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知识劳动关系可融续化发展的规律,主要是指各类知识劳动关系及其形成或构成要素之间,既相互区别、相互作用、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相互冲突,又相互联系、相互包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相互结合、相互融合,并因此而不断地融变成新和共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趋势和基本原理。实现知识劳动关系的可融续化发展,对加强和谐知识劳动关系建设,促进知识生产力发展,以至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的和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五缘文化"理论是探讨影响海外华人社会和经济发展及其与祖国联系的文化深层因素的理论,其诞生二十年来,为指导学术研究和侨务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族群的代际更替,"五缘文化"理论各要素发生了消长,与文化认同相关的亲缘、地缘、神缘因素出现了淡化趋势,而与经济认同相关的业缘、物缘因素则有加强的趋势.研究"五缘文化"的这一变化,将有利于我们及时掌握侨务资源变化动态,改变工作思路,促进侨务工作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675名民族院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学校归属感对民族认同和孤独感的影响,并基于学校归属感进行中介效应检验,以此构建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探究促进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机制.结果表明:民族认同感、学校归属感和和孤独感之间两两显著相关;民族认同感和学校归属感及其各维度,显著负向影响大学生的孤独感;民族认同感通过学校归属感影响大学生的孤独感水平.研究结果证实,学校归属感在民族认同感影响孤独感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的心理机制,为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黎曼空间中半对称度量联络的相互联系及其对偶联络的一些性质.考虑了半对称度量联络和其相互联系之间的曲率复制问题和半对称度量联络的相互联系和其对偶联系之间的共轭对称问题.  相似文献   

5.
藏缅语族、壮侗语族族群先民曾是历史上滇南的人群分布主体。元代以降,滇南地区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的统辖,儒学随之兴起。地方志显示,明清两代,滇南儒家文化一度繁盛,对彝族传统文化的涵化影响较为显著。清乾隆年间,彝族尼苏人当中的一支,在族群精英的操持下,由普姓"恢复"为孔姓。《族谱明辨纪略》、《孔卓墓志铭》、《则旧孔氏汉彝文碑记》等彝汉文碑记成为孔姓彝族人建构孔子祖先记忆的重要资源。通过分析以上碑记资料,描述该族群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感和维系彝族族群认同的努力。孔姓彝族人的个案是滇南地方社会文化多样性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6.
印度在建国和立宪过程中,刻意回避了族群问题,但印度少数族群与后进社会阶层交集关系,使其有关少数族群的优惠待遇政策,更多体现为解决社会公平和机会平等的扶持后进社会阶层的公共政策。这些公共政策通过在公共职位、就业、入学等领域的席位保留、比例配额等优惠扶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包括大多数少数族群的社会后进阶层的发展,但用社会阶层取代族群的"去民族化"与配额制的宪制设计,造成了现实实施中无法越野的制度困境。  相似文献   

