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降水、土壤属性、数字高程模型(DEM)、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和土地利用等数据,采用修正后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模型计算了武陵山区的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探讨了武陵山区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001—2020年武陵山区约71.59%的区域受到土壤侵蚀的威胁,中度及中度以上土壤侵蚀占比30.55%;(2)坡度是影响土壤侵蚀强度分布的主要因素,中度及中度以上的土壤侵蚀主要分布在大于15°的坡度上;(3)同一坡度级下,林地土壤侵蚀强度最低;(4)重庆武陵山区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最高,其次分别是湖北武陵山区和贵州武陵山区,湖南武陵山区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最低;(5)重庆市武隆区,湖北省巴东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贵州省江口县和湖南省古丈县是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较高的县(区);(6)武陵山区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具有正的空间自相关性,高高集聚主要分布在湖北武陵山区,低低集聚主要分布在湖南武陵山区.研究结果对于武陵山区水土资源优化管理和地质灾害分区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武陵山区是一个跨越渝鄂湘黔四省、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贫困人口较多的山区。该地区为四省交界地,这一特点成为影响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刃剑,如果处理不好,武陵山区会变成一个被各省所遗忘的一个角落,但是如果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发挥利用各省资源和产业的优势,展开区域分工合作,武陵山区将会获得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武陵山区气候及生态条件特殊,是中国最大夜雨(当日20:00至次日8:00之间自然降落的雨水)分布区。研究“武陵夜雨”气候特点及资源价值,促进扶贫攻坚区武陵山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方法】通过国内外典型夜雨区比较分析,并综合考察武陵山区降雨机制、昼雨量及夜雨量。【结果】因中国西南气候锋移动路线与武陵山脉走向重合、南北气候锋交遇区与武陵山分布范围重合,再加上该地区山(峰)谷(河谷)高差形成显著“山谷风”,共同促成了中国大面积夜雨区“武陵夜雨”的形成。【结论】武陵夜雨是武陵山区优良生态环境和丰富资源条件的坚实基础,有提高空气质量、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涵养优质旅游资源、促进传统经济发展等作用。重视武陵夜雨的研究和利用,应视为是发展中国西部经济和加强该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武陵山区气候及生态条件特殊,是中国最大夜雨(当日20:00至次日8:00之间自然降落的雨水)分布区。研究"武陵夜雨"气候特点及资源价值,促进扶贫攻坚区武陵山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方法】通过国内外典型夜雨区比较分析,并综合考察武陵山区降雨机制、昼雨量及夜雨量。【结果】因中国西南气候锋移动路线与武陵山脉走向重合、南北气候锋交遇区与武陵山分布范围重合,再加上该地区山(峰)谷(河谷)高差形成显著"山谷风",共同促成了中国大面积夜雨区"武陵夜雨"的形成。【结论】武陵夜雨是武陵山区优良生态环境和丰富资源条件的坚实基础,有提高空气质量、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涵养优质旅游资源、促进传统经济发展等作用。重视武陵夜雨的研究和利用,应视为是发展中国西部经济和加强该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大边城旅游发展,是武陵山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是武陵山区扶贫攻坚与小康建设的重要一环.吉首大学武陵山区发展研究院联合重庆市秀山县工商联,组织秀山县旅游局、秀山县洪安镇、花垣县边城镇、秀山边城旅游文化管委会、秀山县旅游商会(协会)、秀山县各街道商会及花垣县部分民营企业家,于2016年3月19日在秀山县洪安镇举办"发展大边城旅游研讨会",湘西州政协副主席、吉首大学武陵山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李汉林教授和秀山县人大副主任唐太成等60人与会并讲话.  相似文献   

6.
整合旅游资源 构建武陵山区旅游经济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武陵山区旅游资源分散开发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提出合理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武陵山区旅游业的协调与合作,构建武陵山区旅游经济圈的对策,以确保区城内各种旅游资源的传承性保护和整体性开发利用,促进区域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武陵山区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促进武陵山区区域经济合作动力机制,对我国欠发达地区和跨省级边界地区的区域合作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陵山区要在未来10年实现新的跨越,必须培育内生动力,摆脱经济依赖性,依靠自身的比较优势,参与区域分工,实现武陵山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武陵山区苗族、侗族、土家族、仡佬族发展现状为例,以民族体育文化生态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为重点,从拓展思维以及体育文化生态、文化优势、特色旅游、经营发展模式等方面,对武陵山区体育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分析,探讨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为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越来越注重全民集体发展来达到小康社会,而武陵山片区也是大家所关注的地方.以恩施市为中心,研究了恩施市以及其周边的17个武陵山区的县市从2012年到2014年这3年的发展状况和竞争力大小.由于相关指标过多,这里选取了7个相关的指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GDP、财政收入、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和年末常住人口,利用K均值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分别对这18个县市三年的数据进行处理以及打分,最终得到各县市的最终得分,然后分别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得到最终的结果为:黔江区发展情况最好,恩施市其次,丰都县和石门县紧随其后,竞争力比较强.  相似文献   

