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了8L规模的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应用该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红豆杉细胞,经30d培养,细胞鲜重达26g/L,干重细胞紫杉醇含量达1.17×10-3g/g,建立了细胞生长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该生物反应器适合红豆杉细胞的生长、代谢和产物合成.  相似文献   

2.
电导率法监测红豆杉细胞的生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斐  张姝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2000,28(10):108-109,112
对红豆杉细胞在250mL和2L摇瓶及10L反应器中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应用电导率法监测红豆杉细胞的生长,得出在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的细胞生物与培养液电导率变化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红豆杉悬浮细胞高密度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30g/L起始糖浓度,通过在细胞对数生长后期补料的方法成功地在250mL摇瓶和1.5L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中进行了细胞高密度培养,经20d培养,细胞干重超过25g/L。在反应器培养中,次生代谢产物紫杉烷的产量较低。通过高密度培养,明显增加了细胞量,还可以提高反应器中紫杉烷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中国红豆杉悬浮细胞固定化培养生产紫杉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藻酸钠包埋法固定中国红豆杉悬浮细胞的条件进行研究,建立了一套合适的固定化操作条件,即海藻酸钠浓度为30g/L,聚乙烯醇(PVA)浓度为80g/L,CaCl2浓度为20g/L,包埋密度为0.2kg/L,接种密度为0.1kg/L.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红豆杉细胞固定化培养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从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出的真菌培养物作为诱导物能限制细胞生长,且明显促进紫杉醇合成,并诱导紫杉醇分泌到培养液中.在培养基中适量地添加前体亦能提高紫杉醇的产量.对红豆杉细胞固定化培养中紫杉醇合成与分泌进行了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红豆杉细胞植板中,适宜的培养基是优化的MS培养基,其中NAA浓度为0.5mg/L,6BA浓度为0.5mg/L;培养细胞生长周期约40d;培养基中最优碳源浓度是:蔗糖30g/L、葡萄糖10g/L.无机盐最佳浓度是:NH+410mmol/L,NO-340mmol/L,PO3-41.25mmol/L.研究表明,培养基的pH值与植板率密切相关.氨基酸及维生素等有机成分能明显促进细胞生长.来自细胞悬浮培养物的条件培养基能显著地促进红豆杉培养细胞的单细胞在低密度植板时的克隆形成  相似文献   

6.
双载体固定化中国红豆杉细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用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PVA)混合的双勒体包埋中国红豆杉悬浮细胞的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建立了一套合适的国家化细胞条件,海藻酸钠浓度为30g/L,聚乙烯醇(PVA)浓度为70g/L,CaCl2浓度20/L,包埋浓度为0.18g/L,接种密度为0.12g/L,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红豆杉细胞固定化2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从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出的真菌物作为诱导物能限制细胞生长,且明显促进紫杉醇  相似文献   

7.
红豆杉细胞在反应器中培养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及搅拌式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红豆杉细胞,得到细胞生长和紫杉醇合成动力学曲线.经过反应器动力学的比较,结果表明红豆杉细胞较适于在机械搅拌式反应器中培养.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光生物反应器的螺旋藻培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了5种不同类型光生物反应器进行螺旋藻分批培养,发现在相同条件下:光强10000lx,温度25℃,以气升式外循环光生物反应器与鼓泡柱式光生物反应器效果较好,细胞干重分别为2.43g/L和2.15g/L;当光强为15000lx时,干重可达5.07g/L和2.73g/L。  相似文献   

9.
红豆杉细胞植板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红豆杉细胞植板中、适宜的培养基是优化的MS培养基,其中NAA浓度为0.5mg/L,6BA浓度为0.5mg/L,培养细胞生长周期为40d;培养在中最优碳源浓度是:蔗糖30g/L,葡萄糖10g/L,无机盐最佳浓度是:NH^+410mmol/L,NL^-340mmol/L,PO^3-41.25mmol/L。研究表明,培养基的pH值与植板率在。氨基酸及维生素等有机成分能明显促进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由一圆形柱和三角瓶组成的生物反应器对红豆杉细胞进行连续灌注培养,结果显示,培养基的pH值,糖和磷的变化幅度较平缓,细胞的生长期长,说明该反应器适于细胞生长,根据该反应器具有培养液提取简便的特点,首次提出诱导子可按照培养基中残糖和残磷的体积质量加入,而且发现高含量紫杉醇仅发生在特定的残糖和残磷体积质量下,结果还显示该反应器用于诱导和萃取结合处理细胞,与搅拌式和气升式反应器相比,得到较高的生物量和紫杉醇产量,这些结果表明该反应器可用于连续灌注培养红豆杉细胞生长紫杉醇。  相似文献   

