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调查研究发现,山东省境内有药用被子植物107科,371属,608种.野生药用植物是指生于自然环境的、未经人工驯化管理的,具有一定药用功效的植物.山东药用被子植物植物区系主要特点为: 1) 山东野生植物中大部分科都含有药用植物资源;2) 山东药用被子植物大部分为草本植物;3) 山东药用被子植物以全草类和根、根茎及根皮类为主;4) 山东药用被子植物区系属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2.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忍冬科植物忍冬(L.japonicaThunb.)、红腺忍冬(L.hypoglauca Mig.)、山银花(L.confusa DC.)或毛花柱忍冬(L.dysystyla Rehd.)4种为法定药用金银花正品,以其干燥的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入药。其性味甘、寒,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之功能。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血毒痢、风热感冒、瘟病发热”等症,应用历史悠久,是常用大宗药材。特别是世界乃至我国发生的“非典型肺炎(SARS)”,使得金银花价格飚  相似文献   

3.
<正>岩白菜为民间常用中药,品种比较复杂。《中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为虎耳草科植物岩白菜——Bergenia purpurascens(Hook.f.et Thoms.)Engl.或云南岩白菜Bergenia purpurascens(Hook.f.et Thoms.)Engl.Var.delavayi(Franch).Engl.et lrm.的干燥根茎或全草。但有的将同科植物厚叶岩白菜Bergenia (rassifolia[L.])Fritsch及苦苣苔科植物厚叶旋苣苔Boea(rassifolia Hemsl.)等的全草作岩白菜药用。我省所用的岩白菜为苦苣苔科植物虎耳草Boea hygrometrica(Bunge)R.Br.的干燥全草。本文对我省习用岩白菜进行了生药特征的详细观察和描述。  相似文献   

4.
对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地区蒙古族民间药用植物知识进行整理,包括对植物种类的鉴别、植物药用部分的选择、功能和主治的了解、药用方法的实践.调查结果表明:当地蒙古族民间人药用植物共有22种和2变种,用于治疗动物疾病的兽药用植物共有13种;植物的药用部位包括全草类、根及根茎类、茎类、叶类、花类、果实类和种子类;民间或多或少能够了解药用植物的功能和主治,其用药方法较为简单,给药途径主要有内服药和外用药两类.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地区蒙古族民间药用植物知识为药用植物新种类、药用新部位以及药用新方法的发现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5.
浙江师范大学校园药用植物资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标本采集、图片拍摄、分类鉴定和文献查阅,对浙江师范大学校园内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浙江师范大学校园内药用维管植物达250种,隶属95科217属,其中木本植物115种,草本植物135种;从药用部位看,全草类和根及根茎类药用植物相对较多,占总种数的70.80%;药用功效以清热解毒和止血类相对较多,占总种数的67.20%;列入2010版《中国药典》的药用植物有92种,野生物种被列入各类国家级保护植物的有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金钱松(Pseudolarix kaempferi)、银杏(Ginkgo biloba)、樟(Cinnamomum camphora)、苏铁(Cycas revoluta)、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莲(Nelumbo nucifera)、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和杜仲(Eucommia ulmoides)10种,其中喜树、金钱松和银杏是我国特有的保护植物;61种药用植物具有一定的毒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野外调查,并查阅文献资料,对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菊科药用植物资源及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菊科药用植物共有42属90种,分别占本区菊科植物资源总属数的93.33%、总种数的86.54%;属和种的地理成分均以温带成分为主,分别占本区菊科药用植物总属数和总种数的71.43%和54.44%.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为主.药用部位以全草类入药的最多,其次是根类.药用功能主要有清热、解表、活血祛淤、沥水渗湿、化湿、止血、止咳等.药用成分主要含多糖、生物碱、黄酮类、香豆素类、三萜皂甙等.  相似文献   

