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采用He-Ne激光照射周氏新对虾的心脏组织.组织学和生物统计学表明:He-Ne激光照射后,心脏组织具有明显异染色质的细胞数量有所增加.在同一照射强度的情况下,照射的时间越长,其心脏组织具有明显异染色质的细胞数量就越多;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经过2 h照射立即取材的心肌细胞,细胞核形态发生变化,异染色质增加,线粒体出现空泡化、嵴断裂、水肿,粗面内质网出现扩张、颗粒脱落.  相似文献   
2.
周氏新对虾有髓鞘神经纤维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的有髓鞘神经纤维为椭圆型、圆型,椭圆型长轴直径40-65μm,短轴直径18-25μm.轴突直径6-10μm,位于髓鞘的一侧,轴突壁由微管组成.在轴突壁与膜层之间存在液体间隙.在液体间隙外的髓鞘厚约1μm,由3层膜层和2层微管层组成,在部分髓鞘的结构中,微管层增厚.在髓鞘结构中观察到高嗜锇性区域,由排列规则且明暗交替的膜层组成,  相似文献   
3.
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对对虾和罗氏沼虾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比研究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对斑节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的致病性,其生产养殖结果表明:第一次在廉江龙营围虾场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在养殖了27天以后开始爆发白斑综合症病毒病,患病的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病症相同,其甲壳特别是头胸壳具有白色斑点。养殖的罗氏沼虾没有出现病症。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表明: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能引起南美白对虾90%左右的死亡率,引起罗氏沼虾大约50%的死亡率。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这三种对虾感染的病毒都是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致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患有白斑综合症的病虾肉在水温55℃以上浸泡15min后,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WSBV)失活不能感染斑节对虾;患有白斑综合症的病虾肉在-20℃的冰箱保存60d后,WSBV仍然具有致病力;用患有白斑综合症的病虾肉投喂日本对虾和脊尾白虾时,养殖水温越低,死亡率也越低;病厚蟹肉在水温26-30℃的海水中浸泡81.5h后,WSBV不能感染斑节对虾。  相似文献   
5.
虾塘浮游动物种类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1997年3月至1998年6月期间,在广东省珠海、深圳和廉江龙营围等地方的虾塘进行浮游动物种类的调查.结果表明在虾塘浮游动物的优势种类有小长腹剑水蚤(Oithonanana)、双齿许水蚤(Schmackeria duia)、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捷氏歪水(Tortanus derjugini)、琉球咸水剑水蚤(Halicyclops royi)、刺尾纺锤水蚤(Acartia spinicauda)、海洋伪镖水蚤(Pseudoiaptomus marinus)、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urceus)、多毛类幼体(Polychaetalarva)、短尾类幼体(Brachyuralarva)和各种桡足类的幼体(Copepoda larva).浮游动物的非优势种类有圆囊箭虫(Sagitta jabarensis pathansalis)、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模式有瓜猛水蚤(Onycholamptus mobammed)、孔雀唇角水蚤(Labiadocera dubia)、驼背隆哲水蚤(Acrocalausgibber)、短角异剑水蚤(Apocyclops royi)和左突唇角水蚤(Labidocera sinilobata)等种类.属于甲壳类动物的猛水蚤例如模式有瓜猛水蚤,由于以虾塘动物尸体为食,则有可能因摄食患白斑病死亡的对虾而感染上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成为WSSV的自然宿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