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描述了用安久普拉(汉语名:岩白菜),原植物为Begenia purpurascens(Hook.f.et Thorns.Zngl.)为原料、以西藏民间防晒膏配方为基础开发的防晒护肤品的配方及其制作工艺,给出该护肤产品的紫外线吸收效果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2.
2018年5月到7月在山西省交口县发现了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肉果草属(Lancea Hook. f. et Thoms.)肉果草(Lancea tibetica Hook. f. et Hsuan)的野生分布。肉果草属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南与西北部高山,此前在山西未见报道。肉果草是该属在山西的唯一分布种。迄今为止山西省已记录自然分布的玄参科植物有19属,其中肉果草属有1种。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随着参加“中国植物誌”的部分科研工作,初步整理了我国罌粟科Papaveraceae植物的部分资料,本文中提到的,却是其中的两个小属——博落迴属Macleaya R.Br.及秃疮花属Dicranostigma Hook.f et Thoms. 博落迴属Macleaya R.Br.建立于1826年,系Rober,Brown自BocconiaL.属中分出来的,两属均为罌粟科中無花辦的类型;前者多为草本,分布於东亚,而后者全系木本习性,分布区域局限于美洲,共有两种及一变型,即博落迴M.cordata(Willd.)R.Br.毛叶博落迴M.cordata(Willd.)R.Br.var.codata forma yedoensis Fang f.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向东經山东省达于日本。小果博落迴M.microcarpa(Maxim.)Fedde主要分布於我国华北及西北各省。秃疮花属Dicranostigma Hook.f.et Thoms.系根据采自喜馬拉雅山西部的标本,1855年首先在“印度植物誌”中发表的,共有三种,即四川秃疮花D.franchetianum(Prain)Fedde及秃疮花D.leptopodum(Maxim.)Fedde分別分布於我国四川、陝西及甘肃等省。过去报告在印度的萵苣秃疮花D.lactucoides Hook.f.et Thoms.此次在我国云南省也有发現。  相似文献   

4.
何顺志 《贵州科学》1991,9(2):84-86
作者在整理中药资源普查标本时,发现威宁有双参(Triplostegia glandulifera Wall.ex Dc.)及大苞姜(Caulokaempferia yunnanensis(Gagnep.)R.M.Smith)的分布,这样,我省川续断科及姜科植物各增加了一个未曾记录的属。植物标本存贵州省中药研究所标本室(HGCM)。双参属——Triplostegia Wall.ex Dc.(贵州新记录属) Wall.ex Dc., Prodr. 4:642.1830 (Valerianaceae); in Dc., Coll. Mem.7. Valet. 19.t.5.1832; Benth. et.Hook.f., Gen. Pl. 2:158. 1876; V.Steenis in Fl. Males. 4:291.1951.——Hoeckia Engl.et.Graebn. in Bot. Jahrb.29:598.  相似文献   

5.
在对新疆苔类植物区系研究过程中,发现新疆小叶苔与长胞苔新记录各1种,分别名为Fossomobronia pusilla (L.) Dumort和Hygrobiella laxifolia (Hook.) Spr..小叶苔植物属于小叶苔纲(Fossombroniopsida)、小叶苔科( Fossombroniaceae )、小叶苔属( Fossombronia Raddi. ),为新疆新记录纲、新记录科、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长胞苔Hygrobiella laxifolia (Hook.) Spruce属于长胞苔属(Hygrobiella Spruce)、大萼苔科(Cephaloziaceae).长胞苔属(Hygrobiella Spruce) 全世界有2种,我国有1种Hygrobiella laxifolia (Hook.) Spruce ,本属首次发现在新疆的分布.这些新记录在新疆的发现,既丰富了新疆苔类植物物种多样性,又扩大了其在中国的分布范围,为我国苔类植物区系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整理和鉴定采自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标本时发现,该地区产的十字花科一新疆新纪录属和二新纪录种,即单花荠属Pegaeophyton Hayek et Hand.-Mazz.及单花荠Pegaeophyton scapiflorum(Hook.f.et Thoms.)Marq.et Shaw var.seapiflorum和糖芥属Erysimum的紫花糖芥Erysimum chamaephyton Maxim.单花荠属和单花荠为新疆迄今未曾记录过的新属、种;紫花糖芥为新疆迄今未曾记录过的新种,现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7.
小蒜芥属是O.E.Schulz于1924年以Microsisymbrium lasiophyllum(Hook.et Arn.)O.E.Schulz为模式而建立的属.该属全世界有10种,其中9种集中分布在亚洲的中部——阿富汗(西北部)、巴基新坦(北部)、帕米尔、喀喇昆仑、喜马拉雅(包括锡金、西藏西部)和新疆(西南部),另1种分布在北美(华盛顿、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墨西哥北部)。本属的分布区属于亚洲大陆——北美间断分布。我国有2种:小花小蒜芥M.minutiflorum(Hook.f.et Thoms.)O.E.Schulz产西藏西部,叶城小蒜芥M,yechengicum Z.X.An产新疆叶城。  相似文献   

