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顺应消费者参与消费体验追求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论文构建了社区化消费者与组织化生产者通过电商平台进行点对点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纵向一体化众筹预售与众包生产联合决策模型及机制.研究表明,与过去分散决策相比,联合决策对扩大网购需求,提高供应链收益有显著协同效应,而决策机制可确保参与者的利益诉求在联合决策中公平表达.研究成果对促进我国生鲜农产品以销定产,消费者参与质量安全监督和农产品流通"最初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问题解决及生鲜电商发展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同日达"物流配送中的承诺送达机制,提出一种同时考虑消费者满意度和碳排放量的物流配送问题,基于电商平台配送成本、消费者满意度以及碳排放量三个方面,建立多目标多配送站"同日达"配送路径优化模型。根据建立的优化模型,提出一种改进后的人工蜂群算法进行求解,将"就近原则"引入初始化阶段,从而使多配送站问题转化为单配送站问题,并通过精英保留策略有效地利用种群中优势解的有利信息,从而提高对其最优解的搜索效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模型和算法的求解结果能够兼顾物流成本、消费者满意度和碳排放量三个目标。  相似文献   

3.
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提高了对最后一公里配送的运输要求,众包物流作为新的物流运输模式,在最后一公里配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合理的任务分配方式来提升众包司机与任务之间的匹配效率,成为提升平台运营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最小化众包司机运输成本为目标,基于深度强化学习提出了一种双智能体协作学习的众包物流任务分配模型.在强化学习的框架下,司机选派智能体学习从司机池中选派一位合适的众包司机,随后任务分配智能体学习从任务池中选择一项任务进行分配.本文通过数值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相较于单智能体方法和传统启发式算法,该方法可以得到更好的任务分配结果,同时较短的计算时间能够满足众包物流平台线上运行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研究非等覆盖半径思想下的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结合生鲜农产品的时效性、响应性等特性,提出了一个基于非等覆盖半径的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选址优化模型.该模型能定量确定候选配送中心的可建区域、选址位置及配送方案.针对该模型是NP难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动态膜进化算法.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生鲜电商企业面临的订单取消难题,考虑订单履约成本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结合消费者退单行为分析和制定分级退款最优决策以提升企业整体收益.本文首先基于经典Hotelling模型分析和刻画消费者退单行为偏好,然后构建消费者效用函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零售商的收益模型,在单一退款决策的基础上分段优化得到了最优的分级退款决策.研究发现零售商采用分级退款最优决策不仅能够提升自身收益,还可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提高其市场参与度,并能有效引导消费者的退单行为,显著提升收益,减少履约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实现零售商和消费者的"双赢".最后,本文通过数值实验充分验证了理论结果,为生鲜电商企业制定退单退款策略提供了辅助决策支持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6.
针对在线冷静期内产生消费者撤单行为情况下电商配送服务能力的自建与外包决策问题,引入撤单率,从是否进行合作的角度给出了完全合作博弈、完全非合作博弈和不完全非合作三种合作强度的动态博弈模型,并将其中两种情形划分为三阶段动态博弈过程,采用逆向递归法求解这两种情形下各子博弈均衡解,得到了在线购买环境下电商配送服务能力自建与外包的最优解集.进一步地,在第三种情形下设计了成本分担、利润分配以及风险规避三种子博弈模型,以增强模型的灵活性.数值算例与分析表明电商配送服务能力博弈中,电商决策者能够有效实现撤单行为与成本变动影响下动态博弈的帕累托优化.  相似文献   

7.
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配送要求可能增加其冷链配送过程的碳排放量在对碳税机制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以最小化碳排放量和最小化配送综合成本为目标的数学模型;综合分析物流配送中的产品配送量、配送时间以及装卸货时间等常规因素,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自适应旋转角的量子蚁群算法;将所提出的方法通过实验仿真应用于生鲜配送仿真算例,并将结果与已经存在的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优化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路径,同时降低碳排放及配送成本。  相似文献   

