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川芎(CHX)生物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即假手术组、I/R模型组、川芎生物碱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和阳性药葛根素(GGS)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可逆性脑I/R病理损伤模型,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测定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动物苏醒后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及容积的变化,同时与假手术组进行比较.结果 I/R实验组与注射生理盐水假手术组比较,脑组织中SOD的活性显著降低,MDA的含量明显增加(P0.01),脑梗死面积和容积明显增大(P0.01),脑组织含水量增多,神经功能损伤较重(P0.05).CHX生物碱治疗组与I/R组比较,脑组织中的SOD的活性显著升高(P0.01),MDA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脑组织含水量减少,脑梗死容积明显缩小(P0.01),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差异显著(P0.01).结论 CHX生物碱可减轻大鼠脑I/R引发的脑损伤程度,从而对脑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苦荞黄酮小剂量组、苦荞黄酮大剂量和芦丁组.手术前30min腹腔注射给药,采用线栓法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30min,再灌注90min.然后断头取脑,测定脑匀浆中各种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I/R组,脑组织中MDA、LDH、NO较sham组明显增高,而SOD较Sham组降低.苦荞黄酮大小剂量和芦丁均能降低脑组织中MDA、LDH、NO含量,但对SOD活力影响均不明显.结果说明苦养黄酮可能通过抗自由基和减轻NO介导的神经毒性来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苦养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缺血模型组(IR)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组(RG),缺血2h再灌注24h后,评价神经功能状态,测定脑梗塞体积及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脑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SO组相比较,IR组和RG组的GSH-PX和SOD活性降低,而MDA含量升高。GSH可以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神经行为障碍,减少脑梗死体积(P<0.05);可以降低脑组织MDA含量,提高脑组织GSH-PX、SOD活力(P<0.05)。结论:GSH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抑制氧自由基生成,减少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幼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肠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将32只4周龄(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每组各16只。Sham组仅暴露腹腔脏器,不作任何干预;I/R组经阻断肠系膜上动脉60 min后恢复血供,于再灌注30、60、90、120 min每组动物各处死4只取小肠组织进行组织学Chiu’s评分,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组间t检验。结果:Sham组肠组织形态正常;I/R组小肠组织发生了明显的缺血和炎症反应并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加重,各观察时间点组织学评分在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值在I/R组高于Sham组(P<0.05)。结论:幼鼠肠I/R导致肠组织病理损伤并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5.
为了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期海马皮层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变化的影响,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44只健康Spre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缺血再灌注组和IGF-组。缺血再灌注组于脑缺血2h后根据再灌注不同时间(12h、24h、48h、72h、96h)分为5个亚组(每亚组4只);IGF-组于脑缺血2h侧脑室内注射IGF-10μg后也根据再灌注不同时间(12h、24h、48h、72h、96h)分为5个亚组(每亚组4只)。于各时间点处死大鼠,并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每只鼠缺血侧海马皮层NSE含量。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12h和24h组缺血侧海马皮层NSE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1),48h和72h组也有明显下降,但(P<0.05),96h组基本恢复到假手术组水平;脑缺血2h侧脑室内注射IGF-10μg后再灌注,48h和72h组与相应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明显上升(P<0.05),96h组基本恢复到假手术组水平。IGF-组NSE含量恢复比同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快,IGF-可能具有减轻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凌灿  柳嘉轩  狄俊杰  杜靖 《科技资讯》2012,(13):249+251-249,251
目的——观察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性休克(SMAO休克)过程兔肾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碳(CO)、硫化氢(H2S)的动态变化。方法——随机取4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60min组(I组)、缺血60min再灌注30min组(I/R30min组)、缺血60min再灌注60min组(I/R60min组)、缺血60min再灌注120min组(I/R120min组),每组8只。检测SMAO休克过程各组兔肾组织NO、CO、H2S的动态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I组肾组织匀浆NO含量明显增高,再灌注后NO降低(P〈0.01);实验各组肾组织匀浆CO均降低(P〈0.01);I组的肾组织匀浆H2S含量明显增高(P〈0.01),再灌注30min达到最高,之后逐渐降低(P〈0.01)。结论——SMAO休克致内毒素血症,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肾组织中NO、CO和H2S的动态变化,参与了肾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车玉琴  沈京连  刁尧  高杰 《广西科学》2007,14(2):137-139
