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索构建长期微重力暴露所致眼部损伤疾病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M4组和M8组)和对照组(N4组和N8组)。M4组和M8组采用30°尾部悬吊后肢去负荷的方法进行长期微重力效应的模拟,分别在造模4周和8周后,对相应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视网膜情况进行检查。采用视网膜电图(ERG)和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测视网膜功能,采用OCT和视网膜石蜡切片观察视网膜形态,同时通过小动物眼底成像系统进行眼底血管观察。结果 大鼠尾部悬吊处理4周后,其视网膜功能和结构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而尾部悬吊处理8周后,大鼠视网膜功能及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具体表现为ERG暗适应3.0反应振幅明显下降[(686.60±86.20)vs. (158.80±23.69)μV, P<0.05],VEP的P1波峰时值延长[(89.83±4.98) vs. (96.67±4.41)ms, P<0.05],OCT观察眼底可见其外核层变薄[(35.13±1.02)vs. (20.32±1.92)μm, P<0.05],眼底可见脉络膜血管血流增多。结论 SD大鼠尾部悬吊8周可以很好地模拟长期微重力环境暴露所致眼部损伤,可作为该现象发病机制研究较好的疾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N-甲基-N-亚硝脲(N-m ethyl-N-n itrosourea,MNU)对SD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出生后50 d的SD大鼠84只,随机抽取4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下80只分为4组,每组20只,分别按体质量一次性腹腔注射MNU 80、60、40和30 mg/kg。各组每次4只分别于12 h、24 h、48 h、72 h、120 h行右眼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ERG),并于造模后1 d、2 d、3 d、5 d、7 d处死动物,取眼球做组织学检查。结果:1)显示正常对照组的大鼠ERG波形清晰,a、b波振幅正常。MNU 80、60、40和30 mg/kg剂量组a波消失时间分别为3 h、12 h、24 h、120 h;b波消失时间分别为12 h、24 h、72 h、168 h。2)形态学检查测到正常组大鼠中心视网膜的外视网膜厚度为(98.4±1.8)μm。MNU处理后5 d和7 d,80、60、40和30 mg/kg剂量组外视网膜厚度分别为0μm、(9.5±2.3)μm、(42.8±2.7)μm、(71.3±2.4)μm和0μm、0μm、(20.8±2.5)μm、(62.9±2.0)μm,其损伤程度和剂量及时间成正比。结论:MNU可选择性地诱导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发生凋亡,该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同一体质量区间不同品系大鼠、小鼠眼轴的差别。方法 选用野生型(SD)大鼠、实验室现有的不同品系大鼠和小鼠:先天性静止性夜盲(CSNB)大鼠、卷毛(HL)大鼠、视网膜锥细胞失功能(RCD)大鼠、C57BL/6小鼠、锥体光感受器功能丧失1(cpfl1)小鼠、锥体光感受器功能丧失3(cpfl3)小鼠、先天性静止性夜盲(Nob2)小鼠,按照体质量划分为不同组别(大鼠以50 g为一区间分为10组,小鼠以10 g为一区间共分为两组),测量其眼轴,在同一体质量区间比较不同品系大鼠和小鼠之间的眼轴区别。结果 大鼠与小鼠眼轴长度随体质量增加而增长,在不同品系之间存在差异。其中100~150 g体质量的CSNB大鼠眼轴长度大于SD大鼠(P<0.05)。150~200 g体质量的RCD大鼠眼轴长度大于SD大鼠(P<0.01),但SD与CSNB大鼠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200~250 g、450~500 g、500~550 g体质量的HL与RCD大鼠眼轴较SD大鼠长(P<0.05),但SD与CSNB大鼠之间没有统计差异;250~300 g与300~350 g体质量的三种品系大鼠眼轴...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不同饲养周期和不同性别的 SPF 级 SD 大鼠与 Wistar 大鼠的部分生理及生化指标的生物学差异,建立不同品系及不同饲养周期大鼠血液生理及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方法 5 ~ 6 周龄 SPF 级 SD 大鼠与Wistar 大鼠各 300 只,雌雄各半,饲养于屏障环境中,随机分为饲养 4 周组、12 周组及 24 周组,并饲养相应的周数。