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了在电磁搅拌凝固条件下,Al-Si共晶合金凝固组织中初生Si、共晶Si及初生α相的变化规律,表明电磁搅拌强迫流动具有使小平面-非小平面两相的共协生长中小平面相分枝减少的作用及电磁搅拌所产生的液相成分均匀化的作用是初生Si、初生α相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Al—24%Si合金半固态等温搅拌时的微观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Al-24%Si合金在半固态等温电磁搅拌下组织的变化规律。实验分冷却过程不搅拌和冷却过程搅拌2种,保温温度为577℃,在此温度下,搅拌时间长达40min,结果发现,搅拌过程中同时发生初生硅相的破碎和聚合行为,当等温搅拌时间超过20min后初生硅相粒子的尺寸变化不大,其分布也趋于均匀,组织中出现了球状的α相。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机械搅拌对ZA27合金组织的影响,同时给出了温度与固相率的对应值.结果表明,在机械搅拌下,ZA27合金的凝固组织为等轴晶或玫瑰状聚集体,由枝晶残体和棒状与球状粒子组成,且随着温度的降低,初生相逐渐球状化和分散化;初生晶非树状化是由于枝晶臂颈缩折断,合并生长所致;机械搅拌加剧了晶臂颈缩,促进了颈缩折断;固相间存在着合并生长  相似文献   

4.
电磁搅拌工艺参数对半固态AZ91D 镁合金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研究了电磁搅拌工艺参数对半固态AZ91D合金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电磁搅拌条件下半固态AZ91D合金组织的固相颗粒为蔷薇状或粒状α—Mg,随电磁搅拌功率的增大,蔷薇状形态逐渐消失,固相颗粒形态趋于粒状和圆整;在实验范围内,随电磁搅拌电源频率的增大,半固态AZ91D合金组织中固相颗粒形态越来越圆整。这主要是由于电磁搅拌条件下半固态AZ91D合金组织的形成机理是以枝晶臂熔断为主,而在高频率下的电磁搅拌过程中,在搅拌室产生的集肤效应使得表面和中心出现宏观温度差,从而加强了固相颗粒随流场运动时的温度起伏,最终加速了枝晶的熔断。  相似文献   

5.
提升镁及其合金强度和室温韧性是扩展镁及其合金应用的关键技术,对镁合金凝固过程半固态处理是改善微观组织、提高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工艺途径.因此,本文提出内冷搅拌法制备非枝晶AZ系镁合金半固态浆料,采用快速淬火研究内冷搅拌过程AZ系镁合金半固态浆料初生相演变规律.通过观察金相微观组织发现,在金属熔体与平衡体质量比为3:1、平...  相似文献   

6.
采用环缝式电磁搅拌流变连续铸造技术制备A357铝合金铸坯,分析了搅拌电流、搅拌频率和搅拌缝隙宽度对坯料显微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环缝式电磁搅拌流变连续铸造技术制备的A357铝合金铸坯的显微组织从边部到心部分布比较均匀,初生α(Al)相为球状或蔷薇状;随着搅拌电流或频率的增大,铸坯显微组织中蔷薇状初生α(Al)相明显减少,球状初生α(Al)相形貌越趋圆整;较小的搅拌缝隙宽度有利于获得均匀细小、球状的凝固组织.  相似文献   

7.
电磁搅拌对过共晶Al-Si合金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高硅耐磨铝合金第二相粗大.严重割裂基体.削弱材料的力学性能的问题.采用电磁搅拌工艺细化Al-Si-Fe合金组织。结果表明在电磁搅拌过程中,随着电磁搅拌励磁电压的增加.先共晶相—初晶Si和β-Al5SiFe相尺寸减小.尖角逐渐消失,变得圆整化;同时随着电磁搅拌励磁电压的增加,共晶Si数量增加,发生破碎尺寸减小.逐渐变为粒状;而且随着电磁搅拌励磁电压的增加,合金宏观晶粒尺寸变小。  相似文献   

8.
电磁搅拌对半固态钢铁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电磁搅拌对半固态铸铁初生奥氏体和弹簧钢态组织的作用,研究表明:铸铁在凝固过程中,经过短时间的电磁搅拌,粗大的初生奥氏体枝晶就可以被破碎细化,而且随着搅拌功率的加大,初生奥氏体更加球状化或非枝晶化;经过电磁搅拌,引起铸铁熔体的强烈流动和温度起伏,加速了初生奥氏体枝晶二次臂的熔断和一次臂的缩短,最终使树枝状初生奥氏体转变为球状的初生奥氏体。研究还表明,电磁搅拌可以明显细化弹簧钢的柱状枝晶,代之以细  相似文献   

9.
从形核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出发,推导了在外磁场作用下Al-Si合金的初生α-Al相的临界晶核半径,由于磁吉布斯自由能的存在,晶核半径变小;电磁搅拌又使得熔体存在能量涨落和结构涨落,单个Si原子的数目增多,合金中的Si-Si共价键数量减少。也有助于获得细小、均匀的组织。  相似文献   

