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标本、文献资料以及实地调查,安徽省野生苦苣苔科植物现已查明为8属13种.与《安徽植物志》(第四卷)记载的9属10种比较,取消了粗筒苣苔属Briggsia、唇柱苣苔属Chirita、小花苣苔属Chiritopsis和旋蒴苣苔属Boea,改添为报春苣苔属Primulina、羚角苣苔属Dorcoceras和丹氏苣苔属Damrongia,并增添了绢毛马铃苣苔Oreocharis sericea、大花石上莲O.maximowiczii和池州报春苣苔Primulina chizhouensis三种.通过本省该科植物的分布地区、生境及地形地貌的归纳分析,表明在气候、土壤及地形等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该科植物呈现出狭域且间断分布的特征.最后对本省该科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合理保护和园艺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作者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虾脊兰(Calanthe discolor Lindl.)的光合-光响应曲线,并用3种运用较为广泛的模型对其进行拟合,探讨虾脊兰光合-光响应的最适模型并通过拟合得到最大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等光合参数.此外,还分析了影响虾脊兰光合作用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1)虾脊兰光合-光响应改进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R2为0.997,拟合效果优于直角双曲线模型和非直角双曲线模型,且其拟合值与实测值最接近.因此应将改进直角双曲线模型作为研究虾脊兰光合-光响应的首选模型;(2)经改进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得到的虾脊兰光合生理参数符合阴生植物特征,其表观量子效率()为0.045 mol·mol-1、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为3.772μmol CO2·m-2·s-1、光补偿点(LCP)为2.209μmol·m-2·s-1、光饱和点(LSP)为867.678μmol·m-2·s-1、暗呼吸速率(Rd)为-0.099μmol·m-2·s-1;(3)光合有效辐射是虾脊兰光合作用的主要影响因子.此外,胞间CO2浓度与气孔导度这两个生理因子也对其有影响.综上所述,在人工栽培虾脊兰的过程中应选择阴蔽度较高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广西道地药材战骨(Premna fulva Craib)丰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缺乏的现状,对战骨光合特点进行测定与分析,旨在了解战骨的光合作用特征,为其人工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战骨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和光合日变化各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战骨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17.07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0.047μmol·ml-2·s-1,暗呼吸速率0.620μmol·m-2·s-1,光饱和点1364μmol·m-2·s-1,光补偿点13.14μmol·m-2·s-1。战骨的净光合速率(Pn)日进程呈"双峰型"曲线,偏相关分析表明,Pn与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叶温呈极显著正相关,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是强光引起的非气孔因素。【结论】战骨具阳生植物的光合特性,适宜种植在阳光充足的生境。  相似文献   

4.
描述了新发现于湖南的苦苣苔科一新变种——鬼溪半蒴苣苔(Hemiboea gracilis Franch. var. guixiensis G. X. Chen, X. M. Xiang et L. T var. nov.),新变种与原变种纤细半蒴苣苔(Hemiboea gracilis Franch.)在形态上相近,但通过野外调查以及室内鉴定发现,新变种全株茎疏生柔毛,叶两面和叶柄密生硬毛,苞片、花序梗、花梗、花萼和花冠密生柔毛,果尖端疏生柔毛,二者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5.
以盆栽三年生观光木为试材,利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叶绿素荧光仪及叶圆片氧电极等在夏季对其气体交换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离体叶片的光合放氧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观光木幼树叶片的光补偿点(LCP)为10.1 mol m-2s-1 ,光饱和点约为(LSP)为8 00mol m-2s-1 ,CO2补偿点(CCP)为50.72mol mol-1,CO2饱和点(CSP)为1200mol mol-1.夏季晴好天气下,观光木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第1个峰出现在08:00,Pn为9.0molCO2 m-2s-1,第2个峰出现在16:00,Pn为4.6 molCO2 m-2s-1,12:00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在光合有效辐射较高的时段(10:00至14:00),观光木的Fv/Fm和PSⅡ均处于低水平,特别是在12:00时,PSⅡ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PSⅡ)降至最低值,表现PSⅡ活性明显下调,观光木叶片光合机构遭受严重的光抑制.观光木PSⅡ活性对强光的敏感性可能是其不耐高光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4种模型对黄枝油杉光合光响应曲线的拟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找出黄枝油杉(Keteleeria calcarea)光合光响应曲线的最佳模型,以得到较为准确的光合特征参数。【方法】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系统对黄枝油杉的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测定,并通过4种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模型和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其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结果】直角双曲线模型和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拟合值高于实测值,而指数模型和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的拟合值与实测值较为接近;在4种模型中,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的Isat拟合值(850.45μmol·m-2·s-1)与实测值(800μmol·m-2·s-1)最为接近,其余3种模型求得的Isat远低于实测值。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黄枝油杉的光响应曲线拟合得到的Pnmax、光饱和点(Isat)、光补偿点(Ic)和暗呼吸速率(Rd)分别为5.06μmol·m-2·s-1、850.45μmol·m-2·s-1、7.86μmol·m-2·s-1和0.816μmol·m-2·s-1。【结论】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指数模型次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和直角双曲线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7.