7.
"月也"是侗族地区一种重要的民俗活动,其主要内容可简单分为宴请与娱乐两部分,涉及"吃"与"被吃","表演"与"观看",通过这样的关系转换,侗族人群交往背后相互宴请与娱乐的交换机制得以展现出来。双方之间的交往活动以猪头礼物的"欠"与"还"标记出来,形成一套互惠性计算的逻辑,这个过程中的礼物交换及其展演的文化象征代表着村寨之间交往关系的确立和维系。"欠"与"还"的运作,植根于各民族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套共享的规则体系。虽然"月也"本身限定在侗族的村寨之间,但是其背后的民俗规则超越了民族界限,适用于地区内的多个族群,从而整合出某种超越族群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8.
以广西龙州金龙峒边民群体为例 ,论述了中越边境边民的族群结构及形成原因 ,阐述了各族群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对早期(1819~1912年)新加坡华人族群的内部关系所进行的考察显示,方言、服饰等虽然是新加坡华人族群内部进行区别和认同的最明显表征符号,为华人族群帮权结构的塑造提供了可资利用的“工具”,但其并不能与所表征的群体建立唯一且确定的联系。新加坡华人族群内部特别是社会底层的互动充满了张力,密切的交流、接触和互动是新加坡华人族群内部关系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地缘政治、王朝经营、文明特性、区域族群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下,容美土司完成了族群社会的再造。这些影响容美土司国家认同的因素大都渗透着国家整合意识和族群主体意识,并在“国家化”的进程中不断变迁、发展和沉积,并又反过来促进了容美土司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1.
在音乐鉴赏课中渗透民族音乐教育是地方高校挖掘乡土教育资源,凸显教育教学特色的内在要求。目前,由于多元文化的影响,地方高校民族音乐教育呈现出不良趋势,为此,应从正确引导大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喜爱民族音乐,提高审美眼光,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等几个层面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由此培养大学生具有高尚品性、优雅气质和获得至善至真的美的性情,从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柳州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是桂柳方言的一个分支。清末,广东不少人移民广西,带来了粤方言。作为强势方言的粤方言,对本土的形成于明末的柳州方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试图借鉴语言接触的相关理论,从词汇的角度来具体分析粤方言对柳州方言产生的影响以及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赖清燕 《韶关学院学报》2011,32(11):182-185
在语言研究领域,语言学习和使用与自我认同的关系已经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注意,研究外语学习者学习动机、态度、归属、自我认同等的社会心理,已成为语言学习及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视角,探究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实习经历对自我认同建构的影响;并研究对象交际风格的变化及语言情感变化与自我认同之间的关系,以期有助于外语师生进一步了解语言学习的社会心理,从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何小平  曾庆平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30(11):105-107,135
三鹿奶粉作为中国的民族品牌,曾一度是国人的骄傲,三鹿集团也立于中国牛奶企业最前列几十年,可瞬间崩然倒塌。其后的经济伦理问题值得我们很多人的深深反思。企业对其利益相关的群体必须行使其社会责任,这是不争的事实,而其中对于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尤为重要。三鹿事件仅仅用逐利的动机并不能完全解释,因此,我们需要对关涉到企业行为的伦理核心问题——企业对消费者社会责任进行梳理,才能真正找到解决企业当中存在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避免第二,第三个三鹿集团倒下。  相似文献   

15.
分析洞庭湖特大洪水的主要原因及特征:(1)来水量大,泥沙淤积与围湖垦殖是洪水的主要原因;(2)洞庭湖洪水日趋频繁、灾害不断加剧。进一步探讨洞庭湖治理、减灾的主要对策:即洞庭湖流域内治理、减灾对策和江湖协调治理。  相似文献   

16.
粤语童谣用粤语传唱,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也具有方言文学的特色.从语用角度出发,结合儿童读者在心理特点和审美意识方面的特殊性,分析粤语童谣在通俗性、趣味性、形象性、音乐性和动作性等方面的修辞语用特色.  相似文献   

17.
畲族现存节俗舞蹈可分为祭祀性节舞、农事庆典节舞及社交娱乐节舞。畲族舞蹈保持了较多的传统形态,舞蹈的各种社会功能仍然在起着相应的作用。这些社会功能与畲族的民间信仰、农事生活、社交娱乐等民俗活动密切相连,并很直观地凸显了畲族节俗舞蹈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市场的催生,地方乡土传统文化被卷入现代化进程之中,乡土传统文化面临重构使命.旅游开发对乡土文化产业的推动是多方博弈的结果,文化多样性是乡土文化旅游的生命之基.对乡土传统文化集体自豪感和集体羞耻感的文化自觉将决定乡土传统文化的重构,乡土传统文化产业应该在保持乡土传统文化原生化自豪的基础上推进.  相似文献   

19.
江琴 《长春大学学报》2014,(2):226-230,234
部分贫困生因其经济的贫困,产生"心理贫困",陷入了对自我评价的困境,不能悦纳和认同自我。出现这一困境的根源就在于贫困生自我主体性的缺失,他们在"个体自我"与"社会自我"的双重存在下,无法处理好个体价值观念与社会价值观念的矛盾关系、个体自我评价的非理性标准与理性标准的矛盾关系。从实质上来说,主体性的存在就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人的存在,其根本在于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目的性。因此,通过强化贫困生自我意识,引导其认识客观自我,转向"重生存"的生存方式,从而追求主体性的存在,是从实质上真正缓解和消除贫困生"心理贫困"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目的抽样,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法、问卷调查法、归纳演绎法,对湘西民族地区老年人体育健身进行调查.湘西民族地区老年人锻炼的动机明确,但因参加者的文化水平较低,大部分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不能得到技术指导,散步是民族地区老年人最喜爱的体育锻炼形式.湘西民族地区经济不发达,体育消费水平低,锻炼场所首选是住宅区空地,对于花钱进行体育锻炼不能接受.湘西民族地区老年人并不经常参与传统体育活动,参与时间、锻炼场地等与体育人口标准差距较大.湘西民族地区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需要国家和政府提供更多的政策和经济扶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