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浓度为 500 mg/kg灭幼脲(DFB)处理的构树枝条喂养桑天牛成虫,测定桑天牛每天取食量、虫粪量,不同时间对桑天半成虫每天虫粪、血淋巴及所产的卵中天幼脲含量进行HPLC检测。结果表明,桑天牛成虫每天摄入的天幼脲中,大部分排出体外且结构不变,雌、雄成虫排出量占摄入量分别为80.74%及76.48%;灭幼脲在桑天牛成虫体内还有累积作用,连续饲喂以DFB处理的枝条,10d后桑天牛成虫血淋巴中DFB含量高达雌虫19.549×10-6g/头,雄虫 17. 823 × 10-6 g/头;而雌成虫每天摄入DFB量的 1. 39%转移到卵中。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银丝汞膜电极为工作电极,在0.10mol/LNaOH溶液中经100℃水浴加热20min后,用线性扫描伏安仪制作CEx的阴极还原曲线,其峰电位-0.75V(VSAg/AgCl),浓度在2.0×10-7~2.10×10-6molL-1;2.0×10-6~2.0×10-5molL-1范围内,峰高与浓度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i(格)=1.286×106c-0.1504(r=0.9958,c:2.0×10-5~2.0×10-6mol/L);i(格)=1.23×106+0.7870(r:0.9973,c=2.0×10-6~2.0×10-7molL-1).方法应用于胶囊中CEx的含量测定并与药典法相比,结果基本一致.此外利用循环伏安等方法对其降解产物电化学行为进行初探,该体系属于准可逆吸附体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流动注射技术,研究了由Jones柱产生的铁(Ⅱ)与光泽精的化学发光反应,建立了新的测定铁的化学发光分析法.方法的检出限为4×10-12g/mL铁,相对标准偏差为2.0%(2×10-8g/mL铁,n=11),线性范围为1×10-11g/mL~1×10-5g/mL.该法用于一些化学试剂和镁合金中痕量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示差脉冲溶出伏安法测定湖水中痕量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S2-能与Ag+生成难溶化合物的特征,在银微盘电极上研究了S2-的示差脉冲溶出伏安法(DPSV).该法不要镀汞,不需搅拌,在较稀的支持电解质溶液中就能实施.DPSV于0.10mol/LHAc-NaAc及0.01mol/LEDTA介质中,能检出1.0×10-8mol/L的S2-,S2-的浓度为1.0×10-7~9.0×10-7mol/L及1.0×10-6~8.0×10-6mol/L范围与峰电流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法用于湖水中S2-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加标回收率为95.7%,与标准分析法比较相对误差为-6.2%.  相似文献   

5.
锇—钼酸盐—碱性染料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聚乙烯醇存在下,锇与钼酸铵和碱性染料罗丹明B,丁基罗丹明B,耐尔蓝形成离子缔合物,不同碱性染料所形成的缔合物服从比耳定律的浓度范围和摩尔吸光系分别是:0-1.2μg/25ml和ε570nm=2.62×10^6L.mol^-1cm^-1;0-1.0μg/25ml和ε570nm=2.86×10^6L.cm^-1;0-1.8μg/25ml和ε585nm=2.81×10^6L.cm^-1;0-1.8μg  相似文献   

6.
以石墨电极为基体制成碳糊电极,研究了马钱子碱在该电极上的测定方法,在0.01mol·L^-1H2SO4底液中,选择阳极电位为0.35V,峰电流与马钱子碱的浓度在1.0×10^-7-1.0×10^-4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法的检测下限为5.0×10^-8mol·L^-1,回收范围为95.8-105.9%中变量的取值和相对标准偏 3.3%。本方法准确、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7.
利用鲁米诺-I_2的化学发光体系与As(Ⅲ)的无机偶和反应,确定I_2库仑滴定法的终点,实验证明,此法测砷的灵敏度高(检测限3.0×10 ̄(-8)g/L),线性范围1.0×10 ̄(-6)g/L~3.5×10(-8)g/L,且选择性好,仪器装置简单,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8.
报导光合细菌球形红假单胞菌与酿酒酵母跨界原生质体融合的最初产物细胞F0和F0a在连续96小时的培养过程中细胞DNA含量的变化规律.酵母及光合细菌DNA含量分别为(4.21±0.04)×10-8μg/cel和(2.44±0.12)×10-8μg/cel.F0培养24小时DNA含量为(10.5±0.59)×10-8μg/cel,到培养96小时为(5.30±0.40)×10-8μg/cel,高于任一亲株;而F0a则从(17.1±0.59)×10-8μg/cel降低至(9.27±0.37)×10-8μg/cel,高于双亲DNA含量之和.经统计学t检验,融合产物DNA含量与双亲DNA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t>t0.01(10).本研究表明原生质体融合初期,遗传物质DNA在整合过程中数量逐步降低后可达稳定水平,而其含量高于任一亲株细胞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9.
观察了桑天牛成虫性比、扩散、补充营养、交尾、产卵等习性,初步研究了60Cor射线对雄虫寿命、卵孵化及幼虫死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雄虫占60%,1次飞行60米,至少活37天,雌雄虫交尾均不止1次,雌虫能产47粒卵;随着照射剂量增加,处理雄虫死亡率、孵化幼虫死亡率和卵孵化率降低.雄虫径10O0—7000拉德照射,卵孵化率70.2%,而对照试验卵化率84.4%,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研究在酸性介质中钯(Ⅱ)阻抑试剂DAoVMPM与V(V)显色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K0=2.285×10-2min-1,表观活化能Ea=67.51kJ/mol。基于这种阻抑作用建立了一种测定钯的动力学光度分析法,Pd(Ⅱ)含量在0.5μg/25mL~10.0μg/25mL能被准确检出,检出限为5.0×10-9g/mL。该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用于石钯渣和钯催化剂中钯的测定,本法的相对标准差RSD为1.0‰~1.5‰,回收率为96%~103%。  相似文献   

