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室内试验表明,投饲蝇蛆起始时间至少需在病毒侵袭前10 d,对对虾起始死亡时间和50%,90%死亡时间才有明显的延缓,分别较对照组延长1.76,3.04,4.1倍;蝇蛆可以显著提高对虾的抗杆状病毒感染能力,激活对虾的酚氧化酶系统.田间试验表明,投喂有蝇蛆的虾池,存活时间平均为64 d,不投喂蝇蛆的对虾,存活时间平均为33.5 d.1993年投喂蝇蛆的虾池平均每天死虾数小于存池量的0.023%,1994年平均每天死虾数占存池数的0.015% ,经PCR检测证实,1993,1994 年对虾中杆状病毒病变的个体仅占1.15%.  相似文献   

2.
用取自发病虾塘的患白斑病斑节对虾为材料,对健康的万氏对虾(Penaeusran-namei)进行人工投喂和注射感染.结果显示白斑病的病原白斑杆状病毒可以通过投喂和注射感染健康的万氏对虾,在3~5d内使受试对虾发生大量死亡,虾体出现典型的甲壳白斑症状和白斑病特征性组织理变化,从病变细胞观察到白斑杆状病毒.  相似文献   

3.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与肝胰腺细小样病毒在三种 …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斑节对虾杆状病毒和肝胰腺细小样病毒在斑节对虾,日本对虾和中国对虾中的感染民政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BB在斑节对虾的仔虾,稚虾及养成期虾对感染率均接近100%;在日本对虾养成期4虾中平均感染率为7.50%;中国对虾仔虾未检出MBV包涵体。HPV在中国对虾仔虾中感染率为56.00%;在斑节对虾仔虾中感染率为28.75%,稚虾为36.11%,养成期虾平均为65.25%;日本对虾养成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致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患有白斑综合症的病虾肉在水温55℃以上浸泡15min后,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WSBV)失活不能感染斑节对虾;患有白斑综合症的病虾肉在-20℃的冰箱保存60d后,WSBV仍然具有致病力;用患有白斑综合症的病虾肉投喂日本对虾和脊尾白虾时,养殖水温越低,死亡率也越低;病厚蟹肉在水温26-30℃的海水中浸泡81.5h后,WSBV不能感染斑节对虾。  相似文献   

5.
斑节对虾仔虾对低盐度海水耐受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条件下,对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仔虾耐受低盐海水能力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全长12mm的仔虾在每天递减盐度10%,20%和30%3种条件下,其LC50下限盐度为3‰~4‰,存活时间分别为11,5和2.5d.较大个体(全长17mm)的仔虾其耐受低盐的能力更强.文中讨论了对虾仔虾对低盐度海水耐受力的机制以及在对虾养殖中意义.  相似文献   

6.
成虾发光病病原体的分离鉴定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成虾养殖中也经常发生发光病,危害同样十分严重.研究证明,哈维氏弧菌(Vibroharveyi)也是成虾发光病的主要致病菌.注射、投喂、创伤、浸泡等几种感染方式都会造成对虾大量死亡,但感染速度和发光程度有明显的差别.侵入虾体内的发光菌的数量对对虾的成活率有明显的影响.致病菌与幼苗发光病的药物敏感性相似,仅对少数药物敏感,2种药饵可减少损失率,但防治工作应以预防为主,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7.
沙滤对白斑综合症病毒和细菌的过滤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沙滤对游离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和细菌的过滤效果.以凡纳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作为感染对象,用游离病毒2.4×105拷贝/mL浸泡感染对虾(感染初期投喂人工配合饲料),17 d内死亡率100%,第1尾对虾死亡时间为36.5 h,最后1尾死亡时间为402 h,平均死亡时间124 h;相同浓度的游离病毒经沙滤后人工浸泡感染对虾,16 d内死亡率100%,第1尾受感染对虾60h死亡,最后1尾死亡时间为374 h,平均死亡时间168.6 h;病毒沙滤后平均死亡时间延长26.8%.1.2×104拷贝/mL游离病毒浸泡感染对虾,18 d内受感染对虾死亡率100%,第1尾死亡时间为111 h,最后1尾死亡时间为415 h,平均死亡时间274.7h;相同浓度游离病毒经沙滤后浸泡感染组养殖18 d,仅1尾死亡,时间为448 h.1.2×103拷贝/mL病毒组和1.2×102拷贝/mL病毒组直接感染和沙滤后感染养殖20 d,均未出现死亡.对细菌沙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从2003年8月11日-12月28日连续27次检测,细菌过滤率最低为30%,最高为98.14%,平均为63.33%;其中弧菌最低为5.26%,最高为97.2%,平均为66.46%.研究结果认为沙滤对游离病毒和细菌过滤有一定的作用.为防止对虾从海区海水污染感染病毒病和细菌病,建议对虾养殖过程中,外海水采用沙滤加蓄水池中间沉淀消毒以保证养殖用水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ThePreliminaryStudyonHHNBVinGrow-outPhaseWangJianping;ShenTuJikang(NingboFisheriesResearchInstitute,Ningbo315012)自1993年出现全国流行病对虾暴发性病毒病以来,我国的养虾业始终处于低谷。目前终于发现其病原是一种囊状无包涵体的DNA病毒,称之为对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HNBV)。该病毒的治疗仍无法解决。但我们可以用核酸探针点杂交法来检测对虾HHNBv的发展程度,摸索对虾暴发性病毒病的暴发时间,减少其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本文也是我们今后对虾在分子生物学上开展研究的第一步。1材料与方法1.1样…  相似文献   

