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菜心品种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高温胁迫对4个菜心品种田间及苗期耐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对不同菜心品种热害指数和电解质渗透率有不同反应,热害指数和电解质渗透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随着热胁迫时间的延长,PRO含量和SOD活性逐步增加,POD活性则先升后降;501号和1号菜心品种的PRO含量、SOD和POD活性、叶面积、折算产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显著高于2号和31号品种,表明其耐热特性强于31号和2号品种.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高温胁迫对小黑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探索高温胁迫下小黑麦应激机制,以4个六倍体小黑麦品种(系)为材料,在籽粒灌浆早期进行高温胁迫,测定了高温胁迫下旗叶光合作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导致4个小黑麦品种的旗叶净光合速率(P_n)下降了11. 4%~39. 8%、胞间CO_2浓度(Ci)上升了2. 0%~6. 8%、蒸腾速率(T_r)下降了1. 1%~26. 2%、气孔导度(G_s)变化不显著。在胁迫结束后10 d,经高温胁迫后的4个小黑麦品种旗叶的Pn仍显著低于对照、T_r多显著下降;品种新小黑麦3号、新小黑麦4号经高温胁迫后的G_s仍显著低于对照同时Ci下降,而品种扩繁1号、新小黑麦5号经高温胁迫后的Gs较对照变化不显著而C_i较对照极显著上升。参试小黑麦品种中新小黑麦3号耐热性较强,新小黑麦5号、新小黑麦4号次之,扩繁1号最弱;新小黑麦4号对损伤修复能力较强,新小黑麦3号、扩繁1号次之,新小黑麦5号最弱。综上,高温胁迫下小黑麦净光合速率下降主要受到非气孔因素影响,而且高温胁迫对光合机构造成的损伤是不可逆转,同时参试的4个小黑麦品种(系)间在耐热性和对高温损伤修复的性能间也存在差异,本研究为理解高温胁迫对六倍体小黑麦的影响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适宜青海地区栽培的核桃优良品种,本研究以中林1号、晋香、温185和礼品2号1a生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20、-25、-30、-35、-40℃低温胁迫处理,以4℃处理为对照,测定不同低温胁迫下各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核桃各品种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降低,除礼品2号外,其他3种核桃品种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4种核桃品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CAT、SOD和POD活性随着胁迫温度降低变化幅度存在差异。4种核桃品种综合抗寒能力由强至弱依次为晋香、礼品2号、中林1号、温185,对应的抗寒综合指数分别为0.574、0.523、0.467、0.448。综上所述,晋香和礼品2号品种综合抗寒指数较高,抗寒能力较强,可作为该地区优良的抗寒性核桃品种。  相似文献   

4.
蟠桃施肥与品质产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贵妃2号’和‘贵妃3号’蟠桃品种两个品种,采用4个肥料配方处理,测量果实生长量、果实大小、单果重、新稍生长量、座果率、裂果率、果实着色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株产量、亩产量。试验结果表明:蟠桃果实的产量和品质与施肥配方息息相关,猪粪沼液和蚯蚓肥搭配施用,相对其他处理表现效果更优益,对果实的产量和品质提高更显著,‘贵妃2号’每亩产量可达3.204t,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达16度;‘贵妃3号’每亩产量可达3.552t,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达16.2度,明显优于其他处理产量。  相似文献   

5.
高温对水稻抽穗扬花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扬稻6号(中熟中籼)和南粳43(中熟晚粳)为材料,探讨了抽穗扬花期高温胁迫对水稻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以及剑叶有关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使两个品种水稻花粉萌发率和花粉活力显著下降,细胞内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剑叶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明显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和质膜透性明显增加,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在胁迫初期略微增加,尔后迅速下降.在相同条件下,抽穗扬花期南粳43受高温的伤害始终小于扬稻6号.高温胁迫下水稻剑叶保持较高水平的MDA含量和质膜透性以及较低水平的Pro、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AsA,GSH和SOD的含量是水稻抗逆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许多作物种子含糖量及其他营养成份随老化而降低,从而影响品质和植株生长。本研究旨在探讨种子贮藏期间加速老化对种子可溶性糖、脂肪酸、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以及幼苗生长情况。参试大豆品种3个,置于37℃高温下处理20、40、60、80天,以及在48℃高温下处理48小时,以常温(18~20℃)贮存大豆作对照。加速种子老化使大豆种子可溶性含量糖明显降低,脂肪酸和蛋白质也有不同程度下降。萌发率及个体发育受到高温处理的严重影响,特别是随着老化时间延长及温度升高,影响程度更为明显。不同品种之间,存在对加速老化的反应差异,其中以山东1号可溶性糖下降最多,达13~37.4%。  相似文献   