11.
采用分子动力学静态计算的方法分别对Ag、Cu和Ag2、Cu2在Ag(111)和Cu(111)表面上的扩散势垒分别进行了计算,探讨同质和异质以及异质中互换衬底和吸附原子的情况下吸附原子或二聚物在表面上的扩散和解离势垒的特点,并与吸附原子或二聚物与衬底的结合能、匹配关系等进行比较,探讨吸附原子和二聚物的扩散势垒与结合能、失配度等的关系.原子间相互作用采用半经验的EAM势.结果表明:对于同一衬底表面来说,不同的吸附原子或二聚物在表面上的扩散势垒似乎和它们与表面的结合能有关;在不同的衬底表面上,单个吸附原子或二聚物的扩散势垒和它们与衬底的匹配关系关联密切.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Banach空间上由算子A定义的两个子空间N(A^∞)和R(A^∞)与算子A的升标,降标,零度和亏数的关键及其性质,并应用于链有限Fredholm算子的判定。  相似文献   

13.
于桥水库以上流域地形、坡度与N、P输出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于桥水库流域为例,通过人工降雨──产流──N、P输出模拟实验,查清地形、坡度与N、P流失的关系,总结出带规律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A(n,4)与A(n,5)的精确公式与简单公式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设A(n,k)表示不定方程k∑i=1ixi=n非负整数解的个数,给出了A(n,4)与A(n,5)的精确公式及求得应简单公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给出了新的27和52个顶点的广播图,进一步给出了广播函数B(27),B(52)的界;44≤B(27)≤48,B(52)≤98.  相似文献   

16.
17.
研究了当钼和钒共存时,利用催化动力学分析法连续测定钼和钡含量的方法,以硫脲作诱导剂同时兼作钒的掩蔽剂,首先测定钼,再以抗坏血酸作诱导剂产生第二次Landolt效应,测得钼和钒的合量,从而实现了用一个标准系列实现两种离子的连续测定。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壳聚糖促进作物生长、杀菌、杀虫、易于成膜等特殊功能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氢氧化锂作引发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促进剂,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_4)》、八苯基环四硅氧烷(P_4)及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V_4)作单体,合成了聚二甲基—二苯基硅氧烷(A)与聚二甲基—甲基乙烯基硅氧烷(B)形成的AB嵌段共聚物,研究了氢氧化锂的用量及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并且用HNMR、IR、UV谱及特性粘数对嵌段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同时采取逐步沉降分级的方法,给出了分子量分布。  相似文献   

20.
聚苯胺(PAn)和聚吡咯(PPy)膜电极对Hg(Ⅰ),Sn(Ⅱ)的氧化的电催化作用以循环伏安法(CV)进行了研究.在0.3mol·dm~(-3)HNO_3中PAn膜电极对Hg(Ⅰ)的氧化在0.445V处有一个非常尖的氧化峰,其峰电流I_(pa)的值为同样条件下Hg(Ⅰ)在光滑裸铂电极上峰电流值的5倍以上.PPy膜电极对Hg(Ⅰ)的电催化氧化有相似的结果,在0.49V处有一个尖峰,这是Hg(Ⅰ)在PPy上的氧化峰,I_(pa)值为在裸铂电极上的数倍.这些结果都说明PAn和PPy对Hg(Ⅰ)的氧化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与此相似,PAn,PPy膜对Sn(Ⅱ)的氧化有类似的效果.PAn与PPy对Hg(Ⅰ)和Sn(Ⅱ)的氧化,其峰电流I_(pa)与扫描速率v的平方根成直线关系,这说明Hg_2~(2+)和Sn~(2+)离子在这两种导电聚合物膜电极上的电极过程受膜内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