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β—TCP/HA双相多孔磷灰石陶瓷成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体外实验,确定了骨形成蛋白因子BMP在多孔磷灰石陶瓷上的吸附位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吸附性能。在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β-TCP/HA)双相多孔磷灰石陶瓷诱导成骨中,HA为宿主骨及β-TCP降解提供钙、磷源有成骨机制。这些实验结果有助于增进对羟基磷灰石骨修复材料成骨作用的了解,并能较好地解释β-TCP/HA双相磷灰石陶瓷在体内非骨环境中的诱导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2.
β-TCP/HA双相磷灰石粉末的制备及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严格控制反应条件,以共沉淀方式合成出不含α-磷酸三钙[α-Ca3(PO4)2](α-TCP)并组成一定的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β-Ca3(PO4)2/Ca10(OH)2(PO4)6](β-TCP/HA)双相磷灰石粉末,分析了β-TCP/HA双相磷灰石粉末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3.
通过严格控制反应条件,以共沉淀方式合成出不含α-磷酸三钙[α-Ca3(PO4)2](α-TCP)并组成一定的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β-Ca3(PO4)2/Ca10(OH)2(PO4)6](β-TCP/HA)双相磷灰石粉末,分析了β-TCP/HA双相磷灰石粉末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4.
磷酸钙基生物活性陶瓷粉末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酸钙基生物活性陶瓷粉末的合成杨晓鸿,王志宏,王齐祖(兰州大学材料科学系,兰州730000)磷酸钙基生物活性陶瓷主要是指Ca/P=1.67的羟基磷灰石Ca10(OH)2(PO4)6(简写为HAP)和Ca/P=1.50的β-磷酸三钙β-Ca3(PO4)...  相似文献   

5.
聚酰胺/硅胶吸附剂吸附分离茶多酚的红外光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室温下聚酰胺/硅胶吸附剂( P A/ Si O2)对茶叶中茶多酚的分离提取原理.红外光谱表明, P A/ Si O2 中 P A 分子的酰胺基- O‖ C- N H- 是通过氢键吸附茶多酚分子的活性基团,而酰胺基对咖啡因分子没有吸附作用. P A/ Si O2 中 Si O2 表面羟基 O H 是吸附咖啡因及茶多酚分子的活性基团.由于氢键的作用,茶多酚和咖啡因分子之间也能相互吸附. P A/ Si O2 对氨基酸类物质不起吸附作用,因而容易将其分离.  相似文献   

6.
在1mol·L-1Al(ClO4)3溶液中,用微分极化电阻测量技术和交流阻抗法研究阴离子SH-和SCN-对溴化丁基三甲基 (BTMPB)对铝的缓蚀作用及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SH-和SCN-能显著提高BTMPB对铝的缓蚀效率,两者和BTMPB对铝的缓蚀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在高氯酸铝溶液中BTMPB在铝/溶液界面上的吸附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且为物理吸附,但是当在1mol·L-1高氯酸铝溶液中加入1×10-4mol·L-1的SH-或SCN-时,BTMPB在铝/溶液界面上的吸附为化学吸附,且服从修正的Bockris-Swinkels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7.
CFRC/HAP 生物活性复合材料及其生体适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比了羟基磷灰石(HAP)不同粉体、不同方式渗入的涂层。采用SEM、IR和EDS法分析了碳纤维增强碳(CFRC)-羟基磷灰石(HAP)复合材料的复合结构,以及在真空热处理条件下HAP的结构稳定性。提出了真空包渗-后真空烧结技术及超重力场填充-后真空烧结技术,获得CFRC基体表面层复合HAP生物活性成分的新型生物材料(简称为CCH生物材料)。经生物学测试与埋植验证,该材料具有良好软组织和硬组织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用FT-IR光谱等方法对羟基磷灰石陶瓷中一种氧缺陷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这种缺陷与羟基磷灰石OH离子有氢键作用生成,使陶瓷呈暗红色。该试样可以在N2甚至CO2中退火漂白,又能在O2中重新赋色。经光谱与结构分析推断,这种缺陷是位于羟基磷灰石OH格位上的双氧基团构成。  相似文献   

