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以大豆油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微波参数对植物油氧化酸败指标的影响情况,结果认为,大豆油的抗氧化稳定性能受微波强度和时间的影响较为显著,论文还给出过氧化值在微波场中变化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2.
二氢杨梅素在食品中的抗氧化作用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在食品中的抗氧化作用,比较了二氢杨梅素、TBHQ(叔丁基对苯二酚,Tertiary butylhydroquinone)、维生素C(Vc)在NaCIO氧化邻苯三酚红(pyrogallol red,PR)体系中的抗氧化活性;比较了二氢杨梅素、TBHQ在油脂和糕点的氧化过程中的抗氧化活性;研究了二氢杨梅素在12个月内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邻苯三酚红体系中,二氢杨梅素的抗氧化效果优于TBHQ,与Vc相近,在油脂和糕点的氧化过程中,具有与TBHQ相近的抗氧化效果;二氢杨梅素在12个月内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强化亚麻籽中主要酚类化合物内源性合成和油相迁移对提升亚麻籽油氧化稳定性,最大限度地增加α-亚麻酸生物利用率尤为重要。探究了适度萌动(25℃,24h)联合微波处理(700W,1~5min)对压榨亚麻籽油得率和色泽、脂质构型和结晶熔融性、抗氧化活性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并研究了亚麻籽中木酚素和游离酚酸的释放及油相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单一萌动处理(24h)后亚麻籽油得率降低了7.39%(P<0.05),而进一步微波处理后油脂得率增加了29.31%(P<0.05),这主要归因于微波处理破坏了亚麻籽中油脂体膜结构完整性,导致膜内中性脂质外溢、融合和胞外渗透。微波处理1~5min过程中,亚麻籽油中以LnLnLn构型存在的C18∶3ω3质量分数呈现明显升高趋势,同时总磷脂质量摩尔浓度以及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甘油、磷脂酰肌醇占比显著增加(P<0.05),但未明显影响油脂的结晶行为和熔融特性。与未处理组相比,微波处理5min降低了初级和次级氧化产物水平,显著改善了亚麻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P<0.05),这主要归因于木酚素大分子及其解聚产物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二葡萄糖苷,以及游离酚酸香兰素、香草酸和阿魏酸的油相富集。研究阐释了萌动联合微波预处理对亚麻籽油品质特性的影响,旨在为亚麻籽油提质制取和亚麻籽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微波加热了4种精炼植物油,分别以过氧化值或硫代巴比妥酸值作为一级或二级氧化产物的指标,对油脂的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表征植物油酸败程度的化学指标随微波参数和油脂种类的不同而有较大变化,并且辐射周期越长,油脂的氧化稳定性越差。  相似文献   

5.
迷尔特醌类结构特征与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迪尔特醌Ⅰ、脱氢迷尔特醌和迷尔特醌在油脂中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构效关联进行了AM 1水平的量子化学研究 .结果表明 ,抗氧化剂 (AH)与油脂中碳中心自由基 (R·)复合成稳定自由基 (AH R·) ,可能是醌类抗氧化剂抑制或阻止油脂氧化酸败的主要机制 ,复合自由基稳定化能CRSE与诱导期测定结果的相对趋势吻合 .AH的化学活性和AH R·的稳定性对此种抗氧化作用有重要影响 .对于抗氧化剂相对活性的比较 ,AH R·中原子自旋集居分布和原子自由价是两个有价值的电子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6.
四种植物挥发油对食用油脂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琰  陈训 《贵州科学》2006,24(2):20-23
本文采用硫氰酸铁法,以没食子酸丙脂为对照,研究4种植物挥发油对食用植物油脂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姜黄、生姜、木姜子、桔皮挥发油对黄豆油、芝麻油、油菜籽油、花生仁油等食用植物油脂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几种常见食用植物油的理化特性、脂肪酸组成特点、抗氧化性能;在此基础上,以目前世界营养学界所推荐的合乎理想的脂肪酸配比、抗氧化性能、热稳定性、风味评分等指标为依据,通过大量实验优选出三种适合不同人群和用途的调和油,并对这三种调和油的理化特性、抗氧化性能、热稳定性、风味评分、配方及特点进行了研究和论述。油脂经科学合理的调和后,不但在脂肪酸组成上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而且油脂抗氧化性能、油脂品质得到明显的改善与提高,并且能克服食用某些单一油脂无法克服的缺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含油食品的易氧化问题,研究了芦荟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发现芦荟提取物在一定温度下是一种良好的油脂抗氧化剂,其具有抗氧化能力的成分主要集中于叶和茎部;采用乙酸乙酯可以将其有效成分提取出来。比较几种抗氧化剂,芦荟提取物对油脂的抗氧化能力和荼多酚相当。同时研究了芦荟提取物对鱼油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竹叶黄酮的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脂易在空气中自动氧化产生酸败,各种抗氧化剂具有防止、延缓其氧化的作用,而天然抗氧化剂具有合成抗氧化剂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本文通过研究天然抗氧化剂——从竹叶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在油脂中的抗氧化作用,并与合成抗氧化剂BHT作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竹叶黄酮比BHT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为开发利用竹类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此方面报道在国内尚无。  相似文献   

