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模拟高原训练是在高原训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高原训练方法,可以解决传统高原训练中的很多不足之处.本文就目前模拟高原训练的几种新的方法(高住低练法、低住高练法、间歇性低氧训练法)对血液指标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从高原训练的发展历史角度,浅析其未来发展趋势:继续向非耐力性项目扩展;模拟高原训练在发展;对象年轻化;更加重视科研支持。  相似文献   

3.
高原训练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得到迅速发展,高原训练的基础理论和训练经验的研究得到了重视和完善,但也暴露出高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也是高原训练的热点问题.文章就模拟高原训练同传统高原训练之间的关系,高原训练应以能力提高为重点,训练的控制不能简单地依靠机能监测和评价、适应期问题、高原训练中速度训练问题和种族差异问题等几个方面对高原训练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客观地进行分析,提出高原训练的针对性建议.加强高原训练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不断探讨.  相似文献   

4.
谈文博 《科技信息》2013,(12):286-286
模拟低氧训练是近些年来在高原训练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科学的训练模式,对运动训练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主要论述了:1、高原训练的利与弊;2、模拟低氧训练模式的提出和思路;3、模拟低氧训练的方法与模式。对国内外的模拟低氧训练各种训练方法的最新发展状况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浅谈高原训练对自行车运动员有氧能力和耐力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锦华 《科技资讯》2006,(24):182-182
1.前言 高原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国内外训练工作者在本世纪60年代就开始注意到,生活在高原地区的运动员具有较高的耐久力,因此高原训练得到国内外体育界的普遍重视。高原训练的方法也不断改进,并建立了一些新的训练手段及模拟训练方法(高住低练训练法、间歇性低氧训练、低压氧仓训练、呼吸低氧混合气体、模拟高原训练场馆、可调氧分压式睡仓等)。高原训练对机体产生的生理反应是极复杂的,并且存在着不同的适应规律和机制。自行车运动是典型的周期性耐力、速度耐力项目,通过高原低氧环境的高强度大负荷刺激,改善运动员的氧转运机制和肌细胞对氧的摄取利用能力,以达到提高有氧能力的目的。高原训练的优越性使欧美亚澳各国的公路自行车选手受益匪浅。贾维斯认为,高原训练是获取成绩的合理途径。据统计,我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自行车运动员最近5年间进行了18次高原训练,平均每年3次以上。研究证明,高原训练能促进耐力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和(或)最大摄氧量的提高,其主要途径就是改善氧转运机制和肌细胞对氧的摄取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关于体能性项目运动员高原训练中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高原训练内涵,分析了高原训练对于体能类运动员有可能造成的有利及不利训练后果,在此基础上,剖析了体能类运动员高原训练进行高原训练需要注重四方面问题,即:所上高原的高度选择、高原训练持续时间、高原训练负荷安排和相邻两次高原训练间的时间间隔。  相似文献   

