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析德昌水牛,麦洼牦牛和成都黑白花奶牛血清中LDH同工酶。用计算机控光密度仪(Beckman CDS-200型)扫描测定其活力(%)正常参考值(±)。测得德昌水牛的LDH_1~LDH_5活力依次为55.64±0.98、28.66±0.66、6.63±0.37、5.03±0.33、4.22±0.32;麦洼牦牛依次为48.78±0.88、33.13±0.79、14.08±0.67、2.77±0.28、1.36±0.18;成都黑白花奶牛(第一、二个泌乳期)依次为52.22±0.80、29.64±0.47、12.62±0.56、4.12±0.32、1.70±0.14。各相应同工酶活力均数进行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该三种牛之间相应的五种LDH同工酶活力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又经Q检验证明:德昌水牛与麦洼牦牛相应的五种同工酶活力均值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德昌水牛与成都黑白花奶牛的LDH_1、LDH_3、LDH_4、LDH_5活力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成都黑白花奶牛与麦洼牦牛的LDH_1、LDH_2、LDH_4活力为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豢养条件下野牦牛的血清α-淀粉酶(α-Am)进行分离和理化性质检测,并与家牦牛比较.结果表明,分别可分离出野、家牦牛α-Am同工酶的7条和8条电泳区带,二者相比,野牦牛α-Am同工酶的pH作用区限较宽但热稳定性较低,家牦牛Am-3的活性和相对百分含量较高且稳定。野、家牦牛α-Am同工酶的差异本质上是因其所处生态条件不同而在淀粉类代谢类型上表现出种属特异性,对家牦牛的品种培育研究是颇有用的种质。  相似文献   

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的电泳方法,对豢养条件下野牦牛的血清α-淀粉酶(α-Am)进行分离和理化性质检测,并与家牦牛比较,结果表明,分别可分离出野,家牦牛α-Am同工酶的7条和8条电泳区带,二相比,野牦牛α-Am同工酶的pH作用区限较宽但热稳定性较低,家牦牛Am-3的活性和相对百分含量较高且稳定,野,家牦牛α-Am同工酶的差异本质上因其所处生态条件不同而在淀粉类代谢类型上表现出种属特异性,对家牦牛的品  相似文献   

4.
牦牛为适应高寒地区生态环境,形成了独有的生态特性。本文对近十多年来有关牦牛血液成分包括血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及多态性,LDH含量及同工酶、血清运铁蛋白多态型及其它血清蛋白成份、电解质和酶等的研究作一比较系统的综述和分析。牦牛除有体形外貌、解剖结构的适应性外,还有独特的血液成分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非连续性缓冲系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别对50头九龙牦牛和50头麦洼牦牛的血清酯酶(ES)同工酶、淀粉酶(Am)同工酶进行了研究。在ES同工酶的研究中,九龙牦牛5带较多,占43.9%,麦洼牦牛6带较多,占54.7%;九龙牦牛的带型座含有Es—5,而麦洼牦牛有Es—8,却无Es—5;Am基因座均受Am~A、Am~B、Am~C三个等显性等位基因控制,两个品种都未出现AA和AB型,且Am~c基因频率是两个品种的优势基因;麦洼牦牛的杂合子频率(0.867)高于九龙牦牛(0.780)。表明麦洼牦牛的遗传特性比九龙牦牛复杂。对麦洼牦牛的两个同工酶的活力与产奶量、乳脂率以及体重的关系作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ES同工酶的强带与产奶量、乳脂率呈显著正相关、与体重呈显著负相关。Am同工酶的总活力与产奶量、乳脂率呈显著的负相关、与体重呈显著正相关。这不仅表明了ES同工酶、Am同工酶与生产性能具有较密切关系,而且对开展选育工作及牦牛生产性能鉴定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肌酸激酶(CK)同工酶及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在脑损伤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使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偶联法检测肌酸激酶,速率法测乳酸脱氢酶,法国SEBIA全自动电泳仪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测定79例脑损伤性疾病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及同工酶.研究发现:脑损伤后5天内,患者血清CK及LDH总活力显著升高(p〈0.05);CKMB、CKBB随着病情的好转而降低直至恢复正常;LDH同工酶LDH,、LDH2、LDHa、LDHs在第一天和第二天有显著性变化,24h内LDH3、LDH2、LDH3显著下降(P〈0.05),LDHs显著升高(p〈0.05),血清CK及同工酶、LDH及其同工酶的测定对脑损伤患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3种测定方法分析野牦牛、家牦牛和犏牛血清蛋白质的各组分含量、分子量及水解氨基酸、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比较其异同点,结果发现:野、家牦牛具有基本相似的血清蛋白质组成,而γ-球蛋白占总球蛋白的比值、个别蛋白带分子量和氨基酸组成含量等方面有某些显著的差异,表明青海牦牛血清蛋白质发生了不同于野牦牛的遗传变异,在牦牛品种培育中利用两个参数(γ-球蛋白占总球蛋白的比值和血清中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之比值)作为选种标志有定向育种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三种家鸭血清LDH活力测定的结果,发现其总活力和比活力的大小依次为大土北鸭>金定鸭>北京鸭。采用等电聚焦电泳,对家鸭血清中LDH同工酶进行分析,得到电泳区带分别在 18~20条之间,可以看到有2个峰簇区,同时表现出正极端的不均一性。测得等电点范围为 pH4.8~8.8,但几乎集中在pH6.0~8.0,试验表明:大土北鸭LDH生化特性明显偏向金定鸭。结果为杂优分析提供了有意义的分子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法,在完全相同条件下,分别测定了三月龄和六月龄的内江猪、伍隍猪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并与相应月龄的体尺、体重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内江猪和伍隍猪血清LDH同工酶表现出五条正常酶带。由正极到负板依次为LDH_1,LDH_2,LDH_3,LDH_4,LDH_5。三月龄时,内江猪和伍隍猪血清LDH同工酶活力均值(%)的顺序是LDH_1>LDH_5>LDH_3>LDH_4>LDH_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六月龄时,两组LDH同工酶活力均值(%)顺序为LDH_1>LDH_5>LDH_4>LDH_3>LDH_3,组间差异也不显著(P>0.05)。内江猪的LDH同工酶三月龄与六月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伍隍猪的LDH_2在三月龄时极显著的高于六月龄(P<0.01),其余差异不显著。血清LDH同工酶与体尺体重等的关系,在内江猪与伍隍猪之间和三月龄与六月龄之间均未发现什么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麦洼牦牛LDH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麦洼牦牛心、肝、肾、肌肉及血浆LDH同工酶谱和相对活力、LDH总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麦洼牦牛LDH1存在F、S两种表型.F型和S型个体之间除肾脏中LDH5和肝脏中LDH3相对活力差异显著外,其余组织器官及血浆LDH同工酶相对活力、LDH总活力无显著差异;麦洼牦牛LDH同工酶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肌肉中以LDH5和M亚基为主.其余组织器官及血浆LDH1相对活力和H亚基比例最大;LDH同工酶谱和相对活力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1.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鹿龟酒中栀子甙的含量,加样回收率为98.54%,RSD=2.3%(n=6).  相似文献   

