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能较好地符合车辆行驶特征的道路线形指标设计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在参考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交通部现行的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和设计速度为80km/h的公路典型路段的划分方法,对车辆在实际运行环境中的运行速度进行了修正,重新提出了典型路段下运行速度的预测模型,并总结了基于运行速度的公路线形协调性和连续性评价标准.最后,根据鹤大高速杏复段的线形设计数据,对K39到K49路段进行了运行速度的预测及修正,对该路段典型路段的线形协调性予以评价,找出线形协调性不良路段,提出安全性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2.
李进勇 《科技信息》2010,(13):352-353
运用运行速度协调性对互通式立交匝道进行安全性评价是设计阶段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通过运行速度对莱互通式立交匝道进行了安全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匝道线形进行优化调整,并对引起匝道运行速度协调性不良的原因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双车道公路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相关指标取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行速度协调性是评判道路空间几何线形设计的重要指标,而期望速度和加(减)速度又是获得运行速度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我国《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 B05-2004)与IHSDM的运行速度预测结果,对不同期望速度下的预测结果进行欧氏距离检测,确定较合理的期望速度取值范围;对《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中加速度取值参照IHSDM修正,确定更合理的加(减)速度值.结论对指导和改进我国双车道公路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相关指标的选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可进一步有效改善协调性不良路段、特别是气候不良条件下道路交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当前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中运行速度计算和线形评价的不足,探讨利用GIS进行运行速度预测计算的技术路线,从而提高公路线形的评价的科学性.最后利用实际的项目数据,基于GIS进行运行速度的计算单元确定、建模、计算、分析与结果输出,讨论将GIS作为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的基本手段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弥补设计速度理论在公路设计和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由客观条件决定的车辆最高安全行驶速度的物理量--公路车辆行驶临界速度.首先论述了设计速度理论存在的不足,分析了引入临界速度的必要性;研究了临界速度与设计速度的关系,分析了车辆动力性能、道路线形要素、道路关键设计参数对临界速度的影响机理;提出了临界速度由汽车动力性能和道路坡度决定,并受道路平纵线形、超高和视距等条件影响的观点,建立了临界速度的计算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对临界速度的计算方法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6.
针对广梧高速公路河口至平台段施工图设计进行安全性评价.根据《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提出的评价内容,结合项目实际,通过对运行速度协调性及线形设计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合路基、路面、桥梁、隧道、互通立交、交通工程、沿线设施以及服务区的安全性评价,按照“分车道、分车型、分路段”的原则,提出了限速要求,对影响该项目运营安全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评价路段可能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提出了交通工程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藏萍 《科技资讯》2007,(11):33-34
运行速度是在特定路段车辆的实际行使速度,通过对运行速度的预测,得知路段之间的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的协调性好坏,发现路线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为设计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微观仿真软件在公路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公路安全性评价方法从公路线形几何条件、运行车速协调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是静态和局部的评价方法.利用微观交通仿真进行动态全局评价,不仅可以对公路线形实现连续评价,而且可以将驾驶行为、车辆类型比例、交通流量考虑在内,更加综合、全面地对公路安全性进行评价.以重庆长寿至梁平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为例,对提出的新方法与传统方法进行了验证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在路线设计阶段提高线形设计的合理性,将空间曲率作为公路线形连续性的评价标准,采用VS开发工具及C#开发语言对Civil 3D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以空间曲率为指标的评价模型,形成了针对线形连续性的公路线形评价程序,该程序可以作为扩展工具在Civil 3D中运行,并利用该程序对位于黑龙江省的骆驼砬子至庆有屯公路进行了线形连续性评价检验.结果 表明,本文开发的公路线形连续性评价程序能够快速计算空间曲率,并对线形安全性做出评价,可为公路项目线形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夏凯 《科技信息》2013,(6):410-410
在公路路线设计中,线形的协调性经常被设计人员所忽视,设计计算时生搬硬套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设计出的路线虽然满足路线设计规范,但实施后经常出现"死亡路段"、"魔鬼路段"等现象,究其原因是路线设计中的线形协调性处理不好所造成的。本文采用运行车速及包括时间在内的四维空间连续曲线的设计理论对路线线形的协调性设计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隧道进出口行车安全性,通过对隧道进出口车辆运行速度变化特征及线形过渡的分析,构建反映平纵组合特征的隧道进出口线形综合描述模型;以运行速度差为线形安全性评价指标,提出安全性评价标准;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线形过渡综合指标与运行速度差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隧道进出口运行速度差与隧道线形过渡技术指标及前一个断面运行速度均相关。建议在隧道进出口线形设计中,根据设计车速的不同,参考线形过渡技术指标建议值进行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12.