为了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期海马皮层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变化的影响,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44只健康Spre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缺血再灌注组和IGF-Ⅱ组.缺血再灌注组于脑缺血2h后根据再灌注不同时间(12h、24h、48h、72h、96h)分为5个亚组(每亚组4只);IGF-Ⅱ组于脑缺血2h侧脑室内注射IGF-Ⅱ 10 μg后也根据再灌注不同时间(12h、24h、48h、72h、96h)分为5个亚组(每亚组4只).于各时间点处死大鼠,并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每只鼠缺血侧海马皮层NSE含量.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12h和24h 组缺血侧海马皮层NSE 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1),48h 和72h组也有明显下降,但(P<0.05),96h组基本恢复到假手术组水平;脑缺血2h侧脑室内注射IGF-Ⅱ 10μg后再灌注,48h 和72h组与相应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明显上升(P<0.05),96h组基本恢复到假手术组水平.IGF-Ⅱ组NSE含量恢复比同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快,IGF-Ⅱ可能具有减轻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黄精丸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大鼠提前30d灌胃黄精丸(相当生药量2~10g/kg)后,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比较,黄精丸组脑功能受损程度明显改善,脑组织SOD与GSH-Px水平显著升高,MDA、IL-1β、TNF-α水平显著下降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黄精丸对大鼠大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各种炎性因子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丹酚酸A(SAA)对缺血再灌注(I/R)所致急性肾损伤(AKI)大鼠的保护作用,采用健康雄性SD大鼠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假手术、I/R模型、SAA 2.5 mg/kg、5 mg/kg及10 mg/kg组,通过夹闭双侧肾蒂60 min,再灌注24 h造模.24 h后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肾损伤分子-1(KIM-1)水平,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进一步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显示,与I/R模型组相比,SAA明显降低Scr、BUN和尿KIM-1含量,减轻肾小管坏死程度;同时,SAA显著降低血清IL-6和MDA含量,升高血清IL-10含量以及增强血清SOD活性.SAA对I/R所致AKI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其大鼠脑组织不同时间病理学改变情况.方法随机选取66只成年Wistat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3组,对照组(假手术组,n=6)、观察1组(脑缺血组,n=24)、观察2组(脑缺血再灌注组,n=36).采用线栓法制造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手术后HE染色,并分别采用TUNEL法和电镜观察大鼠缺血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情况和细胞凋亡形态的变化.结果大鼠缺血再灌注后0~63 h时其神经功能损伤最为严重,伴随时间的延长逐渐能得到轻微缓解和改善,再灌注24 h后神经功能明显好转,之后再次出现加重的趋势.研究发现:再灌注后神经元会出现凋亡,TUNEL阳性细胞集中在灌注后病灶中心的边缘区域以及皮层区.结论线栓法制备动物脑组织缺血灌注模型能有效用于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后的临床分析,局灶区的神经元以凋亡、坏死为主,其中轻度脑缺血主要以神经凋亡为主,中重度缺血主要以坏死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的保护机制.方法将Wiste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预处理组,复制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预处理组反复3次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后再缺血45min,再灌注2 h,对大鼠血浆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进行检测,同时观察对肝细胞形态学改变的影响.结果预处理组血浆中NO水平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但低于正常对照组,P<0 05,SOD水平亦高于缺血再灌注组,而MDA水平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预处理可通过提高体内NO和SOD水平降低体内自由基的产生而减轻肝损伤.  相似文献   

12.
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观察参附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超微结构和细胞凋亡参数的影响 ,探讨参附注射液拮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使用结扎 /松解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 60min,再灌注 2 4 0min复制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 .Sprague_Dawley(SD)大鼠 40只随机分为 5组 :对照组(Ⅰ组 ,n =8) ,缺血再灌注组(Ⅱ组 ,1 /R组 ,n =8) ,参附组 (Ⅲ组 ,n=8) ,红参组 (Ⅳ组 ,n =8) ,附子组 (Ⅴ组 ,n =8) .Ⅲ、Ⅳ、Ⅴ各治疗组在缺血前 1 0min经静脉分别注射参附注射液 (1 0mg/kg)、红参注射液 (9mg/kg)、附子注射液 (1mg/kg) ,Ⅰ组、Ⅱ组在缺血前 1 0min经静脉注射同等容积生理盐水 .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值 ;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TUNEL法原位标记凋亡心肌细胞 ,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心肌细胞内Bcl_2、Bax蛋白表达 .与Ⅱ组比较 ,Ⅲ、Ⅳ、Ⅴ各治疗组 ,心肌组织MDA明显降低 ,有极显著差异(P <0 .0 1 ) .III组与IV组、V组之间比较 ,MDA降低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SOD活性明显升高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心肌超微结构病变明显改善、减轻 .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Bax蛋白含量显著减少(P <0 .0 1 ) ,Bcl_2蛋白含量显著增多 (P <0 .0 1 ) .参附注射液具有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  相似文献   

13.