11.
分别对在固体培养基上静止培养和在摇瓶、10L及100L生物反应器内悬浮培养的红豆杉茎尖和根尖离体细胞进行染色体数目观察,发现其染色体数目主要类型和亲本株相同,为2n=24,且存在较大比例的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细胞.还发现,离体培养红豆杉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存在多核现象.认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能是红豆杉离体培养细胞紫杉醇产量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循环磁处理对螺旋藻培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循环磁处理技术强化螺旋藻的生长过程,重点探讨了螺旋藻磁处理培养的生长特性.研究发现,当H=0~320kA/m时,适当的恒定磁场处理可明显加快螺旋藻的生长速度,提高其细胞浓度.采用气升式循环磁处理光生物反应器分批培养螺旋藻,当温度θ=28~30℃,光照度E=16klx时,较佳的磁处理强度H=200kA/m,藻液切割磁力线的速度v=0.15m/s,此时第6天便可达到最大细胞浓度2.76g/L(干重),比同期非磁处理培养时的产量增加了46.8%,与非磁处理培养时的最大细胞浓度2.26g/L(干重)相比,磁处理的最大细胞干重提高了22.12%,达到最大细胞干重的时间提前了2天.可见,循环磁处理培养开辟了微藻培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红豆杉悬浮细胞固定化增减生产紫杉醇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海藻酸钠包埋法固定中国红豆杉悬浮细胞的条件进行研究,建立了一套合适的固定化操作条件,即海藻钠浓度为30g/L聚乙烯醇浓度为80g/L,CaCl2沈度为20g/L,包埋密度为0.2kg/L,接种密度为0.1kg/L。  相似文献   

14.
对红豆杉细胞在 2 5 0mL和 2L摇瓶及 1 0L反应器中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 .应用电导率法监测红豆杉细胞的生长 ,得出在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的细胞生物量与培养液电导率变化的相关性 .  相似文献   

15.
黄花蒿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分别以10、30、60、80g/L的接种量进行细胞生长的对比实验.在所述培养条件下的最适起始细胞浓度为鲜重60g/L培养基.起始培养的细胞浓度直接影响细胞的生长周期增殖倍数.起始浓度越高,细胞生长周期越短,但细胞的增殖倍数越小.起始细胞浓度对黄花蒿悬浮培养细胞对数生长期的比生长速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种子细胞的生长时相和紫杉醇生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在生长周期不同时相的红豆杉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接入含来自红豆杉树皮的真菌诱导子的生产培养其中,紫杉醇的生产和种子细胞的生长时相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来自对数生长后 稳定前期的细胞,胞内紫杉醇分别为26.8μg.g^-1和58.1μg.g^-1;来自稳定后期的细胞对诱导子反应最敏感,  相似文献   

17.
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agiperda)Sf-9细胞在2-L Biostat^R MD型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中进行了培养,并对细胞的生长状况、葡萄糖的消耗进行了测定;对重组病毒的增殖、外源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初步。结果表明:细胞在该生物反应器中生长良好,细胞群体倍增时间33.4h病毒感染率大约在89.8%以上,并在细胞中成功地了半乳糖苷酶原因。  相似文献   

18.
红豆杉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不同的基本培养基、不同的激素种类和不同的种植体对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诱导中,2mg/L 2,4-D的诱导效果优于2mg/L NAA,枝段的诱导率高于叶片。B5和HE培养基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B5和6,7-V培养基利于愈伤组织的生长,其平均生长速率分别为0.99g/(L·d)和0.60g/(L·d)。  相似文献   

19.
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对红豆杉细胞在5L通气机械搅拌式反应器中的培养过程及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经24d培养,细胞生物量增加3倍,紫杉醇含量可达细胞干重的1.035×10^-3,建立了描述细胞生长过程的模型,采用分段多项式函数逼近关联u与um的函数F(s),建立了描述产物合成的动力学方程,采用多项式函数逼近关联产物合成速率与细胞生长速率的函数,确定了部分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20.
对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 Sf 9 细胞在2 L Biostat R M D 型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中进行了培养,并对细胞的生长状况、葡萄糖的消耗等进行了测定;对重组病毒的增殖、外源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细胞在该生物反应器中生长良好,细胞群体倍增时间33.4 h.病毒感染率大约在 89.8% 以上,并在细胞中成功地表达了半乳糖苷酶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