10.
电磁搅拌对Al—Si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电磁搅拌凝固Al-Si亚共晶合金,实验中发现,电磁搅拌使合金的宏观组织得到明显细化在显微组织中,随着电磁搅拌增强,α-Al枝晶向非枝晶转化;同时,液相流动促进了Si相生长,使之发生经,相间距离增加。  相似文献   

11.
ZA27铸造合金的凝固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ZA27铸造合金中的常见微量元素以及铸件厚度,浇注温度,变质处理对ZA27合金凝固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铸件厚度是影响ZA27合金凝固特性的最主要因素,适量的Ti可以改善ZA27合金的凝固特性,浇注温度及变质处理对ZA27合金的凝固特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推荐了较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固溶化处理的ZA27合金在自然时效稳定后的低频阻尼,根据有关的内耗理论,得到了ZA27合金稳态阻尼的线性拟合表达式,利用该式可以预测ZA27合金的阻尼大小和行为,并揭示ZA27合金的阻尼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ZA27合金具有较高的阻尼性能,阻尼的大小与频率相关,与振幅无关,并随温度的升高单调增大,这是一种线性可逆滞弹性弛豫的动态滞后过程;ZA27合金的阻尼是热激活弛豫过程,是多个弛豫过程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复合变质剂对ZA27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复合变质剂对ZA27合金组织、力学性能、耐磨性和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复合变质剂能细化晶粒,显微组织由粗大的树枝状变成细小化朵状,组成相分布均匀、弥散;抗拉强度提高10%,延伸率提高47%;摩擦系数降低23.9%,磨损率降低45.9%;变质处理还能提高ZA27合金的阻尼性能,经变质处理后的试样内耗提高50%,发现ZA27合金为发挥其阻尼作用,在频率高于60Hz时,效果明显,且经变质后的试样强迫振动衰减效果比未变质的试样强。  相似文献   

14.
单辊搅拌技术制备2A11半固态材料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简述了单辊搅拌技术制备2A11半固态材料基本原理·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包中CFD141单元,对制备2A11半固态材料过程中耦合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温度场与速度场的分布规律·在轧辊作用下,靠轧辊越近,合金液体层运动速度越大,离轧辊越远,液体层运动速度越小·在近轧辊处出现速度最大值,在近靴处出现明显的速度递减·由于轧辊的转动,使合金等温线发生偏移,近轧辊侧温度偏高·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微量元素La,Sb,Ti和Mn对ZA27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四种元素分别单独加入。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四种元素加入适量时,均不同程度细化合金显微组织。La加入量在小于0.1%时,提高ZA27合金的抗拉强度,而对合金的延伸率影响不大,略有降低;Sb显著提高合金的抗拉强度,但降低延伸率;Ti加入后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均有提高;Mn在加入量为1%时,合金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6.
对铸造锌铝合金ZA27在室温下的力学性能和低周疲劳性能进行了测试,获得了锌铝合金ZA27的循环应力应变曲线,并对锌铝合金疲劳试件断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锌铝合金ZA27表现为循环软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铸造高强度锌基合金 ZA27和添加有少量合金元素的 ZA27S,在油充分润滑条件下,与青铜 ZQSn6-6-3、ZQSn10-1进行了摩擦、磨损特性的对比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摩擦系数随载荷的变化并非为定值。载荷增加时,摩擦系数下降,其中以 ZQSn10-1下降最多,ZQSn6-6-3变化最小。轻载时锌基合金的摩擦、磨损特性与 ZQSn6-6-3相近,明显优于 ZQSn10-1;重载时又与 ZQSn10-1相似,远比 ZQSn6-6-3好,尤以 ZA27S 最佳。此外,锌基合金比锡青铜具有更好的跑合性和建立油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微量元素Sb,Te在ZA27合金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单纯加入Sb或Te时,均能提高ZA27合金的抗拉强度值,但塑性指标下降;Sb,Te复合加入时,ZA27合金显示出了良好的综合性能指标,尤其是延伸率可大幅度提高,远远超过ASTM669-82标准.Sb和Te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强成分过冷效应使得ZA27的凝固温度区间缩小,形成细小的花瓣状而不是树枝状初生晶,及减少或消除显微缩松,提高了ZA27合金的致密度.经Sb,Te复合变质的ZA27合金,其抗拉强度σ_b最高可达438.1MPa,延伸率δ最高可达17.3%.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ZA27和ZCuSn10P合金在室温下的循环应力应变特性进行了测试,得到了两种材料的循环应力应变曲线。对两种材料的疲劳试件断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ZA27合金表现为循环软化,疲劳断口为准解理。ZCuSn10P1表现为循环硬化,疲劳断口以韧窝和疲劳辉纹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