以沉水植物较为丰富的洪湖凹沟子作为采样区域,利用水下调制荧光仪研究洪湖常见的2种高耐污、高吸污水鳖科沉水植物黑藻( Hydrilla verticillata( L. f.)Royle)与苦草( vallisneria natans( Lour.)Hara)分别在100 cm及50 cm水深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100 cm水深条件下,当PAr值稳定为342μmol·m-2·s-1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的ETr值趋近25.10μmol·m-2·s-1,而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的ETr值趋近10.10μmol·m-2·s-1;当PAR渐强时,黑藻在PAr值为219μmol·m-2· s-1时其ETr达到峰值21.76μmol·m-2·s-1,苦草在PAr值为515μmol·m-2·s-1时其ETR达到峰值12.65μmol·m-2·s-1;在50 cm水深条件下,当PAr值稳定为342μmol·m-2·s-1时,黑藻的ETr值趋近26.20μmol·m-2·s-1,而苦草的ETr值趋近11.90μmol·m-2·s-1;当PAr渐强时,黑藻在PAr值为219μmol·m-2·s-1时其ETr达到峰值25.27μmol·m-2·s-1,苦草在PAr值为1042μmol· m-2·s-1时其ETr达到峰值4.80μmol·m-2·s-1.综上所述,在100 cm或50 cm水深条件下,黑藻的光合作用强度皆强于苦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广西桂林灵田乡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黧蒴栲(Castanopsis fiSSa)和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光合一光响应曲线研究,寻找高光效阔叶树种。【方法】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各树种光响应曲线。【结果】当光合有效辐射(PAR)开始增强时,各树种问净光合速率(Pn)差异较小,但随着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的增加,不同树种问净光合速率出现较大的差异。各树种的净光合速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升高达到最高点之后稳定。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WUE)和CO2利用效率(CuE)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趋势与净光合速率相似,胞问CO:浓度、光能利用效率对光合有效辐射的相应趋势则与净光合速率相反。3个树种的净光合速率为3.975~20.800/μmol·m^2·s^1,巨尾桉最高,黧蒴栲最低。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是巨尾桉最高,黧蒴栲最低。【结论】综合各指标和光响应变化规律,确定巨尾桉为优良的高光效阔叶树种,可在水分和光照条件好的地方适当推广。  相似文献   

9.
濒危植物翅果油树的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自然生长的翅果油树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翅果油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高峰值出现在11:00和15:00,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2)翅果油树的光补偿点(LCP)为46.1085μmol·m^-2·s^-1,光饱和点(LSP)在1400μmol·m^-2·s^-1左右,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比较高,表明其是典型的阳生植物,对光适应的生态幅度较窄,这可能是其濒危的原因之一;表观量子效率日变化范围在0.0355μmol·mol^-1 -0.0534μmol·mol^-1之间.(3)翅果油树的CO2补偿点为83.1914μmol·m^-1,CO2饱和点在700μmol·mol^-1左右,预测环境CO2浓度的升高对翅果油树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会很小;羧化效率日变化与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变化范围为-0.0040μmol·m^-2·s^-1 -0.0298μmol·m^-2·s^-1.  相似文献   

10.
假稻(Leersia japonica(Makino)Honda)是上海郊区危害严重的一种水田杂草,为了解假稻嘉定种群对光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草甘膦的敏感程度,研究比较了假稻上海嘉定种群和浙江金华种群室外自然条件和草甘膦作用下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发现:(1)自然条件下假稻的实测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1.8~8.10μmol CO2.m-2.s-1,光补偿点在3.21~2.70μmol.m-2.s-1,光饱和点为1234~1008μmol.m-2.s-1,反映出假稻是一种耐荫杂草,但同时也能较好地适应阳生环境;(2)假稻嘉定种群的光合能力大于浙江金华种群;(3)嘉定种群对草甘膦的耐药性总体上高于浙江金华种群.  相似文献   

11.
