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芹菜愈伤组织转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根癌农杆菌C58C1(pBZ611)感染芹菜胚性愈伤组织,在筛选到的氯毒素抗性愈伤组织中检测到胭脂碱合成酶活性,表明外源基因基因已整合到芹菜细胞基因组中并得到表达,转化愈伤组织可在无激素培养基上增殖并分化畸形苗。  相似文献   

2.
影响根癌农杆菌转化水稻频率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癌农杆菌与来自水稻成熟种子的愈伤组织共培养,将外源基因导入水稻愈伤组织,并获得了转基因植株.通过比较影响根癌农杆菌转化频率的各种因素,表明在转化过程中酚类化合物和单糖的加入使农杆菌的转化频率提高了0.9%~17.4%.在共培养时农杆菌的稀释方式也是影响农杆菌转化频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刺五加胚性愈伤组织经根癌农杆菌C58C1感染后,共培养47-72h,再转移到含氯霉素50mg/L的MS选择培养基上继代培养50-60d,筛选得到氯霉素抗性愈伤组织。该愈伤组织能在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上增殖,并检测到胭脂碱合成酶活性,表明是转化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4.
根癌农杆菌法转化烟草的条件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含有四环素阻遏蛋白,具有卡娜霉素抗性的烟草种子为实验材料,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中的叶圆盘法,将外源基因导入烟草愈伤组织,建成可诱导表达细胞质和细胞核CaM/CaM结合多肽的转基因烟草体系.在获得转基因植物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影响根癌农杆菌转化频率的各种因素,表明植物材料的选择和培养,农杆菌的培养和稀释,植物材料与农杆菌共培养的程度及转基因植株的筛选条件是影响农杆菌转化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Ti质粒对甘薯叶片和愈伤组织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根癌农杆菌菌株T_(37)和B_6S_3感染甘薯叶片和愈伤组织,在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上诱发产生了转化愈伤组织。两菌株对愈伤组织的转化率明显高于对叶片的转化率。电泳结果表明,转化组织中均具有LpDH或NpDH活性,证明Ti质粒上的T-DNA已转移到甘薯细胞的基因组中。同时还进行了转化组织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  相似文献   

6.
抗除草剂Bar基因对小麦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根癌农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Ti质粒介导和基因枪法 ,将含抗除草剂Bar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 ,导入小麦幼穗和幼胚愈伤组织 .X Gluc染色检查表达载体中GUS标记基因的瞬时表达 ,并在含有除草剂Basta的培养基上进行多步筛选 .以愈伤组织为单位 ,统计GUS表达阳性频率和转化体的分化频率 .结果表明 :基因枪轰击法的平均转化率高于农杆菌导入法 ;幼穗作为受体的转化率高于幼胚 ;干燥处理有利于提高根癌农杆菌对小麦愈伤受体的浸染力 .  相似文献   

7.
从根癌农杆菌中克隆了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35S-ipt(pVCT2131).用此载体转化烟草,结果表明,ipt在CaMV 35S启动子的控制下,可以大大提高烟草愈伤组织诱导率.  相似文献   

8.
胭脂碱型根癌农杆菌C58和T37菌株通过离体感染红豆草下胚轴和子叶,能形成激素自主性转化瘤组织、畸胎瘤、再生苗和再生完整植株.在再生苗和植株基部可形成次生瘤组织.对转化瘤组织细胞系与正常愈伤组织细胞系的生理生化分析表明,两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没有明显差异,但转化系过氧化物酶活性和L-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却比正常愈伤组织细胞系高得多.这可能与转化瘤组织中致瘤基因onc的表达改变内源激素水平所致.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分析表明,转化瘤组织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比正常愈伤组织细胞系高2-3倍,其中除转化瘤组织中的天门冬氨酸含量比正常愈伤组织细胞系高18-37倍,C58转化瘤组织和T37转化瘤组织也显示出明显差异,其中,T37转瘤组织中的谷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含量比C58转化瘤组织和正常愈伤组织细胞系高得多的.  相似文献   

9.
农杆菌介导东方百合“西伯利亚”遗传转化体系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方百合"西伯利亚"(Lilium seberia)为材料,建立了百合再生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采用LBA4404和GV3101菌株对鳞片来源的愈伤组织进行侵染,并以鳞片作为对比转化材料,两种菌株携带有相同的双元载体pCAMBIA1301.研究结果表明,农杆菌侵染愈伤组织外植体转化率较高;乙酰丁香酮(AS)的添加能大大提高根癌农杆菌转化百合的效率.另外,共培养时间、不同菌株均对转化效率有一定的影响.筛选后获得的抗性植株经PCR检测和GUS组织化学染色证实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基因组DNA中并获得表达,转化率为5%~8%.  相似文献   

10.
采用携带卡那霉素抗性基因nptII和GUS基因的ubiquitin启动子驱动的表达载体pBI121/DREB1A的根癌农杆菌AGL1, 对多花黑麦草幼胚来源的胚性愈伤组织进行了遗传转化,并优化了各种影响因素。胚性愈伤组织经根癌农杆菌感染和共培养后,用50mg/L巴龙霉素筛选抗性愈伤组织,待抗性愈伤组织在IB分化培养基上分化成苗后用25mg/L卡那霉素进一步筛选再生植株, 获得了部分抗性植株。抗性植株的总DNA用DREB1A基因的特异引物进行PCR检测,转化频率为2.14%,PCR-Southern blot进一步验证了转化植株基因组中含有该外源基因。各种影响转化效率因素的优化实验表明,当转化时菌液浓度的OD600为2.0、侵染时间为1h、共培养时间为2d、共培养温度为21℃及在共培养期间使用乙酰丁香酮等,均可明显提高转化频率。  相似文献   

