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分析电液伺服系统中液压缸活塞位移、液压刚度、阀口开度、外负载刚度及阀芯与阀套间径向间隙对伺服阀阀口系数的影响。采用工作点线性化的处理方法,通过引入液压缸负载力方程,给出零开口电液伺服阀滑阀流量-压力系数和流量增益的计算公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液压缸全行程中,流量-压力系数会随着液压缸活塞位移、外负载刚度及阀口开度的增加而增大,其中流量-压力系数随液压缸活塞位移的增大呈抛物线增长,其最大值约为最小值的2倍;流量增益随着液压缸活塞位移、外负载刚度的增大而减小,其中流量增益随液压缸活塞位移的增大而近似呈线性规律减小,其最小值约为最大值的1/2;阀芯与阀套间径向间隙对阀口系数随液压缸活塞位移变化率的影响不大;阀口系数在液压刚度取最小值附近时存在突变;同一液压刚度值可对应2个不同的液压缸活塞位移,分别对应的阀口系数值相差非常大。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无法快速准确的诊断液压支架工作过程中液压系统阀芯卡滞故障的问题,以ZF5600/16.5/26支架为例,研究电液换向阀阀芯卡滞问题对立柱升柱承载过程的影响。利用AMESim仿真软件建立立柱控制回路模型,以不同阀芯开启度代替阀芯卡滞状况,得出不同阀芯卡滞状况下立柱升柱特性曲线,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曲线变化状态,可快速锁定出错液压阀位置,提高检修效率,防止故障危害蔓延。  相似文献   

3.
四通阀控非对称液压缸传递函数的分析和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还未见针对四通阀控非对称液压缸传递函数的详细推导和研究,这就影响了采用此种动力元件的液压伺服系统动态性能的分析研究.针对上述情况,引入了液压缸负载流量等效面积Ap、液压缸负载压力等效面积Ac等参数,使负载流量qL和负载压降pL的定义既简单,又不失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对四通阀控非对称液压缸的传递函数进行了深入的推导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落地式机型为研究对象,针对长管路管道效应带来的机组特性变化展开研究.考虑管道效应,分别基于等效容腔法、集中参数法或分段集中参数法以及线性摩擦理论方法建立长管路数学模型,通过理论与仿真分析对比,区别各建模方法的使用范围,以增加长管路数学模型的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模型为基础,研究系统并网前转速传递波动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以线性摩擦理论对管路建模更加精准;管长是影响转速传递波动最明显的因素,管长一定时,可改变管径等主要参数以避开波动频率.  相似文献   

5.
对管道中液体脉动特性进行研究,获得管路谐振频率、管路传递矩阵、负载特性、系统传动效率等主要参数的计算表达式。据此对新设计的交流液压实验台各参数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参数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相近,且变化趋势相同;管道特性和负载特性决定着单相交流液压系统的振动特性及传动效率;优化系统负载特性是交流液压系统设计的关键。该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型单相交流液压机械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圆形跳汰机交流液压系统为对象,建立了单相交流液压工作单元负载升程和回程工况下的功率键合图模型,推导了系统状态方程,并结合实际参数利用MATLAB/Simulink工具箱对其进行了仿真模拟,得到了工作液压缸负载速度和工作压力动态特性曲线,为交流液压系统优化设计和性能评估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加载制度、轴压比、体积配箍率、钢管径高比及箍筋形式对钢管高强混凝土组合柱地震损伤演化规律及抗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11根组合柱和1根钢筋高强混凝土柱的水平承载力加载试验.研究表明:组合柱的抗震性能整体上要优于钢筋高强混凝土柱;随着循环次数和位移幅值的增加,组合柱损伤累积加重,其承载力、刚度、延性降低;轴压比增大,组合柱的承载力有所提升,但后期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降低,强度衰减和刚度退化加快;在1.33%~1.63%的范围内增加体积配箍率,可显著提高组合柱的抗震性能;随着钢管径高比增大,组合柱承载力略有提高,但后期损伤发展较快;相比配井字形拉筋,配八边形箍筋的组合柱有着更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8.
铰接车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动态特性仿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液压控制理论和SIMULINK控制系统仿真软件,以DQ-18型地下运矿卡车(地下汽车)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为例,计算并仿真铰接车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动态特性,仿真结果为设计液压动力转向机构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负载质量决定液压转向系统的响应速度,响应速度与负载质量成反比.为改善液压转向系统的动态特性,应减少转向油缸负载质量,同时缩短转向系统液压管路的长度以减少液压管路中油液质量;液压系统的有效液体体积弹性模数对液压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影响很大,严格控制液压系统中空气的含量,同时液压管路采用钢管以及缩短液压胶管的长度,以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该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仿真模型针对不同的液压转向系统,只需改变个别参数,就可对液压转向系统进行仿真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9.
直驱泵控式液压机液压系统的动态特性仿真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表达液压系统各变量的输入、输出关系,以及更全面地考虑液压系统中的非线性,采用功率键舍图建立了直驱泵控式液压机液压系统的数学模型,探讨了直驱泵控式液压机液压系统的负载、管路直径及泵的阻尼对液压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同时,以液压缸的出口压力动态响应作为优化目标,用ODE变换法对仿真模型进行了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液压系统的管路直径对系统的动态响应有较大的影响,泵的阻尼对液压系统的输出压力及输出速度影响很大.通过参数优化,得出当泵的阻尼为0.0311时,该液压系统具有较为理想的动态响应.  相似文献   