党枭飞 《科技资讯》2009,(20):37-39,41
分析了采用设计速度作为传统公路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利用运行速度来研究和解决道路线形问题的优点。并对连霍国道主干线(GZ45)徐古高速公路屯沟湾-安门段初步设计成果进行总体的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13.
以某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通过借助公路安全性评价手段,对该项目全线设计方案和成果进行运行速度的测算和分析,旨在通过测算和分析实际运行速度的变化,对设计中平纵横线形、安全视距等技术指标进行安全性分析和评价,提出调整或改善路线平纵横设计的意见和方法,并为公路沿线安全设施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既有线形一致性评价方法未考虑连续长大下坡道路特性的问题,利用10个高速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的95个特征断面运行速度观测数据,分析了大货车运行速度与坡长、平均纵坡和曲率的关系,建立了大货车运行速度与车辆驶离连续长大下坡起点的距离、车辆至连续长大下坡起点的平均纵坡的关系模型,提出了基于大货车运行速度的连续长大下坡路段线形一致性评价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反映了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大货车的运行速度特征,可为高速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路线安全设计和线形一致性分析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可靠度理论在道路安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雪力 《科技信息》2011,(24):I0108-I0109
随着机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公众的目光越来越关注于道路交通的安全性,然而,交通事故是道路交通不可避免的伴生物,从而道路线形设计安全评价的研究变得至关重要,针对道路安全研究的现状,提出将普遍使用于结构工程学中的可靠度理论思想应用在道路路线设计安全性分析中,从而来选择合适指标值,降低工程造价,提高道路安全性和整个公路线形设计的协调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的增加,公路设计人员的实践经验逐年积累,意识到仅依靠计算行车速度的设计方法已不能真实反映我国公路交通的实际运行特性,无法保证线形标准的一致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引进了基于运行速度的路线设计理念,旨在减少路段间的运行速度差,实现路线的均衡设计。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立交桥出口匝道的行车安全性,以模拟驾驶实验为手段,利用Uc-win/Road软件构建出口匝道三维道路场景模型,对7名驾驶员在三维道路上进行模拟驾驶行车数据采集。把采集的行车速度、横向加速度、纵向加速度等参数进行运行特性分析。运用速度一致性原理对出口匝道特征点运行速度值进行分析,发现|ΔV85|大部分小于10km/h,出口匝道线形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同时运用加速度变化率法对出口匝道进行安全性分析,得到出口匝道特征点横向加速度变化率在安全性与舒适性 αh≤0.6m/s3的要求内。最终为立交桥出口匝道安全性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公路线形设计中的可能速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可能速度的定义,在初定路线平、纵面各项技术指标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汽车动力性能建立了可能速度预测模型,用于检验、评价和控制技术指标和线形设计,达到线形协调和运行安全的目的.通过分别建立横向、轴向和竖向的加速度模型,以及相应的加速度指标模型,最后在3种模型的基础上分别计算得到横向、轴向和竖向允许速度,在3种速度中取最小值作为预测的可能速度.这为计算可能速度提供了实现手段,也为利用可能速度进行线形一致性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陈雪辉  邓伟彬 《科技信息》2007,(28):264-265
从驾驶员的心理角度出发,研究了道路线形设计对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影响,并从道路的线形方面(直线、曲线、线形组合)、视距方面及道路景观的协调性方面阐述了公路线形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了不合理的道路线形设计造成交通事故的过程,并对道路设计中易忽视的细节作出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目前的道路设计一般都是以设计速度作为主要的控制依据来确定各线形指标的大小,然而仅仅把设计速度当作控制依据是以车为本的,无法保证速度的均衡性与连续性.以运行速度代替设计速度是一种动态的设计思路,初步拟定线形指标后,通过特定模型预测各路段的运行速度.本文采用VISSIM软件对运行速度进行采集修正,找出设计中的安全隐患,对道路进行设计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