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解决传统传感器存在的尺寸过大,灵敏度受限的问题,利用超介质的非常规特性,设计了一种基于六边形互补开环谐振器(CSRR)的二元混合物浓度传感器,提出一种将微流体管嵌入该传感器中心的方式来检测少量样本。将3种二元混合物:甲醇-水、乙醇-水和甲醇-乙醇,分别以20%的步长配置出6种不同浓度和具有不同介电常数的溶液。通过分析仿真数据中谐振频点或谐振点深度与混合物浓度的关系,得出在工作频率为2~3 GHz时,设计的传感器对介电常数相差较大的甲醇-水、乙醇-水的灵敏度分别高达19.7 MHz/10%浓度、26.1 MHz/10%浓度。更值一提的是对介电常数非常接近的甲醇-乙醇的灵敏度也能高达7.5 MHz/10%浓度,并通过实验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此外,仿真并分析了不同的环个数和环形状(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和圆形)对S参数的影响,得出六边形为最优结构,并利用等效电路对传感原理和设计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传感器在最优结构条件下,具有高灵敏度、尺寸紧凑、非接触式传感、选择性高的特点,在多功能传感器应用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3种吡咯并吡咯二酮(DPP)衍生物D-PEO,D-Boc和D-C12,其区别在于DPP结构中内酰胺氮上带有极性不同的3种取代基,即多醚链、叔丁酯基及烷基链.通过将3种DPP衍生物溶液分别滴铸到硅胶板上制备出了能检测乙醇、甲醇和水的传感器,该传感器可在裸眼下明显地区分乙醇、甲醇和水等溶剂.其原理是溶剂分析物、荧光分子DPP和硅胶基质之间相互作用(如氢键作用,聚集淬灭作用等)的改变会引起传感器的荧光颜色和强度的改变,从而达到检测不同极性溶剂的目的.此外还比较了不同取代基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DMFC)的甲醇燃料的利用关系到系统的能量密度,是其微型化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提高甲醇利用率和提高系统的能量密度,必须采用必要的进料系统和控制策略。该文从主动和被动两类系统总结了面向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关键系统组件和相关的控制策略,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加以分析,总结了DMFC用甲醇传感器和系统控制的设计开发思想,并指出电池型化学传感器将是DMFC用甲醇传感器的主要开发方向,系统需采用脉冲式进料和混合动力方式以适应不同模式的负载。自呼吸电堆需采用基于化学势为推动力的被动式进料方式。采用空载自升温模式有助于缩短启动时间。  相似文献   

4.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液体燃料及其制备方法。液体燃料为工业甲醇,工业乙醇,工业、医用、食品工业中用过的废弃甲醇和乙醇,以及达不到医用和食用标准的废乙醇。往含水质量分数超过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国内外生产的56种黑色圆珠笔油墨种类认定的基础上,利用气相色谱测定黑色圆珠笔油墨中的展色剂(苯甲醇和苯氧基乙醇)的含量;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580nm波长下检测)测得黑色圆珠笔油墨中染料成分的含量,分别以苯氧基乙醇的峰面积与苯甲醇的峰面积比值、苯氧基乙醇(或者苯甲醇)的峰面积与染料的吸光度值以及加入的外标物(邻甲酚的峰面积)的比值为纵坐标,以字迹形成时间为横坐标,建立了书写时间的关系曲线;与此同时,还考察了实验的再现性等。实验结果表明:以苯氧基乙醇(或者苯甲醇)的峰面积与染料的吸光度值以及外标物(邻甲酚的峰面积)的比值和书写时间建立的曲线具有共性和重现性好等特点,此方法具有科学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应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甲醇、 乙醇和水三元混合体系近红外光谱的校正模 型, 采用交互验证方式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 通过选取波长, 使所建模型中甲醇测定相关 系数r达到0.999 91, 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为0.431, 乙醇的r 达到0.999 98, RMSECV为0.193. 用所建模型测定样品, 与气相色谱法 分析结果相近, 相对误差小于3.505%.  相似文献   