草莓叶片不同部位叶绿素荧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为材料,研究叶片不同部位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草莓叶片不同部位之间,一些性状(Fv/Fm、Yield、PAR、ETR(叶正面)、qP))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而其它性状(Fo、Fm、ETR(叶背面)、qN)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但整体看来,正面的一些反应光合作用的因子(如Fv/Fm、Yield、ETR、qP)均大于背面。不同叶位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草莓不同部位叶绿素的含量和光合作用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以中乐油2号和蓉油11号油菜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渍害胁迫及恢复进程中油菜幼苗叶片光系统Ⅱ(PSⅡ)光化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渍害胁迫的加剧,两品种油菜叶片初始荧光(F)0、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不断上升,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不断下降,说明随着渍害胁迫的加剧,PSⅡ部分反应中心受到破坏,光合电子传递受阻,光能转换效率下降,发生明显光抑制;从第13d起进行恢复处理,所有叶绿素荧光参数均有所恢复,但仍未达到对照水平。可见,当渍害胁迫超出了油菜机体自我调节的阈值时,油菜叶片的部分光合机构发生不可逆的破坏,最终影响油菜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3.
采用在分蘖期接种稻瘟病菌,研究稻瘟病菌不同生理小种对水稻叶片光合色素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接种稻瘟病菌孢子后,叶片出现不同程度发病,光合色素含量下降,叶片的Fv/Fm,Fv/F0,F′v/F′m,ΦPS Ⅱ,qP,qN,ETR和α较对照均显著降低.不同水稻品种对稻瘟病菌的敏感程度不同,R725接种ZA5后,叶片细胞结构遭到破坏,光合色素含量大幅下降,叶瘟发生最重;R720接种ZC8后发病最重,叶绿素a(Chla)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大幅下降,Fv/F0和ΦPS Ⅱ等叶绿素荧光参数也显著低于对照;R727接种ZG1后发病最重,光合色素显著下降,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qP,ΦPSⅡ,ETR,qN和α也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外来入侵植物簕仔树Mimosa bimucronata在广州的生态适应性,以便为防治其生态危害提供科学依据.利用便携式光合-蒸腾仪于广州白云山对簕仔树和3种本地植物(阳性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阴性树种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和九节Psychotria rubra)的活体叶片进行1年内不同季节的生理生态特性测定.结果显示:4个季节的簕仔树日均净光合速率(以CO2计)分别为0.22、1.00、1.94和1.62μmol.m-2.s-1;低光照时,簕仔树净光合速率低,光照强时净光合速率较高,九节和阴香的净光合速率较大,木荷最低.簕仔树4个季节的日均呼吸速率(以CO2计)分别为0.28、0.32、0.65和0.45μmol.m-2.s-1,均高于其它3种植物.4种植物中,簕仔树的蒸腾速率变幅最大,4个季节日均蒸腾速率(以H2O计)分别为0.01、0.07、0.24和0.06μmol.m-2.s-1,秋季最高.簕仔树的水分利用效率在干旱的冬季最大,表现出比本地植物更抗旱.在群落内部的低光照下,与本地物种相比,簕仔树在有机质积累上未见优势,但在高光照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且在干旱季节的水分利用效率更具潜力,可考虑生境遮蔽或提高水分来降低其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UV-B辐射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增强紫外线-B(UV-B,16 kJ/m2·d和40kJ/m2·d)辐照"两优培九"水稻幼苗,测定叶片的叶绿素含量、Ca/Cb以及反映植物光系统Ⅱ(PSⅡ)的荧光参数值,分析UV-B处理后水稻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Ca/Cb及荧光参数值变化情况以及对水稻叶绿体荧光参数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UV-B处理后,水稻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Ca/Cb及荧光参数值(除qN以外)低于对照组(CK),差异显著(P0.05).其中荧光参数Fv/Fm(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是对环境胁迫反映最为敏感的一个指标.低剂量UV-B处理组原初光能转化指标差异不显著,高剂量UV-B处理组原初光能转化指标差异显著.说明高剂量的UV-B导致了水稻荧光特性减弱,光合作用受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研究大型海藻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生态功能,探讨大气 CO2浓度升高和温度变化对石莼(Ulva lactuca)生长及其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方法】在4种条件(390μL/L CO2+15℃;700μL/L CO2+15℃;390μL/L CO2+25℃;700μL/L CO2+25℃)下培养石莼,10 d后测定藻体生长、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生化组分。