7.
三裂叶蟛蜞菊根系分泌物对菜心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三裂叶蟛蜞菊根系分泌物对菜心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抑制菜心种子萌发效果明显,显著降低了菜心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使菜心幼苗的根长和苗高显著缩短;2)显著降低了菜心植株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根系活力、根系鲜质量和地上部鲜质量,株高变矮;3)显著降低了菜心叶片保护酶活性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使植株自我保护机制降低,抗逆能力减弱,正常的氮素代谢受阻。  相似文献   

8.
高温胁迫下银杏形态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选择银杏耐热品种(系),对银杏2年生盆栽苗分别进行4h的40、44、48℃高温(CK为28℃)处理,观察了银杏的形态变化,研究了银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抗坏血酸(AS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银杏在高温胁迫下其体内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尤其当胁迫由44℃加重到48℃时,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急剧上升;28℃和40℃的处理下银杏形态未受影响,在44℃处理下出现轻度萎蔫现象;银杏在抵御高温胁迫过程中,SOD、AS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同温度处理下,银杏MDA含量之间均有极显著差异,温度与MDA含量之问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由此认为MDA对银杏而言是较好的耐热筛选指标,其他指标在处理时段设为4h时,48℃条件下均与对照有显著的差异,说明48℃较其他温度适于筛选银杏抗热品种.  相似文献   

9.
试验选择3个苦荞品种川荞1号、KP9920、榆6-21为辐射诱变材料,通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诱发产生突变体,从苦荞突变体的M2代籽粒中选出高黄酮含量的突变体27个,并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分析,表明辐照处理产生的突变体黄酮、可溶性蛋白、总氮、Zn和M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Mn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其他营养成分含量变化不明显,以此来筛选出综合品质最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
苦瓜的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自动定氮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测定苦瓜 (Momordica charantia L .) 5个品种 (当地栽培苦瓜、长白苦瓜、长白 1号苦瓜、 89- 1苦瓜、 92 - 2苦瓜 )的干物质含量、维生维 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和氨基酸、矿物质含量及其种子的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 ,苦瓜果实含干物质 6 %~ 7% ,品种间的差异不显著 (P>0 .0 5 ) ;每 10 0 g嫩苦瓜中含维生素 C6 0~ 80 mg,可溶性糖 1.0 8~ 1.5 5 mg,品种间的差异都不显著 (P >0 .0 5 ) ;苦瓜果实的蛋白质含量为 1.3%~ 1.8%、总氨基酸含量为 1.3%~ 1.5 % ,种子蛋白质含量高达 39%~4 5 % ,各种成分相对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不同品种之间存在蛋白质多态性变化。苦瓜种子的营养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11.
秋茄幼苗抗盐的生理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盐度(0~35)海水砂培红树植物秋茄幼苗的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生长基盐度的提高,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其中在低盐度(0~5)和高盐度(20~35)提高最为显著,2)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生长基盐度提高而提高,尤其在高盐度25~35,不同盐度对根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明显影响,3)幼苗各组分Cl含量在不同盐度条件下累积方式不同,其中根的Cl含量随盐度从0~35提高而提高,但叶、茎和原胚轴的Cl含量在盐度超过30就不再提高,盐分较大部分被截留于根部。  相似文献   

12.
2种石斛属植物和小叶石仙桃多糖的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对不同年龄的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铜皮石斛(D.moniliforme)及石斛伪品-小叶石仙桃(Pholidota chinensis)不同器官中的多糖进行组织化学定位,选择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石斛类药用植物和药用部位,确定铁皮石斛的最佳采收期,根据多糖的理化性质,材料经冰冻切片,用改良的高碘酸-席夫试剂(PAS)对多糖进行组织化学定位;结果表明,多糖类物质主要存在茎的薄壁细胞、根的皮层细胞、叶的叶肉细胞中。其总多糖含量有如下顺序:二年生的铁皮石斛茎>铜皮石斛茎≈>小叶石仙桃茎,铁皮石斛根≈铜皮石斛根>小叶石仙桃根,铁皮石斛叶≈小叶石仙桃叶>铜皮石斛叶。另外,在不同的器官中,铜皮石斛的多糖含量呈现“茎≈根>叶”和小叶石仙桃的多糖含量呈现“叶>茎≈>根”的规律,而二年生的铁皮石斛则为“茎>叶>根”。这表明在种间及同种植物的不同器官、不同年龄,其多糖的含量存在差异。而3种兰科植物中,以二年生铁皮石斛茎的多糖含量最高,表明其药用价值也最高。  相似文献   