8.
牟村  彭春良  张帆 《广西科学》2019,26(1):141-145
通过对中国湖南省苦苣苔科植物野外调查以及文献资料整理,从苦苣苔科植物的属种组成、区系成分及地理分布特征等方面,阐述湖南省苦苣苔植物多样性现状。湖南省内共有苦苣苔科植物17属81种(含种下单位,下同),无特有属;特有种23种,占总种数28.40%。省内苦苣苔科植物主要分布于湘西北和湘西南地区。种数排前五的属为广义报春苣苔属(24种)、广义马铃苣苔属(17种)、半蒴苣苔属(9种)、石山苣苔属(6种)、长蒴苣苔属(5种)及吊石苣苔属(5种)。地理成分以热带成分为主。在种的分类水平上,特有成分所含种数32种,占总种数的45.07%,表明湖南省苦苣苔科植物特有性较高。针对苦苣苔科植物分布特性以及湖南苦苣苔科植物多样性现状,本文给出了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省内野生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中文命名规则下的最新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的物种数量在过去的十余年内出现了令人惊讶的飞速增长,同时自2011年以来属一级水平上的大范围修订使得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物种系统位置的变动频繁而巨大,导致中文文献中使用的学名和对应的中文名称出现了相当程度上的混乱。本文整理了自专著《中国植物志·第69卷》《Flora of China:Vol. 18》《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华南苦苣苔科植物》和前一阶段归纳的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生物多样性文献付梓和发表以来,正式报道的所有中国苦苣苔科植物新分类群,提供了物种修订前后的新旧物种名的对照,为部分发表时未指定中文名称的新分类群新拟了中文名,对出现了混淆的物种中文名进行了梳理,以期为国内研究者更好地引用和使用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的中文名称奠定基础。截止2019年1月,我国已经正式报道和合格发表的苦苣苔科植物物种数已经有719种(含种下等级)。在新命名规则背景下梳理的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名录将在中国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GCCC)的网站(http://gccc.gxib.cn)上实时更新。  相似文献   

10.
兰石草(Lancea tibetica Hook.f.et.Thoms)系玄参科兰石草属植物.产于我国青海、西藏、川西及甘肃等地区海拔1700—4200米的山坡潮湿处,河滩、沟边也有分布。兰石草在藏药中被列为上品,性味苦寒,有活血化瘀,安神养血之功效。其根可治  相似文献   

11.
采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对胀萼蓝钟花(Cyananthus inflatus Hook.f.et Thoms.)和长鞭红景天(Rhodiola fastigiata(Hook.f.et Thoms.)S.H.Fu)进行了核形态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胀萼蓝钟花为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14,有三对为中着丝粒,其余为近中着丝粒,核型公式为2n=2x=14=6m+8sm,核型不对称性为2A型,间期细胞为简单染色体型,前期为中间型;长鞭红景天也为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38,有十一对中着丝粒,六对近中着丝粒,两对近端部着丝粒,核型公式为2n=2x=38=22m+12sm+4st,核型不对称性为2A,间期细胞为简单染色体型,前期为中间型。所研究的长鞭红景天和采自林芝地区的胀萼蓝钟花的细胞学研究结果均为首次报道,此结果可为红景天属和蓝钟花属的分类学以及生存环境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以苦苣苔科植物半蒴苣苔(Hemiboea henryi Clarke)、温州长蒴苣苔(Didymocarpus cortusifolius(Hance)W.T.Wang)、牛耳朵(Chirita eburnea Hance)和大花旋蒴苣苔(Boea clarkeana Hemsl.)为材料,测定并比较了它们的生理生态因子、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4种苦苣苔科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曲线,峰形也相似;4种苦苣苔科植物均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以及较高的CO2补偿点和CO2饱和点,说明低光照(600~750μmol·m-2·s-1)和高CO2浓度(1277—1965mg/m3)可以有效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结果显示:随着光合有效辐射从0μmol·m-2·s-1增加到1400μmol·m-2·s-1,4种苦苣苔科植物的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和光化学猝灭值逐渐下降,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和非光化学猝灭值则增加;光化学量子产量、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和光化学猝灭的大小顺序为温州长蒴苣苔〉牛耳朵〉半蒴苣苔〉大花旋蒴苣苔,非光化学猝灭均值的大小顺序为牛耳朵〉半蒴苣苔〉温州长蒴苣苔〉大花旋蒴苣苔.表明4种苦苣苔科植物中,牛耳朵同时具有较高的光利用能力和光适应能力,是引种开发的优选品种.  相似文献   