【结果】经10℃低温6 h处理,石莼受到光抑制;经35℃高温6 h处理,25℃正常空气条件下生长的石莼表现出较高的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光能利用效率(α),非光化学淬灭(NPQ)和光化学淬灭(qP ),25℃高CO2浓度条件下生长的石莼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和饱和电子传递速率(Ek )大于其他生长条件下的石莼;经40℃高温处理6 h,15℃生长的石莼光合机构受损;相对于25℃与正常空气条件下生长的石莼,25℃与高CO2浓度条件下生长的石莼Fv/Fm、a、NPQ和qP 的下降程度较小,而且具有较高的rETRmax 和Ek。【结论】高CO2浓度促进石莼的生长,但其对石莼可溶性蛋白(SP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SC )、叶绿素 a (Chl a)和类胡萝卜素(Car )等生化组分含量影响具有温度依赖性。另外,CO2浓度升高使得石莼抗高温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寻遮荫条件下生长的羊踯躅突然转入全光照下时发生光抑制的原因,研究了长期遮荫后全光照5 d对羊踯躅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其快速光响应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光照导致羊踯躅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但对Chla/b没有影响;全光照也导致了Fv/Fm和Fv/Fo的下降,并伴随着Fo的上升;全光照促进了qP和ETR(I)/ETR(II)的上升,降低了NPQ。在光能分配方面,全光照对Y(II)没有影响,但明显降低了Y(NPQ),从而导致Y(NO)的显著上升。由此可见,虽然全光照诱导了叶片围绕PSI的环式电子传递的增强,但降低了叶片对光能利用能力和天线色素热耗散能力,从而导致PSII反应中心过量激发能的积累,并对PSII反应中心造成了光抑制甚至光破坏。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德国PAM-2100便携式调制荧光仪对不同生长阶段(新生叶、生长叶和衰老叶)的叶片进行测定,分别测定和研究叶片不同部位(叶基、叶中和叶尖)叶绿素荧光变化规律,为了解草莓衰老过程中的光合特性的变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新生叶、生长叶和衰老叶的叶尖部分、叶中部分、叶基部分的Fo、Fm、Fv/Fm、PAR、ETR和Y ie ld值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5),而qP和qN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比较了内蒙古高原荒漠区4种锦鸡儿属优势植物——柠条锦鸡儿、狭叶锦鸡儿、垫状锦鸡儿和荒漠锦鸡儿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进程.对光合有效辐射(PAR)、最小荧光(Fo)、最大荧光(Fm)、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光能捕获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叶片光合功能的相对限制L(PFD)的分析表明:高的PAR会导致4种锦鸡儿光合作用的光抑制,但并不造成PSⅡ反应中心的不可逆破坏.光抑制程度荒漠锦鸡儿大于垫状锦鸡儿;狭叶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光抑制程度差异不大,光抑制程度最小.随着PAR的升高,4种锦鸡儿对光能捕获、转化和利用能力降低,种间表现为柠条锦鸡儿〉狭叶锦鸡儿〉荒漠锦鸡儿〉垫状锦鸡儿.淬灭分析表明:随着PAR的升高,4种锦鸡儿用于光化学反应的光能减少,耗散的热能增多;其中,柠条锦鸡儿用于光化学反应的光能最多,荒漠锦鸡儿用于耗散的热能最多.对PSⅡ天线色素吸收光能中既没有被光合电子传递所利用,也没有作为热能耗散的部分(Excess)比较研究表明:4种锦鸡儿的Excess都较高,种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采用6种浓度山核桃果皮黄酮提取液(0.1~2.0mg·L^-1)处理盆栽小麦、玉米、大豆和绿豆幼苗,研究对苗期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细胞间隙CO2等光合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黄酮提取液对四种作物苗期的光合性能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影响;0.1、0.5mg·L^-1黄酮提取液提高了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促进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适当增加细胞间隙内部的CO2浓度,以0.1mg·L^-1处理效果最明显,与对照相比,四种作物的叶绿素总量和光合速率最高增加了20.9%和21%,处理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或P〈0.01);超过0.5mg·L^-1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逐渐降低,细胞间隙的CO2浓度快速增加.研究表明,适宜浓度的山核桃黄酮提取液具有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气孔开放度,增加对细胞内的CO2供应,改善叶片光合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