用全自动血细胞和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液生理及生化指标检测。 结果 SD 大鼠在 12 周组雌鼠和 24 周组雌、雄鼠的白细胞计数( WBC)总数显著高于 4 周组大鼠( P<0. 01) ,12 周组雄鼠的 WBC 总数高于 4 周组大鼠(P<0. 05),4 周组和 12 周组的雌鼠 WBC总数低于雄鼠( P < 0. 05)。 不同饲养周期和性别的 Wistar 大鼠血液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0. 05)。 SD 大鼠 4 周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显著高于 12 周组及 24 周组(P<0. 01),且 4 周组雌鼠 ALP 低于雄鼠(P<0. 05),12 周组和 24 周组雌鼠 ALP 显著低于雄鼠(P<0. 01);12 周组和 24 周组 SD 大鼠的甘油三酯( TG)均高于 4 周组(P<0. 05)。 Wistar 雌性大鼠 12 周组和 24 周组雌、雄鼠的 ALP 均显著高于 4 周组( P< 0. 01),12 周组雄鼠ALP 高于 4 周组(P<0. 05)。 4 周组和 24 周组 Wistar 雌鼠 ALP 显著高于雄鼠( P<0. 01),12 周组雌鼠 ALP 高于雄鼠(P<0. 05)。 结论 不同饲养周期、不同性别及不同品系的 SPF 级大鼠,血液生理及生化指标具有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自发性先天性白内障(TSC)大鼠的遗传状况,评价遗传质量分析方法。方法 对TSC大鼠、BN大鼠、F344大鼠下颌骨11项变量进行测量,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选取近交系大鼠常用的6个微卫星位点,通过PCR扩增和琼脂糖电泳鉴定,进行遗传质量检测。结果 TSC大鼠与BN大鼠相比较,下颌骨参数有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C大鼠与F344大鼠相比较,下颌骨参数有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C大鼠不同个体在6个微卫星位点上的扩增产物均只出现一个条带,4个位点可以将TSC大鼠与BN大鼠区别,4个位点可以将TSC大鼠与F344大鼠区别,1个位点可以将3种近交系大鼠区分。结论 TSC大鼠下颌骨变量与BN大鼠和F344大鼠有明显的差异;TSC大鼠符合近交系要求,包含6个微卫星位点组合,可用于TSC大鼠与常用近交系大鼠品系BN和F344的遗传背景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亚急性脑缺血老龄鼠认知障碍改善及大脑海马胶质细胞可塑性的影响,并分析认知改善与胶质细胞可塑性的相关性.方法:14月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2VO/NS组、Sham/NS组、2VO/G-CSF组,每组10只.利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利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海马CA1区的胶质细胞数目及其胞质突起长度.结果:水迷宫实验:2VO/NS组大鼠逃逸时间长于Sham/NS组(P<0.01)和2VO/G-CSF组(P<0.05);2VO/NS组大鼠停留于平台所在象限的时间少于Sham/NS(P<0.01)和2VO/G-CSF组(P<0.05);2VO/NS组大鼠跨过平台区域的次数少于Sham/NS和2VO/G-CSF组(P<0.01).免疫组化染色:2VO/NS组海马CA1区GFAP阳性细胞较Sham/NS组和2VO/G-CSF组减少(P<0.05).2VO/NS组大鼠GFAP阳性细胞胞质突起长度低于Sham/NS组和2VO/G-CSF组(P<0.05).认知功能与胶质细胞可塑性的相关性分析:2VO/NS组、Sham/NS及2VO/G-CSF组海马CA1区胶质细胞的数量、胞质突起长度的变化与空间记忆功能改善均呈正相关.结论:G-CSF可有效改善亚急性脑缺血老龄鼠的认知障碍,而其认知障碍与G-CSF干预诱导的可塑性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选取SD大鼠(Sprague Dawley)32只,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运动疲劳模型组(疲劳组)、疲劳运动后高压氧恢复组(高氧组)以及运动前高压氧预先处理组(干预组),每组均为8只。根据鼠体重/摄氧量回归方程式所建立的渐增负荷运动方式构建运动性疲劳动物模型,采用标准医用高压氧对高氧组及干预组大鼠进行高压氧治疗,实验4周后对实验大鼠进行观察、指标测定。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四组实验大鼠在实验28天后,相比对照组,疲劳组大鼠生长缓慢(P<0.01),而干预组、高氧组与对照组体重差异不显著。本研究由此推断,运动性疲劳显著影响机体生长发育,而高压氧有助于缓解疲劳并保护机体正常发育生长。  相似文献   

8.