7.
利用二维气相色谱的原理和反吹技术,将预柱中的待测组分切换到分离柱中,建立汽油中甲缩醛、甲醇、乙醇和苯含量的检测方法。在进样状态下,待样品中被测组分(甲缩醛、甲醇、乙醇和苯)从预柱(SE-30)中流出后,将六通阀切换到反吹状态,重组分被反吹出预柱放空,被测组分(甲缩醛、甲醇、乙醇和苯)进入强极性的PEG-20M毛细管色谱柱中进行分析。采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外标法定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检测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甲缩醛、甲醇、乙醇和苯4种组分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8 7、0.999 2、0.999 5和0.999 4;对标准样品进行6次重复实验,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回收率为95.5%~105.3%。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PET在超临界甲醇和乙醇中的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 PET)在超临界甲醇和乙醇中的降解规律 ,并通过红外、色谱等分析手段研究降解后单体回收率与温度、压力及反应时间的关系 .确定超临界甲醇和乙醇中 PET降解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9.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由于具有燃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易于携带储存等优点,近年来一直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研究和开发的热点[1].但是甲醇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要想实现DMFC在诸如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及电动车等可移动电源领域的应用,必须探索寻找新的液体燃料以替代有毒性的甲醇.其中乙醇很易从农作物中大量生产,又无毒,因此很有可能用作为替代甲醇作DMFC的燃料.乙醇的电催化氧化已被众多的研究者从电催化和乙醇燃料电池的角度进行了广泛研究[2-7].其中,对乙醇电催化氧化活性较好的有pt[2-4]、pt-Ru[6-7]、Pt-Pd[5]和Pt-Mo[7]等催化剂.我们研究组报道了用固相反应法制得的Pt催化剂对甲醇氧化的电催化活性要优于用常规液  相似文献   

10.
以显脉旋覆花根为试验材料,用乙醇和甲醇为提取剂,采用浸提法分别对显脉旋覆花根中总黄酮进行提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乙醇70%,甲醇体积分数50%,浸提时间均为24 h时,总黄酮的提取效果较好,乙醇和甲醇提取的总黄酮得率分别为2.33%和1.84%,乙醇的提取效果优于甲醇,总黄酮测定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9.8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9%,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1.
将多个表面涂有不同选择性吸附材料的压电晶体传感器组成阵列 ,用于小分子脂肪醇同系物及同分异构体的识别。阵列对甲醇、乙醇、 2 -丙醇、 1 -丁醇蒸气的响应频移值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降维投影 ,在二维空间同种醇聚为一类 ,结果较佳  相似文献   

12.
乙醇和甲醇混合液激光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激光拉曼光谱的方法对乙醇和甲醇混合液进行了研究,依据混合液中甲醇含量增加引起拉曼光谱形貌变化的规律,对无水乙醇拉曼光谱的某些振动模式提出了新看法。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激光拉曼光谱的方法对无水乙醇中混有甲醇时进行快速检验是简单易行的。本研究给出了标志甲醇存在的光谱特征,这在假酒的鉴别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建立一种用于食醋中可能残留的甲醇和乙醇的顶空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并讨论了各种条件对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氢火焰检测器检测,甲醇和乙醇能够完全分离,线性良好,方法检测限分别为8.91mg/L和7.28mg/L,6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31%和3.01%,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9%~94.2%.测定了6种样品中的甲醇和乙醇含量,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基本上能满足食醋中甲醇和乙醇含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分绍一种利用厚膜工艺制作的SnO2乙醇敏感器件。重点介绍实验方法;分析了该器件的灵敏度、选择性的特点。证实该方法可制得较高电参数一致的,高灵敏度、选择性的乙醇敏感器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自行改进的Rose釜研究了在0.053MPa绝对压力下酒精中乙醇和主要杂质(甲醇、正丙醇和异丁醇)之间的三个二元汽液平衡关系,为差压精馏技术在酒精精馏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获得的全部数据与UNIQUAC模型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桑葚鲜果的抗酒精性肝损伤作用,通过采用瓦勒-霍赫法(ValleHoch)体外测定桑葚鲜果醇提物和水提物对乙醇脱氢酶的影响。桑葚鲜果的乙醇、甲醇和水的提取物对乙醇脱氢酶都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激活率分别为89.34%、60.56%和135.45%,其中桑葚的水提取物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3甲基2噻吩甲醛与4氨基安替比林的缩合反应,得到了标题化合物,研究了标题化合物的理化性质.采用mp.、元素分析、UV-Vis,IR,1H NMR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标题化合物的光谱性质.实验表明,该反应在乙醇等有机溶剂中加热、回流,反应2h,产率可达90.5%.该化合物易溶于常见的有机溶剂,不溶于乙腈,热稳定性能良好,在丙酮中表现为非电解质.  相似文献   

18.
1 引言近年来,由于掺杂形态的导电聚吡咯的独特的电化学性质和有用性,这类新的化合物颇受人们的关注,但至今作为催化剂用于有机合成中尚不多见。我们做了有益的探试,经用预制的或现域的化学和电化学,催化合成出了多系列多功能的新型的分子簇配合物催化剂(简称P P MC),它们多含过渡金属—有机膦形态的高导有机聚合物,用于催化CO氢化,丙烯和庚烯氢甲酰化制甲醇、正丁醇、辛醇,获得了喜人的催化活性,可观的目的产物的收率,比传统的合成醇方法,条件大为温和和优越,颇有潜在的开发前景。并对作用的理论提出了新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