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GS冀麦26号、冀麦36GS冀麦38号和GS石4185是我院”八五“以来培育的几个高产、稳产、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小麦新品种,亦是冀中南不同时期的当家品种。本文以GS冀麦38号为例,回顾了冬小麦育种的总体思路、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分析了其产量构成因素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麦区超高产育种的三种途径和模式,即多穗型、中穗型和重德型,依据本生态区气候条件和现推广品种的产量的构成特点,认为采用多穗型和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7367、西辐5号、绵阳26三种小麦的生育阶段、品种的外观品质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品种7367具有矮杆、抗倒伏、穗密度大、千粒重高、生长期长等特点。该品种比西辐5号增产13.8%,比绵阳26增产6.1%,在生产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小麦是略阳县主产粮食作物,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全县粮食总产的丰欠和群众的生活。2000年以来主栽品种绵阳19号严重感病(主要指小麦条锈病),而高产抗病小麦品种面积极少,致使小麦产量难以继续提高。为实现小麦高产,生产上采用以药剂防治控制病害的发生为手段,延长小麦品种的使用年限,同时引进高产抗病品种,进行试验示范,试图筛选出取代绵阳品系的高产抗病品种,通过儿年的工作,在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绵阳号小麦品种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绵阳号小麦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应用情况进行了回顾与总结。针对四川麦区气候特点和小麦生态条件,提出了以选育穗重型小麦新品种为主攻方向的育种目标,并对育种亲本材料的选择、创新和利用、新品种的选育方法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适于新疆北部种植的8个不同品质类型的春小麦品种植株不同器官干物质,探讨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品种产量形成特点,以期为新疆专用优质小麦栽培以及品质生态区域的划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设8个品种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从开花至花后30d,各品种干物质积累均呈上升的趋势,不同品质类型品种相比,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的为新春21号,其次为新春12号,干物质积累量最低的是新春17号。干物质在不同营养器官中的分配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来看,茎部干物质分配率最高,其次为颖和穗轴,叶片和叶鞘分配率相对较低;各品种之间比较,成熟期干物质在叶片中的分配率最高的为新春17号。中强筋品种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大于强筋和中筋品种,而穗数却为最低。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联序为穗粒数(r=0.3190)千粒重(r=0.3156)穗数(r=0.3037)。通过以上分析表明,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可以有效地促进产量的提高。不同品质性状受环境和基因型影响程度不同,对小麦生产来说,应该在掌握不同春小麦品种品质形成特点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栽培措施,使小麦能够发挥最大的品质潜力,促进优质专用小麦的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45个试验点的资料分析,多抗,丰产,优势,广适小麦新品种绵阳26的主要性状有效穗x1,穗粒数x2和千粒x3,单穗重x4与产量y的回归方程为:y=-614.8425+9.8683x+7.3223x2+10.5315x3+22.5748x4。  相似文献   

7.
皖北小麦主栽品种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39份皖北小麦主栽品种进行农艺性状分析,以探讨品种产量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为小麦的遗传改良与育种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的是小穗粒数、小穗数和千粒重;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为穗粒数、千粒重、单穗结实小穗数;建立了产量因素与产量的回归方程,解释了单位面积产量变异的99.3%。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千粒重、穗粒数、小穗数是通过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产量。因此,高产育种时,宜考虑选择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高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云南省1999-2001年田麦良种区域试验资料,对临麦6号丰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临麦6号具有较好的丰产稳产性,产量构成三要素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依次为:千粒重>穗数>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9.
普通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和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份皖北小麦主栽品种进行遗传性状分析,以探讨品种产量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为小麦的遗传改良与育种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大小顺序为:千粒重,小穗数,小穗粒数,粒宽,小穗密度,粒长,穗长,株高,分蘖数和护颖长短。其中千粒重、小穗数和小穗粒数是制约产量的最大因素;粒宽、小穗密度、粒长、穗长、株高、分蘖数和护颖长对产量制约力依次变小。因此,高产育种时,宜考虑选择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高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0.
小麦灌浆期间冠层温度与产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试验于2001~2003年选用我国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安徽、江苏6省的8个小麦品种在河南省种植,并选用河南省3个品种(系)安排了播期播量试验,对不同品种、不同播期、不同播量的小麦灌浆期冠层温度与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河南省生态条件下,不同品种和不同播期的小麦灌浆期间冠层温度差异达到极显著,不同播量的小麦灌浆期间冠层温度差异达到显著。小麦灌浆期间冠层温度与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三因素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小麦冠层温度指标可为选用品种和采取栽培技术措施提高产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适宜冀中北地区种植的强筋小麦品种,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在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科研基地选用9个小麦品种进行比较试验,测定了不同小麦品种的叶面积指数、植株不同部位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籽粒产量和蛋白质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产量最高的品种是农优3号,其次是中麦629和济麦229;农优3号和济麦229的叶面积指数分别为5.0和5.7,经济系数分别为0.49和0.45,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均衡发展;济麦229蛋白质质量分数最高,高达161.6 g·kg~(-1),籽粒氮素积累量位居第2,仅次于农优3号。综合考虑籽粒产量和蛋白质质量分数表现,在冀中北地区适宜推广种植的强筋小麦品种为济麦229和农优3号。  相似文献   