12.
利用PCR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对我国5个地方黄牛品种、5个地方水牛品种及2个地方牦牛品种的mtDNA D-loop区全序列进行PCR扩增以及核苷酸多样度、单倍型多样度分析,发现中国地方黄牛、水牛与牦牛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试验牛mtDNA D-loop区全序列与牛亚科代表性物种黄牛、水牛、家牦牛、野牦牛、欧洲普通牛、印度瘤牛以及摩拉水牛相应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黄牛与牦牛的亲缘关系较近,它们与水牛的亲缘关系较远;中国水牛属于沼泽型水牛,也有少量江河型水牛渐渗入中国水牛群体;中国黄牛为普通牛和瘤牛的混合母系起源;进化树显示高原牦牛与野牦牛的亲缘关系较近,环湖牦牛与家牦牛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3.
选用ICR健康小鼠,通过复制力竭运动模型,研究连翘叶提取物(extract from Forsythia suspensa leaves,FSE)对力竭及恢复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乳酸脱氢酶同工酶(isozymes of 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和丙二醛(malordiaolehyde,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FSE能提高力竭运动状态下小鼠血清SOD的活性,减少力竭及恢复状态下血清MDA的生成,并可降低LDH总活性.以上结果表明,FSE具有保护骨骼肌细胞、预防与降低运动后骨骼肌微损伤的发生以及促进损伤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野牦牛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HRHR)基因部分片段(包括部分外显子6和部分内含子6)进行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序列已提交到GenBank中(GenBank Accession No:EU872256)。利用BioEdit7.0.9.0、DnaSP 4.10.9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野牦牛该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普通牛、瘤牛、水牛、绵羊等牛科动物相应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野牦牛与普通牛、瘤牛、水牛、绵羊4个物种基因序列间同源性大小依次为99.0%、98.3%、97.8%、92.0%,5个物种间共发现42处序列间碱基差异(9.84/100 bp),其中野牦牛与普通牛、瘤牛、水牛、绵羊4个牛科物种均存在差异碱基3处;推导的部分氨基酸序列间同源性大小依次为94.4%、94.4%、100.0%、94.4%。  相似文献   

15.
牦牛远缘杂种雄性不育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牦牛与普通牛种间杂交可提高牦牛的生产性能,但存在杂种雄性不育的问题,无法稳定利用其杂种优势,因此,雄性不育机制的研究一直是牦牛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有关牦牛与普通牛的雄性杂种的生殖器官的解剖学与组织学结构、精子发生过程、脑垂体的结构与功能、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调控、精子发生相关基因以及可育性恢复的尝试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冫永)方法,研究了黑眉锦蛇和乌梢蛇血清、心肌和肝脏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结果表明:该二种蛇的血清仅具有LDH_1一种同工酶;心肌有三种LDH同工酶,它们以各自的特异性比例而存在,以B亚基占优势为特征。在肝脏中,两种蛇都具有四种LDH同工酶主带,乌梢蛇还有一条附属于LDH_2的亚带而不同于黑眉锦蛇。根据实验结果,本文初步探讨了该二种蛇的分类地位,同时还对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与遗传、生理、生化、生态的关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国,蒙古,前苏联等3国9个牦牛地方品种(类群)血清运铁蛋白位点的基因频率,探讨了各牦牛群体的遗传分化程度,结果表明,血清运铁蛋白各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的牦牛群体中,具有明显的种群特异性,中国牦牛品种(类群)间遗传分化程度大,而蒙古牦牛品种(类群)间遗传分化程度较低,这反映了牦牛起源进化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