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竹片表面胶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带有竹青、竹黄的竹片表面,研究了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的时间、处理距离和处理功率对竹片表面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距离对竹片的表面性能影响显著,处理时间和处理功率其次。优化的工艺参数为:处理时间5 s,处理距离10 mm,处理功率650 W。在此工艺条件下,竹青面的胶合剪切强度提高143.9%,变异系数下降11.9%;竹黄面的胶合剪切强度提高45.8%,变异系数下降了6.5%。  相似文献   

2.
AgNO3和低温处理对小麦细胞GST及GR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AgNO3和低温处理对小麦悬浮细胞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gNO3和低温处理对小麦细胞再生的影响因处理时间的不同而有差异,在处理的4 d内低温处理使再生率明显增加,AgNO3处理2 d使细胞再生率显著增高,但处理4 d则对细胞再生无明显影响.低温处理使细胞蛋白质含量明显升高,AgNO3处理对小麦细胞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影响.小麦细胞GST活性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迅速降低,AgNO3处理对GST活性无明显影响,但低温处理明显延缓GST活性降低.AgNO3和低温处理都使小麦细胞GR酶活性明显降低.AgNO3处理2 d和低温处理对细胞谷胱甘肽(GSH)含量无明显影响,但在处理的第4 d AgNO3使细胞GSH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AgNO3和低温处理对小麦悬浮细胞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gNO3和低温处理对小麦细胞再生的影响因处理时间的不同而有差异,在处理的4 d内低温处理使再生率明显增加,AgNO3处理2 d使细胞再生率显著增高,但处理4 d则对细胞再生无明显影响.低温处理使细胞蛋白质含量明显升高,AgNO3处理对小麦细胞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影响.小麦细胞GST活性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迅速降低,AgNO3处理对GST活性无明显影响,但低温处理明显延缓GST活性降低.AgNO3和低温处理都使小麦细胞GR酶活性明显降低.AgNO3处理2 d和低温处理对细胞谷胱甘肽(GSH)含量无明显影响,但在处理的第4 d AgNO3使细胞GSH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治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式主要采用物化处理、生物处理和土壤处理手段,虽然生物处理技术手段日益得到加强,但三种处理手段的结合将使处理效果更加完善.处理技术和处理工艺的有机结合,将是治理垃圾渗滤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碳酸钙和硼酸铝晶须的表面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硬脂酸钠为处理剂对碳酸钙晶须和硼酸铝晶须进行了表面处理,通过测定活化指数、红外谱图及偏光显微观察对晶须的处理效果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处理剂的用量、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等工艺因素对表面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硬脂酸钠对两种晶须的处理效果均较好,活化指数分别可达到96.5%和97.3%。其中,碳酸钙晶须的最佳处理条件:处理剂用量为45%,处理时间为50 min,处理温度为40℃;硼酸铝晶须的最佳处理条件:处理剂用量为30%,处理时间为40 min,处理温度为40℃。  相似文献   

6.
《河南科学》2016,(5):687-691
将林木落叶改良处理的绿地土壤作为绿色海绵体,将收集的城市林木落叶经发酵处理(或不处理),分别在园林空地、大树树冠下、草坪土壤中进行地面覆盖、地下掩埋、与土壤均匀混合等处理,用不经处理的土壤做对照,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吸水、渗水、保水、渗漏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照(不经处理的土壤)土壤的吸水能力大于其他任何处理过的土壤;地下掩埋、与土壤均匀混合处理较地面覆盖处理的吸水能力强;树冠边缘、树冠以外处理区域的吸水能力大于树冠内的处理.2经处理的任何土壤的渗水能力均大于对照(不经处理的土壤);在园林空地中,进行地面覆盖的土壤渗水能力大于其他处理;林下各处理土壤的渗水能力没有显著差异.3经处理的任何土壤的保水能力均大于对照(不经处理的土壤);在园林空地中,均匀混合、地面覆盖处理的土壤保水能力最强;林下各处理土壤间的保水能力差异不显著.4在园林空地中,地下掩埋处理的土壤渗漏能力最强,均匀混合处理的土壤渗漏能力最低;在林下和草坪绿地中,对照(不经处理的土壤)的渗漏能力均较其他处理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抗褐化处理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原位生长的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茎段外植体扩繁不定芽褐化的影响.[方法]设置硫代硫酸钠(hypo)、抗坏血酸(V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活性炭(AC)和黑暗共5种抗褐化处理,以正常培养的落羽杉不定芽为对照,处理20 d并统计各处理的褐化率、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总酚含量变化.[结果]1)降低褐化率效果最好的为PVP处理,然后依次为AC处理、hypo处理、黑暗处理和Vc处理.2)降低PPO活性效果最好的为PVP处理,然后依次为黑暗处理、hypo处理、Vc处理和AC处理.3)降低POD活性效果最好的为hypo处理,然后依次为AC处理、PVP处理、Vc处理和黑暗处理.4)降低总酚含量效果最好的为AC处理,然后依次为PVP处理、黑暗处理、Vc处理和hypo处理.5)hypo和Vc处理下的褐化率、PPO活性、POD活性和总酚含量两两之间呈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关系(p<0.01);在PVP和AC处理中,褐化率分别与PPO活性、POD活性呈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关系(p<0.01);和总酚含量的负相关关系无统计学意义;在黑暗处理中,褐化率分别与PPO活性、总酚含量呈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关系(p<0.05),但与POD活性的正相关关系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培养基中添加PVP是较为理想的落羽杉不定芽抗褐化处理,培养基中添加AC的抗褐化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8.
处理腔是高频电磁水处理器的重要组成部件,为了确定何种处理腔结构对高频电磁阻垢除垢具有更佳的效果,利用Ansoft Maxwell软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对两种常见的处理腔,即同轴电极式处理腔和缠绕电极式处理腔内的电磁场能量分布进行仿真计算,比较了两种处理腔向水体释放电磁能量的大小以及处理腔内观测点的瞬时能量密度的分布特征。仿真分析表明,当施加相同的激励源并处理相同体积的水时,同轴电极式处理腔内的电磁能量远大于缠绕电极式处理腔;但是同轴电极式处理腔内电磁能量分布不均匀,由阳极向阴极依次递减,而缠绕电极式处理腔内电磁能量分布较为均匀。这些结论对于高频电磁水处理器处理腔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矫鑫 《甘肃科技》2012,28(17):63-65
铝熔体的处理方法大体可归纳为炉内处理和在线处理两类。之前国内普遍采用熔剂精炼、陶瓷片过滤、气体精炼等炉内处理方法,但是处理后的熔体质量仍然不够理想,无法满足中高端产品的需要;随着各种先进的在线处理装置的引进,使得熔体处理的效果大为改善,熔体质量得以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0.
该文分析了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处理工作的特征,包括困难性与严重性的特征,潜在性与复杂性的特征.同时对房屋建筑当中处理地基的技术进行了研究,包括灌注桩处理技术,碎石桩法结合强夯法处理技术,强制固结与灰土挤密处理技术,目的在于提升地基处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SBR工艺过程中出水pH值中长期变化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SBR工艺出水pH值,利用模拟污水和生活污水,通过检测SBR工艺进出水pH值,分析SBR工艺在较长时间内的进出水pH数值变化.研究表明,SBR工艺处理高质量浓度污水时,进水偏酸性时,经SBR工艺处理后出水偏碱性.SBR工艺处理低质量浓度生活污水或模拟污水,进水偏酸性时,出水则偏向碱性;进水偏碱性时,则出水偏向酸性.上述结论所涉及的原理各不相同,同时不随工艺参数的调整而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对保定市第一造纸厂的污水(白水和黄水)进行试验处理的总结报告。试验结果表明取得了较好效果,有实用价值。例如,白水采用凝聚法或气浮法处理后,COD_(cr)和悬浮物的去除率均可达90%以上,可以封闭循环使用。黄水经凝聚法和氧化脱色处理后变为无色,COD_(cr)降至300以下,水质接近中性;若采用凝聚法—话性污泥法两段处理则效果尤其显著,COD_(cr)、BOD_5和悬浮物的去除率分别达:77%、95%和94%,两种方法处理后的黄水均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并且可以回用洗浆。  相似文献   

