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苯甲醛和丙酮为原料,在水-氢氧化钠体系中合成了苄叉丙酮,探讨了丙酮用量、氢氧化钠浓度和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产品收率达89%  相似文献   

2.
翟凤英  尹红娜 《河南科学》2011,29(3):280-282
以甘油和丙酮为原料,经缩酮反应制备丙酮缩甘油.探讨了原料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的选择及用量对产率的影响.合适的反应条件为:原料甘油:丙酮=1:3(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5 h,催化剂用量为甘油质量的6%,丙酮作为带水剂,用量为V(甘油):V(丙酮)=1:4.5,在最佳条件下,该步反应取得了85%左右的较高收率...  相似文献   

3.
利用苄基三乙基氯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合成苄叉丙酮,以苯甲醛和丙酮为原料,丙酮过量,在稀碱的催化作用下,合成了苄叉丙酮。考察了相转移催化剂的用量、醛酮摩尔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苄叉丙酮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相转移催化剂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催化合成苄叉丙酮的较优反应条件为:苯甲醛0.1mol,n(苯甲醛):n(丙酮)=1:2,催化剂用量为2 g,反应温度为30℃,电磁搅拌作用下反应40 min,苄叉丙酮产率可达94.9%。  相似文献   

4.
溶剂热法制备无皂聚苯乙烯纳米胶乳粒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密封条件下,运用溶剂热法,用过硫酸钾引发苯乙烯均聚,制备出粒径范围为26nm-45nm的无皂聚苯乙烯胶乳纳米粒子,讨论了引发剂的用量、丙酮与水的体积比对粒子大小及其分散度,聚合反应的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过硫酸钾用量的增加,粒子粒径先减小后增大,分散度先增大后减小;丙酮用量增加,粒子粒径变大,分散度变小,聚合反应的速率减小。  相似文献   

5.
纳米TiO2气相光催化降解丙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纳米TiO2(产品型号为P25)为光催化剂,玻璃片为栽体,在SGY—1型多功能光催化反应器中对气相丙酮的光催化降解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体系中P25光催化剂用量的增加,丙酮的降解率逐渐增大;而P25用量达到一定值后,丙酮降解率略有降低,且用量为460mg,即栽体上P25的面密度为1mg/cm^2时,紫外光(UV)辐照1.5h后,丙酮的降解率最高,达92.7%;无催化剂存在时,丙酮几乎不发生光解;反应体系中水分子的存在及UV强度的提高均会加快丙酮的光催化反应速率,而采用同一催化剂降解反应操作6次后,催化剂有一定程度失活,表现为丙酮的光催化降解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负载型Au/γ-Al2O3催化剂,对丙酮蒸汽进行催化消除反应,探讨了催化剂中金含量、活化过程中不同活化温度、活化时间以及催化剂用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了SEM和XRD表征,优化了制备条件.结果显示,控制活化处理温度为300 ℃、时间为1 h,以0.65 g、质量分数为2.5%的Au/γ-Al2O3催化剂能将浓度为4.66 g/m3丙酮在140 ℃下完全催化消除.图7,参14.  相似文献   

7.
2-庚酮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aOH为缩合催化剂,ZnCl2为助催化剂,Pd/C为加氢催化剂,用丁醛和丙酮经交叉羟醛缩合、脱水、催化加氢制得2-庚酮,利用气相色谱和红外光谱对产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缩合的影响,考察了脱水、催化加氢的条件。结果表明:以质量分数为12%的NaOH溶液作为催化剂,ZnCl2为助催化剂,反应温度为15℃,加料时间3h,n(丁醛):n(丙酮)=1:3为最佳缩合条件;脱水温度90℃、酸性条件下进行;催化加氢的温度和压力以70℃、0.7MPa为宜。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纯度较高的β-甘露聚糖酶,采用丙酮沉淀法提取β-甘露聚糖酶,并研究了丙酮用量、温度及时间对提取β-甘露聚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V粗酶液∶V丙酮为1∶1.6,-20℃,5 h最高提取率达75.81%,提取后的酶活比原始酶活高152倍,酶活随提取温度降低、反应时间的缩短而升高.  相似文献   

9.
吴凤义  王新运 《皖西学院学报》2012,28(5):110-112,121
建立了丙酮在非等温管式反应器中裂解的一维模型。通过Matlab软件对年产1万t丙酮裂解反应器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分析。模拟了反应温度、丙酮转化率沿反应器轴向分布,计算了反应器体积等重要参数,与实际工况数据相比,模拟结果相对误差较小。模拟结果证明,提高管间加热可以使丙酮裂解达到更高的反应转化率。  相似文献   

10.
采用逐级优化的单因素实验考察钛硅-1分子筛(TS-1)催化丙酮氨氧化合成丙酮肟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氨酮摩尔比、氧酮摩尔比、氨水及双氧水滴加时间、氨水及双氧水滴加组合模式、叔丁醇与水体积比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反应效果影响较显著.适宜的反应条件为:每mol丙酮催化剂用量4g以上,氨酮摩尔比2.0以上,氧酮摩尔比1.0~1.4,氨水及双氧水滴加时间不小于1 h,且同时滴加完毕,后续反应时间不小于1h,V(叔丁醇)/V(水)=2.3,反应温度70 ℃.在此优化反应条件下,丙酮转化率可达95%,丙酮肟选择性为98%.  相似文献   