11.
该文分析了鄱阳湖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并绘制了1995~2004年10年间GDP增长曲线图.结果表明,一次特大型或偏大型洪水对湖区内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运用洪水灾害损失评估模型计算出洪水灾害损失值,并绘制洪水灾害损失增长曲线图和洪水灾害损失与GDP比值曲线图,经分析得出防洪能力的提高可以减少洪水灾害的相对经济损失,而且当防洪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后,洪水灾害绝对经济损失也可能得到控制.然后,运用皮尔曲线得出典型洪水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增长曲线.  相似文献   

12.
马强  宗跃光  魏宗财 《河南科学》2007,25(6):1073-1076
在ArcGIS9.0支持下,采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法研究京津地区GDP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在主城区点效应和主干道交通的廊道效应作用下,该区的GDP分布趋势是以北京和天津的中心城区为高GDP分布区域,并沿主要交通动脉由中心区向周围地区呈梯度递减变化,在两城市间沿京津交通廊道形成了一个GDP持续增长和密集分布的廊道区域.②随着时间推移,交通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两者间空间相互作用的不断增强,京津间经济走廊的形成将成为空间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县区为单位统计的GDP数据不能客观反映县级内部地区的经济差异,对GDP 统计数据进行空间化是解决该问题的手段之一.本文以河南省为例,在GIS平台下采用分产业建模方式,结合土地利用 数据、人口数据、DMSP/OLS数据、GDP统计数据,利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实现GDP的空间化.结果表明,第 一产业与土地利用类型有密切的线性关系;第二、三产业之和与人口数据、DMSP/OLS数据都有很好的相关性,将人口 数据与DMSP/OLS数据相结合构建的综合因子与GDP2,3之间的相关性更好,相关系数为0.949,R2 为0.901.利用综合 因子与第二、三产业GDP数据回归建模,可以提高第二、三产业空间化的精度.验证结果显示乡镇尺度模拟值与统计值 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0.34%,本研究的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空间化后的GDP的密度图能够反映地区内部的经济情 况,对研究该地区的经济空间差异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肯定外商直接投资对于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增长的重要性的前提下,用GDP作为衡量这一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将FDI和辽宁沿海经济带GDP之间的关系进行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虽然辽宁沿海经济带FDI和GDP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但是FDI却不一定能直接带来GDP的稳定增长,因此,引资过程产生的负作用也是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政策制定者应全面衡量二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调整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引资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所起的作用,而人均GDP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地区人力资源要素如何对该地区人均GDP发生作用是该研究关注的中心.因此,该研究从经济指标人均GDP入手,通过构建经济量的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以探寻其中的奥秘.研究发现,人力资源是通过劳动生产率与劳动适龄人口率两个路径从需求端与供给端同时作用于人均GDP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地级市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迅速的区域, 也是土地供应重组、交易活跃的重点区域。以2005年我国土地出让面积、土地平均价格、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和 固定资产投资等 5 个变量作为聚类指标, 构建自组织特征映射( SOFM)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将我国282 个地级市分为高地价发达区、低地价发达区、高地价欠发达区和低地价欠发达区共4 个类型区域, 并对每个类型区的土地价格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做出分析讨论。SOFM 模型聚类结果与客观实际较为吻合, 效果良好。结果表明, 自组织特征映射 网络对于地级市土地地价的区域差异具有良好的表征能力。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以往的研究多以经济发展水平为自变量来研究相应的城市化水平,而以城市化水平为自变量反向研究他们的关系则不多,这种研究具有更积极的实际意义,模型也更为简单。从人口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两个方面,用统计数据的时间序列和空间序列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单位人口城市化率增量对应的人均产值增量在350~1 600元/人之间,且新世纪以来逐年提高,中国人口城市化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好;单位空间城市化率增量对应的地均产值增量在2.7~12.5万元/KM2之间,新世纪以来先降后升,存在波动,2003年后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18.
马尔可夫链在中国各地区人均GDP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马尔可夫方法对中国各地区人均GDP的变化情况进行了预测分析,它对研究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用人均GDP指标测度了山东省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同时建立了评价山东省区域经济综合差异的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山东省的区际差异,然后根据其综合评价值进行分类,将全省分为5大等级区。  相似文献   

20.
运用Moran’sI和Getis.OrdGf’指数,以某区县域单元为对象,选取2000-2010年人均GDP及其相对增长量为指标,对研究区经济时空集聚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人均GDP县域经济总体上呈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且空间自相关态势在2000--2010年间逐年加强(Moran’SI从0.18增长到0.41),区域形成了北部高经济发展水平集聚区,而南部各县市单元则组成了低经济发展水平集聚区;(2)经济增长的空间格局呈现出较强的不稳定性,但与人均GDP的演化趋势较为一致.通过研究发现Moran’S,和Getis.OrdGf+指数能够较好透视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时空演化过程,也肯定了空间自相关方法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制定中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