研究传统名贵傣药龙血竭中有效成分龙血素B在大鼠体内重要组织的分布情况,同时探讨长期模拟失重效应对龙血素B分布的潜在影响.将SD大鼠分为正常重力组和模拟失重效应组,采用21 d大鼠尾悬吊方法模拟长期失重效应,单次灌胃给予大鼠25 mg/kg龙血素B,于给药1 h后收集心、肝、脾、肺、肾、胃、肠、脑、睾丸和骨骼肌10种组织,采用HPLC-MS/MS方法测定各组织中龙血素B质量分数.在正常重力组中,龙血素B在肝、胃分布较多,其次是肾、肠、心、脾、骨骼肌和肺,脑中最少.与正常重力组相比,模拟失重效应组大鼠肝中龙血素B的质量分数显著升高47.7%(p<0.05),脑中质量分数上升5.4倍(p<0.05);在肠和肾中质量分数显著下降52.7%和22.0%(p<0.05);在大鼠胃、心、肺、脾、睾丸和骨骼肌中质量分数无显著变化.龙血素B的分布具有明显组织特异性,长期模拟失重效应显著改变龙血素B在大鼠肝、肠、脑、肾等重要组织的分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杜仲提取物对大鼠激素水平、物质代谢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力竭运动组、力竭运动加药组(服用杜仲提取物)。7周力竭运动后取材测定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血糖、肝糖原、肌糖原、乳酸血尿素和血红蛋白等生物化学指标。结果①与安静对照组比较:力竭运动组大鼠胰岛素和生长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P<0.05或P<0.01),胰高血糖素水平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肝糖原、肌糖原含量及血糖浓度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血乳酸浓度和肌乳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1),BU浓度极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1),Hb含量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P<0.05);跑台运动至力竭时间显著长于安静对照组(P<0.05)。②与力竭运动组比较:力竭运动加药组大鼠胰岛素和生长激素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力竭运动组(P<0.01),胰高血糖素水平显著高于力竭运动组(P<0.05);肝糖原含量及血糖浓度极显著高于力竭运动组(P<0.01),肌糖原含量显著高于力竭运动组(P<0.05);血乳酸和肌乳酸浓度极显著低于力竭运动组(P<0.01);BU浓度极显著高于力竭运动组(P<0.01),Hb含量极显著低于力竭运动组(P<0.01);大鼠跑台运动力竭时间有显著的延缓作用(P<0.05)。结论杜仲提取物可提高力竭运动大鼠激素水平,改善物质代谢,延长运动时间,增强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30°尾部悬帛模拟失重生理效应,3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7 d对照组、14 d对照组、悬吊7 d组和悬吊14 d组4组,运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观察模拟失重7 d、14 d大鼠睾丸组织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同时定置对比观察了对照组、模拟失重组大鼠睾丸组织中AR和HSP70的表达和定位.结果显示,悬吊7 d和14 d的大鼠睾丸组织均出现了明显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表现为睾丸曲细精管内生精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悬吊14 d的大鼠睾丸的病变比悬吊7 d的更为明显.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模拟失重7 d、14 d的大鼠睾丸组织中,AR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而HSP70表达置均极显著升高(P<0.01).在组织间隙和间质渗出物中出现大量eHSP70.研究表明,模拟失重状态对雄性大鼠生殖器官睾丸的组织结构会造成严重的病理损伤,导致睾丸生精上皮不可逆损伤,使睾丸组织分泌表达AR的功能减退,引起HSP70的过量表达和大量释放形成eHSP70,以至造成睾丸实质的严重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益肾活血平喘合剂对哮喘大鼠气道TGF 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益肾活血平喘合剂组,每组15只大鼠。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均利用哮喘模型。各组于造模后14 d开始每天给药及雾化吸入。造模后28 d处死动物,取同一部位肺叶,包埋,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气道TGF β1的表达。结果:益肾活血平喘合剂组气道TGF β1的表达明显少于模型组(P<0.01)及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活血平喘合剂通过抑制气道TGF β1的表达,减轻哮喘气道炎症及重塑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党参多糖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S100-β蛋白(S100-β)及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SD大鼠分成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和2个党参多糖高、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中脑闭塞(MCAO)2 h后再灌注24 h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个党参多糖和依达拉奉组大鼠术前连续14 d给予相对应的药物,于再灌注后24 h取样,采用尼氏染色和HE染色法进行组织学观察,测量脑含水量及伊文思蓝法以评估卒中,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血清中NSE和S100-β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通透性明显增加(P<0.01),血清中NSE及S100-β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党参多糖高、低2个剂量组血清中NSE和S100-β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1),且党参多糖高剂量组脑组织含水量及通透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 党参多糖能明显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降低血清中NSE和S100-β水平,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柴芩解热颗粒对脂多糖(LPS)致热大鼠的解热作用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白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GE2)及精氨酸加压素(AVP)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蒸馏水)、模型对照组(LPS造模+灌胃蒸馏水)、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组(LPS造模+灌胃3.6 g/kg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和柴芩解热颗粒高、中、低剂量组(LPS造模+灌胃2.1 g/kg、1.05 g/kg、0.525 g/kg柴芩解热颗粒),每组10只.