9.
人用不育剂对小鼠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2001年生产的左炔诺孕酮炔雌醚(复方18-甲)和北京制药厂1991年生产的甲基炔诺酮速效避孕片,按不同剂量采用一次性灌胃法给ICR雌性小鼠用药,观察386d.结果表明,使用复方18-甲1mg/kg剂量组的小鼠生育率为100%,平均控制生育时间为21.8d,平均产仔数降低1.6只;使用过期甲基炔诺酮1mg/kg剂量组的小鼠生育率为100%,同笼后距产仔平均时间是对照组的1.6倍,平均控制生育时间为15.3d,且未见致死现象;由使用复方18-甲和甲基炔诺酮2mg/kg剂量组开始,随着剂量的增加,小鼠的生育率、平均产仔数、首次生育增殖率、平均存活时间均下降,死亡鼠数、致死率、同笼后距产仔平均时间、平均控制生育时间均增大;使用复方18-甲8mg/kg以上剂量组的小鼠平均控制生育时间达到0.5a,使用复方18-甲32mg/kg剂量组的小鼠平均控制生育时间可以控制在1a以上,但致死率达100%,平均存活时间为81.8d;使用过期甲基炔诺酮4mg/kg剂量组的小鼠生育率为57.1%,平均控制生育时间近0.5a,使用过期甲基炔诺酮8mg/kg剂量组的小鼠生育率为28.5%,致死率达71.4%,平均控制生育时间超过0.5a,使用过期甲基炔诺酮64mg/kg剂量组的小鼠生育率为0,致死率为100%,表明不育剂在高剂量时对鼠类有直接的灭杀作用,由此对不育剂的应用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感染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探究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MBV)感染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指导虾病的防治 .方法 :利用索氏 (Soxhlet)提取法对养殖健康斑节对虾和MBV感染斑节对虾的中肠腺脂肪含量进行了检测 .结果 :健康对虾中肠腺脂肪占干重平均 34 2 8% ,占湿重平均 9 60 % ,含水率平均 71 0 6% .MBV轻度感染的中肠腺脂肪占干重平均 31 52 % ,占湿重平均 9 58% ,含水率平均 69 31% ,三者与健康对虾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30、P >0 90和P >0 4 0 ) .MBV重度感染的中肠腺脂肪占干重平均 56 4 2 % ,占湿重平均 2 4 14% ,两者均明显高于健康虾和MBV轻度感染虾 (均为P <0 0 0 1) ;含水率平均 57 2 2 % ,明显低于健康虾和MBV轻度感染虾 (均为P <0 0 0 1) .结论 :严重感染MBV的斑节对虾可出现脂肪代谢紊乱 ,造成脂肪堆积 ,进而影响中肠腺的消化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17一α一甲基睾丸酮和17β一雌二醇两种类固醇激素对中国对虾幼体蜕皮和生长的影响。通过投喂含有激素的饵料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15天实验中,17α一甲基睾丸酮和17β一雌二醇实验组幼体分别提前2天和1天全部进入仔虾期;16天实验中,后10天(第7天到第16天)17α一甲基睾丸酮实验组幼体生长明显加快(P<.05),17β一雌二醇实验组幼体生长无显著变化(P>0.05)。  相似文献   

12.
彭慧婧  蒋艳  杨家林  邹杰  童万平 《广西科学》2008,15(4):449-451,460
在广西海洋研究所竹林盐场海水增养殖试验基地进行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育苗中后期(Z3~M)添加投喂螺旋藻和用鱼油强化过的丰年虫两种饵料补充营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螺旋藻可以降低青蟹育苗中期状幼体Z3~Z5的死亡率和缩短育苗周期;用鱼油强化丰年虫后再投喂蟹苗,可以降低Z5~M的死亡率;两种补充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明显降低青蟹育苗后期死亡率,缩短育苗周期。  相似文献   

13.
1986~1987年在龙海县调查了华支睾吸(Clonorchis sinensis)的各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汶沼螺 (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的感染率为 0.6%,6月份是汶沼螺的感染高峰。6种淡水鱼类和虾类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其中麦穗鱼(Pseudorabora parva)感染率为44%,沼虾(Macrobrachium superbum)感染率为1.3%。猫的感染率为33%~53%。用从阳性汶沼螺逸出的华支睾吸虫尾蚴人工感染米虾(Caridina nilotica gracilapes)的实验结果表明,后蚴在米虾鳃部及附近肌肉内成囊,发育 26~33 d成熟。用此成熟囊蚴感染一阴性小猫获得成虫。  相似文献   