7.
药用甘薯—西蒙1号的离体茎、叶及块根外植体,在含有不同配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中可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改变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比,可使其再分化形成根.如切取茎尖或带腋芽的茎段,则可直接形成小植株.西蒙1号茎、叶及块根脱分化形成的愈伤组织及再分化形成的根,其过氧化物酶及淀粉酶同工酶活性,以及谱带数均有所不同,这些变化与其分化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新疆玛纳斯河中上游天山北坡低山荒漠实地考察和植物标本的收集与鉴定,结合相关资料,确定药用植物种类,分析了其药用植物资源及多样性特点。结果表明:该区共有药用植物36科82属105种,其中裸子植物1种,被子植物104种。单种科19科19种,寡种科(15科)与多种科(菊科和藜科)共17科,86种(占81. 89%),是科组成的主体。属的结构组成简单,仅有单种属和寡种属(2~5种)两种。生活型以草本(85种,其中多年生和一年生有77种)为主,占80. 95%,木本(20种,含灌木11种,半灌木7种,乔木2种)占19. 05%。生态型以中生植物(73种)为主,但旱生植物(32种)多为优势属种或建群种。植物的药用部位多样,主要有全草、根、种子、花、叶、果实、茎枝、根皮、嫩芽和树皮等15类,但集中于全草(63种)和根(19种),合计82种,占78. 10%;该区药用植物功效丰富,有16类,以清热、解毒、利水逐水、祛风湿、止痛和止血功效为主。对该区药用植物应当减少采挖,重要和易危植物优先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调查和文献资料查阅,对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百合科药用植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共有百合科药用植物19种,隶属于11属,分别占本区百合科植物资源总属数的84.6%、总种数的63.3%,其中这些植物的生活型单一,都是多年生草本.药用部位广泛,其中以根状茎类入药的最多,其次是鳞茎类,全草类位居第三;药用功能主要有解表药、清热药、补益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等.  相似文献   

10.
以鸟头(Aconitum carmichaeli)、Bidens sulphureus和洋金花Datura metal)三个植物种为材料(用A.rhizogenes的九个菌株和A tumefaciens的一个突变系为感染源.诱导出转化毛状根.根据所诱导出的转化毛状根数量来评价各菌株诱导产生转化毛状根的能力.结果表明同一菌株对不同植物和同一植物接受不同菌株的感染力有明显差异.A. rhizogenes ATCC15834、ATCC 25818、A 42017和A.tumefaciens、TMR 338诱导产生转化毛状根的能力最强,A.rhizogenes R1000、TR 105次之.ATCC 11325、ATCC 13332、ATCC 13333和Melon;2—1较差 作者认为,目前仍可依照Dawso (1942)、在烟草Nicotiana tabacum离体根培养 得出的结论 按生长率、干重和分枝数作为建立转化毛状根无性系的初选形态学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五皮草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及理化鉴定的方法。结果:五皮草为蔷薇科植物蛇含委陵菜Potentilla kleiniana Wight et Arn.的干燥全草或带根全草,详细描述了其生药鉴定特征。结论:实验结果可为该生药的鉴定,质量标准的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和 K-K-J-G 电泳光密度扫描法分析了黄精属三种不同植物——长梗黄精、多花黄精和玉竹的叶片,根状茎和根的酯酶同工酶谱。结果表明,无论是叶片、根状茎或根内的酶谱带,三种植物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别。在叶片中,虽然三种植物的酶带总数量相同(10条),但酶带的位置和活性明显不同。长梗在 C 区中谱带最多,玉竹在 B 区中最多,多花在 A 区中最多。在根中,三者的酶带总数量和位置也有差异。在 C 区内,只有多花有一条酶带,而长梗和玉竹均无酶带,特别是 D 区的出现为根所特有,表明器官之间酶带的不同。作为主要药用部分的根状茎,三种植物的酶带,在 B 区和 C 区均存在显著差别,这些差别反映了各种之间遗传基质的差别,可以作为鉴别物种的生化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3.
黄精属植物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和K-K-J-G电泳光密度扫描法分析了黄精属三种不同植物——长梗黄精、多花黄精和玉竹的叶片,根状茎和根的酯酶同工酶谱。结果表明,无论是叶片、根状茎或根内的酶谱带,三种植物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别。在叶片中,虽然三种植物的酶带总数量相同(10条),但酶带的位置和活性明显不同。长梗在C区中谱带最多,玉竹在B区中最多,多花在A区中最多。在根中,三者的酶带总数量和位置也有差异。在C区内,只有多花有一条酶带,而长梗和玉竹均无酶带,特别是D区的出现为根所特有,表明器官之间酶带的不同。作为主要药用部分的根状茎,三种植物的酶带,在B区和C区均存在显著差别,这些差别反映了各种之间遗传基质的差别,可以作为鉴别物种的生化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4.
双子叶植物中有许多名带参的物种,它们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或营养价值,一直倍受人们的亲睐,它们各具特色,但又不能乱用、混用,下面介绍几种。1.人参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为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纲五加科植物,是我国的一类保护植物。取根药用,能生津止咳、安神益智、调气养血、滋补强身,被誉为"百草之王"。主产于吉林、辽宁等地。1.1形态特征人参为多年生草本,阴生植物,喜冷凉湿润气候和斜射光及漫射光。植株高30~60厘米。主根肥大、肉质,呈圆柱形或纺锤形,表皮为黄白色或淡黄色,一般着生1~2条支根。  相似文献   