13.
辛子兵  符龙飞  黎舒  温放 《广西科学》2019,26(1):102-117
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且我国该科植物特有属和种的比率十分高。基于现代分子系统学,近年来对苦苣苔科分类系统的修订巨大而频繁。自2011年以来属一级水平上的撤销、合并、扩增等修订与再修订工作多次进行。到目前为止,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的最新系统分类已经基本能较好地反映出我国该科植物的自然演化。此外,近年来该科新分类群的大量发表,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苦苣苔科的物种多样性仍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将自2011年以来涉及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的属一级水平的修订进行归纳和整理,详尽解释介绍亚科水平上的系统新框架,修订前后属一级水平上的拆解、归并、迁移和撤销。专著《中国苦苣苔科植物》是对我国2005年之前苦苣苔科植物多样性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基于这个基础,我们针对自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这14年内中国苦苣苔科植物新分类群和国家级分布新纪录发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该时间段内我国的苦苣苔科植物比2005年报道的520种(含种下等级)新增194种(含种下等级,含国家级分布新记录)。截至2018年12月31日,我国的苦苣苔科植物物种数量已达714种(含种下等级)。  相似文献   

14.
根据标本、文献资料以及实地调查,安徽省野生苦苣苔科植物现已查明为8属13种.与《安徽植物志》(第四卷)记载的9属10种比较,取消了粗筒苣苔属Briggsia、唇柱苣苔属Chirita、小花苣苔属Chiritopsis和旋蒴苣苔属Boea,改添为报春苣苔属Primulina、羚角苣苔属Dorcoceras和丹氏苣苔属Damrongia,并增添了绢毛马铃苣苔Oreocharis sericea、大花石上莲O.maximowiczii和池州报春苣苔Primulina chizhouensis三种.通过本省该科植物的分布地区、生境及地形地貌的归纳分析,表明在气候、土壤及地形等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该科植物呈现出狭域且间断分布的特征.最后对本省该科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合理保护和园艺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苦苣苔科植物在上海植物园的迁地保育和展示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佳奇 《广西科学》2019,26(1):64-78
上海植物园的前身"龙华苗圃"(1954—1973年)即已开始培育和生产国外苦苣苔科的大岩桐,后期陆续有少量收集其他苦苣苔科植物,但是没有做系统的收集工作以及详尽的记录。在2015年,上海植物园扩大了苦苣苔科植物的系统收集工作后,至今已建成苦苣苔科保种温室2个,收集到涉及34个属,共计202个原生种,600余个园艺品种。每年在上海(国际)花展及植物园秋季花展中都会进行中大型苦苣苔科专类展,并在展览温室内进行造景展示方面的应用。这些工作对苦苣苔科植物在华东地区的迁地保育、展示和科普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GC-MS技术,对采自西藏的6种蒿属植物藏白蒿(Artemisia.younghusbandii J.R.Drumm.ex Pam P.)、香叶蒿(A.rutifolia Steph.ex Spreng.)、亚东蒿(A.yadongensis Ling et Y.B.Ling)、冻原白蒿(A.stracheyi Hook.f.et Thoms.ex C.B.C1arke)和未能定种的A.sp-拉萨、A.sp-亚东,进行花、叶、茎等不同部位的精油化学成分分析,共鉴定出69种化合物.利用微量稀释法测定6种蒿属植物的精油及精油的10种主要化学成分标准化合物对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粪链球菌(Enterococcus faccalis)、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 forman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等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寻找和开发新型高效低毒的抗菌剂和农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对西藏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4年的努力,中国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贵州)在贵州省植物园成立,建成假山两座,温室两个,组培室一个,共收集苦苣苔科植物19属159种(包含少数品种)。  相似文献   

18.
自从引入分子系统学的观点和技术手段以来,我国的苦苣苔科植物在属一级水平上的撤销、合并、转置、扩增等修订与再修订工作多次发生。众多物种的系统位置变迁、学名的更替变换对我国科研人员在国产苦苣苔科植物研究、成果发表方面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和困扰。为协助不同学科方向的学者更好地理解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系统修订与变更前后的过渡关系,同时解决苦苣苔科分类系统发生的变化导致出现的大量相关拉丁学名和中文名错用的现象,本文研究了自2011年中国苦苣苔科植物新系统构建以来,中文科技论文中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名称(包括学名和中文名,主要是学名)更替上出现的混淆问题,并据此展开分析。从学科和时间的角度看,2012—2017年,中文科技文献中修订前的属名仍然大量出现,以唇柱苣苔属为首,出现在园林植物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化学、中药学等学科之中,但随着新分类系统逐渐被接受,旧学名出现的频度开始出现下降。进一步统一修订后的我国苦苣苔科植物学名和中文名,对于提高中文科技期刊的科学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验研究,拟定了土家族药材冷水七(凤仙花科植物冷水七Impatiens pritzellii Hook.f.Var.hupensis Hook.f.的干燥根茎)饮片的质量标准,内容包括饮片性状、粉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水分以及浸出物测定等项目和质量指标.该标准经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颁布后,将作为其临床应用的质量控制依据.  相似文献   

20.
《贵州科学》2021,39(4)
报道了产自贵州省的2个新记录植物,分别是富源杜鹃Rhododendron fuyuanenseZ.H.Yang(杜鹃花科)和江西半蒴苣苔Hemiboeasubacaulis Hand.-Mazz.var.jiangxiensis Z.Y.Li(苦苣苔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