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HPMBP单独萃取钕(Ⅲ)的速率和萃取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酮(即HPMBP或HA)萃取钕(Ⅲ)的分配平衡进行了考察,发现萃合物的组成为NdA_3。用单液滴法研究此萃取过程动力学时发现,萃取速率与水相稀土离子Nd~(3+)浓度的一次方和有机相萃取剂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与水相[H~+]的一次方成反比。在水相中加入EDTA后,萃取速率明显降低,且与EDTA浓度的一次方成反比。实验证明,速率控制步骤为扩散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2.
用N_263(氯化三烷基甲基铵)-煤油体系作为有机相,在一恒界面池内进行了文题的研究。结果表明,铜的萃取速率与两相搅拌强度无关,但正比于两相的接触界面积和有机相中萃取剂浓度,萃取反应过程的表观活化能为18750J/mol。对系统进行理论分析的结果可知,铜的萃取反应过程为反应与扩散在水膜内并列进行的过程,但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包含水膜的界面反应。在实验基础上建立了萃取动力学模型,其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偏差为4.9%。  相似文献   

3.
外消旋苯丙氨酸的配位萃取拆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苯丙氨酸为研究对象,应用手性溶剂萃取拆分技术,考察了在含有配位金属离子和N-n-烷基化氨基酸的两相系统系统中被折拆分后苯丙氨丙氨酸对映体的分配行为。着重研究了在有机溶剂及水相中萃丙氨酸的初始浓度、萃取温度、配位金属离子等对萃取拆分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和浓度对萃取拆分的影响不大,而有机溶剂和配位离子对萃取拆分效果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N-苄氧羰基氨基酸配位萃取拆分外消旋苯丙氨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外消旋中性氨基酸苯丙氨酸为研究对象,以N-苄氧羰基手性氨基酸为手性配体,研究其配位萃取拆分特性。着重考察了有机稀释剂、手性配位剂和配位离子种类、被萃取水相中苯丙氨酸初始浓度、萃取时的温度、萃取相pH值等因素对拆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低碳醇类正丁醇作有机稀释剂,所用5种N-苄氧羰基氨基酸(分别为Z-Phe、Z-Hyp、Z-Pro、Z-Glu、Z-Val)与Cu2+或Ni2+形成手性配位体后,以Z-Val作手性配体,萃取相pH值接近苯丙氨酸等电点时,萃取拆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手性药物氧氟沙星和N-异丁基-1-苯基氨基乙醇光学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拆分,在毛细管区带电泳模式下,采用2,6-二甲基-β-五糊精作为手性选择剂,通过考究手性选择剂浓度和背影电解质溶液PH对对映体表观工差的影响优化了分离条件,使氧氟沙星和N-异丁基-1-苯基氨基乙醇对映体成功达到基线分离。  相似文献   

6.
N235萃取Cr(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三烷基胺(N235)从硫酸介质中对Cr(Ⅵ)的萃取,考察了不同稀释剂、水相酸度、水相中Cr(Ⅵ)的浓度、萃取剂浓度、温度、相比等对萃取的影响.求得三烷基胺(N235)萃取Cr(Ⅵ)的过程热效应△H=-26.2 kJ/mol.研究表明三烷基胺(N235)是一种从废水中萃取分离Cr(Ⅵ)的优良萃取剂.  相似文献   

7.
以离子液体([C6MIM]PF6)作萃取剂、甲醇为分散剂,对水样中的内分泌干扰物(雌三醇(E3)、双酚A(BPA)、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雌二醇(E2)、雌酮(E1))进行分散液-液微萃取,比较了内分泌干扰物在[C6MIM]PF6/水相和传统有机萃取剂/水相的分配系数,利用NRTL方程对内分泌干扰物在萃取相/水相中平衡分配的摩尔分数进行了关联,并对[C6MIM]PF6萃取内分泌干扰物的过程进行了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浓度范围内,内分泌干扰物在[C6MIM]PF6/水相中的分配规律为DEE2DBPADE1DE2DE3,内分泌干扰物在[C6MIM]PF6/水相中的分配系数均显著高于其在传统有机萃取剂/水相中的分配系数,NRTL方程验证了内分泌干扰物与萃取剂及溶剂分子间相互作用能的大小.  相似文献   

