对手扶拖拉机拖车整机进行模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拖车上脚踏板振动偏大的根本原因是踏板中部刚度过低,模态比较密集,在发动机不平衡惯性力的激励下,极易引起共振。采用增加刚度法可有效地抑制脚踏板在发动机激励下产生的局部共振,明显地改善了脚踏板的振动性能。  相似文献   

3.
随着摩托车向高速、大功率发展,发动机引起的振动已经成为影响摩托车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某公司200 ml排量摩托车设计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振动现象,在摩托车发动机与车架之间增加弹性悬挂装置,使悬挂系统的固有频率避开发动机的常用激振频率,对悬挂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合理匹配其性能参数,改善系统的隔振性能,解决整车振动问题,从而提高摩托车的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4.
摩托车振动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摩托车手把振动存在的问题,从手把结构动特性和发动机激励间的匹配关系入手,分析与改进摩托车的振动。某125 mL摩托车振动舒适性的道路试验评价表明其手把振动较差,尤其在55 km/h左右时振动剧烈,严重影响了舒适性。路试还揭示了摩托车的高频激励主要表现为发动机的1阶往复惯性力。而结构模态分析表明手把管与56.7 km/h左右时的发动机激励会发生共振。因此修改手把管结构以提高其固有频率,最后进行了实车振动舒适性道路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修改后手把振动的共振车速提高了,改善了常用车速下的手把振动。分析结果表明手把管动态特性对手把振动具有重要影响,应避免与发动机激励发生共振。  相似文献   

5.
全地形车车体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全地形车车体的振动特性.利用三维制图软件UG4.0根据设计图纸建立车体的几何模型,然后用Hypermesh建立车体、车体挂发动机的有限元模型,并导入到Msc.Nastran中进行了自由模态的计算.通过模态实验验证了车体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模态分析结果表明,挂上发动机后增加了车体的弯曲刚度,导致一阶弯曲频率的升高,而发动机的质量导致了车体一阶扭转频率的降低.最后分析了路面激励和发动机的激励对车体动态特性的影响,并提出了修改的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海洋平台往复压缩机的振动特征,应用谐波小波包变换对往复压缩机的振动进行分析,探讨不同频率下振动信号的能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往复压缩机振动能量主要集中在25 Hz和50 Hz的低频处,其他频率振动能量小,变化平稳;在轴向,往复压缩机振动能量向中高频扩展,在225 Hz处出现较大值.因此,谐波小波包变换可用于往复压缩机振动特征研究.  相似文献   

7.
转向系统和仪表板的怠速振动是整车NVH(Noise Vibration and Harness)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满足NVH要求,运用HyperMesh软件建立汽车仪表板及转向管柱的有限元模型,并运用NASTRAN软件计算仪表板频率在35 Hz以下的局部或整体固有模态特性及转向盘上下振动与左右振动频率.结果表明,仪表板处的局部振动频率与发动机怠速激振频率接近,容易产生怠速共振现象,最后提出改进建议以避免发生怠速共振现象,从而改善汽车的NVH性能.  相似文献   

8.
自卸汽车车架模态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针对某自卸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横向抖动问题,采用试验模态分析技术对车架动态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到了该车架的各阶模态频率、模态阻尼以及模态振型等。分析结果表明,该自卸汽车车架前部刚度较弱,当激励频率接近或等于5.75Hz和10.36Hz时,可使车架共振产生横向抖动。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整车振动、疲劳、噪声等问题奠定了基础,也为车架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型动车组高速运行时地板振动脚感发麻问题,对该车进行了线路运行试验.通过振动传递分析与运行舒适度分析发现,车体钢结构振动经弹性支撑元件传递至地板后,在20~50Hz频率范围的振动被放大,且该频率范围覆盖了人体腿部敏感频率,导致乘坐时脚感发麻.为进一步研究地板振动放大机理,建立了包含地板的车体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原地板弹性支撑刚度参数不当,导致地板局部模态频率与车体钢结构局部模态频率接近,进而导致地板与车体底架发生局部共振现象,地板振动能量被放大.针对地板弹性支撑参数不当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优化方案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优化设计有效地解决了地板振动发麻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照银 《甘肃科技》2000,16(3):27-27,40
对于旋转机器的振动监测,一般采用靠近轴承处的径向方向(水平、垂直方向)和轴向方向采集信号。如果测得的轴向振动大,则可能的故障原因是:联轴节不对中、轴承不对中、轴弯曲、轴向共振或悬臂转子存在不平衡等。如果在径向方向振动较大,并且存在较大的转速频率成分,则机器的故障一般认为是不平衡原因。然而另外还有一些机械故障,如机体变形、机座松动、结构薄弱、往复力以及基础共振等故障因素,也会在径向方向显示出比较大的转速频率成分。对于这类故障如何鉴别,用相位分析法当然比较方便,但如果相位信号不易取得或现场条件不允许,如何判断…  相似文献   