10.
电液力控制系统是一种高度非线性的时变复杂系统,其传递函数的分子中存在振荡频率较低的二阶微分环节,导致系统状态趋于振荡甚至不稳定,尤其是在系统负载刚度远小于液压弹簧刚度的情况下。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运用流量连续性方程和系统动力学方程,建立了适用于全工作范围的阀控缸系统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得出与输出变量相关的三阶微分方程。然后利用李雅普诺夫直接法的反演方式求解系统稳定条件,将其转变为二阶液压补偿器,并给出了具体的推导过程和构造方案。通过Simulink仿真对比分析了系统分别加入传统双惯性环节和二阶液压补偿器的校正效果,讨论了液压弹簧刚度与负载刚度的变化对系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二阶液压补偿器能有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并抑制谐振峰值;对于不同频率的正弦输入信号,系统可在0.12 s内达到稳态,最大稳态误差不超过3.7%;当负载刚度远小于液压弹簧刚度时,随着负载刚度的减小,系统响应速度变慢,稳态误差增大;在液压缸活塞接近于行程终端位置的工况条件下,与双惯性环节校正效果相比,系统在二阶液压补偿器作用下的上升时间、峰值时间和调整时间分别缩短68%、59%和37%,稳态误差减小。  相似文献   

11.
为了介绍高端放顶煤液压支架的总体结构及有关参数确定,提出了将陶瓷等离子喷涂工艺应用于支架的活塞杆和立柱,克服了传统表面镀铬工艺存在的不足.针对两柱大采高放顶煤液压支架与四柱式放顶煤支架对其顶板控制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先对煤矿机械所使用液压支架的液压系统的冲击原理进行了剖析,继而以此为基础阐述了关于引起液压系统形成液压冲击的主要原因——油液流速突变的相关问题,并以液压支架所具有的使用特点为依据介绍了提出了改变液压元件可靠性和通过增加蓄能器、乳化液泵的柱塞数、增加液压管路截面积等方法来解决系统压力的最大瞬间值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有效地避免了液压支架的液压冲击。  相似文献   

13.
针对液压缸正反方向运动特性不一致问题,建立包含死区的电液比例阀控非对称液压缸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外负载变化、液压缸结构不对称对系统特性的影响。根据系统的数学模型得到比例阀开口处于线性区域时系统在任意负载状态下的负载流量特性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液压缸两腔面积比的减小,系统的不对称特性增大;随着压力负载增加,系统的非对称性先减弱后增强;随着拉力负载的增加,系统的非对称性增强;实际负载流量比与理论负载流量比相对误差不超过6%,验证了负载流量特性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邱庆 《科技资讯》2011,(10):63-64
为了验证井架起升液压系统的实际可行性,并了解两路液压缸同步等速平稳推动井架上升或下降的实际效果,在液压仿真软件AMFSim中建立井架起升液压系统模型.设置参数,进行仿真,最后得到一系列变化曲线.通过分析两液压缸的速度和位移变化曲线可以知道,该系统具有很好的同步性,可以充分满足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柱窝位置的估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顶板载荷分布与液压支架支撑力分布相一致的原则,通过计算确定掩护式液压支架立柱上下柱窝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基于Winkler和双参数弹性底板理论,建立液压支架底座与底板相互作用分析模型。通过初参数解得到了底板比压的分布规律以及底座内力。结果表明:当底板较软时,比压p分布较接近于塑性底板的比压分布,即呈梯形分布,随着基床系数k的增加,p呈明显的曲线分布,且在立柱作用处、前后连杆作用处较为集中,最大比压出现在立柱下方。Winkler和双参数模型计算下的p分布规律一致,按Winkler模型计算得到的p大于按双参数模型计算所得。当k太小时,底板太软,压陷量太大,容易导致底座沉陷;当k太大时,最大比压发生在立柱处,容易发生柱窝冲切破坏。底座最大弯矩M与剪力V都发生在柱窝处。随着k的增加,而立柱作用处M有所减小,V在非集中力作用段,随着k的增加剪力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综采工作面上普遍存在的液压支架移架速度慢、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实际问题,从影响移架速度因素的分析入手,利用计算机数字模拟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各参数和工作方式对移架工序中升柱、降柱、拉架和推溜动作的影响,探讨了提高液压支架移架速度的方法,为改进元件与系统的设进、合理地使用和操作液压支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升和改进硬岩掘进机工作时液压胶管内流体能量的传递特性,基于复合材料层合板理论和流固耦合理论,建立了缠绕式胶管轴向振动流固耦合模型.仿真和实验研究了振动参数、结构参数和流体参数对胶管出口压力波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基础振动频率在40Hz附近时,出口压力波动幅值最大,此时激振频率接近胶管固有频率,出口压力波动幅值在一定范围随振动幅值呈线性增长;胶管长度对出口压力波动影响强于胶管内径;随着流体流速增加,胶管出口压力波动幅值逐渐减小,流体黏度对压力波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应用CAXA软件对机械系统进行参数化实体建模,液压系统采用ADAMS/hydraulic液压模块进行可视化建模.在ADAMS环境下建立了1500型液压踏步系统的仿真模型,实现机械、液压与控制系统动力学联合仿真研究.在同一仿真界面下,准确计算出了液压缸的负载变化规律和液压缸的油压变化规律,讨论了不同参数对踏步控制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液体弹性模量和异管径连接面对压力瞬变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液压系统中油液在管道中流动时发生压力瞬变的物理特征,选择截面两端面积相差较大的液压缸进出口处的条件进行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油液弹性模量随压力而变化的特性,以及管道系统中异管径连接处的动量变化,对计算压力瞬变参数的影响显著,阐明了以往彩用特征线法计算管道系统压力瞬变误差较大的原因,并提供了相应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