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铌钼杂多酸与丁基罗丹明B(BRB)和聚乙烯醇(PVA)可以形成稳定的离子缔合物,建立了在水相中直接测定微量铌的新方法。研究了缔合物的形成条件,方法的灵敏度高,其ε值为7.5×10^5L·mol^-1·cm^-1,已成功地应用于钢中铌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酚藏花红阳离子与氯锑酸络阴离子在酸性介质中形成红色离子缔合物的条件,从而建立了萃取比色测定微量锑的新方法。实验表明,此缔合物可被混合溶剂(环己烷+丁酮)萃取,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_(λ532)=5.8×10~4升·摩尔~(-1)·厘米~(-1)·sb 含量在0—25μg/10ml 之间遵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3,5—二溴—PADAP在酸性条件下与Cr_2O_7~(2-)和SCN~-形成三元离子缔合物的最佳条件。缔合物的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1.44×10~5L·mol·cm~(-1),从而提供了测定微量Cr_2O_7~(2-)的新方法,可用于合金钢铬含量及饮用水Cr(vl)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3.5- Br2 - PADAP在酸性介质中质子化 ,与 IO4 -和 SCN-形成三元离子缔合物 ,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1.51× 10 5L· mol-1· cm-1,缔合物的组成比为 3.5- Br2 - PADAP:IO4 -:SCN-=1:1:1.提供了测定微量 IO4 -的新的分光度法 .可用于加碘食盐、海带样品中含碘量的测定 .  相似文献   

5.
硫氰酸盐和结晶紫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酸性溶液中,汞(Ⅱ)与过量的硫氰酸盐形成[Hg(SCN)_4]~(2-)配阴离子,在阿拉伯树胶和乳化剂OP存在下,可进一步与结晶紫形成离子缔合配合物(CV)_2[Hg(SCN)_4],此时溶液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离子缔合物的最大吸收在535nm处,并且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摩尔吸光系数ε=1.15×10~6L·mol~(-1)·cm~(-1),方法可用于水中痕量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报告一类光度法测定纳克量锡的新方法.在聚乙烯醇(PVA)存在下,锡(Ⅳ)与钨酸盐可分别和碱性染料罗丹明B(RB),丁基罗丹明B(BRB),耐尔蓝(NB)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缔合物的最大吸收分别位于580nm(RB),565nm(BRB)和580nm(NB),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值分别为3.23×107L·mol-1·cm-1(RB),2.54×107L·mol-1·cm-1(BRB)和2.95×107L·mol-1·cm-1(NB).服从比耳定律的范围分别在0.4~2.0μg·L-1(RB),0~2.4μg·L-1(BRB)和0~2.0μg·L-1(NB),检出限(3σ)分别为0.031μg·L-1(RB,n=12),0.073μg·L-1(BRB,n=11)和0.083μg·L-1(NB,n=11).离子缔合物至少稳定72~240h.考查了40多种共存离子的影响,确立了测定痕量锡的酸度条件等.研究了缔合物的红外光谱,锡钨杂多络阴离子具有Keggin结构.方法均已用于某些合金钢和锌合金中痕量锡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磷锆钼蓝与丁基罗丹明B之间的离子缔合反应,建立了一种新的离子缔合分光光度法并用于磷的测定。在聚乙烯醇存在下,磷锆钼蓝杂多酸与丁基罗丹明B形成的离子缔合物,最大吸收在596nm波长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3×10~5·mol~(-1)·cm~(-1),磷量在0~4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本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有色缔合物稳定等特点,方法用于钢铁样品中磷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铊(Ⅲ)与碘化钾和孔雀石绿、灿烂绿及碘绿等三种碱性三苯甲烷类染料形成离子缔合物的显色反应.在较高浓度的磷酸介质中,在阿拉伯树胶存在下,铊与碘负离子形成的络阴离子与上述碱性染料均形成高灵敏的离子缔合物,其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2.94×10~5,5.36×10~5和9.2×10~5L·mol~(-1)·cm~(-1),其中孔雀石绿体系灵敏度最高.用乙醚萃取并在掩蔽剂EDTA存在下,方法有较好的选择性,可用于合成水样和天然水中铊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 3,5- Br2 - PADAP在酸性介质中质子化后 ,与 Br O-3 和 SCN-形成三元离子缔合物的最佳条件 ,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1.4 4× 10 5L· mol-1· cm-1,缔合物组成比为 :3,5- Br2 -PADAPH2 2 +∶ Br O-3 ∶ SCN-=1∶ 1∶ 1.提供了测定微量 Br O-3 的新方法 ,可应用于化学试剂中微量 Br O-3 的测定 ,结果满意 .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以1.2—二氯乙烷萃取钯(11)—硫代米蚩酮—高氯酸盐离子缔合物光度法测定微量钯,该缔合物的1,2—二氯乙烷溶液的最大吸收在525nm,在0-7.0μgpd(11)/10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其摩尔吸收系数为2.68×10~5Lmo.1~(-1)·cm~(-1),本法可用于合成试样中微量钯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12.