8.
将去甲万古霉素作为手性选择剂键合到硅胶载体上,制备成一种新型的手性固定相,用该手性固定相拆分5-甲基-5-苯基乙内酰脲.在反相和极性有机流动相中,5-甲基-5-苯基乙内酰脲能够被对映分离.考察了反相流动相模式下流动相组成、柱温、缓冲液pH值和体积流量对拆分的影响.在反相模式下,流动相为V(甲醇)∶V(质量分数为2%的三乙胺醋酸(pH5.5))=10∶99,体积流量0.6 mL/min,柱温20℃时能获得很好的拆分效果.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为手性试剂,研究了血管扩张型降压药盐酸尼卡地平、尼莫地平和尼群地平手性对映体拆分方法.采用区带毛细管电泳模式,以高磺化环糊精(HS-CD)为手性识别试剂,考察了手性试剂的类型、浓度及缓冲溶液pH值等对分离度的影响,确定了拆分尼卡地平、尼莫地平和尼群地平手性对映体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盐酸尼卡地平在HS-γ-CD手性选择剂存在下对映体获得基线分离,尼莫地平和尼群地平分别在HS-β-CD和HS-α-CD手性选择剂存在下对映体获得部分分离,并对其分离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采用 N72 0 7从无机酸体系中萃取钼 ,考察了影响萃取平衡的主要因素 ,筛选出反萃取条件。萃取钼的最佳条件为起始水相 p H值为 2 .3,萃取剂浓度为 0 .0 1m ol/L ,经二级错流萃取 ,萃取率可达 99.40 % ,而采用 0 .5 mol/L的氢氧化钠反萃负载有机相 ,一级反萃率可达 10 0 % ,并经紫外可见光谱确证 ,其萃取钼的机理属于离子缔合物萃取体系的阴离子交换反应  相似文献   

11.
十八胺/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主体,十八胺(ODA)为客体,采用研磨法制备了具有超分子结构的ODA/HP-β-CD包合物。考察了研磨时间、主客体物质的量比及包合温度对包合率的影响,确定了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研磨时间15min,主客体物质的量比2:1,热处理温度75℃。1H NMR和XRD衍射结果表明,ODA成功包合入HP-β-CD空腔中。通过相溶解度法研究了HP-β-CD在水中对ODA的增溶作用,结果表明HP-β-CD在水中对ODA增溶效果显著;经计算确定其包合常数为7877.69L/mol,形成的包合物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12.
以羧甲基-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对5种苯乙胺类药物进行手性拆分.通过考察影响拆分的因素,如手性选择剂的种类、浓度,缓冲溶液的pH值,分离电压和柱温,确定最佳拆分条件.在所采取的拆分条件下,对5种药物进行了成功的拆分,通过优化条件,达到了高效快速的目的,并且对苯乙胺类药物的手性拆分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分离生物碱氢溴酸山莨菪碱和盐酸阿托品手性对映体,探讨手性分离机理,在区带毛细管电泳模式下,以环糊精和环糊精衍生物为手性选择试剂,考察手性试剂的种类、浓度及缓冲溶液pH值和其它电泳条件对手性拆分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分离电压为-15kV,检测波长为200nm,缓冲溶液组成为含5%高磺化环糊精(HS-α,β,γ-CD)的50mmol·L。磷酸盐-三乙胺溶液(pH2.5)为最佳实验条件.其中HS-γ-CD基线拆分了山莨菪碱中2个手性碳原子的2对对映体,HS-β-CD分离了2种物质并基线拆分了山莨菪碱和盐酸阿托品中1个手性碳原子的1对对映体.因此,对于氨类碱性手性药物,高磺化环糊精比未衍生化环糊精和羟丙基环糊精的拆分效果好,而酸性条件下,高磺化环糊精与叔胺类物质间手性拆分作用除了空间匹配、氢键作用外,还存在静电引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一种直链淀粉键合手性固定相拆分 dracocephinsA对映异构体的方法。使用 ChiralpakIA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正己烷 -乙酸乙酯(10∶9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 290nm,柱温为室温。所建立的方法能有效实现 dracocephinsA两对对映异构体的同时拆分,通过 CD检测器检测结合与单一构型异构体的比对,可以确定4种异构体出峰顺序。直链淀粉键合手性固定相可以用于 dracocephinsA对映异构体的手性分离。  相似文献   

