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为研究地形偏压对公路隧道偏压程度影响,以鹤大高速回头沟隧道为依托工程,采用铁砂、汉白玉等材料,按照几何相似比1∶80,容重相似比1∶1制作隧道模型,结合现场试验验证模型试验的合理性,研究不同埋深、地表坡度对公路隧道偏压程度影响.试验表明:①随着埋深的增大,隧道偏压程度不断减小,当埋深达到35 m以上,偏压程度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2.
偏压连拱隧道围岩压力及结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目前在设计中尚无满足连拱隧道特点的围岩压力理论,特别是在浅埋偏压条件下围岩载荷估计偏差较大问题,应用岩柱理论求得塌落拱曲线方程,用作图法确定地形偏压临界覆土厚度,对偏压连拱隧道与非偏压连拱隧道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提出浅埋偏压连拱隧道地层主动偏压载荷和被动不均匀载荷确定方法及地形偏压情况下隧道支护结构的合理计算方法,并求得不同坡率、不同围岩级别条件下浅埋侧土体的弹性抗力系数的合理取值,为设计中偏压连拱隧道采用载荷结构模式计算时浅埋侧土体的弹性抗力系数取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由于山岭隧道地质条件很复杂,地形地貌也形式多样,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山岭隧道进出口甚至隧道中部经常会出现隧道偏压问题。本文对隧道偏压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偏压软岩隧道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4.
软岩地区浅埋偏压大跨度隧道进口段极易塌方施工对策,研究软弱围岩条件下浅埋偏压大跨度隧道合理的开挖方法,对于指导隧道施工、提高隧道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费用等均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不同围岩级别下浅埋偏压大跨度隧道的开挖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特大断面偏压公路隧道临时支护拆除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特大断面公路隧道大多采用双侧壁导坑方式施工,临时支护作在施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重要,对于不偏压隧道先拆除左获右侧临时支护影响不大,而对于偏压隧道,埋深浅侧的临时支护先拆除,还是埋深深侧的临时支护先拆除对初期支护受力有较大影响。本文通过对广州龙头山特大断面隧道公路偏压隧道的数值计算,分析了偏压隧道左、右侧导洞的临时支护拆除方式对初期支护、临时支护弯矩和变形的影响,提出了特大断面偏压隧道基于双侧壁导坑开挖方式的临时支护合理的拆除方式。  相似文献   

6.
偏压隧道易发生塌方、冒顶、地表塌陷等工程灾害,在小净距偏压隧道的相关设计规范中,要求对其施工方法、支护参数以及施工顺序进行特殊设计.用FLAC^3D对小净距偏压隧道在不同施工间距下循环开挖过程进行了模拟,对偏压率P分别为1.16、1.25和1.5时的不同间距,以及不同偏压率时的施工力学效应和围岩沉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隧道偏压率分别为1.5、1.25和1.16时,2隧道中间岩柱最小合理间距分别为30、24和18m;偏压过大时,围岩大范围塑性区集中于右洞右边墙侧,需加强对右边墙的支护.考虑偏压浅埋隧道的实际地形情况,设计中间岩柱间距为18m,监测数据结果显示18m的间距设计是合理的,满足围岩稳定性要求,验证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偏压隧道围岩压力分布规律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偏压隧道围岩压力的理论公式,分析偏压隧道围岩压力和破坏范围与地表倾角、埋深和围岩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地表倾角越大,则深埋侧的破坏范围越大,而浅埋侧的破坏范围减小;偏压程度随着埋深的增大而减小;破坏范围随着摩擦角的增大而减小,偏压程度随着计算摩擦角的增大而减小,提高软弱围岩的力学参数可以有效地改善隧道的偏压情况,而...  相似文献   

