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河南洛阳和甘肃兰州的某屠宰场采集猪鼻液和颌下淋巴结等样品共791份,分离出13株链球菌.经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兰氏分群A-G诊断试剂鉴定,其中发现C群链球菌5株,D群链球菌7株,F群链球菌1株.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氨苄西林、万古霉素、氯霉素和菌必治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红霉素、奥复星、丙氟哌酸中度敏感;对青霉素、复方新诺明、链霉素、氟哌酸、氯洁霉素、四环素等药物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从河北省滦南县某奶牛养殖场奶牛临床型乳房炎乳汁中分离到1株细菌,对其进行常规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动物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的生化鉴定结果与副乳房链球菌相符;分离菌株的16S rDNA基因序列与副乳房链球菌的同源性为96.2%;在系统发育进化树上分离菌株与副乳房链球菌自然聚为一簇;分离菌株对小白鼠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将其命名为Spu QHD-1;分离菌株Spu QHD-1对替米考星、复方新诺明、卡那霉素等耐药;对环丙沙星、氟苯尼考、阿莫西林等敏感。  相似文献   

3.
从红原取样的酸奶中分离出7株乳酸菌,根据《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和《乳酸细菌分类鉴定及实验方法》,依据细菌的菌落特征、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初步鉴定这7株乳酸菌分别属于乳球菌属,链球菌属,乳杆菌属.并且通过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活性检测,发现其中一株具有活性.  相似文献   

4.
从牛鼻粘膜中分离出一株产生透明质酸的细菌,经鉴定为兽疫链球菌(Streptococcus zooepidemicus),在葡萄糖为碳源的摇瓶发酵中产量为3.1g/L,具有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四川某兔场家兔爆发以咳嗽、打喷嚏和流鼻液等症状的疾病.为调查其病因,分别无菌采集5只病兔和临床健康兔肺脏分离细菌,对分离出的4株优势菌进行16S rDNA PCR扩增测序分析鉴定,并对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从发病家兔肺脏分离到4株维罗纳气单胞菌,而从临床外表健康家兔肺脏未分离到该菌;本试验分离的4株维罗纳气单胞菌均对小鼠有致病性,能引起小鼠发病并部分死亡;分离菌对大多数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药物敏感,对大部分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试验首次从家兔肺脏中分离到致病性维罗纳气单胞菌,并筛选出敏感药物,为家兔呼吸道疾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鼠奇异变形杆菌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对一株小鼠奇异变形杆菌进行了鉴定,为实验动物细菌检测、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培养特性、菌落形态、染色和系列生化试验等检查,对疑似沙门氏菌的小鼠分离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并采用血清凝集试验对小鼠分离菌株作进一步鉴定。结果通过表型生物学特性鉴定,并结合血清学诊断鉴别方法,确证该小鼠分离菌株为奇异变形杆菌。结论尽管检出的奇异变形杆菌不是SPF动物所必须排除的病原菌,但仍需指出:该菌为条件致病菌,对实验动物和研究人员均有潜在的危害,对科学实验也可能造成不利影响,故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养殖鱼类链球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其16S rDNA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患病的海水网箱养殖鱼中分离到5株链球菌,分别命名为HD-1、HD-2、HD-3、HD-4和HD-50。常规生化结果表明,其中4株即HD-1、HD-2、HD-3和HD-4为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另外1株即HD-50为停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分别对上述分离菌株的16S rDNA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与NC-BI中收录的其它链球菌的16S rDNA序列一起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确定其分类地位。分子分析结果与生化鉴定结果一致。攻毒实验表明以上4株S.iniae均能引起罗非鱼发病,呈现典型的链球菌病症状,并能从发病的罗非鱼脑、心、肝肾和血液中成功回收S.iniae。以上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罗非鱼攻毒实验结果表明养殖鱼类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为S.iniae,这与国外有关鱼类链球菌病病原的研究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8.
从自然发生绿脓杆菌败血症感染的死亡鸡及眼部感染的病鸡分离到几乎纯一的同种细菌,经对所做纯培养17株分离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鉴定,结果表明为绿脓杆菌,并通过人工感染试验证明了所分离鉴定的绿脓杆菌的病原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含ACC脱氨酶的根际促生细菌,以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为唯一氮源,从绞股蓝根际土壤中富集和分离ACC脱氨酶阳性细菌,利用α-丁酮酸测定法和CAS平板法分别检测其ACC脱氨酶活性和产嗜铁素能力,利用菌液培养接种法检测细菌的促生作用,最后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所筛选的菌株进行鉴定.经富集筛选法从绞股蓝根际土壤中分离出9株ACC脱氨酶阳性细菌,它们均具有不同程度的ACC脱氨酶活性,其中3株细菌能产生嗜铁素.促生试验结果表明,7株ACC脱氨酶活性细菌对水稻幼苗根系的生长发育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促生作用,其中菌株JDG127的促生作用最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水稻幼苗的根长和根鲜重增长了约1.6倍.鉴定结果表明,9株细菌中1株属于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1株属于类芽胞杆菌属(Paenibacillus),1株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2株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4株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与ACC脱氨酶相比,铁载体对根际细菌的促生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貉源铜绿假单胞菌主要生物学特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河北省昌黎地区某养貉场自然病死貉的肺脏中分离到几乎纯一的细菌,经对10株分离菌进行细菌形态学观察、培养特性、理化特性等主要生物学特性鉴定,结果表明,该分离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该分离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氨苄、环丙沙星敏感。经用小白鼠进行致病性试验,证实所分离到的该菌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1.
猪链球菌2型毒力相关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链球菌2型是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养猪业和人类健康的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猪链球菌2型毒力因子在致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对猪链球菌2型的致病机制和关键毒力因子仍然不确定,使有效的防治该病成为一个难题。本研究对猪链球菌2型已发现的毒力因子和新发现的毒力因子进行综述,为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猪链球菌病与猪链球菌2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猪链球菌2型引发猪链球菌病,不仅可致猪患败血症突然死亡,还可感染与猪密切接触皮肤有伤口的人群,并可致人死亡。2005年7月,我国四川爆发了猪链球菌病,经对疫区采取封锁、隔离、消毒以及及时确诊病人等措施,并紧急生产、迅速使用猪链球菌2型灭活疫苗后,该病的流行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介绍了猪链球菌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等,以及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通辽地区猪链球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通辽市地区屠宰猪携带猪链球菌的情况,随机抽取30个猪胴体采集咽喉部扁桃体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及鉴定.结果表明,有4分检样猪链球菌检测阳性,链球菌携带率为13.3%.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Ⅱ型猪链球菌05ZYH33菌株双组分系统Ihk/Irr的双基因缺失突变株.方法首先对双组分系统Ihk/Irr基因进行序列分析;选取Ihk/Irr基因的相关片段克隆至p ET30a表达载体,进行可溶表达并注射家兔制备抗体;分别将ihk基因上游irr基因下游各1 kb的片段扩增,将两个片段连接起来;克隆至温敏型p JRS233的穿梭质粒中;利用两步同源重组法获得突变体;分别提取突变株的基因组DNA,RNA及菌体总蛋白,利用PCR,RT-PCR,Western-blot方法验证突变体.结果成功制备了双组分系统Ihk/Irr可溶性表达的蛋白,成功构建了重组的温敏型ikr-p JRS233重组质粒,成功将重组质粒转入猪链球菌05ZYH33中并获得突变株,基因组PCR,RTPCR及Western-blot分别证实了双组分系统Ihk/Irr双基因被成功敲除.结论成功构建重组温敏型的穿梭质粒,导入到猪链球菌05ZYH33菌株中经两步同源重组获得突变株,在基因组DNA,RNA及蛋白水平上验证了双组分系统Ihk/Irr双基因缺失株的成功构建.  相似文献   