15.
以β-环糊精(β-CD)与环氧丙烷为原料在碱性环境中合成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浓浆,并利用无水乙醇对其除盐,常压下(101.3kPa)采用丙烯酰胺类高吸水树脂对浓浆进行循环脱水以取代原有减压除水设备,干燥后得到HP-β-CD固体,产率为65.23%。对HP-β-CD进行1H-NMR、FT-IR、XRD和SEM表征,结果表明,与β-CD相比,常压脱水所得产物的氢化学位移发生了明显移动,出现了甲基氢的化学位移,且在FT-IR谱图上出现甲基反对称振动吸收峰,对比标准FT-IR谱图,可确认产物为HP-β-CD;由于羟烷基的引入,打开了β-CD原有的分子内氢键,分子结构从晶态转变为无定形态,增大了HP-β-CD在水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6.
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添加剂修饰碳纳米管为复合载体,常温常压下,成功合成了Pd纳米簇状结构,并用于甲酸的电催化氧化.XRD及TEM结果表明,制备出的Pd纳米簇状结构由粒径均匀,约为3.6nm的纳米颗粒组成,且高度分散沉积在载体表面.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Pd/HP-β-CD-MWCNTs对甲酸氧化表现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电化学比表面积.研究表明,在HP-β-CD存在条件下,将Pd纳米簇沉积在未作处理的碳纳米管上制备的催化剂适合应用于甲酸燃料电池.  相似文献   

17.
采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研究β-CD、尼泊金丙酯及其包结物在水溶液中的性能.结果表明:室温下加入β-CD,可使尼泊金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由0.38 g.L-1增至0.81 g.L-1;稀溶液中,随着β-CD浓度的增大,尼泊金丙酯的紫外吸收性能没有明显规律性的变化,但其荧光强度却显著增强;稀溶液中,β-CD与尼泊金丙酯主要生成摩尔比为1∶1的包结物,包结常数Ka为7.7×102L.mol-1;而饱和溶液法制备的包结物,其摩尔包结比为2∶1,在水中的溶解度约为0.43 g.L-1,略大于尼泊金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8.
建立一种用新型键合纤维素手性固定相拆分西沙必利对映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利用此方法测定血浆中西沙必利的含量.使用Chiralpak IC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正己烷-异丙醇-二乙胺(体积比80∶ 20∶0.1),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73 nm,柱温25℃.取血浆200 μL,加入西沙必利标准溶液10 μL,碱化后用正庚烷-异戊醇(体积比95∶5)提取,40℃氮气吹干.结果表明:西沙必利对映体在新型键合直链纤维素衍生化合物手性固定相上能够完全分离,分离度为1.65;其血浆提取回收率达87%,线性范围为10~ 160 μg/mL,最低检测限为5 μg/mL,RSD<4.0%.本方法可方便地实现西沙必利对映体的分离及其在血浆中的含量测定,为临床上西沙必利的血药浓度监测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便捷、灵敏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齐墩果酸在β-环糊精胶束体系中的荧光特性,发现β-环糊精对齐墩果酸的荧光有较强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胶束增敏荧光光谱法测定齐墩果酸的新方法,其线性范围为1.0×10-5~4.0×10-4 mol/L,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3.80%~106.3%,根据IUPAC规定测得检出限为6.17×10-7 mol/L,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1.623×106 L· mol-1·cm-1.并对包合机理进行了介绍,确定了实验中β-环糊精的最佳用量,考察了离子强度对包合体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双-[-6-氧-(-2-间羧基苯磺酰基-丁二酸-1,4-单酯-4-)-]-β-环糊精(β-CD-B2)为手性添加剂在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中分离布洛芬,考察了缓冲溶液硼砂的浓度、pH值,手性添加剂β-CD-B2的浓度,分离电压对布洛芬手性异构体分离的影响.结果8min内实现了对映体的基线分离,最佳分离条件下分离度Rs为4.26.布洛芬对映体分离的前峰线性范围为0.0538~0.942g/L,后峰线性范围为0.178~0.942g/L.在分离布洛芬的最佳条件下,可同时分离布比卡因和布洛芬2种手性药物的混合溶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