利用低频反应磁控溅射制备五氧化二铌光学薄膜.薄膜的微结构、表面形貌和光学性质等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等观察和测量.测量发现溅射制备的光学薄膜为非晶结构,具有很好的表面平整度,厚度为515nm,光学波长为550nm处的折射率为2.264,可见光波段的消光系数小于10-3,光学带隙为3.49eV.结果表明制备的五氧化二铌膜是性能良好的光学薄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对其光阳极半导体材料进行了改性.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铌、氟双掺杂二氧化钛(NFT)微球,它是由多层纳米管和纳米颗粒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微米级球状颗粒.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用NFT材料制作的光阳极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有利于染料吸附.NFT的结晶性比未掺杂的二氧化钛显著增强,且结晶度随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强,有利于提高其中的电子迁移速率并降低表面极化,因此有助于提高染料敏化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和开路电压.入射单色光子-电子转换效率(IPCE)的测试结果表明,NFT制备的电池在可见光范围内的转换效率有显著提高,在紫外波段的本征转化效率也有一定提高,电池的整体转换效率比未掺杂时提高了38%.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ZnO、Nb 2 O 5共掺杂Ba 0.2 Sr 0.8 TiO 3陶瓷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XRD)和介电谱方法,分别对系列陶瓷样品的结构和复介电常数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1)Zn2+、Nb5+进入Ba 0.2 Sr 0.8 TiO 3晶格后仍然为钙钛矿型固溶体;2)Nb 2 O 5会使得材料的低温弥散相变过程转变为弛豫相变过程,并在300~360K区域内会出现新的弛豫过程;3)掺入一定量的ZnO后Nb2O5掺入降低了Ba 0.2 Sr 0.8 TiO 3陶瓷材料的介电常数,增大了其介电损耗.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次报道KTN铁电陶瓷的热释电系数λ与温度的依赖关系。测量了极化强度P。结果表明,x=0.5和0.6的样品在25℃时,P=4.6μc/cm~2和5.0μc/cm~2;λ=2.0×10~(-8)c/cm~2K和1.7×10~(-8)c/cm~2K。并讨论了Nb含量对极化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Nb对改善Fe2Al的高温力学性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Fe-28Al-5Cr-0.5Mo-0.05Zr-0.05B-0.1Ce合金中,Nb的溶解度在0.5at%左右,Nb含量超过0.5%时,基体中有富Nb的第二相颗粒形成。Nb的加入提高了合金的室温和高温强度,改善了抗蠕变性能,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室温塑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论述了以奥氏体及索氏体为基体的高铬白口铁的组织和高温硬度。研究结果表明,铌的加入能有效地提高高铬白口铁的高温硬度。  相似文献   

18.
根据分子动力学(MD)方法,从原子尺度上研究了难熔金属V、Nb、Ta在各自熔化温度下的热膨胀和晶格常数随温度的变化,所得结果与已有的实验值相吻合,并从微观方面探讨了热膨胀产生的内在机制及其对金属熔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Nb_2O_5-TiO_2复合氧化物结构与光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b2O5-TiO2复合氧化物,通过XRD、LRS和UV-vis DRS等方法考察Nb/Ti原子比和焙烧温度对Nb2O5-TiO2复合氧化物结构的影响,以水体中苯酚的降解为探针反应考察复合氧化物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Nb2O5-TiO2复合氧化物结构与Nb/Ti原子比和制备温度有关.随着Nb5+进入TiO2晶格,在可见光区域形成一新的吸收带,该吸收带强度随Nb/Ti原子比和焙烧温度变化,当焙烧温度高于973 K时,可见光区域吸收带消失.低Nb/Ti原子比下,Nb5+对TiO2由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转变具有抑制作用,而高的Nb/Ti原子比下Ti4+对Nb2O5晶相结构具有导向作用.复合物对水体中苯酚的光催化降解活性随着Nb/Ti原子比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0.
对Nb-V微合金钢进行模拟控轧控冷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场离子显微镜、三维原子探针等测试分析技术和手段,研究铁素体基体中碳化物析出早期阶段的特点.用三维原子探针研究基体中碳化物的析出过程,发现在NbC析出初期,C和Nb原子在铁素体同一个(001)原子面上发生偏聚,且质量分数都不到5%,认为这是在基体中形成的G.P.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