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中国主流派翻译理论家几十年一直对西方一种现代流行的翻译理论的核心术语equivalent/equivalence的理解和翻译有误,以至于当前盛行的关于尤金.奈达翻译定义的多种译文都曲解了其原意。在提供奈达翻译定义的最新译文的基础上,对一种错误译文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主流派翻译理论家几十年来一直对西方翻译理论的核心术语equivalent/equivalence的理解和翻译有误,将它翻译成"等效"""等值"或"对等"。贝克和凯德说equivalent/equivalence的词义是文本之间的"相似"("贴近""相当""对当")。主流派译论家现在发现了"对等论"确实不能自圆其说。他们力图使"对等论"自圆其说,以便掩盖错误。他们修改汉语"对等"一词的词义,认为汉语中的"对等"与"大体对等"或"基本相同"是一个意思,"对等"即"大体对等"或"基本相同","大体对等"或"基本相同"即对等。既然人文科学领域的"对等"是大体对等,为什么不把"对等论"修改成"大体对等论"?如此可以免去许许多多的争论和批评。  相似文献   

3.
首次发表奈达与张经浩破解Dynamic Equivalence的信函。奈达的Dynamic Equivalence翻译标准是中国翻译理论经典,教科书中的金科玉律。研究发现理论经典和金科玉律-Dynamic Equivalence被译成“动态对等”是一大错误。“动态对等”四个字严重曲解了奈达的Dynamic Equivalence翻译标准。作为翻译标准的“动态对等”谁也不理解;译文与原文能“对等”?“动态”是什么东西?“动态对等”又是什么意思?张经浩在笔者的请求下给奈达写信求教Dynamic Equivalence的含义,奈达回信完全同意笔者和张经浩的理解:Dynamic不是static(静态)的反义词(动态),Equivalence是贴近,不是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不能翻译成“动态对等”。奈达的信详细破解了Dynamic Equivalence的含义。对被严重误读曲解的奈达Dynamic Equivalence翻译标准的译文进行了评析。笔者抛砖引玉,提供Dynamic Equivalence试译译文。  相似文献   

4.
中国主流派译论家将equivalent误读和误译成“对等”、“等值”、“等效”、“对等语”,把奈达翻译理论误读成“对等论”、“等值论”、“等效论”,认为“对等论”、“等值论”、“等效论”中的“对等”或“等”是“基本相同”或“基本对等”。然而“对等翻译”中的“对等”是汉语,其词义不是“基本相同”,也不是“基本对等”,而是“等同”、“相等”、“对等”。国内不少学者认为翻译不可能对等,由此也证明了“对等论”中的“对等”不是基本相同或基本对等,证实了中国主流派翻译理论家误读和误译了奈达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5.
孙乐 《科技信息》2010,(33):109-109,111
尤金·奈达的对等理论对对译论界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简要回顾了奈达翻译思想的发展阶段并着重讨论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功效性。  相似文献   

6.
1995年的《红与黑》汉译大调查实际上是关于以许渊冲为代表的中国翻译理论“再创造论”与披着西方翻译理论外衣的虚假的“等值翻译”理论优劣的调查。中国一些理论家将西方翻译理论核心术语equivalent/equivalence(相似或相当)误读和误译成“等值”而产生的所谓的“等值翻译”理论。大调查的组织者用披着西方翻译理论外衣的“等值论”假理论打败了中国的“再创造论”真理论。1995年的《红与黑》汉译大调查在翻译理论界产生的负面影响必须清除。  相似文献   

