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研究山区公路沿河湾凹岸路基冲刷采用丁坝和护坦配合使用的综合防护效果,通过室内水工模型试验,模拟丁坝群和护坦配合使用对凹岸路基的冲刷防护;根据试验结果对防护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试验工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单独使用丁坝或护坦不能达到满意的防护效果时,可以采用丁坝与护坦合理配合的防护形式,使防护效果和经济性更好;当护坦宽度较小时,潜坝坝长可大于护坦宽度,且从上游坝开始,各坝的坝顶高程应逐个降低,直至与护坦顶面高程相等;当护坦宽度较大时,单独采用护坦防护已经能够达到防护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目前常用的几种沿河公路路基挡墙、护坡局部冲刷深度的计算公式,并提出了几点认识和体会,同时通过工程实例说明采取护坦防护对减弱冲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沿河公路冲刷防护中丁坝与护坦的配合使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丁坝和护坦是沿河公路冲刷防护的常用型式,其防护特点有所不同,二者合理的配合使用,能够使防护效果更好,同时节省投资。运用理论分析和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丁坝和护坦不同配合形式下的河弯凹岸冲刷防护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护坦顶面应低于河床面,其减冲防护效果与护坦宽度bH有关。当护坦宽度bH较小时,护坦与潜坝合理的配合形式是:当坝长大于护坦宽度时,从上游坝开始,各坝的坝顶高程应逐个降低,直至与护坦顶面高程相等;当坝长等于护坦宽度时,各坝坝高应高于护坦顶面,且均与河床面等高。当护坦宽度bH较大时,与潜坝配合,防护效果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跨海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受到桩的冲刷作用影响。本文发展了一种近海环境下降低桩周局部冲刷作用的防护装置,装置由一个上部护圈和一个筒身钻有纵横排列的孔洞的护筒构成。基于相似模型试验理论,在波浪水槽中开展了单桩系列冲刷模型试验,研究了防护装置的特性。波浪水槽设置了长17 m,宽1.4 m,深1.0 m的试验段,一个长4.8 m,深0.5 m的砂槽置于水槽的中部。试验系统由浪高仪和冲刷深度内窥镜测试装置形成,通过造波机造波进行试验测试,试验中对单桩和串列双桩在无防护和有防护下局部冲刷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桩周最大冲刷深度与波高、波长和桩径成正比,而与水深和护圈直径成反比关系,前后桩之间有相互影响。本装置可以有效降低由波浪引起的桩周局部冲刷作用,且存在一个适中的防护筒高度,超过这一高度,防护效果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针对圆柱桥墩局部冲刷的防护问题,提出了碎石填充式透水桩群作为牺牲桩的新型防护形式。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的方法,在透水桩孔隙率及淹没深度不变的条件下,研究了透水桩群布设形式(顶角60°等边三角形、顶角120°等腰三角形和180°横向排列)和布设位置(与桥墩的距离)对其自身局部冲刷特征及其减冲效果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与实体桩相比,透水桩群自身最大局部冲刷深度显著减小,透水桩群自身局部冲刷深度减小率随顶角角度增大而减小,最大可减小约23.5%;当透水桩群布设位置与被防护桥墩的距离为4D(D为桥墩的直径)左右时,透水桩群的减冲效果最好,最大减冲率可达65%;随着透水桩群顶角角度的增大,透水桩群自身局部冲刷减小率逐渐降低,而桥墩局部冲刷减小率逐渐增大;在相同的布设条件下,透水桩群的减冲效果与实体桩群防护效果接近。研究成果可为桥墩局部冲刷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桥墩局部冲刷对建桥的影响,分析了桥墩局部冲刷的影响因素,列举出黏性土和非黏性土河床桥墩局部冲刷的计算公式,并根据物理模型试验所用的泥沙粒径和测得的桥墩局部流速,采用局部冲刷公式计算了拟建桥梁主副桥墩处的冲刷深度,分析比较得出拟建桥梁的最佳位置。