13.
李洪枚 《科技信息》2010,(27):I0005-I0006
蚯蚓生态滤池具有流程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等优点,在保证出水水质的前提下,能有效减少系统污泥产量。但其除磷或除磷脱氮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工艺上还存在布水不均匀、局部积水和污泥堵塞等问题。蚯蚓生态滤池的污水污泥降解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选择更适宜的填料,优化滤池的污染物负荷、水力负荷和温度等条件,有利于提高滤池污泥减量效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山西某县乳制品厂废水水质分析,采用预处理—缺氧—好氧进行处理,处理后一部分水排放,另一部分水经过滤、消毒工艺处理后回用。运行结果表明:排放水各项指标均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回用水水质达到企业回用水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5.
石油化工污水回用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污水回用前的水质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污水处理回用工艺方案,通过加强车间生产工艺的管理和污水处理工艺参数的调整与强化管理,使处理水达到循环水和杂用水标准,作为循环冷却系统补充水和杂用水使用,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建筑的中水回用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采用A/O法与膜组件相结合的工艺处理小区生活污水,处理水回用于冲厕.该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小,能耗低,能够脱氮等优点,可以作为中水站的标准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7.
利用砂滤-超滤组合工艺处理景观湖水,对5种常用水质指标进行了连续15 d的监测.经组合工艺处理后,湖水的浊度及COD、TOC、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51%、91%、89%和92%,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Ⅳ类水质标准,能够满足景观用水要求.整个运行期间,卷式超滤膜过滤平均通量维持在95 L/(m2·h)左右,组合工艺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8.
针对湖泊富营养化给饮用水生产带来的问题,首次选用以陶粒为填料的生物接触氧化法作为给水预处理工艺,研究其对藻类,有机物,色度,浊度等的处理效果以及温度,滤速,,反冲洗周期,溶解氧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法以富营养化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作为给水的预处理工艺可以大大减轻后续处理的构筑物的负担,提高出水质。  相似文献   

19.
以河北某印染企业的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催化-生化组合工艺探索了印染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通过实验优化了电催化预处理工艺:槽电压3V,处理时长60min,有效电极工作面积与处理废水体积数值之比为1∶6时,废水的CODCr去除率达44.8%。以该工艺对印染废水预处理,可将BOD5与CODCr之比由0.27提高到0.48,使其生化性显著提高。再配合活性污泥(SBR)生化法进行深度降解后,出水水质可达循环冷却水水质要求,可直接作为循环冷却水回用,实现印染废水零排放。  相似文献   

20.
两相厌氧生物技术处理环氧树脂生产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两相厌氧生物技术处理环氧树脂生产废水。试验结果表明:经过AMBR和EGSB反应器处理后,COD去除率达到91%,SS去除率达到67%;进水在产酸器AMBR反应后,pH值由6.8降至5.86,VFA由1265 mg/L升至3862 mg/L,酸化效果较好;经产甲烷器EGSB反应后,pH值和VFA分别为7.61和206 mg/L,产甲烷效果良好;经过后续工艺SBR处理后,出水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