7.
黄兴军 《科技资讯》2007,(32):159-160
奈达认为,翻译科学研究是比较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这种研究应以语义为核心,要在动态对等的层次上进行比较.他认为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的科学分析是极其有帮助的,语言学及其研究方法,在翻译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奈达将翻译作为一门科学去对待,采用一种语言学的、描写方法来解释翻译过程,他借鉴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提出了著名的逆转换翻译理论.乔姆斯基与奈达的理论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动因与研究内容.乔姆斯基的语言学探讨人脑的结构,讨论语法的普遍规则,而奈达的翻译理论试图寻找在不同语言间转换这些实体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奈达的翻译理论是最受中国翻译研究者欢迎的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之一.本文介绍和评述了奈达翻译理论中的核心--"功能对等"理论,并进一步探讨了"功能对等"理论所遵从的原则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奈达"等值"理论于商务英语翻译中的理解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通过对奈达的等值理论以及商务英语几项特点的介绍,着重论述了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实现等值所可能遇到的诸如专业术语以及文化障碍等方面的难点,并就如何实现翻译中等值最大化提出了可以采纳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0.
对奈达翻译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静 《晋中学院学报》2009,26(6):101-103
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是意译,要求译者不必过多地构设于原文语言的表面形式,而应主要关注原文的意义。奈达的翻译理论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奈达以现代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社会符号学、交际学理论和信息论的方法研究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中的问题,是对以往翻译理论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1.
翻译等值或对等原则是翻译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几乎是所有现代翻译理论家在其著述中都会提到的一个中心术语和重要议题。很多翻译理论家们对翻译等值的相对性也有充分的认识。本文着重分析了奈达所提出的翻译等值的三个层面,以求更加客观地认识翻译等值问题。  相似文献   

12.
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是意译,要求译者不必过多地构设于原文语言的表面形式,而应主要关注原文的意义。奈达的翻译理论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奈达以现代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社会符号学、交际学理论和信息论的方法研究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中的问题,是对以往翻译理论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3.
黄静 《科技信息》2013,(25):172-173
尤金·奈达和彼得·纽马克作为西方两位杰出的翻译理论家,各自提出了具有创建性的翻译理论。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和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及"语义翻译"是他们理论的核心内容。通过对二者的理论进行对比研分析,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翻译理论,从而应用于翻译实践,还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两位翻译理论家。  相似文献   

14.
奈达和纽马克是西方的两位硕果累累的著名翻译理论家,他们一生致力于翻译理论的研究,为翻译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都采用两分法对翻译理论进行了分类和研究。奈达把翻译分为形式对等翻译和动态对等翻译(也称功能对等翻译)。纽马克把翻译分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是他翻译理论的核心。这篇文章对奈达和纽马克提出的翻译方法进行了比较性的研究,肯定了他们各自的翻译方法理论的可取之处,并建议对翻译方法理论采取一种折中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赵四化 《科技信息》2011,(11):136-137
本文以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儿童日记体小说《小屁孩日记》的中译本,从“语意对等”,“风格对等”和“文化因素对等”等方面来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并对中译本中的不要之处进行点评并提出建议。旨在验证该翻译理论能否指导翻译实践,实现目的语和源语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6.
茹明阳 《科技信息》2009,(25):187-187,158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80年代刚引进中国时受到了翻译界的极高推崇,到了20世纪末又受到诸多批判。本文分析了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主要质疑,并对其进行逐一辨析,最后得出结论:功能对等理论并没有过时,它对翻译实践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语用学研究是目前语用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跨文化语用学集中讨论功能对等,概念对等,语言对等,测量对等和抽样对等.本文尝试着用这五方面的对等来理解奈达提出的等值论和指导翻译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商标翻译中的文化等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忠艳  窦滨 《科技信息》2011,(7):I0171-I0171
本文对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大量的实例证明功能对等理论对广告翻译具有的指导意义。文章从广告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结构和两个方面探讨了英汉广告互译中的翻译对等理论的应用,对商标翻译中不同的文化因素进行探讨并通过大量实例分析如何跨越商标翻译中的文化障碍达到商标翻译的文化等效,更好的将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应用到翻译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9.
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等值翻译理论成为翻译界许多名家争论或探讨的亮点.例如,雅各布森的"差异中的等值"、奈达的"动态对等"等以不同的语言模式为基础,从语言、交际或翻译等不同角度对翻译等值作了详尽的论述.到了八十年代,纽马克的理论联系实际,对翻译中各个层次和各种类型的等值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研究.各理论家还不断发展、完善自己的理论,使"等值"这一标准更具可操作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理论的不断发展,我们对翻译等值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充分认识到"绝对的等值是不可能的."翻译等值具有相对性,本文拟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论述翻译中的等值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导游词的汉译英面临许多问题,如导游词的语义和风格,以及其中的跨文化内涵。以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点,通过分析导游词的某些句子,探索导游词的语言特征和内在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