11.
针对涡桨发动机安装问题,提出一种动力学设计方法,实现了发动机隔振器的刚度优选。首先,推导了考虑耦合前后的振动传递率及发动机低频位移的计算公式。然后,利用提出的方法优选了一组五点安装隔振器的刚度并进行评估计算。结果表明:发动机安装系统满足主要激励频率的隔振要求,侧向和垂向获得了独立振动,其他方向的振动解耦率达93%以上,振动传递率计算中应特别考虑耦合对较小激励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上精确地描述摩托车发动机的振动是相当复杂的。该文分析了摩托车发动机振动产生机理,建立了发动机振动测试系统并制定出一套振动测试方法,实现了对其振动的定量分析,从而为摩托车振动检测标准的制订提供了依据。最后对157FMI型摩托车发动机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显示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某中型客车怠速方向盘振动过大问题,采用试验模态分析法,运用BK测试系统分析发现方向盘振动过大的主要原因.通过更换刚度更大方向盘提高固有频率的措施,避免发动机的怠速频率与转向管柱共处半功率频带,从而改善怠速方向盘振动过大的问题.试验验证表明:方向盘怠速振动峰值降低51.4%,达到预期效果,提高车辆的驾驶舒适性并为解决同类问题提供一个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速立式加工中心主轴箱豆包阻尼减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豆包阻尼的结构具有柔性约束特征,难以直接进行理论方面的研究,所以文章采用试验的技术对主轴箱的豆包阻尼减振效果进行了研究。豆包材料的配比不同,阻尼减振的效果不同,所以本文设计了两种方案,通过试验得出了减振前后各方向的动刚度谱。通过分析得出了随着豆包材料的增加,低阶频率的刚度值变小,高阶频率的刚度增大。为豆包阻尼在主轴箱的减振应用提出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混合动力扭振分析复杂化的特性,以某P2构型的混合动力运动型实用汽车(SUV)为研究对象,建立传动系统集中质量模型,分析其固有特性和激振响应特性.然后基于AMESim仿真软件对传动系统进行扭振影响因素分析,对离合器刚度、阻尼等主要参数进行灵敏性分析,探讨其对扭振的影响特点.仿真结果表明,改变离合器减振刚度可以影响传动系统固有特性,进而改变其共振峰值及频率;增大离合器阻尼有利于降低传动系统衰减共振的峰值,但是不利于高速时的减振.  相似文献   

16.
随着磁悬浮技术的飞速发展,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其中磁悬浮车辆的振动问题是无法忽视。为了优化某新型中低速磁悬浮车辆的振动传递问题,本文建立了新型中低速磁悬浮车辆刚柔耦合模型;考虑车体弹性模态,采用扫频激励法,研究了磁浮车辆在不同激励模式下,在不同的振动传递路径下,车辆悬挂参数以及车下设备悬挂参数对振动传递的影响,以及有源设备振动对车体振动的影响,并分析了新型中低速磁浮车辆的动力学表现;结果表明,新型中低速磁悬浮车辆主要振动频率有2.6 Hz, 9.2 Hz、12.1 Hz和17.4 Hz等;优化垂向减振器阻尼等悬挂参数能够较好地抑制车体振动以及获得更好的动力学性能表现,减小车下设备悬挂刚度可以抑制车下有源设备的振动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