直肠测温确定各组大鼠温度变化;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TNF-ɑ、IL-1β水平;处死大鼠,取下丘脑,检测PGE2、AVP水平.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柴芩解热颗粒高剂量组有显著的解热效果(P<0.01).柴芩解热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均可降低大鼠血清中TNF-ɑ、IL-1β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01);柴芩解热颗粒低剂量组可降低大鼠下丘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获取卷毛大鼠体重与主要脏器重之间的关系。方法剖取卷毛大鼠及SD大鼠内脏器官,用电子天平称重,对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90 d时卷毛雌鼠脾脏和胸腺重量低于SD大鼠,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卷毛雄鼠28 d时肝脏6、0 d时脾脏显著低于SD大鼠(P<0.05)。28日龄、90日龄卷毛大鼠脾脏占体重的百分比小于SD大鼠,尤其雄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60日龄胸腺占体重的百分比小于SD大鼠(P<0.05),其余日龄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突变基因对大鼠脏器重及脏器系数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复合大鼠模型.方法 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D-半乳糖60 mg/kg,同时皮下注射三氯化铝100 mg/kg,连续45 d;采用Morris水迷宫考察其学习记忆能力,并检测大鼠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结果 水迷宫测试显示,模型组大鼠与正...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斑蝥黄质对高脂饲料喂养下大鼠诱发高血脂症过程中干预血脂代谢的情况.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血脂模型组、辛伐他汀阳性药组(15mg/kg)、斑蝥黄质高刺量组(20mg/kg).斑蝥黄质中剂量组(15 mg/kg)、斑蝥黄质低剂量组(10 mg/kg),分别饲喂标准、高脂、高脂+辛伐他汀、高脂+不同剂量斑蝥黄质,于实验开始前1天和开始后第4,8,12周末取空腹血,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高血脂模型组比较,斑蝥黄质组的TC,TG,LDL-C在第8,12周时降低(P<0.01),而HDL-C升高(P<0.01).研究表明斑蝥黄质可以对高脂饲料喂养大鼠诱发高血脂症过程中血脂代谢产生影响,改善血脂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眼前房压力变化对血视网膜屏障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前房压力波动组和低眼压组。大鼠造模后第1、2、3、5、7d采用Evans蓝作为示踪剂定量检测视网膜中Evans的含量,分析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程度。结果:第1d~5d,三组间大鼠视网膜Evans蓝渗漏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1d~5d,眼压波动组大鼠的视网膜Evans蓝渗漏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眼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第7d,视网膜Evans蓝渗漏量与对照组和低眼压组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d~7d,低眼压组的视网膜血管渗漏量与对照组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眼前房压力变化可引起大鼠血视网膜屏障破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缺氧对动物器官及抗氧化水平的损伤,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空白缺氧组大鼠在5000m海拔高度下,连续缺氧15d,每天8h,实验期每周称体重一次。比较两组大鼠的体重、脏器/体重、血清SOD和GSH-PX活性以及血清MDA含量差异。结果显示:空白缺氧组大鼠体重的增加(P<0 05),导致心、肝、肾、肺和脾脏与体重比显著增大(P<0 05),使血清SOD和GSH-PX活性显著下降(P<0 05),MDA含量显著增加(P<0 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培达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脂及血流变学指标的作用效果。方法8周龄的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n=8),糖尿病对照组(DC,n=8),和糖尿病培达干预组(DP,n=8)。实验性糖尿病经大鼠尾静脉注射链脲霉素STZ(45mg/kg)诱导。糖尿病培达干预组每日经灌胃给培达(50mg/kg)一次。治疗24周后取血测血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及血流变学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血甘油三酯显著升高86.4%(P<0.05)。培达治疗可显著降低甘油三酯水平(P<0.05)。糖尿病对照组大鼠的水洗红细胞低切粘度(反映红细胞变形能力)显著增加(P<0.05)。培达治疗显著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的作用。结论本实验显示,培达改善糖尿病大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血甘油三酯水平,加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有可能成为临床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研究药物。  相似文献   

20.
天灸对哮喘大鼠血清IgE及肺组织IL-6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哮喘大鼠血清中IgE的变化及肺组织中IL-6表达并研究天灸、电针对它们的影响,探讨天灸、电针治疗哮喘的作用机理。方法: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天灸潜伏期组、电针潜伏期组、天灸发作期组、电针发作期组。以卵蛋白致敏激发制作大鼠哮喘模型,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IgE,用放免法测定肺组织IL-6含量。结果:模型组血清IgE较正常组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天灸潜伏期组血清IgE检测较模型组明显减低(P<0.01),较天灸发作期组降低明显(P<0.05),较电针潜伏期组、电针发作期组降低显著(P<0.01)。模型组IL-6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天灸潜伏期组IL-6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较电针潜伏期组、电针发作期治疗组、天灸发作期组降低显著(P<0.01)。结论:在哮喘潜伏期及发作期IgE及IL-6显著升高,而天灸能够明显降低两者的含量,尤其以降低潜伏期中的IgE和IL-6更为明显。说明天灸对哮喘具有防治性的治疗作用,其效果优于其他治疗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