研究结果为桥梁的设计提供了相应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工程实际中常见的上下游桥墩局部冲刷的防护问题,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清水条件下采用透水牺牲桩进行前墩局部冲刷防护时,透水牺牲桩填充碎石粒径和淹没率2个因素对透水牺牲桩自身和上下游桥墩局部冲刷特征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无牺牲桩防护时,上下游墩的局部冲刷深度都随墩心距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当墩心距为4D(D为桥墩直径)时,前墩对后墩局部冲刷的防护效果最好;相同条件下(最佳墩心距)分别采用实体牺牲桩和透水牺牲桩对上下游桥墩进行防护时,二者均能有效减小上游桥墩的局部冲刷,透水牺牲桩防护时效果更好,且自身局部冲刷深度较实体牺牲桩可减小约30%;采用透水牺牲桩防护时,当其填石粒径为0.2D~0.25D、淹没率为1时,减冲效果最好;透水牺牲桩的透水性允许部分水流从桩身内部流过,有效减小了桩前下潜水流的强度,减轻了其掏底作用,从而有效减小了局部冲刷深度;与采用实体牺牲桩防护相比,透水牺牲桩及上游桥墩两侧的最大剪切应力分别约为前者的1/2和1/4;透水牺牲桩桩后低剪切应力区的范围更大。  相似文献   

8.
桥墩局部冲刷计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桥墩的局部冲刷深度,运用不同的计算公式,对多座桥梁的桥墩进行局部冲刷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公式计算的结果相差较大,各冲刷参数对局部冲刷影响明显.说明在计算桥墩的局部冲刷时,须根据桥梁所在的河段情况,选择适合的计算公式和参数,才能确保局部冲刷深度计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丁坝基础冲刷机理和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力模型试验资料分析,建立了丁坝局部最大冲深的计算关系式;探讨了平台加齿坎基础冲刷防护措施的削弱作用;建立了平台或平台加齿坎基础防护形式的局部冲刷深度的计算模式.在水流稳定流条件下,通过不同条件下的长历时试验,分析了丁坝局部冲刷过程的特点及有关影响要素;实验结果提出的计算公式的计算值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跨海大桥群桩基础的冲刷特性,选取铺前跨海大桥桩径4.3 m的大直径34#主墩,研究其群桩基础665 d的海床面变化过程.采用现场测试和数值分析方法,对基础的冲淤变化特征和流速场对冲刷深度的影响开展研究,探讨了基础局部冲刷影响因素.基于75组现场数据的线性回归模型,提出了一种估算最大局部冲刷深度的计算公式,并采用38#桥墩实测结果来验证公式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铺前海湾在洋流影响下,桥墩迎水面和背水面同时出现海床面冲刷现象,且迎水面冲刷坑范围与冲刷深度均比背水面大,背水面在1.2倍桩径外为倒三角形状绵长的浅冲刷区,迎水面为深冲刷区.考虑冲刷防护时,应结合水文条件在迎、背水面和没有输沙来源的侧面对桥梁基础进行防护.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机坪U型区空间效率评估指标体系及其指标的重要程度,分别从机坪设计和机坪运行两个维度建立机坪U型区空间效率评估指标体系。基于此提出了基于范数灰关联-动态功效系数法的机坪U型区空间效率评估方法。并以10个国内大型运输机场航站楼对应的U型区机坪为例进行计算,得到了影响机坪U型区空间效率各指标的权重及各机场航站楼对应的U型区机坪的空间效率评分。提出在U型区设计时应着重考虑指廊边机位个数、U型区指廊纵深和U型区底边长度三个指标。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为科学的对机坪U型区空间效率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有效评判不同构型机坪U型区空间效率。  相似文献   

12.