9.
利用富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羟基磷灰石「Ca10(OH)2(PO4)6」难溶性复合物的组成及BSA与羟基磷灰石的作用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物中BSA与羟基磷灰石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使水溶性的BSA进入固体羟基磷灰石的结构形式难溶性BSA羟基磷灰石复合物,复合物具有非化学计量的性质,体现了生物矿化的特征,正是这种蛋白质与羟基磷灰石间的复杂相互  相似文献   

10.
苦丁茶降血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实验性高血脂小鼠分别用1.2%和2.4%的苦丁茶水灌胃45d后,取尾血测定其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和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的相对活性,并计算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浓度及动脉硬化指数(AI),并与绞股蓝茶的降脂作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饮用苦丁茶可以明显降低实验性高血脂小鼠的TC、TG和LDL-c、VLDL-c(P<0.01或P<0.05),显著升高HDL-c含量及HDL-c/TC(P<0.01或P<0.05),而作为阳性对照的绞股蓝茶组HDL-c与高脂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二个苦丁茶组与绞股蓝茶组的LDL-c/HDL-c及LCAT相对活性均与高脂组有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异。由此说明,苦丁茶具有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提示苦丁茶的降脂机理与其能够升高LCAT相对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复合增聚型铁铝无机高分子絮凝剂PAFCS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煤矸石及硫铁矿渣制备出了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硫酸氯化铁铝(PAFCS),研究了PAFCS的红外(IR)光谱结构特征.IR谱分析表明PAFCS是Fe(Ⅲ)十Al(Ⅲ)与羟基(-OH)以双羟桥为主结构连接的较复杂的高聚物.其IR图谱峰形与α-Fe2O3,α-FeOOH及Fe(OH)3等明显不同.比较了PAFCS,PAC,PFS,PACS的光谱特征,表明PAFCS与已知文献报道的絮凝剂PAC,PFS,PACS有类似性,即由3100~3600cm(-1)处的OH伸缩振动及1600~1650cm(-1)H-O-H弯曲振动的畸变,表明有结构羟基存在;在1100cm(-1)附近M-OH-M伸缩振动峰为中等强度峰,证明有铁羟基或铝羟基以及聚合态存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钙与间三氟偶氮氯膦(简称CPA-mF3)在六次甲基四胺溶液〔(CH2)N4)中形成络合物的极谱行为。络合物波为吸附波,检测下限为5.O×10-7mol/L。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元素分析、X射线光电子谱(XPS)以及直流电导率σdc(T)与温度关系等方法对三种聚苯胺PANI-HCl,PANI-H2SO4和PANI-H3PO4进行了研究.在Cl(2p)谱中,可以分辨四个二重态的自旋轨道裂分偶极子Cl(2p1/2)和Cl(2p3/2).S(2p)-core-level谱显示了二重态自旋轨道的裂分偶极子S(2p1/2)和S(2p3/2),而P(2p)-core-level谱仅在结合能为134.03eV时显示单一的峰值.室温时PANI-HCl和PANI-H2SO4的σdc比PANI-H3PO4的σdc高数倍.PANI样品的导电性与温度的关系表明它们是半导体,而且符合准一维的变程跳跃(Q1D-VRH)模型  相似文献   

14.
在scu-PA32K的cDNA分子基础上经定点突变,在N端紧接Leu^1以前引入编码GHRP四肽的寡核苷酸序列(GGTCATAGGCCT),构建了GHRP-scu-PA-32K的突变体cDNA。将它克隆到表达载体pCM-β-dhfr共转染CHO/DHFR^-细胞。筛选到的稳定表达株在无 清培养基的表达量为580IR/(10^6细胞.24h)。经锌离子螯合亲和柱纯化的产物,SDS-PAGE显示为一蛋  相似文献   

