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工艺试验、耐磨试验和显微组织观察分析,研究了火焰喷焊件的耐磨性,结果表明喷焊层中起耐磨作用的主要是弥散分布在整个喷焊层内的硬质相.喷焊合金的耐磨性与硬质相的硬度成正比.建议对喷焊合金标注基体硬度和主要硬质相硬度两个硬度值.  相似文献   

2.
在优选喷焊工艺条件下,对几种自熔性合金粉末的喷焊层的相对耐磨性进行试验分析,再与其他几种涂敷层进行比较,以寻求耐磨性较高的喷焊层,为优选抗磨零件的强化工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型高铝铜合金喷焊层的组织与形成过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等离子喷焊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新型高铝铜合金(Cu-14Al-X)喷焊层.采用光学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喷焊层金相组织特征、宏观硬度和显微硬度、喷焊层与基体的结合特点以及喷焊层形成过程.结果表明,该合金粉末喷焊层的重熔过程具有快速凝固的特征.在重结晶过程中,富含Fe、Co等元素的高熔点、高硬度相首先析出,在喷焊层中形成硬质相,使得合金喷焊层的宏观硬度和显微硬度均较普通铜合金涂层高,宏观硬度高达261 HV,显微硬度高达424.2 HV.  相似文献   

4.
选择两种(Ni-A、Ni-B)成分不同的Ni基合金粉末,在STB A22钢基体上用火焰喷焊技术制备两种喷焊层. XRD和SEM背散射电子实验结果表明,喷焊层内的基体都是Ni和Ni3Fe相,其中Ni-A的基体中含有少量Cu. 在Ni-A、Ni-B的喷焊层内分布有大量富Cr硬质第二相,在Ni-A的喷焊层中,该相有两种形态,且含有较多Mo元素. 在Ni-B的喷焊层中,第二相分布均匀,且无Mo元素. 高温硬度实验表明,由于喷焊层中形成了富Cr硬质第二相,Ni-A、Ni-B喷焊层的硬度较高,而由于Ni-A第二相中含有较多Mo元素,Ni-A的高温硬度比Ni-B高,两种喷焊层的高温硬度均比基材常温时高70%以上.  相似文献   

5.
自蔓延喷焊耐磨涂层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铝热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在钢板表面进行喷焊,研究不同用量自熔性合金粉末所制得的喷焊层的组织及性能,分析了合金元素对基体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熔性合金粉末熔化后向基体和喷焊层扩散,在喷焊层中形成大量碳化物,在基体表层形成大片珠光体,大大提高了喷焊层和基体的硬度及耐磨性。将自蔓延用于喷焊,该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自熔性喷焊合金粉涂铸件硬性测试和磨损试验,发现经涂铸后试件硬度最高值此基体提高近3倍,达HRC60。相对耐磨性最高时比体提高近12倍.经电子显微镜对涂铸合金层磨损形貌的观察,详细地分析了涂铸合金层磨粒磨损机理,并由此解释了同种粉在不同涂铸工艺下,硬度和耐磨性的关系.文章最后对同种粉同样涂铸工艺下,硬度和耐磨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 Ni—Cr—B—Si—Fe 及 Ni—Cr—B—Si—Fe—Re 系列喷焊层硬质相及磨损行为.试验结果表明:喷焊层是由奥氏体固溶体及硬质相构成,在磨损过程中硬质相起到强化作用,未加稀土的喷焊层中硬质相比加稀土的粗大,且偏聚.因此,耐磨性不如加稀土的.  相似文献   

8.
粉末喷焊代替铸铁热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采用镍基合金粉末以气体火焰喷焊法焊补铸铁加工面缺陷的新工艺,进行了材料、喷焊层结合强度,喷焊区加工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及工艺试验,试验结果证明此种喷焊法代替铸铁热焊可行,且具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等离子喷焊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提高喷焊层的质量,通过径向基函数(radic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近似模型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 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Ⅱ,NSGA-Ⅱ)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等离子喷焊试验数据,基于MATLAB平台进行训练,以此来构建显微硬度、磨损量和稀释率的近似模型,利用NSGA-Ⅱ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下一步的多目标优化,最终得到帕累托最优解集,研究了工艺参数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利用RBF-NSGA-Ⅱ遗传算法比响应面法能更显著地提高喷焊层质量.可见对等离子喷焊工艺的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质量较好的喷焊层,提高喷焊层的耐磨性,在镍基自熔性合金粉末F102中加入不同体积分数的亚微米碳化钨(WC)进行氧一乙炔火焰喷焊.通过磨粒磨损试验、显微硬度测试和显微组织分析,研究了不同WC体积分数对喷焊层质量及其耐磨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WC的体积分数为1%时,喷焊层的质量最优,耐磨性最好,硬度也最高.但随着WC体积分数的进一步增加,喷焊层的耐磨性和硬度反而有所下降.涂层的耐磨性主要与涂层硬度.WC硬相的含量,空洞的数量及大小等有关.硬度越高,WC硬相越多,空洞越少、越小,涂层的耐磨性越好,反之越差.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柱塞泵流量脉动的基础上,设计了通轴式双排轴向柱塞泵,建立通轴式双排轴向柱塞泵流量数学方程,对不同柱塞数目和分布等结构参数的柱塞泵流量脉动进行研究,得到通轴式双排轴向柱塞泵的流量脉动变化规律.以流量不均匀系数低为目标,得到低流量脉动率的柱塞泵结构参数指标.   相似文献   