11.
以PSY为目的基因,应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对人参愈伤组织进行遗传转化,从菌液浓度、侵染胞龄、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四方面优化了遗传转化体系。经PCR分析鉴定初步证明,外源基因PSY已整合到人参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2.
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来源于银杏(Ginkgo biloba L.)的1-羟基-2-甲基-2-(E)-丁烯基-4-焦磷酸还原酶(1-hydroxy-2-methyl-2-(E)-butenyl-4-diphosphate reductase, HDR)基因(Gbhdr)转化银杏种子胚. 通过潮霉素(10 mg/L)筛选,获得了8个抗性愈伤组织系,PCR检测表明其中有7个为转基因愈伤组织系.采用HPLC-ELSD法对其中4个独立转化系中的银杏总内酯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转化系h-8中银杏总内酯含量相比非转基因系大幅提高,达到非转基因系的2.5倍. RT-PCR结果显示该4个转化系中Gbhdr的表达量相比非转基因对照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对骏枣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进行遗传转化的合适条件为:愈伤诱导培养基MS+6-BA 0.4 mg/L+2,4-D 1.2 mg/L;浸染之前对愈伤组织进行6d的避光培养可提高愈伤组织在共培养过程中的成活率;愈伤组织在OD600=0.4~0.6的农杆菌菌液中浸染10 min,农杆菌LBA4404的生长情况最好;在28℃黑暗条件下共培养放置16 d对转化最适宜;头孢霉素的抑菌浓度为250 mg/L;卡那霉素的筛选浓度为125 mg/L.经PCR检测,初步证明外源目的基因已整合到骏枣基因组中,初步实现了农杆菌介导的骏枣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与以骏枣茎叶外植体建立的遗传转化体系相比,以骏枣愈伤组织为外植体共培养时间长,有利于转化.  相似文献   

14.
根癌农杆菌介导AtNHX1基因转化小麦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利用根癌农杆菌对 3种基因型小麦进行了转化研究 .发现基因型对转化有明显影响 .将小麦品种烟优 36 1、烟 10 3、核生 3号的胚性愈伤组织用含报告基因NPTⅡ和抗盐基因Na H 反向转运AtNHX1的农杆菌菌株pROK2AT GV310 1感染和共培养后 ,用巴龙霉素 5 0 - 15 0mg L筛选抗性愈伤组织及转化植株 .对抗性植株的总DNA用AtNHX1基因的特异引物进行PCR检测 ,目的基因的PCR阳性频率为 1.3(烟 10 3)和 2 .9% (核生 3号 ) .Southern杂交证实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小麦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5.
番茄基因转化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子叶及下胚轴切段能被含npt-Ⅱ基因和mtlD基因的根癌农杆菌感染,目前已获Kan ̄r的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6.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水稻植株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改良的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中,构建了ubi启动子驱动下的植物表达载体p13UEGFP.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的胚性愈伤组织,经潮霉素筛选,获得抗性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对T2代植株进行PCR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和RT—PCR分析,结果表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已经在转基因植株中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17.
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来源于银杏(Ginkgo bilobaL.)的1-羟基-2-甲基-2-(E)-丁烯基-4-焦磷酸还原酶(1-hydroxy-2-methyl-2-(E)-butenyl-4-diphosphate reductase,HDR)基因(Gbhdr)转化银杏种子胚.通过潮霉素(10mg/L)筛选,获得了8个抗性愈伤组织系,PCR检测表明其中有7个为转基因愈伤组织系.采用HPLC-ELSD法对其中4个独立转化系中的银杏总内酯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转化系h-8中银杏总内酯含量相比非转基因系大幅提高,达到非转基因系的2.5倍.RT-PCR结果显示该4个转化系中Gbhdr的表达量相比非转基因对照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相似文献   

18.
纳豆激酶基因导入番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来源于枯草芽孢杆菌的纳豆激酶(nattokinase,NK)基因转化到人类可以直接食用的,又非常喜爱的蔬菜—番茄中,得到在转录水平表达的转基因植株.通过根癌农杆菌EHA105介导,转化番茄的下胚轴,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及分化成幼苗,进而再生出完整植株.提取再生植株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检测,结果表明纳豆激酶基因已经成功整合到番茄植物基因组中.RT-PCR实验结果证明了纳豆激酶基因在转录水平上有表达.  相似文献   

19.
外源基因在转基因马铃薯植株中的异常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癌农杆菌感染马铃薯叶盘伤口细胞并进行共培养转化,感染叶盘筛选培养基上可获得卡那霉象抗性的转化愈伤组织,并在转化细胞中检测到NPTⅡ酶活性,在两种分化培养基上转化愈伤组织的分化率分别为17%和20%,DNA分子杂交证实以双向载体质粒PPZH1上的nptⅡ基因和zein-HEAAE融俣基因均已导入并整合到马铃薯再生植株基因组中,导入的外源基因引起了转基因气生块茎中氨基酸组分的变化,大多数氨基酸含量有  相似文献   

20.
小麦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传统的育种方法存在周期长、改良慢等缺点,基因工程育种现已成为小麦遗传改良的研究热点.因此,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在小麦遗传改良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农杆菌介导的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以其自身具有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介绍了农杆菌介导的小麦成熟胚愈伤遗传转化体系的各种影响因素,如小麦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转化效率、农杆菌菌株和转化载体等,并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