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高原训练既有一定程度的缺氧刺激,又可以保持平原的训练强度.使得运动员得到足够的强度刺激的同时,又避免了传统高原训练中的运动能力退化的问题,对运动成绩的提高将是非常有利的.本文就如何科学地利用亚高原独特的环境进行训练,提高运动员成绩进行了研究.在综合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对甘肃省马拉松运动员亚高原训练期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测并做了比较分析,通过对亚高原训练期间及其后续平原训练期间的生理生化指标和运动能力的变化,探讨了亚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和亚高原训练的特点及规律.以期为亚高原训练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综述了传统高原训练、亚高原训练、几种模拟低氧训练模式的概念、内容安排、优点,应用以及对机体机能的影响,指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各种训练模式进行了比较,希望能为科学地进行运动训练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针对人们对高原训练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一些认识误区进行训练学解析,以期人们对高原训练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和理解,对今后从事高原训练方面的研究提供某些忠告和建议.即高原训练一定要注重运动员的个体化差异,因为不同运动员在高原上对高原缺氧的适应能力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而这种个体差异直接决定了高原训练的效果,要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制定个体化训练方案、合理地安排高原训练才是取得良好训练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综述传统高原训练、亚高原训练、模拟低氧训练模式的概念、内容安排、优点、应用以及对机体机能的影响,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各种训练模式从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希望能为科学的进行运动训练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以国家赛艇队女子双桨组8名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记录高原训练中每日训练负荷,测量两次高原训练前后有氧运动能力的变化及循环血红蛋白、铁蛋白和皮质醇浓度,用以比较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奥运会年两次高原训练负荷特征及有氧运动能力变化.结果发现:1)两次高原训练的训练量相近,均以水上训练为主,低强度有氧耐力训练占比95%以上;无氧阈及以上强度的训练第一次高原训练约占1%,而第二次高原训练增加至3.6%.2)第一次高原训练后多级递增负荷测试同级强度下即刻心率均升高,而第二次高原训练后均下降;第一次高原训练后仅250 W功率对应的即刻血乳酸浓度降低,但第二次高原训练后血乳酸浓度均下降,且组间150 W和200 W功率对应的即刻血乳酸浓度的变化存在显著差异.3)第一次高原训练后循环血Hgb、Fer均升高,Fer显著升高,但第二次高原后Hgb、Fer均下降,Hgb显著下降,组间Hgb、Fer的变化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以低强度有氧训练为主的两次高原训练相比较,无氧阈及以上强度训练占比更高的第二次高原训练后有氧运动能力得到了更大幅度改善,并伴随有循环血血红蛋白和铁蛋白浓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6.
李晓兰  连玉龙 《科技信息》2011,(14):I0280-I0281
高原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目前,高原训练仍是目前体育科研中的一大研究热点,已得到国内外体育界的普遍重视,并建立了一些新的训练手段及模拟训练方法,同时高原训练的方法也不断改进,参与高原训练的项目已由原来的一些主要耐力运动项目,发展到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奥运会项目。各国的训练实践也证明,高原训练是发展有氧耐力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因此,本文通过观察高原训练提高运动成绩的同时,观察平原-高原-平原这种交叉训练对机体血液红细胞的影响,旨在探索高原训练提高运动成绩的可能机制,为科学的进行高原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对比法,从概念、原理、内容安排、优缺点、应用等方面,对当今国际主要的模拟高原训练法与传统高原训练法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问题并予以展望,旨在完善高原训练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机体生理潜能,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8.
刘信 《科技信息》2011,(10):I0256-I0256,I0258
从高原训练50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它起源于国外,并且在国际上发展得很好,好些国家运动成绩的取得都受益于高原训练。其实到目前为止国内外体育训练工作者几乎一致认为:高原训练完全能作为提高体能类项目运动能力的重要辅助训练手段,国际体育科研也将它作为热点研究,纵观我国高原训练的发展历程,采用了高原训练手段训练的项目倒是30项有余,高原训练基地也建立17个之多,但是我国在高原训练的所获成绩却不怎么理想,本文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关于自然地理环境与高原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类比法等,探讨了自然地理环境与高原训练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高原地理环境可以促使人体多项生理指标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世居高原人比平原人具有更好的耐力素质及可以适应更高的海拔高度;②目前国内外大约90个高原训练基地分布在四大洲的27个国家或地区,平均纬度为33 78°,平均海拔高度为2125 38m,在高原训练中应更多地选择低纬度高海拔地域;③在选择和进行高原训练时,应充分考虑运动专项、个体差异和训练目的,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的海拔高度和训练基地.  相似文献   

10.