对汾河灌区闸后海漫损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阐明了闸后的水流规律,建议闸后海漫段护坡不护坡底,增设消力槛,可缩短防护坡长度,节约投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研究细纱及后纺工程的工艺参数与精纺毛纱落水松弛缩率和缩率不匀率的关系。发现在细纱成纱前的工艺参数,特别是中皮辊滑溜槽深,严重影响着纱线松弛缩率,而细纱的加捻和细纱成纱后的工艺却影响不大。细纱缩率与股线缩率成倍数关系。  相似文献   

14.
约束陶瓷靶抗射流侵彻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聚能射流对约束及非约束陶瓷靶开展抗侵彻性能系列实验研究,分别获取了约束陶瓷靶和非约束陶瓷靶抗射流侵彻过程的P-t曲线和在验证靶上剩余穿深,并同时与45#钢抗侵彻数据进行对比.基于实验结果分析了不同靶板抗射流侵彻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约束和非约束陶瓷的质量防护系数均优于45#钢;约束陶瓷的抗射流侵彻能力大大优于非约束陶瓷.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转向冲击墩挑流消能装置的水力计算方法,包括冲击墩附近流场的平面几何关系、与来流弗劳德数相应的允许最大转角、冲击波前后的水深比、波角和作用在转向冲击墩上的动水压力.所有这些计算都考虑了波后非静水压力分布的影响.介绍了某水库非常溢洪道末端转向冲击墩的具体布置方案,它包括3个转向冲击墩(长14.4m、高22.0m、厚2.5m),相应的水力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转向冲击墩具有良好的水力特性,所给的水力计算方法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6.
对机场停机坪安全系统进行科学的评价,是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其安全运行的前提。通过系统分析影响机场停机坪安全系统的主要因素,构建了机场停机坪安全系统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安全系统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物元分析理论,建立了基于多级物元分析的机场停机坪安全系统风险评价模型,结合实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物元分析理论能有效地利用评价指标的信息,科学合理地综合评价机场停机坪安全系统风险状况,并可根据评价结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机场停机坪安全事故的发生,这对提高机场停机坪安全系统风险的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下伏煤炭资源的高速公路而言,必须及时掌握煤矿地下开采对其运营安全的影响。在分析一般公路下煤炭开采影响公路路基相关因素的基础上,综合研究采深、采厚因素对路基的影响,重点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分析采深采厚比对高速公路路基的影响,得出采深采厚比大于180∶1时,地下采煤所引起的地表变形对路基结构的破坏变形远小于一级保护建筑物容许的极限变形值,从而得出可以在高速公路下试采,最终全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机坪输油管道荷载附加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考虑管土相互作用,建立并验证了管道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应用该模型,分析了管周附加应力的分布特征,计算了飞机、施工重型车辆和压路机荷载作用下,管道附加应力及其引起的管道结构应力和变形随管道埋深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管道埋深对应的管周附加应力在管顶至管两侧60°的范围内有显著差异,且该范围内附加应力近似呈抛物线分布.即使管道埋深小至1倍管径时,飞机荷载和施工重型车辆荷载引起的管道结构应力和变形仍远小于容许值,而压路机高振幅振动压应力引起的管道结构应力达到管道强度失效的临界标准,是管道承受的最不利外荷载类型,对管道埋深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完全烧结牙科氧化锆陶瓷的加工质量,降低加工成本,进行了陶瓷铣削的延性域试验研究. 根据小切削量条件推导得出铣削深度与其它切削参数的关系式,同时根据能量法估算出理论脆延转变临界切削深度值. 进行了不同铣削深度下的铣削试验;利用扫描电镜观测代表不同铣削深度的试样表面形貌,得出陶瓷的实际脆延转变临界铣削深度值. 根据试验的结果,综合运用应力均布效应理论和滑移理论阐释了陶瓷铣削脆延转变的机理. 通过切削力、切削温度、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残余应力的测量和分析,研究了陶瓷延性域铣削的性能. 切削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陶瓷延性域铣削可行,实现了高质量的表面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