12.
转速可调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实际流量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的实际流量以及不同转速下的柱塞流量脉动进行了分析计算,并用实例作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对于转速可调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其实际流量脉动系数随着转速的减小而增大,且转速越低,脉动系数增加的量越大;此外,偶数柱塞泵的实际流量脉动系数要大于与之相邻的奇数柱塞泵的实际流量脉动系数.  相似文献   

13.
考虑斜盘式轴向柱塞泵斜盘倾角、斜盘交错角及柱塞倾角结构特征,采用坐标变换法,建立了柱塞泵柱塞运动学分析的一般数学模型.经分析结果表明:斜盘交错角使柱塞运动的相位发生变化;柱塞倾角使柱塞运动曲线呈类简谐规律变化;斜盘交错角和柱塞倾角增大均会使柱塞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最大幅值增大,位移增大可增加柱塞泵的排量,柱塞沿其轴线方向速度和加速度的增大会提高柱塞腔液流瞬时最大速度和柱塞的惯性力;采用负的斜盘交错角时,上下死点偏转角偏转方向与缸体旋向相同为正,推迟柱塞腔预压缩和预膨胀过程,反之则为负,提前柱塞腔预压缩和预膨胀过程;在斜盘变量过程中,上下死点偏转角随斜盘倾角改变而变化,斜盘交错角绝对值越小,上下死点偏转角的变化梯度随斜盘倾角变小而增大,而当斜盘倾角在大排量范围内变化时上下死点偏转角的变化梯度变小;上下死点最大偏转角为90°,此时斜盘倾角为零.  相似文献   

14.
铝合金活塞红外线加热热疲劳实验台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铝合金活塞 (特别是高强化特种车用发动机铝合金活塞 )的材料温度场的特点 ,利用红外线加热及一系列冷却调整、控制措施 ,保证自行设计的热疲劳实验台架对铝合金活塞的热模拟精度 ,并使该台架具有了进行高频影响下低频热疲劳实验研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突破油水煤浆作为替代燃料发展的瓶颈,解决油水煤浆替代柴油应用于柴油机和固体煤颗粒的存在加剧柱塞泵磨损问题,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方法找出多相介质下诱发柱塞泵内部磨损的机制。采用VOF多相流动模型,对颗粒运动轨迹、颗粒与过流表面的相互碰撞过程、固液(煤、油)磨损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试验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离散相颗粒的性质(密度、粒径)、混合比例及柱塞运动速度对颗粒运动轨迹及壁面碰撞过程有重要的影响;大粒径、大密度的颗粒运动轨迹向柱塞泵壳体内侧偏移,与其撞击并反弹,易发生多次撞击,对柱塞泵壳体内侧磨损程度大;小颗粒易与柱塞偶件发生撞击,因柱塞偶件表面油膜颗粒一般与其发生一次撞击,冲蚀磨损相对弱些;凸轮速度直接影响柱塞运动速度,速度加剧内部磨损;混合燃料中固体颗粒的体积比增大,对柱塞偶件的磨损加剧,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6.
岳育元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3):595-597,608
据柱塞油泵结构,结合柱塞和阀球运动模型,运用动网格技术和自编程profile模块对Fluent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柱塞和阀球运动与流场的耦合求解。可以确定柱塞腔内部任意计算时刻流场状态,柱塞运动过程中柱塞内部流场演化、阀球运动和流场特性,为研究油泵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G、P区过渡相形核对ZL110合金进行时效强化的方法,探讨了这种新的强化方法对ZL 110合金的强度、硬度及体积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强化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其机械性能、加工工艺性能,还可提高活塞的体积稳定性,从而满足了活塞的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Ti-6Al-4V合全化学镀Ni-P合金后,在氩气中经1123K扩散0.5—7h试样的相组成、组织、硬度及耐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指出:渗层组织共分五层,其中最外层是由Ni_5P_2、Ni_3P和Ti_(1.7)P三种磷化物组成的混合物分布在Ni_3Ti基体上的复相组织,硬度高达HK900。 磨损试验在Skoda-Savin磨损试验机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i-6Al-4V经镀渗Ni-P后,从根本上消除了钛及钛合金在磨损过程中的粘着现象,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耐磨性。  相似文献   

19.
从液压系统机械部分的连接和传动方面及轴向柱塞泵的柱塞数和轴向柱塞泵的工作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液压系统产生振动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降低液压系统振动的一些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了在镁合金表面得到保护性镀层,通过实验研究了镁合金化学镀Ni的镀液组成及不同参数对镀速的影响.盐雾实验测定了镀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镀层具有较好耐蚀性;热震实验和弯曲实验测定了镀层的结合力,结果表明镀层与基体具有良好的结合力;镁合金的以上性能和镀层的硬度表明,经过这种工艺处理的镁合金,能满足一般工业对其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