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通过摇瓶实验确定了自选青霉菌株Z—I—C分批发酵生产葡萄糖氧化酶(GOD)的适宜工艺条件,并在2.6立升台式发酵罐中进行了小试,监测了发酵过程中溶氧(DO)、pH、还原糖、菌体干重(DCW)、氨基氮(NH2-N)和酶活等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提高GOD的发酵产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消除摇瓶与罐发酵工程参数差异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所测得的摇瓶内分压(pf)数据,及冷模实验求出的瓶口过滤层氧通透率,求出了啤酒酵母摇瓶发酵真实氧传递系数(KLa);以摇瓶周围大气压(Pa)计算得出了表观氧传递系数(KLa)app,两者差异较大。此外,分析比较了考虑水分蒸发时求出的摇瓶内的菌体摄氧率(OUR)、KLa与不计水分蒸发时所求的上述参数间差值的大小,得出:考虑水分蒸发并以摇瓶内分压数据来求算KLa和OUR值,能有效地消除瓶与罐发酵的差  相似文献   

3.
以食用菌白木耳为试验菌种,通过斜面、摇瓶培养及深层发酵正交实验,研究了各培养阶段的基质组成。其结果得出,种子摇瓶培养基(g/100ml):马铃薯20%、葡萄糖2%、蛋白胨0.2%、KH_2PO_40.15%、MnSO_40.01%、CMC-Na1%。深层发酵培养基组成为:土豆汁1.5%、玉米粉2.0%、麸皮3%、KH_2PO_40.2%、吐温-80为0.1%,其发酵产物菌丝体中所含粗多糖达13.23%,蛋白质含量为32.83%、氨基酸为19.75mg/100g干菌葡萄体,必需氨基酸为7.67mg/100g干菌丝体。  相似文献   

4.
在Y-Z型多功能摇瓶中由固定化啤酒酵母将腺苷转化成ATP,得到一组过程参数曲线,以摇瓶转化过程中的CO2释放率(CER)-转化时间曲线为参照曲线,在液流循环式固定化啤酒哮母流化床反应器中进行放大试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以CER为判据进行固定化啤酒酵母生产ATP从摇瓶到反应器的放大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白蚁伞多糖的发酵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白蚁伞在摇瓶和发酵罐中发酵产生白蚁伞多糖的动力学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比较了几种不同培养基产生白蚁伞多糖的差异,筛选出在28℃,200r/min条件下,摇瓶产生白蚁伞多糖的最适培养基为黄豆粉葡萄糖培养基(以g/L计):黄豆粉5,葡萄糖30,酵母浸膏粉2,KH2PO41,MgSO47H2O0.5,自来水配制,自然pH值(约5.5)。发酵120h,达到最大的多糖产量0.573g/L。在NewBrunswickScientific(NBS)Bioflo-Ⅱ6.6L的发酵罐上设定28℃,600r/min,5~7L/min的通气量发酵27h,达到最大的多糖产量0.565g/L。发酵过程的pH和氨基氮变化与其它食用菌的不同。对苯酚-硫酸法测定糖含量的方法作了改进,使测定糖含量的标准曲线线性和准确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一种确定转瓶中昆虫细胞摄氧率的简便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提出一种确定转瓶中昆虫细胞摄氧率(OUR)的简便方法。不同溶氧水平的转瓶实验表明:在考虑了小型培养装置中溶氧解吸过程的这种方法不仅能正确反映细胞OUR的变化状况,而且能借助OUR迅速判断培养细胞所处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灵芝菌丝体液体发酵培养产灵芝多糖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灵芝(Ganodermalucidum)摇瓶发酵培养产灵芝多糖的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酵过程中pH,总糖、还原糖、氨基酸态氮等的变化,初步确定了灵芝多糖摇瓶培养的优化条件  相似文献   

8.
高产L—乳酸的米根霉及其摇瓶发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采用米根霉发酵产L-乳酸的菌种,以及摇瓶发酵的实验条件。确定米根霉碳源、氮源、底物浓度和通气量等因素对产酸的影响。在摇瓶发酵中采用两步法:菌体生长和发酵产酸。当发酵培养基采用葡萄糖10% 时,产酸率可达74.80% ,对糖的利用率达95.04% 。  相似文献   

