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潘龙岭 《科技信息》2012,(29):453-453
充分发挥小麦品种的高产潜力,从小麦实现穗多、穗大粒多、增加千粒重等方面阐述了小麦取得高产的关键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旱地地膜覆盖栽培环境下,对冬小麦新育成品种的增产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旱地地膜覆盖小麦生态型是重穗型;产量三因素中对提高籽粒产量的作用是穗粒数>千粒重>穗数。提出了培育地膜覆盖小麦种质的育种目标是稳定的成穗率,多粒数,高粒重,具备根穗比值大,叶片功能期长,抗逆适应性强等性状。地膜覆盖栽培配套品种的最佳产量结构模式是穗数360~405万·hm-2,穗粒数45~50粒,千粒重40~45g。  相似文献   

3.
川中丘陵区小麦品种绵阳26号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相关、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四川省小麦主推品种绵阳26号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绵阳26号小麦品种千粒重的变异不大,穗粒数是产量构成的最重要因素,合理的有效穗是高产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有利因素有:降水分布比较好,雨热同季,分蘖及幼穗分化期气温偏低,有利于促穗增蘖;全生育期日较差较大。日照充足,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增强抗逆性。不利因素有:出苗期气温偏低,出苗期延长,幼穗分化期日照较长,影响了小麦穗粒数增加,但小花成花百分率大大增加。干热风属于中等发生年份,对穗粒数和千粒重有一定影响,由于水情较好。降低了干热风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5.
利用小麦三雌蕊突变体与绵阳29杂交,再以绵阳29为轮回亲本,多次回交,并结合人工选择,构建了小麦三雌蕊性状的近等基因系.对小麦三雌蕊突变体,绵阳29以及小麦三雌蕊性状近等基因系的小穗数﹑穗长﹑穗粒数﹑叶长﹑叶宽﹑茎粗﹑千粒重和单株粒重等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中除小穗数和穗长没有显著性差异,其余6个农艺性状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近等基因系在穗粒数、叶长、叶宽、茎粗和单株粒重这5个农艺性状明显高于轮回亲本,而千粒重明显低于轮回亲本.由此可见Pis1基因有增加穗粒数、叶长、叶宽、茎粗和单株粒重的效应,有降低千粒重的副效益.  相似文献   

6.
杂交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全国及河北省不同地区杂交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表明在杂交小麦单位面积产量的构成因素中,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最大,贡献率为45.15%,单位面积穗数次之,穗粒数对单位面积产量的贡献最小.栽培管理中,在保证基本苗的基础上,适当促进冬前分蘖,合理促进拔节期生长,保证灌浆期的肥水供应,就能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7.
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与穗部性状的相关及遗传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02年在河南师范大学小麦试验田选用18个小麦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与穗部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籽粒总戊聚糖含量、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及穗部性状存在极显著的品种差异;总戊聚糖含量与穗数、结实小穗数呈显著遗传正相关,水溶性戊聚糖含量与穗粒数、穗粒重呈极显著遗传负相关,与穗数呈极显著遗传正相关.遗传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与水溶性戊聚糖含量之间的直接通径系数与其遗传相关系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小麦核心种质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庆勤  徐如宏 《贵州科学》2003,21(1):115-118
用节节麦/野燕麦//偏凸山羊草/硬粒小麦杂交,F1自然加倍成节节麦-野燕麦-偏凸山羊草-硬粒小麦部分双二倍体,连续自交后代分离出普通小麦类型,从中筛选出节燕001-2,具有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优质亚基1、5 10、7 9,兼抗条锈病和白粉病,株高44cm,和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特性,经初步研究,矮秆性和抗病性属显性遗传,是一个优良的小麦核心种质。  相似文献   