10.
桑叶提取物对食用油脂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方法提取桑叶中的抗氧化物质,以食用菜油作底物,采用碘量法研究桑叶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微波乙醇提取物抗氧化作用最强,其作用与合成抗氧化剂BHT相当,柠檬酸对桑叶提取物有协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菜籽油塔式淡碱法精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菜籽油为原料,以油脂精炼的泽尼斯(Zenith)法为基础,提出了一个改良的菜籽油精炼工艺。该工艺结合我国国情,采用了常压反应至终点的方法,在装置上采用低型塔。从而,既保存了泽尼斯法的优点,又简化、改良工艺过程及设备。本文采用双膜理论提出了淡碱精炼的模型,并以此来分析、指导工艺实验,确定了有关工艺参数的优化条件。由于本工艺具有炼耗低、油质好、设备简单、能耗小、操作稳定等优点,因此表现出良好的技术经济性能,是适合中、小型油厂采用的一种先进炼油方法。  相似文献   

12.
微波辐射具有加热速度快、选择性加热、体积式加热、易于控制、高效、安全等特点。针对目前岩石破碎高成本高能耗、煤层气和油页岩无法高效开发等缺点,本文详细介绍和评述了微波辐射在处理和开采岩石中的应用。分析表明,微波辐射可以在岩石内部诱导产生热应力,进一步产生和延伸岩石内部的裂缝,从而达到预处理岩石和煤岩的作用;微波对煤岩有脱硫的作用;还可以加热煤层气和油页岩,帮助煤层气解析和油页岩的热解,从而对两种非常规油气资源进行原位开采。总结认为,精确描述不同岩石的介电特性、优化微波辐射的功率和时间、计算机数值模型考虑化学反应的影响、研发大规模微波发生器下入井下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氧化-微波辐射联用脱除柴油中硫化物的方法,在复合溶剂用量为理论用量的10.0倍,剂油体积比0.6:1,压力0.5 MPa,恒压时间6 min,辐射功率300 W的最佳工艺条件下,柴油的脱硫率可达72.3%,回收率为99.3%,与单独氧化无微波辐射的条件相比,脱硫率提高56.9%.  相似文献   

14.
超声作用下的酶促废油脂转酯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超声对无溶剂体系中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435催化废油脂转酯反应的促进作用,研究了超声功率、超声处理方式等对酶反应速度及酶操作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酶进行适宜的超声预处理(20kHz,80W,30min)能显著提高Novozym435催化废油脂转酯反应的速度;经超声预处理的Novozym435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反应10批次后.酶活下降甚微.  相似文献   

15.
微波辐射制备PMMA-BMA树脂及其吸附油烟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应用微波辐射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脂(PMMA-BMA)吸油烟树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吸油烟树脂的表面形貌和孔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微波功率对树脂吸附气相油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MA/BMA配比为0.8:1,引发剂、分散剂和交联剂的用量分别为0.4%、0.3%和0.35%时,所合成的树脂其吸油烟率达到最大,此时树脂表面形成了较多和较深的孔.与常规条件下的合成方法相比,使用微波辐射合成WRT树脂不仅可缩短一半以上的反应时间,而且其吸附气相油烟率也高于普通合成法得到的NR树脂.此外,微波辐射合成的树脂其吸附气相油烟性能还优于普通活性炭和商品的G-1651型高吸油树脂.  相似文献   

16.
纳米润滑材料的研究及其在石油管连接中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纳米粒子的摩擦学研究进展 ,综合了纳米粒子在基础油中的分散与纳米润滑材料的抗磨减摩机理 .针对目前现场石油井油管扣和套管扣使用的丝扣油存在的缺陷 ,在现有丝扣油中通过加入纳米微粒作为润滑添加剂 ,以期减小上、卸扣劳动强度和避免咬扣、粘扣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7.
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油脂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新方法.本研究的AFB1快速检测试剂盒突破了常规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只能检测水溶液样品的限制,可对含油脂样品直接检测,工作时无需复杂的油脂样品处理工艺,缩短了预处理时间.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吐温(Tween 20)对油脂样品进行乳化处理,使油脂在油脂处理液(甲醇-吐温-磷酸缓冲溶液)中均匀分散为微小油滴,形成稳定的水包油型乳化体系,从而使水相中的抗原、抗体反应不受油脂干扰.测试结果表明本试剂盒对油脂中的AFB1的检测限为10ng.mL-1,检测时间为10min,无假阳性、假阴性.  相似文献   

18.
以菜籽油为原料,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微波协同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代盐([Bmim]Cl)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600 W、反应时间15 min、反应温度60℃的条件下,生物柴油产率达89%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