15.
构建了含pgk启动子驱动的HSV-tk基因的反转录病毒载体pLNTK,将HSV-tk基因转移至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命名为SHGLNTK)及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命名为B16LNTK).体外实验证实核着类似物ACV对SHGLNTK细胞和B16LNT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分别高于亲本细胞1000和400倍.转HSV-tk基因细胞与亲本细胞按不同比例共培养时,亲本细胞对ACV的敏感性明显增高,存在旁观者效应.首次应用人脑胶质瘤细胞株进行裸鼠体内实验,结果表明:ACV能完全抑制SHGLNTK细胞在裸小鼠体内肿瘤的形成,对裸小鼠体内已形成的SHGLNTK肿瘤的治疗效果与对照SHG44肿瘤相比,肿瘤体积缩小80%;用B16LNTK细胞接种同系C57/BL小鼠,经ACV治疗后,B16LNTK组小鼠的肿瘤较对照组B16肿瘤小95%.HSV-TK/ACV系统原位基因转移治疗SHG荷瘤裸小鼠、B16荷瘤小鼠,原位注射病毒悬液/ACV治疗组的SHG肿瘤、B16肿瘤分别较对照组肿瘤小50%,43%,原位注射PA317/LNTK细胞,ACV治疗的SHG肿瘤较对照组肿瘤小90%,以上实验结果,统计学上差异极显著,P<0.01.实验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二(2,4,4-三甲基戊基)膦酸(CYANEX272,HA)从硫酸介质中萃取锌(Ⅱ)的热力学,考察了磷酸三丁酯(TBP)对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CYANEX272与锌形成ZnA2,ZnA2·HA和ZnA2·2HA三种配合物,相应萃取热焓△H°分别为-75.53、-52.71和-29.87kJ.mol-1,依次相差约一个氢键的能量与反应中断裂氢键数目有关。TBP与CYANEX272萃取锌时生成协同配合物ZnA2·2HA·TBP,系由分子缔合物2HA·TBP与Zn(Ⅱ)直接配位产生,协同萃取反应平衡常数15.8。同时还计算得到ZHA·TBP的生成常数31.7(303K)。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定体外培养晶体中SOD,GSH-PX和CAT三种酶的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MDA,VitC,VitE和GSH含量的变化,研究了β-胡萝卜素滴眼液对晶体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与已研究的几种滴眼液相比,β-胡萝卜素滴眼液对晶体的氧化损伤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该结果为阐明其防治白内障的作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导电性聚酰胺/聚苯胺共混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化学方法制备了导电聚苯胺包覆的共聚聚酰胺微粒(PA/PANI-HCl),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和紫外/可见(UV/Vis)光谱表征了其结构.电导率测试表明,PA/PANI-HCl的电导率服从逾渗规律,逾渗阈值为17%.由于共聚聚酰胺(PA)的熔点低,PA/PANI-HCl在130℃时有良好的热塑性,可制成导电性共混高分子材料,但热处理却使电导率下降了1~2个数量级.对PA/PANI-HCl脱掺杂得到的PA/PANIEB,在间甲酚中有良好的溶解性,而且当聚苯胺含量低于10%时,能全部溶解于间甲酚.  相似文献   

19.
利用分光光度法和容量法分别考察了重芳烃石油磺酸盐(简称HAPS)与Ca2+、Mg2+的沉积规律及在地层砂上的吸附规律.实验表明:当固定Ca2+、Mg2+混合液浓度改变HAPS浓度时,HAPS与Ca2+、Mg2+的作用呈现出沉淀——溶解——再沉淀的普遍规律,且沉淀量随着HAPS和Ca2+、Mg2+混合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HAPS在地层砂上的吸附等温线呈“S”型,表现出多层吸附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二(2,4,4,-三甲基戊基)膦酸(CYANEX272.HA)从硫酸介质中革取锌(11)的动力学,提出界面区域内化学反应控制机理;考察了磷酸三丁酯(TBP)对萃取的影响,观察到TBP对CYANEX272萃取锌有明显的动力学加速作用.认为TBP与CYANEX272的分子缔合物2HA·TBP直接参与动力学过程,使萃取传质受一个活化能低的相内反应控制,导致萃取过程加速,这一动力学协同过程必然伴随热力学协同萃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