9.
普通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和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份皖北小麦主栽品种进行遗传性状分析,以探讨品种产量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为小麦的遗传改良与育种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大小顺序为:千粒重,小穗数,小穗粒数,粒宽,小穗密度,粒长,穗长,株高,分蘖数和护颖长短。其中千粒重、小穗数和小穗粒数是制约产量的最大因素;粒宽、小穗密度、粒长、穗长、株高、分蘖数和护颖长对产量制约力依次变小。因此,高产育种时,宜考虑选择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高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冀东麦区1983~1986年丰抗号小麦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并用通径分析法计算了产量构成因子对产量的各自作用,得出了三个因子对产量的作用顺序为穗粒数>亩穗数>千粒重。多元回归方程式为:y=169.466+4.041x_1+7.5248x_2+4.3168x_3。结果表明,丰抗号小麦丰产应以主攻穗粒数为主。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亩产350公斤的产量构成因素指标,提出了相应的栽培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1.
黄善斌  邹荣 《菏泽师专学报》1999,21(2):55-56,67
详细分析了藻泽地区1997-1998年小麦生育期间的气象条件,重点探讨了影响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的不利气象因素,评价了气象灾害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指导农业生产趋利避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皖北小麦主栽品种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39份皖北小麦主栽品种进行农艺性状分析,以探讨品种产量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为小麦的遗传改良与育种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的是小穗粒数、小穗数和千粒重;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为穗粒数、千粒重、单穗结实小穗数;建立了产量因素与产量的回归方程,解释了单位面积产量变异的99.3%。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千粒重、穗粒数、小穗数是通过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产量。因此,高产育种时,宜考虑选择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高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3.
扬麦158是春性较强的大穗大粒型高产小麦品种,运用小麦高产群体质量优化调控技术,能充分发挥该品种高产潜力。在里下河地区400公斤产量结构,常年有效穗26-28万,每穗实粒38-42粒,千料重40克以上。为实现叶蘖重一系列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其优化调控技术为:在箱降前后适期早播;群体起点降到8-12万;增加有机和磷钾肥用量,亩施纯氮17公斤左右,拔节肥和穗肥分别亩施尿素5-7.5公斤和7.5-10公斤  相似文献   

14.
采用基因组微卫星SSR和EST-SSR分子标记,对28份普通小麦(Triticum vulgare)、13份斯卑尔脱小麦(T. spelta)和11份密穗小麦(T. compactum)群体内(间)的遗传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普通小麦群体内的多态性最高,斯卑尔脱小麦次之,密穗小麦最小.比较分析发现,不同类型材料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高于群体内的平均值,且在A,B和D三个染色体组上也具有相同的趋势.由于斯卑尔脱小麦和密穗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一代育性正常,所以可望用来扩大小麦育种亲本之间的遗传差异,特别是丰富D染色体组上的遗传变异.与斯卑尔脱小麦相比,普通小麦和密穗小麦之间的遗传差异相对较小,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更近的亲缘关系.在此基础上,又对六倍体小麦的起源和演化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研究还发现,虽然EST-SSR揭示出的多态性低于基因组SSR,但也能很好地反映出不同基因型之间的遗传差异.由于EST-SSR标记是对基因组转录区域变异的直接评价,有可能与形态或生理生化特征联系起来.因此,EST-SSR标记是进行小麦遗传差异研究的一种理想标记形式.  相似文献   

15.
大穗大粒小麦品种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7个大穗大粒小麦品种(系)的田间小区控制性试验,分析了小麦穗部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了进一步提高小麦大穗大粒型品种的产量的途径。结果表明,进一步提高大穗大粒品种的个体和群体产量,宜走提高穗粒数的路子。在保持一定的粒重水平的基础,选育多小穗品种,采用适宜大穗大粒品种生长发育的栽培技术,以增加每穗小穗数,特别是增加结实小穗数,减少退化小穗数。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形成的不同穗株小麦穗性状考种结果显示,稀播条件下的多穗株小麦穗粒数和稳粒重增加,小穗不孕率降低,结实能力强,个体生产力得以充分发挥;并从生理角度对不同穗株小麦在生长期内有关代谢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墨中小麦十四个品种的主要数量性状:株高(X1),穗长(X2)、小穗数(X3)、穗粒数(X4)、穗粒重(X5)、千粒重(X6)、穗下节(X7)和单株粒重(Y)进行了相关遗传系数和相关遗传力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长和穗粒数表现型值对单株粒重的直接作用大,因而可以把穗长,穗粒数作为高产组合的一个选择指标,通过两种方法的分析也得知相关遗传力的通径分析比遗传相关系数所给出的信息更佳,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8.
唐辉  吴少忠  张仲军 《科技信息》2013,(23):462-462
本文通过宽幅小麦套种玉米小畦灌溉技术试验,得出该技术灌溉不仅有显著的节水作用,同时能有效地促进小麦壮苗早发、促进大穗形成和粒籽灌浆,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从而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在山西省祁县某村石灰性褐土上进行了8个小麦品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轮选987具有分蘖力强,生育期略长,株高稍矮,穗大粒多,千粒重高等综合特点,经济产量超过511kg,是8个品种中经济效益最高的。其次是晋太19、晋太65、晋太69等晋太系列。穗大粒重,产量显著高于对照,这4个新品种可以作为该县今后小麦生产品种更换的后备品种。  相似文献   

20.
在使用ES小麦化学杂交剂时,适用加入赤霉素和赤霉素增效剂,可以提高杀雄效果,显著增加穗茎外露长度,提高异交结实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