14.
虾蟹混养与病毒病的传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探讨虾触混养的合理性。方法:利用石蜡切片法和电子显微镜对来自同一池塘的发病的班节对虾和锯缘青蟹进行了病原体的检测,结果:在病触和病虾的中肠泉上皮细胞核内均发现了一种不形成包涵体的杆状病毒,在病虾中还发现有斑节杆状病毒感染。结论:虾蟹混养的模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大黄蒽醌提取物对罗氏沼虾抗高温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罗氏沼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约1 000尾,第1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另外4组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 w 为0.05%、0.10%、0.20%、0.40%大黄蒽醌提取物。饲养8周后,对虾进行连续48 h 35 ℃高温应激,测定其生长、应激前后血淋巴葡萄糖、胆固醇、甘油三酯、溶菌酶、一氧化氮(NO)等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 w=0.10%的大黄蒽醌提取物显著提高了虾的增重率、降低了饵料系数,w=0.40%大黄蒽醌提取物显著增加了血淋巴溶菌酶含量。高温应激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 w 为0.1%和0.20%大黄蒽醌提取物仍保持较高血淋巴溶菌酶、一氧化氮浓度。高温应激试验表明:对照组死亡率达60%,添加 w为0.10%和0. 20%大黄蒽醌提取物小于30%。因此添加 w 为0.10%和0.20%大黄蒽醌提取物提高了机体抗应激能力,并对高温引起虾的死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促进了虾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野外采集卵、幼虫,在玻璃温室内供以幼虫寄主植物、成虫蜜源植物饲养,第2、3代及越冬代皆为第1代后代,观察研究柑橘凤蝶各虫态、各虫龄与发育历期.结果表明,柑橘凤蝶在郑州地区一年可完成3代,卵期为57 d,幼虫5龄,幼虫期157 d,幼虫5龄,幼虫期1524 d,蛹期924 d,蛹期915 d,越冬蛹期14015 d,越冬蛹期140156 d,成虫期10156 d,成虫期1012 d.同时记录、描述了柑橘凤蝶各虫态、幼虫5个龄期外部形态及生物学习性.  相似文献   

17.
饥饿补偿对日本沼虾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25.0±1) ℃范围条件下,对日本沼虾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后再投饵的恢复生长实验.饥饿过程中,虾体水分、灰分含量略有上升,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以及RNA/DNA值有不同程度下降.分别给饥饿处理0(对照),2,4,8 d的日本沼虾投饵,在恢复生长结束后,各饥饿处理组的虾体生化组成均接近并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饥饿处理组在恢复生长中的特殊生长率、摄食率和食物转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日本沼虾继饥饿后再恢复喂食不仅食欲增加,而且摄食水平和食物转化率均有所提高,出现完全或部分补偿生长效应.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用土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用1800羽1日龄青脚麻鸡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100只鸡进行90d试验.处理1为笼养(对照组),处理2为放养,处理3先笼养30d再放养60d,处理4先笼养45d再放养45d,处理5先笼养60d再放养30d,处理6先笼养75d再放养15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处理1)比,笼养时间长可提高生长速度、成活率,除处理2(全期放养)外,放养时间长可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以先笼养30d放养60d的(处理3)经济效益最好.(2)各处理的屠宰率差异不显著(P〉0.05);笼养时间长可提高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腹脂率,放养时间长有利于腿肌率、胸肌率率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对复合酶应用于仔猪养殖进行了试验研究.将60头50日龄仔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对照组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喂基础日粮+1000 g/t复合酶.经过30 d饲喂试验,结果表明:试验Ⅰ组较对照组日增重提高了28.9 g,计8.46%;试验Ⅱ组较对照组日增重提高了27.66 g,计8.1%.日采食量试验Ⅰ组较对照组增加了76.6 g,计8.06%;试验Ⅱ组较对照组增加了73.2 g,计7.71%.料重比试验Ⅰ组和Ⅱ组都较对照组下降0.4%,腹泻率试验Ⅰ组和Ⅱ组较对照组降低了74.9%.  相似文献   

20.
斜纹夜蛾杆状病毒流行病模拟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斜纹夜蛾生物生态学及其杆状病毒病流行的一般规律,建立了斜纹夜蛾杆状病毒流行病的微分方程模拟模型,模拟系统由18个微分方程组成,可以模拟易感的和染病的1~6龄幼虫、蛹、成虫,卵的种群动态.模拟模型包含4个分室,即易感种群过程,染病种群过程,病毒在作物上的积累过程,易感种群和染病种群的相互转化过程.系统中纳入了作物生长对病毒数量的稀释效应,以及病毒数量的自然衰减作用.模型参数须由试验测定得到.给出了杆状病毒病的有关试验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