黄芪对肠缺血再灌损伤时肠外器官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浣晖 《广西科学》2002,9(3):207-209,213
为了观察黄芪对肠缺血再灌注引起肠外多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用无创伤动脉夹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60min后松夹再灌注,建立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注前30min股静脉注射黄芪(AM)。试验用大鼠126只,体重200-260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on)、肠缺血再灌注手术组(I/R)、生理盐水(NS)处理组、黄芪(AM)处理组和血清TNF测定组。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含量作为肝、肾功能测定指标。结果I/R组大鼠肝、肾功能的生化指标升高,与Con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I/R组大鼠肝、肺、肾组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比Con组显著升高(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Con组显著降低(P<0.01),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TNF)浓度随着灌注时间延长而增加。AM可缓解肠I/R对器官的损伤,减少MDA的生成,增强SOD的清除能力,抑制TNF生成。提示AM对肠I/R引起的多器官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胰岛素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的延迟相保护作用.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雷米普利组(RMP)、胰岛素低剂量组(INSL)和高剂量组(INSH).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大鼠在体心肌I/R模型,Sham组大鼠穿线不结扎.TTC法观察心肌梗死面积,比色法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的活力.结果显示,I/R组心肌梗死面积大于Sham组(P〈0.01),而RMP、INSL和1NSH组心肌梗死面积低于I/R组(P〈0.01);I/R组血清LDH活力高于Sham组(P〈0.01),而RMP和INSL组血清LDH活力均低于L/R组(P〈0.01,P〈0.05);各组血清CK活力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胰岛素预处理对大鼠心肌I/R损伤有延迟相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芬太尼联合东莨菪碱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保护效应.方法 24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即C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F组(芬太尼组)、F+D组(芬太尼+东莨菪碱组).记录缺血前、再灌注即刻、再灌注30 min、再灌注120 min等的心率(HR)、左心室收缩压峰值(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收缩及舒张最大压力变化速率(±dp/dtmax).再灌注120 min后,均取动脉血样3 mL,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血清丙二醛(MDA)浓度、一氧化氮(NO)的浓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液动力学的各组时间节点间的HR和LVEDP无显著差异(P>0.05),LVSP、±dp/dtmaxF组在再灌注30 min、120 min时较C组显著升高(P<0.05),F+D组则显著高于F组(P<0.05).生化指标中F+D组的SOD活力与C组和F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F+D组的MDA浓度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5),F组和F+D组的NO浓度都明显高于C组(P<0.05).各组心律失常严重程度评分,F+D组最低(P<0.05).结论 芬太尼联合东莨菪碱比单纯使用芬太尼预处理具有更好的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We observed changes of intermedin (IMD) and its receptor system mRNA expressed with 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R) injury in the rat and explored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IMD pretreatment on renal injury. In comparison with sham group kidneys, I/R-injured rats had severe pathological changes; renal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was decreased ( 34.8%) and tissue malondialdehyde (MDA) was increased (+34%; both p<0.01); renal IMD content and mRNA levels were decreased by 63.5% and 48.2%, respectively (both p<0.01); and CRLR, RAMP1, and RAMP3 mRNA levels were decreased by 39.5%, 11.2%, and 21.2%, respectively (all p<0.01). After pretreatment with IMD (1.0 and 5.0 nmol/kg) and ADM (5.0 nmol/kg), MDA content was lowered by 49.2%, 37.3%, and 36.9% respectively (all p<0.01) and SOD activity was increased by 37.2%, 22.1%, and 19.7%, respectively (all p<0.01). Thus, renal I/R injury in rat downregulated IMD and its receptor system and pretreatment with IMD attenuated I/R-induced renal 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damage.  相似文献   

17.
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川芎嗪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对Bcl-2蛋白、c-fos蛋白、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保护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治疗组用川芎嗪干预,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川芎嗪干预大鼠脑缺血24h后对Bcl-2蛋白、c-fos蛋白、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24h后,治疗组脑组织Bcl-2蛋白阳性神经元数较模型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c-fos蛋白和Caspase-3蛋白表达阳性神经元数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川芎嗪能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c-fos蛋白和Caspase-3蛋白表达,川芎嗪可能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机制,从而对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