8.
浅埋偏压赋存条件是诱发连拱隧道大变形灾害的重要因素.以某浅埋偏压公路连拱隧道工程为背景,借助数值模拟方法对比研究不同开挖方案条件下偏压连拱隧道围岩、支护结构及曲中墙力学行为变化规律,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析偏压洞口失稳灾害原因及处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围岩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呈非对称分布,施工阶段埋深较大侧围岩变形受偏压荷载作用影响更为显著;不同开挖方案条件下中墙水平应力分布差异不明显,而竖向应力分布差异较大,中墙墙脚(拱脚)位置出现水平压应力集中现象;方案Ⅱ条件下隧道初期支护拱顶水平和竖向位移均约为方案I的1.40倍以上,且方案Ⅱ更易引起埋深较大侧隧道中墙墙体因遭受附加偏压荷载作用而发生压裂破坏;针对浅埋偏压洞口大变形诱发原因,给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加固处治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可为浅埋偏压隧道施工变形控制和灾害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广梧高速公路大哗山隧道施工为例,介绍隧道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采用双层小管棚预支护、锚喷初期支护施工技术作了详细叙述,并对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的开挖方法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越岭浅埋偏压隧道支护系统承载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理、地形及地质等方面,剖析了西南山区浅埋偏压隧道的建造环境,针对该类隧道介质参数、荷载的多变性及其衬砌结构力学传递机制的复杂性,基于衬砌结构稳定的强度和变形控制原理,研究了应力和位移双重等效的隧道介质参数反分析模型及其优化算法,并理顺了其实施操作程序.然后提炼出偏压隧道承载结构承载特性的表征参数及非均衡性刻画指标.最后以有限元数值方法为手段,研究了某隧道浅埋偏压段支护体系的力学响应,从中总结出浅埋偏压隧道支护结构的承载特征,为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控制措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浦南高速公路葫芦丘隧道出口富水、偏压、软弱围岩地段施工实践,详细阐述了对富水、偏压、软弱围岩隧道进行连续的监控量测和动态设计是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和结构安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偏压连拱隧道围岩稳定性模型试验与数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按弹性阶段相似原则进行偏压条件下连拱隧道的室内模型试验,模拟连拱隧道的施工工况,研究Ⅲ级围岩地质条件下,偏压连拱隧道开挖的可行性.采用压力盒、数码相机、沉降板等仪器量测试验过程中隧道围岩应力和位移分布.应用三维连续介质快速拉格朗日元对偏压条件下连拱隧道的围岩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掌握连拱隧道开挖时围岩的整体力学性质、变形趋势以及稳定性特点.物理模型所得结果与数值模拟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偏压条件下连拱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左右洞室拱顶存在较大的差异沉降;右洞拱顶及左洞拱脚围岩是隧道最为薄弱的地方;中墙作为连拱隧道的关键结构,承受了较大的外部荷载,除其本身要达到强度及稳定性要求外,墙顶及墙底围岩易发生塑性屈服;偏压对隧道拱顶的影响最明显,侧墙次之,对拱底影响较小以及隧道围岩不稳定区域和围岩的松动范围与对称荷载情况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公路隧道修建中,隧道浅埋偏压的情况比较常见,且其围岩多为软弱围岩,地应力分布不均匀,稳定性差,这就使浅埋偏压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位移的预测变得困难。结合实际情况推导了浅埋偏压隧道的随机介质理论公式,然后根据工程实例确定参数,并运用Matlab编制计算程序求得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的竖直沉降和水平位移,画出变形曲线,为隧道稳定性和施工方法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隧道效应中偏压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隧道扫描势垒模型出发,用量子力学计算导出隧道电流与针尖间的偏压、间距、及它们的逸出功之间的关系.偏压的作用主要是提高针尖上电子的能量,使针尖上的电子比样品上的电子更容易穿过势垒,从而形成隧道电流.  相似文献   

15.
大断面黄土隧道浅埋偏压病害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卜军 《科技资讯》2010,(34):68-69
本文通过对郑西客运专线贺家庄隧道出口段施工的介绍,探讨了大断面黄土隧道浅埋偏压的病害处理技术。希望对今后大断面黄土隧道浅埋偏压的设计与施工,起到一些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偏压、软弱围岩隧道进洞阶段施工困难,监控量测等是保证隧道安全施工的有力措施。某新建高速公路隧道地处湘西南地区,洞口偏压、围岩软弱,进洞阶段适逢雨季,洞口开挖后出现了大面积的初期支护开裂、混凝土剥落,洞口地表开裂,截水沟压溃,严重影响隧道安全和稳定。将监控量测纳入隧道施工过程,根据预报和监测结果指导施工,保证了隧道的安全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隧道施工过程中,经遇自稳性差的软弱破碎地层,严重偏压、岩溶流泥地段,砂土层、砂卵砾石层、断层破碎带以及大面积淋水或涌水地段时常会遇到小塌方,塌方处理不及时不到位,会费工费时,造成安全事故、经济损失,进度延误。笔者通过亲身参加石方隧道浅埋偏压段小塌方处理,简要谈一下石方隧道浅埋偏压段小塌方处理过程、方案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李围  邓绍虞  覃仁辉 《贵州科学》2007,25(Z1):295-298
我国在高等级会路建设中,遇到隧道时主要采用分离式双洞形式.但在一些特殊的地质和地形条件下,从线形和线桥隧衔接方式等综合考虑,必须采用连拱隧道.连拱隧道具有浅埋、偏压和中长短等基本特征,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分离式双洞隧道在线形上的限制,故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就浅埋偏压连拱公路隧道修建过程中的若干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偏压产生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合理衬砌结构形式、施工方法、进洞技术和支护结构参数等.  相似文献   

19.
应用激子动力学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了GaAs(110)面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恒高式图谱,并研究了在不同隧道偏压下图谱的变化状况,模拟结果表明,隧道偏压在0.01-0.09V范围,恒高模式STM图像分辨率随隧道偏压的增加而提高,但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20.
刘新军  杜松  申家喜  乔红彦 《科技信息》2011,(5):I0276-I0276,I0420
阳曲1号隧道位于山西省平定至阳曲高速公路上,长约4700m。其中,进口左右线浅埋、偏压湿陷性黄土段共计2403m。针对该隧道施工特点,介绍大跨度浅埋、偏压湿陷性黄土隧道进洞施工方法,并对施工注意事项作了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