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国主流派译论家将equivalent误读和误译成“对等”、“等值”、“等效”、“对等语”,把奈达翻译理论误读成“对等论”、“等值论”、“等效论”,认为“对等论”、“等值论”、“等效论”中的“对等”或“等”是“基本相同”或“基本对等”。然而“对等翻译”中的“对等”是汉语,其词义不是“基本相同”,也不是“基本对等”,而是“等同”、“相等”、“对等”。国内不少学者认为翻译不可能对等,由此也证明了“对等论”中的“对等”不是基本相同或基本对等,证实了中国主流派翻译理论家误读和误译了奈达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2.
奈达翻译定义的中文译文有严重的错误。奈达不主张"等值"、"等效"翻译。"等值"、"等效"、"对等"、"对等语"、"动态对等"、"功能对等"等术语是错误的术语,它们错误很多,错误之一是用一个"等"字曲解了奈达翻译理论的本质,将奈达翻译理论曲解成求等的翻译理论,然而奈达翻译理论的本质是求似不求等。弗斯指出,翻译理论中所用的"equivalent/equivalence"理论是现代西方翻译理论的中心议题之一,理论从产生至今备受关注。"equivalent/equivalence"一词最早出现于16世纪,一方面作为数学和形式逻辑里的专业术语,表示一种绝对对称和平等的关系;另一方面又被当作一般语言词汇中的模糊词语,表示"具有相似性"或"基本相同",翻译理论中所用的"equivalent/equivalence"是使用它作为普通词汇时的模糊意义,即相似或贴近。  相似文献   

3.
由于中国主流派翻译理论家几十年一直对西方一种现代流行的翻译理论的核心术语equivalent/equivalence的理解和翻译有误,以至于当前盛行的关于尤金.奈达翻译定义的多种译文都曲解了其原意。在提供奈达翻译定义的最新译文的基础上,对一种错误译文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4.
"对等"是西方翻译历史中的重要概念,它推动了西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相对来看,在中国翻译历史中"对等"似乎不是一个显性的概念。从支谦到钱钟书等学者都提出过对等翻译的概念,这些概念不但清楚地表明了从古至今中国翻译实践中"对等"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中国对等翻译在实践中的流变,以及对中国译学潜移默化的构建作用。对中国对等翻译思想的追溯,不但可以揭示中国翻译的本质,还可以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发展与翻译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功能对等问题是翻译史上翻译理论家们长期争论的问题。本文就当代美国翻译理论家Nida提出的观点,阐述了功能对等论的衡量标准;并从语义上和文体上分析了功能对等是否可以取得,指出,奈达的功能对等论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翻译对等"是翻译学界一直关注的热点话题。认知语言学对原型范畴理论很好地予以了解释。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翻译对等"就是在翻译过程中,认知主体结合客观世界和源语,在正确理解原义的基础上,找到目标语中相应的具有相似属性的原型范畴。  相似文献   

7.
江凤 《长沙大学学报》2011,25(1):108-109
早在1964年,奈达就提出了他的"动态对等"翻译观。"对等"是所有对翻译有严肃态度的译者们一贯坚持的目标。"对等"可以是功能对等、语义对等、结构对等。可结合培根的原作Of Studies与王佐良的《论读书》译文做文本解读,并主要从句法结构、修辞风格、翻译策略(归化与异化)、节奏韵律四个角度来探讨翻译中的动态对等。  相似文献   

8.
对等是翻译理论的一个中心概念。以“除”字为例,通过分析汉语“除”的定义,比较英汉文版的《双城记》语料,及其对比英汉文相关格式,指出英汉互译的原语与目标对等词的选择,不能简单的按照字面意思翻译。  相似文献   

9.
"时候"与"时间"是命名时间范畴的同义词,在一定的语义和语法基础上,可以实现互换;但二者的互换使用具有不对等性。不能互换的原因在于:语义角度,词义上、语义功能上的不对等;语法角度,句法功能和句法搭配的不对等;语值角度,表意上、语体上和修辞上的价值不对等。  相似文献   

10.
1995年的《红与黑》汉译大调查实际上是关于以许渊冲为代表的中国翻译理论“再创造论”与披着西方翻译理论外衣的虚假的“等值翻译”理论优劣的调查。中国一些理论家将西方翻译理论核心术语equivalent/equivalence(相似或相当)误读和误译成“等值”而产生的所谓的“等值翻译”理论。大调查的组织者用披着西方翻译理论外衣的“等值论”假理论打败了中国的“再创造论”真理论。1995年的《红与黑》汉译大调查在翻译理论界产生的负面影响必须清除。  相似文献   