8.
针对线上到线下(O2O)生鲜外卖订单动态性高和配送服务时效性强的特征,建立以配送距离最小为目标,带硬时间窗的O2O生鲜外卖即时配送路径优化模型。根据硬时间窗的要求和合单配送思想,设计滚动时域延迟配送算法进行求解。通过大量数值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在实际网络与一般仿真网络中均具有有效性,并且配送距离比滚动时域非延迟配送算法短。通过对各项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发现滚动时域时长不宜过长或过短,且订单的时间窗对配送距离的影响不明显。为了缩短配送距离,可以增加配送员车容量。研究结果可为生鲜企业的即时配送车辆调度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针对城市生鲜农产品配送成本高,产品损耗大等特点,考虑生鲜销售商和外包冷链配送公司共同参与又独立决策的实际运营情况,建立了基于冲突合作关系的生鲜配送选址-路径多主体优化模型.模型中,考虑客户模糊时间窗,主导层生鲜销售商以系统总成本最低为目标,而从属层冷链配送公司仅考虑运输相关成本最小化.设计了GAPSO混合算法求解该问题,结合精英选择策略和自适应权重粒子更新策略,采用田口分析法获取参数合理取值.与CPLEX求取小规模算例精确解对比,GAPSO算法在保持准确性的同时,求解时间降低了96.17%;对基于Barreto和Prins经典LRP基准案例集的中大规模算例,与HybridGA算法和已知最优解BKR对比分析,结果表明GAPSO对于中小规模问题,能很好的收敛于全局最优解,对于大规模问题能求得近似最优解,能为实际生鲜选址和配送问题提供有效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供良好的网络购物体验同时保证公司较高的盈利水平,电商物流企业需要规划合理的配送波次来寻求配送成本和配送时效之间的平衡。提出了一个基于多智能体的仿真框架,将物流配送中的业务流程建模为仿真网络中的不同节点来进行仿真。以北京市区为例,研究了不同配送波次策略下的订单交付过程。实验结果表明,配送波次策略的选择对不同的网络购物需求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并行工程的中药制造企业业务过程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IDEF0(ICAM Definition)建模方法,分析评价了中药制造企业现有业务流程,基于并行工程的思想,提出了集成并行的业务过程模型,并用于指导某企业的经营和运行.  相似文献   

12.
业务过程重组若干问题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业务过程重组是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以业务过程为导向,调整企业的各种业务流、组织结构,进行企业组织管理的全面创新.本文就业务过程重组的内涵、认识误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和实施中的问题与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面向企业过程重建的事务流程模型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作为一项组织管理新概念,企业过程重建(BPR)不仅需要观念上的变革,亦需有与之相适应的系统化方法的支持.面向BPR的事务流程模型作为其基础,尤为重要.本文从分析BPR流程模型的特征需求入手,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Petri网的面向BPR的事务流程模型(BPM).继而探讨了其模型机制,并举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4.
基于分类的企业电子商务模式创新方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因特网为商务模式创新开辟了广阔空间和自由度 ,持续创新是电子商务模式与生俱来的本质 .亚马逊等商务模式在美国专利与商标局获得专利极大地刺激了商务模式创新活动 .通过对电子商务模式分类现状的分析和评价 ,提出了完善电子商务模式分类体系 ,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企业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5.
企业销售流程再造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经营环境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企业流程再造理论 ,提出对销售流程进行再造的观点 ,并结合泰伟食品有限公司销售流程再造的案例 ,详细地讨论了销售流程再造的方法和步骤 ,同时对再造后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成本高、食品易腐败的特点,在考虑食品安全的基础上,本文利用生鲜食品质量衰减原理,设计了基于温度控制的多产品分阶段生鲜食品冷链运营模式,建立数学模型对冷链配送网络选址、配送路线规划以及各环节温度选择进行优化研究,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物流成本,最后通过算例仿真及对比研究验证了模型及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B2C电子商务中多商品配送中心优化设计的模糊规划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忠中  汪定伟 《系统仿真学报》2006,18(1):192-195,203
针对经营多类商品的B2C电子商务企业顾客需求总量小,品种多,位置分散等特点,提出用分级聚类法将顾客进行分类,并模糊估计每类顾客单位重量商品配送运输费用,建立了B2C电子商务中多商品配送中心优化设计的模糊规划模型。模型考虑了配送中心建设投资和流通加工的规模经济效应,因而目标函数中具有非线性项,难以用常规的方法求解。为此,首先将模型进行清晰化转换,然后设计了嵌入单纯形法的遗传算法对之进行求解。仿真实例表明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we are using the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 concept together with the potentials of mobil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mobile ICT) to interpret the ability for better capturing of business changes that construction companies are faced with. Through our intensive examination of reengineering initiative in construction, we find that relatively low emphasis was placed on the opportunity to us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more progressively throughout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es. We developed a methodological concept ‘Reengineering of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RCP-model)’ that captures the BPR philosophy as well as potentials of mobile ICT as technical background. Research assumptions were test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posed model in a concrete Construction Company in Slovenia. The reengineering project realization is defin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given implementation projects and exposure of the elements that affect adoption of BPR and enable evaluation of the attained results of company reorganization. Difficulties and milestones of the reengineering project, the importance of management and coordination of work are also stre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