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超滤作为一种高新食品加工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简要介绍了超滤技术,综述了超滤在果蔬汁、乳品业、饮用水、酿造业和蛋白浓缩等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2.
对用超滤法浓缩分离α-淀粉酶过程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料液浓度、膜面液体流速、操作压力等因素对超滤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醋酸纤维素超滤浓缩α-淀粉酶的过程可用扩散模型来描述,超滤时宜控制压力在0.3~0.4MPa范围内。用超滤法能有效地浓缩α-淀粉酶,酶的总回收率大于90%。此外,通过实验建立了分离过程的传质模型,为超滤法浓缩α-淀粉酶的工业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仙人掌多糖的超滤膜分离提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不同截留分子质量的超滤膜对仙人掌多糖浸提液进行分离、纯化和浓缩,并分析了超滤压力、超滤温度、纯化时间、料液体积流量、浓缩倍数等对超滤过程的影响,得出了最适宜的操作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选用截留分子质量为10000 ku的超滤膜、超滤压力为0.20MPa、超滤温度为25℃、料液体积流量控制在0.04~0.05 L/min、浓缩倍数为5~7倍时,粗多糖得率达0.95%.与传统的真空浓缩法相比,超滤浓缩法的粗多糖得率较高,所得多糖的品质也得到了改善,减轻了后续工艺进一步分离纯化多糖的负担.  相似文献   

4.
应用膜技术分离当归浸取液中的阿魏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运用膜分离法从当归水浸取液中分离、纯化有效成分阿魏酸并进行浓缩的新工艺.首先,研究超滤法的可操作性.其次,对比研究超滤法和传统的醇沉法纯化当归水浸取液的处理效果,定量检测阿魏酸的回收率和杂质去除率.最后,为进一步提高阿魏酸浓度,分别选用纳滤膜和反渗透膜进行浓缩,并考察了操作压力和pH值对截留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高速离心预处理后,超滤当归水提液的渗透通量变化不大,可用于当归水提液的纯化操作;超滤法的回收率和杂质去除率均高于醇沉法,说明新的超滤膜分离法在当归纯化效果方面优于醇沉法;纳滤膜对阿魏酸几乎没有截留效果,反渗透适用于浓缩阿魏酸,提高pH值可以提高截留率,本实验条件下pH=9~10,压力2.5 MPa时反渗透获得最高的截留率.  相似文献   

5.
切向超滤技术分离海洋胶体有机碳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卫红  崔鑫  王江涛 《自然科学进展》2004,14(12):1447-1451
利用Pall Filtron Corporation的 UltraslabTM切向超滤系统,通过3和10ku右旋糖苷的示踪、青岛近岸海水和东海海水样品的胶体有机碳分离等一系列实验评估了1000u的UltrasetteTM超滤膜的截留和吸附海水有机碳的性质.结果表明,超滤膜对3和10ku右旋糖苷的截留效率在淡水介质中为33.8%和85.3%,而在海水介质中为20.8%和68.6%,吸附损失在1.4%~3.8%之间;海水样品中的有机碳在超滤过程中具有较好的质量平衡,回收率在93%~103%之间,在文献报道的范围之内;海水中的有机碳在超滤过程中的渗透行为可以用渗透模型较好地描述;超滤过程中超滤液浓度的增加对于胶体有机碳浓度的计算有一定影响,实际分析样品时应采用超滤结束后超滤液和浓缩液中有机碳的整体浓度,结合最终的浓缩因子计算胶体有机碳的浓度;胶体有机碳的浓度也可以通过渗透模型计算得出.  相似文献   

6.
切向超滤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分离技术,它在各行业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应用。本文简单介绍了切向超滤技术的机理、滤膜的截流和吸附特性、超滤过程中胶体有机碳的回收率以及渗透行为,最后对该技术在环境科学的胶体有机碳分离方面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7.
超滤技术已开始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食品、生物、电子及废水处理等行业,是解决物质分离、浓缩、提纯等难题的不可缺少的一种操作手段,其重要性正在日益被人们所认识。 中空超滤系统主要由超滤膜、贮罐、水泵及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滤和反渗透技术对D-核糖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实验表明,采用截留分子量为50 000的聚醚砜超滤膜对发酵液进行超滤,通量在202~210 L·m-2·h-1.D-核糖的发酵液经超滤后,滤液质量相对于传统板框过滤得到较大提高,透光率提高2倍以上.采用反渗透技术对树脂解析液进行预浓缩是可行的,反渗透过程的通量在15 L·m-2·h-1出现拐点.通过反渗透将糖度浓缩到11%~12%比较适宜,运行成本较传统三效蒸发法降低60%以上.超滤和反渗透单元的膜通量稳定,通过简单的化学清洗可以恢复通量.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牛乳为原料,采用超滤技术,探讨了开发低乳糖乳粉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切割分之量为3万的有机膜,在0.22MPa、40℃条件下超滤,浓缩倍数可达2.5倍以上,脱脂乳平均透液通量提高30%左右。蛋白质截留率在92.52%以上,乳糖截留率在12.29%以下,钙、磷等矿质元素也有较高的截留率。牛乳经超滤后,再经真空浓缩、喷雾干燥、调制等工序,制作的低乳糖乳粉符合相关标准,是乳糖不耐症人群的理想乳制品。  相似文献   