15.
从柏科香料油谈湘西香料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柏木油是柏科植物柏木、园柏、刺柏等根、茎、叶蒸馏而成的香料油,其中主要成分是柏木脑(18—28%)和柏木烯(约70%),其他成分有萜烯、柏木烯醇、萜烯.在柏木、园柏、刺柏三种植物中它们原油的出油率和化学成分是有差异的,同一树种根、茎、叶的出油率和化学成分也有所不同.三种植物中以柏木的出油率最高,香料油的质量也最好.其根,茎出油率3—5%,含有柏木脑30—40%,其他成分有β-柏木烯,α-柏木烯、松油醇、松油烯等.柏木叶含油量0.2—1%.主要成分有侧柏酮、松油烯、樟脑烯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摸清重庆市梁平区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并对该地区中药资源的发展与保护提出建议,为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鉴定和查阅相关文献,对湿地公园药用植物的组成、药效、药用部位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共有维管植物127科409属706种.其中药用植物共计87科136属159种,占维管植物总种数的22.52%,优势科为菊科、蔷薇科、豆科、苋科、禾本科、伞形科、唇形科、大戟科,占湿地公园药用植物总资源的33.33%;列入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的有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3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4种;外来入侵植物共有27种,占总种数的3.82%;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多集中于全草和根,分别占药用植物总种数的40.25%、23.27%.结论:梁平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内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深入开发研究价值,应加强对该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从而促进梁平区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探究毛菊苣不同生长期不同药用部位活性成分秦皮乙素的含量,为确定其最合适的采收季节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于5、6、7、8月采集毛菊苣根、茎、叶等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秦皮乙素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为waters Xbridge C_(18)(4.6 mm×250 mm,4μm);柱温为25℃;流动相为甲醇-0.2%甲酸(15∶85);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345 nm.研究结果表明,毛菊苣根、茎、叶等不同部位秦皮乙素含量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00),其中茎中含量均较高,其次是根和叶;不同生长期毛菊苣根、茎和叶中秦皮乙素的含量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47),其中6月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6.188、24.149和10.455μg·g~(-1)),含量符合以下规律:5月8月7月6月.毛菊苣不同药用部位不同生长期秦皮乙素含量随着生长发育进程而发生变化.考虑毛菊苣全草入药时以秦皮乙素含量为指标的话,以6~7月枝叶茂盛时采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民族药翠云草的基源、药用历史及疗效记载等进行本草考证,为对其深入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历史依据.方法:查阅古今相关文献,利用本草学以及植物形态学、植物生态学等知识进行研究考证.结果:古代本草记载的翠云草与今用翠云草(卷柏科)物种一致.该品早期主要用于治疗喉痈、吐血等症,可解火毒,现代尤其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主要用于治疗黄疸、痢疾、肺热咳嗽、咽喉肿痛、跌打损伤及多种出血等症.结论:古今药用的翠云草均来源于卷柏科植物翠云草的干燥全草,其药用历史至少近400年,研究结果将为翠云草的研究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本草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民族植物学文献分析法并结合野外调查,对贵州省布依族药用植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布依族使用的植物药共539种,其基源植物共有252种,隶属97科、230属.根据吴征镒科属分布区类型分析,贵州布依族药用种子植物有14种分区类型,其中以泛热带和北温带分布类型为主;药用植物生活习性分析表明,布依族药用植物主要以草本为主,乔木和藤本占比较大,表明贵州布依族生活环境更偏热带的特点;药用部位分析表明,贵州布依族主要利用植物的根.此外,贵州布依族药用植物还使用了其他民族未使用的一些外来物种,如鬼针草(Bidens pilosa)等.  相似文献   

20.
头花蓼     
正别名石莽草、太阳草、走游草、红酸杆。基源为蓼科植物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Buch.-Ham ex.D.Don的全草。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枝由根茎丛出匍匐或斜生,分枝多带红棕色。单叶互生,叶片椭圆形,全缘。头状花序顶生,几乎四季开花,花淡红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