11.
该文对二苄叉丙酮的制备实验进行了改进。用分子筛固载氟化钾代替氢氧化钠作催化剂,研究了醛酮物质的量之比、催化剂用量和溶剂对产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  相似文献   

12.
异佛尔酮是丙酮的衍生物之一,丙酮在碱性催化条件下发生羟醛缩合反应后,经脱水、环化、脱酮而得。现有异佛尔酮的合成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异亚丙基丙酮法和丙酮缩合法两种。通过对合成现状的分析与研究,为进一步展开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异佛尔酮合成反应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丙酮为原料液相法合成异佛尔酮的液相缩合反应动力学.考察NaOH为催化剂,催化剂用量、压力、温度、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215~225 ℃、丙酮与水质量比3∶1、0.13 mol NaOH、压力3.8~4.5 MPa为最优反应条件,其表观活化能51.31 kJ/mol,对丙酮消耗速率的动力学方程-rA=0.953×103e-51 310/RTCA,经统计检验,所得反应速率方程是可信的,可用于反应器的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14.
丙酮沉淀法提取中性β-甘露聚糖酶的条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丙酮沉淀提取枯草芽孢杆菌K3-14发酵产生的中性β-甘露聚糖酶-20℃时V(发酵液):V(丙酮)用量为1:1.0时,提取率为82.57%,固体酶制酶活力为19.43万U/g,1:2.0时提取率为95.40g,所得固体酶净重增加此工艺在工业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丙酮丁醇酸菌固定化技术用于丙酮丁醇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乙烯醇(PVA0为基体的载体埋内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acetobutylicum)制备固定化细胞,同时用玉米芯为载体吸附丙酮丁醇梭菌制备固定化细胞,并分别进行了静止分批、循环换玉米培养基发酵生产丙酮丁醇的试验。  相似文献   

16.
相转移催化下的交叉羟酸缩合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PEG-400为相转移催化剂,用于苯甲醛与丙酮之间的交叉羟醛缩合反应,合成了二亚苄基丙酮,产率达91%。  相似文献   

17.
以丙酮精制工段为研究对象,采用DSO流程模拟平台对该工段进行模拟计算。在现有装置的基础上,分别考察了粗丙酮塔回流比、采出量、精丙酮塔回流比、塔顶采出量、侧线采出量和采出位置等参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处理量为19100 kg/h的待分离物料,粗丙酮塔回流比为2.0、塔顶采出量为7320 kg/h、精丙酮塔回流比为2.2、塔顶馏出量为16235 kg/h、侧线采出为5974.5 kg/h、采出位置在第2块板时,可以使塔釜中几乎不含丙酮,且采出丙酮纯度达到99.81%。比较工厂实际生产值和模拟值,确定了较优的操作条件,提出了将粗丙酮塔塔顶物流预热进料物流的节能措施,可节省水蒸气(0.4 MPa)3.99 t/h、冷却水130.3 t/h。  相似文献   

18.
新型高效丙酮精馏塔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丙酮-水的相平衡曲线与特点,在计算机上进行了丙酮精馏的模拟与优化,并进行了不同进料浓度下的精馏工艺计算,将新型高效填料与计算机计算结果用于丙酮精馏塔的设计,工业应用试车一次成功,与浮阀塔,泡罩塔,板-填复合塔等塔型相比,新塔提高生产能力67.5%~180%,节能25%~40%,同时得到纯度达99.9%的丙酮产品,排放残液中丙酮质量分数w≤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发展一种合成色酮和3-呋喃酮的方法。方法 以甲醇为溶剂,在三甲基氯硅烷的催化作用和70℃加热条件下,羟基取代炔丙酮发生环异构化反应合成了色酮和3-呋喃酮化合物。结果 在最优反应条件下,各种邻羟基芳基炔丙酮和γ-羟基炔丙酮能以良好到优异的收率分别得到相应的色酮和3-呋喃酮产物。该环异构化反应具有操作简单、官能团耐受性好以及原子经济性等特点。通过核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对所获得的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结论 开发了三甲基氯硅烷催化邻羟基芳基炔丙酮和γ-羟基炔丙酮的环异构化反应,同时简捷有效地合成了色酮和3-呋喃酮衍生物。  相似文献   

20.
用排斥萃取分离正丁醇-丙酮-水体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工业上传统的蒸馏法分离正丁醇-丙酮-水体系能耗过大的问题,采用排斥萃取分离方法研究了含盐类的复合萃取剂对该体系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NaAc、MgCl2、Na2CO3,等盐类在常温下能明显改变正丁醇-丙酮-水体系的互溶度;由水和盐类等组成的复合萃取剂能大幅度地增大组分在两相的分配系数和选择性系数,可达到分离提浓各组分的目的.同时还进一步研究了萃取工艺参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通过热量衡算得出,应用本分离方法比传统方法可以节能3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