15.
2型猪链球菌感染已成为影响全世界养猪业的重要问题之一.它主要引起猪脑膜炎、肺炎、心内膜炎、关节炎、败血症等,并可感染人.2型猪链球菌致病机理尚不太清楚,迄今为止,已知的毒力因子有荚膜多糖、溶菌酶释放蛋白、胞外蛋白因子、溶血素、粘附素等.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 ,猪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链球菌已成为严重危害规模化养猪业的重要病原菌 ,这些病菌可早期定居感染 ,通过早期断奶等管理措施难以控制。由于其血清型多 ,存在交叉反应抗原 ,缺乏明显的毒力标志 ,这给血清学监测、疫苗制备带来困难。本文就这三种病菌的致病性、流行病学特点及其控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猪链球菌2型98HAH33株脂蛋白的in silico方法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鉴别已公布基因组序列的SS2 98HAH33株的脂蛋白,以研究脂蛋白在SS2致病过程中的作用,首先利用PrositeScan和DOLOP脂蛋白预测软件预测98HAH33株的脂蛋白,采用SignalP 3.0 HMM,PrediSi,Phobius和LipoP-HMM分析预测的脂蛋白的信号肽,然后经"多数票决法"鉴定脂蛋白,最后利用InterProScan和BlastP服务器对鉴定的脂蛋白进行功能分析.结果鉴定出31种脂蛋白,占SS2致病株98HAH33蛋白质组的1.465%.功能分析结果表明,共有16种脂蛋白是ABC转运体的底物结合蛋白(SBP),9种SBP基因与其相应通透酶和ATPase基因组成完整ABC转运体的操纵子,参与氨基酸、金属离子、核苷、无机盐等的运输;7种具有与数据库酶域相匹配或经BlastP比对与其他酶有一致性;5种为假定的蛋白;3种脂蛋白具有其他功能.这些资料提示脂蛋白在SS2的生理和致病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松色二孢菌7个菌株进行了酯酶同工酶测定。来自湖南、湖北两省致病力较强的4个HZ型(华中型)菌株共分离出8条酶带,菌株间酶谱相似系数为0.67-0.83;来自广东省致病力较弱的3个HN型(华南型)菌株共分离出12条酶带,菌株间酶谱相似系数为0.46-0.57。HZ型菌株与HN型菌株之间酶谱相似系数在0.18-0.57范。围内,平均值为0.38,反映出这两种类型的菌株在酯类分枝代谢途径上存在分化,这种分化与它们在子实体形态、产孢条件、致病力强弱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的表现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猪链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来自河南许昌、开封、新乡、周口、郑州等地的疑似猪链球菌病的送检病料进行分离、纯化,结合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鉴定为猪链球菌,并对分离的14个典型菌株进行了系统的生化分群.结果表明,猪链球菌病主要由C群(3/14),D群(5/14),E群(3/14)和L群(2/14)链球菌引起,一些菌株对小白鼠具有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链球菌对阿米卡星、强力霉素和利福平敏感,对链霉素、四环素、头孢氨苄、杆菌肽低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