9.
茁霉多糖发酵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出芽短梗霉为生产菌株,蔗糖为碳源进行发酵生产茁霉多糖.通过摇瓶实验,确定了该菌株的发酵条件,并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此条件下,获得了较高的多糖产量.实验表明,摇瓶转速和发酵初始pH值是多糖发酵的重要影响因素,它们与多糖的合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对大肠杆菌 L- 天冬酰胺酶的摇瓶发酵进行了研究。在最适条件下发酵 12h,可使产酶达到60u/m l。在培养基中添加 001% 硫酸亚铁和 2% 的 W 试剂可分别提高产酶能力 15% 和28% 。该发酵过程是一个耗氧很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口虾蛄能量代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测定了温度和体重对口虾蛄耗氧率、排氨率和二氧化碳排泄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个体重量的增加,口虾给单位体重的耗氧率、排氨率和二氧化碳排泄率均减小,呈负相关的幂指数关系,均符合Y=aWb模式。随温度增加,口虾蛄的耗氧率、排氨率和二氧化碳排泄率均增加。根据0/N和呼吸商(Q)可知,口虾蛄能量代谢的底物主要为蛋白质,其次为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其比例为61:23:16。  相似文献   

12.
SO_2在活性炭淤浆反应器中的催化氧化反应的传质阻力难以消除。当反应器进口中微溶性限制组分氧相对SO_2大大过量时,通过改变反应物的进口浓度来测小颗粒的反应器体积积分平均的氧化反应速率,可间接验证推断的本征反应动力学;这一过程同时也是气体反应物在活性炭浆液中的化学吸收过程,因此可通过改变活性炭催化剂的淤浆浓度、粒径及反应温度,测得各动力学参数、传质参数及增强因子。  相似文献   

13.
研究1,3-金刚烷二醇在特定温度条4#-TN快速生物降解。向-定体积的已接种的无机培养基加入适量受试物1,3-金刚烷二醇(100mg/L受试物至少预留50-100mg/L的理论需氧量)作为唯-的有机碳源,密闭烧瓶后在恒温(变化小于±1℃)下连续搅拌28d.通过用仪器测定烧瓶内气体压力的变化,可得到耗氧量。释放的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钾吸收。在受试物生物降解的过程中(用平行试验中的接种物空白的耗氧来校正),微生物种群吸收氧的量以ThOD的百分率来表示,参比苯甲酸钠28d降解率为82.73%,而1,3-金刚烷二醇降解率为4.17%。判定1,3-金刚烷二醇属于不易快速生物降解物质。  相似文献   

14.
Sleep NH 《Nature》2004,432(7016):2 p following 460; discussion following 460
Ferrous carbonate, as the mineral siderite, occurs in Archaean palaeosols (ancient soils). Ohmoto et al. contend that siderite was not in equilibrium with the oxygen in Archaean air and that its presence in palaeosols provides little constraint on the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chaean air. But their argument is invalid because it fails to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t behaviours of the trivial component oxygen and the significant component carbon dioxide in the partly closed system of soil waters.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siderite in ancient soils is a valid constraint on the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pCO2) in ancient atmospheres.  相似文献   

15.
O2电晕放电条件下能产生O/O^-活性粒子,选用CO2作氧化剂,代替O2来实现CH4的氧化偶联,提出了反应机理,并通过CH4/CO2比值对反应体系(封闭)的影响,证实反应机理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枯草芽胞杆菌肌苷发酵过程参数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参数相关的研究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多个发酵产品的过程优化,本文通过对枯草芽胞杆菌肌苷生产过程的尾气变化规律、碳氮源消耗和产物浓度的分析和计算,并根据摄氧率(OUR)、二氧化碳释放率(CER)、呼吸熵(RQ)和产物得率(YP/G)的相关性,在工程尺度将发酵过程分为4个阶段,为其他尺度的研究和过程优化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7.
O2电晕放电条件下能产生O/O^-活性粒子,CO2电晕放电条件下同样能产O/O^-活性粒子,用CO2代替氧气实现甲烷的氧化偶联,讨论高压脉冲电源电压对反应体系(封闭)的影响.进一步证实上文所提出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8.
用于煤自然发火期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和实验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煤的硫分、灰分以及煤自燃过程中的耗氧速率、CO和CO2产生率等随温度变化的序列值与煤自然发火期之间存在的密切对应关系,建立了前向多层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用已有的煤自然发火实验数据对网络进行训练,得到了神经元间的联结强度,从而准确地表征这种对应关系.设计了一套油浴程序升温实验装置,确定了实验试管的尺寸和实验条件,从而能够准确测定煤自燃在不同温度下的耗氧速率及气体产生率.将煤样油浴程序升温实验数据及煤质分析数据代入人工神经网络,可算出煤的自然发火期.与煤自然发火实验相比,该方法测定煤样的自然发火期用煤量减少了99%以上,实验耗时缩短了90%以上,二者测试结果的偏差小于3d.  相似文献   

19.
采用煅烧石灰石方法合成了钙基二氧化碳吸收剂,考察了煅烧方法对钙基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率的影响.利用孔径(孔隙度)分布测定、比表面积测定、扫描电镜及热重分析等对钙基二氧化碳吸收剂进行结构表征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采用马弗炉煅烧所得钙基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率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