11.
夏金龙 《科技信息》2010,(28):201-201,203
本文从翻译的标准谈起,提出由于文化差异导致英汉互译时经常会出现的信息不对等现象。文章讨论了导致信息不对等现象的几种情况,如词汇空缺、词义空缺和文化空缺。接着讨论了几种应对英汉互译时信息不对等的策略,即利用图像、模仿、解释、替代、淡化和中国式英语等。  相似文献   

12.
从隐喻和转喻认知理论的视角看,CCL语料库中汉语词语"黑脸"和COCA语料库中英语词语"black face",均由中心义项"脸部肤色为黑色"出发,基于隐喻和转喻,拓展出其他义项。"黑脸"概念的语义拓展路径在汉英词语中有着异同之处:人们基于普遍的生理体验,形成相同的语义拓展路径,即将黑色脸部的感知,与黑色物体的表面、严肃的神情相联系,拓展出"物体的黑色表面""戏剧上的脸谱或妆容"和"神情严肃"三层相同词义;亦因受中西文化理念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拓展路径,即中国历史文化导致汉语词语"黑脸"拓展出"态度严厉""秉公执法""粗鲁凶恶"和"辛苦勤劳"四层独特词义,而西方多种族文化使"black face"拓展出"黑色人种"和"种族偏见"两层独特词义。  相似文献   

13.
李昕白 《科技资讯》2010,(17):200-201
本文从翻译对等层面出发,提出翻译中应追求"语篇对等",分析了语篇的多功能性,给出具体实例说明要在占主导性的语境聚焦点上保持语篇对等。最后通过一个课堂汉英翻译练习说明如何在翻译实践中谋篇布局,力争达到语篇对等。  相似文献   

14.
在翻译过程中还原文中词汇原有的特点和作用,就要注意准确地选择词义。以小说《灿烂千阳》的中文译本中用词为例,按照英国语言学家利奇对词义类型的划分方法,分别从词汇的概念意义、搭配意义、社会意义和反映意义来选择和确定词义,进而探讨小说中词汇的对等翻译。  相似文献   

15.
张琳 《科技信息》2012,(22):140-140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越来越频繁的商务往来,对于竞争激烈,日益强大的世界市场来说,能够有效地传递文化信息的优秀译员已是越来越供不应求了。本文以奈达先生的文化动态对等原则为指导方法,来重新审视在商务英语中所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就是由于单方面刻意或不刻意地追求文字,或形式上的对等而造成的语义或文化上的偏差,误解和缺失。用动态对等原则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文化语境角度来把握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本质问题。通过字面对等与文化对等的实例得出文化动态对等的译文更加"传神"、"化境",更符合商务英语翻译原则,即忠实(忠实于原文,不扭曲和丢失原文的真实含义),准确(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统一(不违背和背离原文的真实用意)。  相似文献   

16.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是用最切近,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本文根据“功能对等”理论,结合商标名称功能和特点,探讨商标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文涛  王慧娟 《科技信息》2007,(33):184-185
法律英语是具有法律专业特征的英语,是用英语书面表达的法律文件。法律英语不同于其它文体的英语,其专业性强,句子长而复杂,语篇结构严谨,用词准确、规范,有大量外来语和古体英语。因此说,翻译法律文件是各种翻译中最严谨而又最困难的一种翻译。本文探讨采用"功能对等"实现法律翻译的准确性和交际功能以及指导法律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商务英语翻译愈显重要,但简单的对等翻译无法解决由英汉语言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交流障碍,而"零对等"作为一种新型的翻译处理手段,切合翻译功能目的论原则,可以更好地使译文与原文达到功能和效果上的对等,以实现和谐的商务交流。但目前国内对"零对等"翻译的研究还不多,文章着重以功能目的论为视角,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对商务翻译"零对等"现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美学与文化两个角度切入,以知名企业商标翻译的成功案例为印证,探讨了"功能对等"论对商标翻译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商标翻译不仅要凸显原语语言"音、意、形"的和谐统一,再现原语文化内涵的同时还要充分体现译入语文化的价值观,以迎合消费者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以期达到与原语商标读者相同或相似的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现代英语翻译中所存在的问题,首先分析了"动态对等"翻译理论的概念及其层次性,进而探讨了翻译不对等的因素,最后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实现最大程度翻译对等的方法.显然,这对英语翻译而言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