10.
自从本世纪60年代反渗透技术应用于海水淡化和废水处理开创了膜分离的先例以来,随着膜学研究的飞速发展,利用选择性透过膜进行分离的研究不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由于膜分离系统具有许多其他分离方法所没有的优点,如:浓缩时不必经由相变化,能源效率高;不需要蒸发器或冷冻浓缩设备,投资成本低;可连续操作并除去极小粒子,澄清能力极强,易保持食品的某些功效和使食品的风味和芳香都不受损失等,因而近来随着膜分离设备的不断完善,它在各种行业,特别是食品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下面介绍反渗透、超滤、微孔过滤(精滤)与电渗析四种膜分离在食品中的应用,并将反渗透、  相似文献   

11.
采用蒸馏法提取和膜法浓缩相结合的方法从绿苏汁中提取紫苏醛,整个生产过程不引入任何有毒物质,保证了产品的天然性和安全性.对馏出液采用纳滤和反渗透膜浓缩的方法进行回收提浓,结果表明:3种膜中,NF-1812-50纳滤膜的透过通量远高于TW30-1812-75和TW30-1812-50 2种反渗透膜.操作压力的变化会显著影响NF-1812-50纳滤膜的操作性能,在0.4 MPa的压力下,NF-1812-50膜达到最大的截留率和产品回收率.适宜的浓缩倍数能明显提高膜的截留性能和产品回收率.  相似文献   

12.
分析评述目前正向渗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指明其发展方向.正向渗透技术在物料浓缩、物质分离过程中体现了独特的低能耗特点,能完成低能耗的海水淡化、果汁浓缩等物料分离过程,同时可用于海水发电.研发和制备高通量、抗污染、高强度的正向渗透膜材料是正向渗透技术在各领域应用的基础.目前的汲取液已经从常规的无机盐系列、有机溶液等向复配溶液和易回收溶质的研究上转变,纳米材料也开始进入研究人员的视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几种促进因子进行初步研究,从中选出对红酵母生物量有显影响的促进因子核黄素和番茄汁共同实验,结果显示红酵母的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69.95%。  相似文献   

14.
将正渗透技术应用于污泥浓缩脱水,对孔径更大、机械强度更高的低压过滤膜应用于正渗透污泥脱水工艺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对比试验证明低压过滤膜由于膜厚度方面的劣势带来的严重浓差极化现象而无法获得良好的水通量,不能满足用于正渗透污泥脱水的要求。对正渗透污泥脱水过程中盐离子反向传质情况的监测分析发现,这一过程受污泥侧盐累积量与污泥含水率两个因素影响,污泥侧盐浓度最终根据试验条件不同而稳定在0.1~0.2mol/L内。污泥中混入盐对污泥极限脱水性能存在不利影响而应加以控制。试验用的3种常用污泥絮凝剂使正渗透污泥脱水效果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反渗透膜法处理PTA精制单元废水,探讨了反渗透工艺条件如回收率、操作压力、料液温度等对膜性能的影响,从中得出较佳的工艺条件.同时,将反渗透的浓缩水回流到集水池中,结果表明反渗透透过水仍然可以符合工艺指标.此外,还考察了物理清洗及不同的化学清洗剂对膜通量的恢复情况.结果表明,化学清洗的效果明显优于物理清洗;而在化学清洗剂中,NaOH溶液对于反渗透膜的膜通量有较好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反渗透浓缩法提取乳糖的工艺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滤膜分离乳清粉中的乳清蛋白,离子交换树脂提取唾液酸并除去乳糖溶液中的杂质,运用芳香聚酰胺卷式反渗透膜进行浓缩;通过对操作压强、工作温度、渗透通量、浓缩倍数等因素对反渗透浓缩结果的影响,确定了反渗透法浓缩提取乳糖的工艺参数为:采用芳香聚酰胺卷式反渗透膜装置,操作压力为0.5 MPa、工作温度为40℃、乳糖的单级截留率为95%左右,乳糖的成品质量指标,符合相关的国标要求。与现行的结晶工艺相比,污染少、能耗底、收率高,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7.
西红柿汁的多级冷冻浓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果汁的悬浮式冷冻浓缩过程中,对于低浓度的果汁为避免冰晶夹带过多,减少能耗和原材料的损失,通常采用多级浓缩的方式得到高浓度果汁。本文以西红柿汁为原料,先后进行了四级的冷冻浓缩,将西红柿原汁从4.2°Bx浓缩5.8倍到24.4°Bx,对试验数据回归模型参数,采用龙格一库塔法进行数值积分求得模型解,建立了西红柿汁的四级冰晶生长动力学模型。模型建立后再对四级浓缩的生长曲线进行综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每级的浓缩过程中都经历了缓慢浓缩,加速浓缩,缓慢浓缩三个阶段,同时随着冷冻浓缩的级数增加,浓缩速度逐级放缓,浓缩时间逐级延长,特别是在较高级别的浓缩的中后期,出现了试验数据部分低于拟合数据的现象,该阶段可以认为是冷冻浓缩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控制点",这点为指导工业生产中的冷冻浓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经过超高压处理的菜用大豆和番茄汁进行了微生物指标分析,并优化出最适宜它们保鲜贮藏的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用醋酸纤维素(CA)、聚砜(PS)和聚氯乙烯(PVC)超过滤膜对黄瓜、蕃茄、梨、杏、橙、枣汁进行超过滤处理,考查了各种膜对Vc、总糖、总酸等的截留特性。试验表明,膜的截留特性与果蔬汁品种和膜自身的特性相关,果汁的处理效果一般优于菜汁。超过滤技术为果汁和蔬菜汁的制备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番茄、胡萝卜为原料,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番茄胡萝卜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胡萝卜汁与番茄汁的比例为3∶2,混合果汁用量为25%,加糖量为16%,加酸量为0.1%,所配得的饮料色泽、风味、口感、组织状态俱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