12.
杂交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全国及河北省不同地区杂交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表明在杂交小麦单位面积产量的构成因素中,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最大,贡献率为45.15%,单位面积穗数次之,穗粒数对单位面积产量的贡献最小.栽培管理中,在保证基本苗的基础上,适当促进冬前分蘖,合理促进拔节期生长,保证灌浆期的肥水供应,就能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13.
扬麦158是春性较强的大穗大粒型高产小麦品种,运用小麦高产群体质量优化调控技术,能充分发挥该品种高产潜力。在里下河地区400公斤产量结构,常年有效穗26-28万,每穗实粒38-42粒,千料重40克以上。为实现叶蘖重一系列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其优化调控技术为:在箱降前后适期早播;群体起点降到8-12万;增加有机和磷钾肥用量,亩施纯氮17公斤左右,拔节肥和穗肥分别亩施尿素5-7.5公斤和7.5-10公斤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冀东麦区1983~1986年丰抗号小麦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并用通径分析法计算了产量构成因子对产量的各自作用,得出了三个因子对产量的作用顺序为穗粒数>亩穗数>千粒重。多元回归方程式为:y=169.466+4.041x_1+7.5248x_2+4.3168x_3。结果表明,丰抗号小麦丰产应以主攻穗粒数为主。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亩产350公斤的产量构成因素指标,提出了相应的栽培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大穗大粒小麦品种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7个大穗大粒小麦品种(系)的田间小区控制性试验,分析了小麦穗部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了进一步提高小麦大穗大粒型品种的产量的途径。结果表明,进一步提高大穗大粒品种的个体和群体产量,宜走提高穗粒数的路子。在保持一定的粒重水平的基础,选育多小穗品种,采用适宜大穗大粒品种生长发育的栽培技术,以增加每穗小穗数,特别是增加结实小穗数,减少退化小穗数。  相似文献   

16.
在旱地地膜覆盖栽培环境下,对冬小麦新育成品种的增产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旱地地膜覆盖小麦生态型是重穗型;产量三因素中对提高籽粒产量的作用是穗粒数>千粒重>穗数。提出了培育地膜覆盖小麦种质的育种目标是稳定的成穗率,多粒数,高粒重,具备根穗比值大,叶片功能期长,抗逆适应性强等性状。地膜覆盖栽培配套品种的最佳产量结构模式是穗数360~405万·hm-2,穗粒数45~50粒,千粒重40~45g。  相似文献   

17.
覆麦秸对盐碱地小麦生长及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表覆麦秸和深埋麦秸能明显提高耐盐小麦德抗961的出苗率和冬前分蘖数,并使其单株鲜重、株高、公顷穗数、穗粒数、旗叶面积、旗叶鲜重、旗叶干重、旗叶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Na^+/K^+比降低,最终使小麦产量显著增加。地麦覆麦秸和深埋麦秸使耐盐小麦品种德抗961的产量构成因素明显大于对照,使前两者的每公顷产量分别达4422.45kg、3769.95kg,而对照的只有2850kg。因此,选择耐盐品种,地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Ⅱ优多系1号(600 ̄700)kg/667m^2资料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表明667m^2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分别在平均水平下各自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3因素对产量贡献大小的顺序依次为:每穗总粒数〉667m^2有效穗〉结实率,从而认为,在(6-- ̄700)kg/667m^2水平条件下,Ⅱ优多系1号产量构成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确定最适的总粒数,同时,因三者之间既相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冀粳8号和90-3两个粳稻良种叶型和产量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功能叶的比叶重以倒二叶最大,品种产量水平越高,各叶比叶重越大;抽穗期剪叶对结实率有显著影响,高产品种尤其明显;产量因素的进一步改良应在90-3产量因素的基础上提高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20.
在山西省祁县某村石灰性褐土上进行了8个小麦品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轮选987具有分蘖力强,生育期略长,株高稍矮,穗大粒多,千粒重高等综合特点,经济产量超过511kg,是8个品种中经济效益最高的。其次是晋太19、晋太65、晋太69等晋太系列。穗大粒重,产量显著高于对照,这4个新品种可以作为该县今后小麦生产品种更换的后备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