7.
张娴 《科技信息》2012,(1):341-341,354
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和运动水平的提高,高原训练已引起国内外的高度重视,本文从高原训练的特征、理论依据等方面对高原训练对运动机制的影响做了系统的阐述.指出高原训练对提高运动员技能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许丽存 《科技信息》2012,(17):168+172-168,172
高原训练作为一种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手段,目前在很多运动项目进行了尝试。针对中长跑项目的特点、高原训练高原高度的选择、高原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身体机能生理和生化指标的评定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高原训练和其他事物一样,具有正反两面的双重性。高原训练对中长跑运动既有好的一方面,也有不好的一面,通过研究找出高原训练对中长跑的利与弊,以便在应用中更加有意识地开拓其积极的正面作用,要想方设法缩小其消极的负面影响,提高我国中长跑运动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9.
刘信 《科技信息》2011,(10):I0256-I0256,I0258
从高原训练50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它起源于国外,并且在国际上发展得很好,好些国家运动成绩的取得都受益于高原训练。其实到目前为止国内外体育训练工作者几乎一致认为:高原训练完全能作为提高体能类项目运动能力的重要辅助训练手段,国际体育科研也将它作为热点研究,纵观我国高原训练的发展历程,采用了高原训练手段训练的项目倒是30项有余,高原训练基地也建立17个之多,但是我国在高原训练的所获成绩却不怎么理想,本文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人们对高原训练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一些认识误区进行训练学解析,以期人们对高原训练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和理解,对今后从事高原训练方面的研究提供某些忠告和建议.即高原训练一定要注重运动员的个体化差异,因为不同运动员在高原上对高原缺氧的适应能力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而这种个体差异直接决定了高原训练的效果,要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制定个体化训练方案、合理地安排高原训练才是取得良好训练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高海拔地区交替训练研究--高练低住训练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世居高原(2260m0中长跑运动员进行了2260-2634m(男12名,4周8次,当日返回)和2260-3150m(女7名,6周8次,次日返回)交替训练的研究,探讨了高练低住训练期间的生理、生化、心理等指标的变化规律,试图找出符合高原运动员的高原训练方法,使其的训练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2.
自行车高原训练可划分为适应训练、系统训练、结束前训练三个阶段,持续4-6周较为普遍和适宜。1600m-2400m为适宜高度,1800m-2300m为最佳高原训练高度。下山参赛可形成两个竞技高峰,训练安排的好,高原效应可保持1-2个月。  相似文献   

13.
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综述了传统高原训练、亚高原训练、几种模拟低氧训练模式的概念、内容安排、优点,应用以及对机体机能的影响,指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各种训练模式进行了比较,希望能为科学地进行运动训练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综述传统高原训练、亚高原训练、模拟低氧训练模式的概念、内容安排、优点、应用以及对机体机能的影响,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各种训练模式从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希望能为科学的进行运动训练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论高原训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原训练是目前国际间非常流行的一种强度训练,引起国际体育界的重视。我国在这方面有一整套训练手段,并取得成绩,笔者通过对部分参加高原训练的运动员进行测试,用测得数据对高原训练的强度安排,心肺机能,血乳酸水平,生理机制的变化来阐述高原训练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洋 《科技咨询导报》2008,(14):218-218
高原训练可划分为适应训练、系统训练、结束前训练三个阶段。下山参赛可形成两个竞技高峰,训练安排的好,高原效应可保持1~2个月。  相似文献   

17.
高平原训练对高原竞走运动员血象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世居高原的10名男女竟走运动员在26天高原不同海拔高度交替训练,以及20天平原训练期间血象值的测定和对比研究,探讨了高原运动员高平原训练期间红细胞数,白细胞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以及红细胞平均容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通过对12周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及其前后的中性粒细胞总数分布变化规律,进一步监控和探讨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对运动员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临床应用广泛的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分析11名平均年龄为15岁的业余运动员,在进行12周的交替训练及其前后的中性粒细胞的变化。研究结果: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前后比较NEUT水平降低,表明12周交替训练对运动员细胞免疫功能产生的一定影响,其细胞免疫功能第2阶段明显较第1阶段稳定。建议:在研究类似大学生的青少年群体的运动员免疫功能时,应考虑到多因素的影响,如年龄、身体和心理发育等特征,周边环境,训练量和强度,尤其是海拔高度和缺氧环境等;在高原和亚高原训练中,应十分重视检测运动员各免疫指标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及时调控营养和调整训练。  相似文献   

19.
钟娟 《科技信息》2012,(35):159-159,243
高原训练,一直是许多运动队获取佳绩的“看家法宝”,拥有得天独厚自然优势的云南省也因众多高原训练基地和无数体育队伍的到来而名扬天下。高处生活、低处训练法具有适应高原环境的一切优点,拥有避免出现与正常高原训练相关的潜力。高处生活、低处训练法为提高优秀运动员的海平面运动成绩提供了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0.
高原训练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高原训练的生理、生化机制和具体实施等几个方面,综述目前国内外对高原训练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