13.
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下生长的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为材料,研究了人为调控源库关系对砂仁产量和植株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去叶减源和去花减库均使砂仁根、茎和叶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下降,果实产量降低;去笋减库使叶、根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稍有升高,对其他参数影响不大;人工授粉增库使茎和叶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降低、根的升高,砂仁产量显著提高;去果减库使砂仁产量显著降低.砂仁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与果实产量呈正相关,根和茎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与果实产量呈负相关,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表明热带雨林环境中的砂仁植株光合源对砂仁产量的影响不大,库容是限制砂仁产量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以甘农四号紫花苜蓿的下胚轴、叶柄、子叶、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2,4-D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发生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外植体愈伤率下胚轴>叶柄>子叶>叶片.下胚轴在接种后16d的愈伤率高达100%,显著高于其他外植体.叶柄、子叶、叶片的愈伤率分别为:95.65%,88.06%,79.37%.其中叶柄的愈伤率显著高于子叶和叶片,子叶和叶片之间差异不显著.在附加3个不同质量浓度2,4-D的MS培养基上外植体的愈伤诱导率差异不显著,愈伤率均达到了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淡水水位(0、1/4、2/4、3/4和4/4水位)对2月龄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4和2/4水位提高了幼苗的生存率,幼苗的茎高、茎径生长和胚轴生长以及分枝数和叶片生长增加,而3/4和4/4水位抑制了幼苗的茎、叶片生长.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随水位增大而呈显著升高的趋势,根系活力和可溶性糖含量却显著下降.试验表明,中低水位对桐花树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在3/4以上高水位下显著地受抑制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以3 a生西洋参为试验材料,清水(CK1)和磷酸二氢钾(CK2)为对照,采用盆栽控制试验研究全营养酵素(T1)和澳西(T2)叶面处理剂对西洋参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2种新型叶面处理剂对西洋参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T1对提高西洋参叶长、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及POD,SOD酶活性的效果明显优于T2;CK2对提高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效果显著;T2明显提高了西洋参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综合分析可知:在本次试验条件下,全营养酵素可作为西洋参盆栽的首选叶面处理剂.  相似文献   

17.
鹅毛竹花后叶片衰老生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鹅毛竹为材料,以未开花竹为对照,分析了鹅毛竹花后叶片生理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鹅毛竹开花后总体上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糖含量不断下降,并始终低于未开花竹相应指标,而可溶性糖与蛋白质含量比值、MDA含量呈不断增加趋势,并始终高于未开花竹相应指标。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上述各指标的变幅以及与未开花竹的差距增大,表明花后叶片衰老逐渐加快。开花初期开花竹叶片SOD活性明显高于未开花竹,而POD、CAT活性明显低于未开花竹,后期开花竹各保护酶活性的变幅明显大于未开花竹,表明鹅毛竹开花后保护酶系统间的平衡失调。推测活性氧的大量产生以及保护酶系统间平衡失调导致的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加,膜以及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破坏及其降解等可能是开花竹花后叶片衰老加快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践踏对野生假俭草和结缕草叶几项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测定践踏胁迫下野生假俭草和结缕草两种草坪草叶片的几项生理指标。探讨在践踏胁迫下植物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溶性总糖含量、脯氯酸含量、相对电导率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践踏胁迫下,假俭草和结缕草草层厚度、叶片长度和宽度均比对照有显著的减少;相对电导率、可溶性总糖、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SOD酶活性低于对照。践踏胁迫下两种草比较,假俭草可溶性总糖含量高于结缕草的,脯氨酸含量则低于结缕草的。形态和生理指标分析表明。假俭草叶片比结缕草叶片耐践踏。  相似文献   

19.
以两种紫红色和一种绿色生菜品种为材料,利用红蓝LED光源(4∶1)对3种不同类型的生菜进行处理,研究了红蓝LED光源(4∶1)对不同类型生菜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蓝LED光源处理后的生菜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均显著增加,地上部鲜重比对照的地上部鲜重增加了13.8%,地下部鲜重比对照地下部鲜重增加了25.6%;叶绿素含量最高提高了88.3%;同时红蓝LED光源处理后显著提高了生菜叶片中花青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比对照中增加了14.6倍,两种紫红色生菜品种花青素含量平均比对照中提高了5.8倍,有效提高了生菜的品质.同时,长时间红蓝LED处理后的生菜体内可溶性和总草酸含量没有显著改变,但硝态氮含量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2个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小偃22号和小偃6号)对花后不同营养器官干物质的累积与转运、收获指数及籽粒灌浆过程中茎、叶、颖壳、籽粒的全氮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茎、叶干物质的积累量,从开花期到成熟期一直呈下降的趋势;穗干物质的积累量,在开花期和灌浆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升高的趋势;灌浆期到成熟期无明显趋势。开花期,不同干物质转运量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为"茎叶穗";冬小麦不同器官转移的干物质对子粒的贡献叶片最大,其次是茎,穗部最小;施氮处理下,收获指数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在籽粒灌浆过程中,全氮含量在茎、叶、籽粒中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颖壳中的全氮含量呈"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冬小麦不同器官全氮含量为茎颖壳叶籽粒,施氮量在150 kg/hm2处理下,冬小麦各器官全氮含量保持较高水平。试验中选用的2个基因型冬小麦品种,小偃22号干物质的积累量、收获指数显著高于小偃6号;施氮处理下,小偃22号不同器官的干物质转运量、干物质转运率和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都显著高于小偃6号。小偃22号具有较高的氮素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