赖成婷 《科技信息》2010,(28):I0264-I0265
游泳是开展高原训练较早的一个项目,本文对游泳高原训练的监控做综述。结果发现,游泳高原训练的监控在运动负荷及运动强度等方面已经发展的比较系统化,但在训练后恢复及营养方面的研究目前不多,而这两方面对于高原训练的效果及运动员都很重要,关系到高原训练的成功与否,今后需在这两方面多做研究,以便更好地进行游泳高原训练的监控,最终达到高原训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张薇  张鸽 《甘肃科技纵横》2008,37(3):188-189
高原训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过程中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人们在进行高原训练时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是不同的运动项目,其选择的海拔高度,训练周期、量与强度、时间、滞留天数以及下山参赛时间、调控等等也有很大差异。本文就船艇运动项目的特点、高原训练的指导思想及高原训练的监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许丽存 《科技信息》2012,(17):168+172-168,172
高原训练作为一种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手段,目前在很多运动项目进行了尝试。针对中长跑项目的特点、高原训练高原高度的选择、高原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身体机能生理和生化指标的评定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高原训练和其他事物一样,具有正反两面的双重性。高原训练对中长跑运动既有好的一方面,也有不好的一面,通过研究找出高原训练对中长跑的利与弊,以便在应用中更加有意识地开拓其积极的正面作用,要想方设法缩小其消极的负面影响,提高我国中长跑运动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3.
浅谈高原训练对自行车运动员有氧能力和耐力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锦华 《科技资讯》2006,(24):182-182
1.前言 高原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国内外训练工作者在本世纪60年代就开始注意到,生活在高原地区的运动员具有较高的耐久力,因此高原训练得到国内外体育界的普遍重视。高原训练的方法也不断改进,并建立了一些新的训练手段及模拟训练方法(高住低练训练法、间歇性低氧训练、低压氧仓训练、呼吸低氧混合气体、模拟高原训练场馆、可调氧分压式睡仓等)。高原训练对机体产生的生理反应是极复杂的,并且存在着不同的适应规律和机制。自行车运动是典型的周期性耐力、速度耐力项目,通过高原低氧环境的高强度大负荷刺激,改善运动员的氧转运机制和肌细胞对氧的摄取利用能力,以达到提高有氧能力的目的。高原训练的优越性使欧美亚澳各国的公路自行车选手受益匪浅。贾维斯认为,高原训练是获取成绩的合理途径。据统计,我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自行车运动员最近5年间进行了18次高原训练,平均每年3次以上。研究证明,高原训练能促进耐力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和(或)最大摄氧量的提高,其主要途径就是改善氧转运机制和肌细胞对氧的摄取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游泳运动员赛前高原训练的阶段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训练作为一种提高运动员成绩的手段和方法,目前在很多项目中进行了尝试。为了探讨高原训练的实效性,以3个阶段完成了1次高原训练。高原训练划分及要求:第一阶段以大运动量的低有氧耐力训练为主,要求血乳酸控制在3-4mmol/L;第二阶段以无氧阈训练为主,要求血乳酸控制在4-6mmol/L;第三阶段以血乳酸耐受能力训练为主,要求血乳酸控制在8-12mmol/L。在高原训练3周后的比赛中,3名运动员提高了个人最好成绩,2名运动员接近个人最好成绩,证明此次高原训练较好地利用了高原效应,防止了缺氧引起的过度疲劳,在短期内使运动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5.
王海滨  孙海涛  邱慧娟 《甘肃科技》2007,23(12):110-113
高原训练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已取得了较大进展,积累了许多科学数据和实践经验,初步发现了高原训练的一些基本规律及存在问题,但由于高原训练涉及的因素和环节较多,每个环节的不同变化都可能影响高原训练的效果。文章论述了高原训练对机体生理生化的影响及营养恢复,为教练员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以便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6.
高原训练是当前运动训练中的一个热点。与平原训练相比,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从高原训练的生理学基础入手,分析了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时所要承受的来自两个方面的缺氧刺激和运动技能提高的理论基础。根据高原的地理分类法与运动训练的关系,从海拔高度、气温、太阳辐射等对人体的影响方面,分析了平原地区运动员和世居高原的运动员的高原训练特点,探讨不同居住地区运动员高原训练的适宜海拔高度,为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关于体能性项目运动员高原训练中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高原训练内涵,分析了高原训练对于体能类运动员有可能造成的有利及不利训练后果,在此基础上,剖析了体能类运动员高原训练进行高原训练需要注重四方面问题,即:所上高原的高度选择、高原训练持续时间、高原训练负荷安排和相邻两次高原训练间的时间间隔。  相似文献   

18.
中长跑运动成绩结构中,适宜的运动量是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本文认为,在高原进行中长跑训练,由于受低氧环境的影响,合理地控制运动量尤为重要。因而,必须根据受训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以及运动员不同的生理特点和运动机能水平,合理控制运动量,才能提高训练成绩。此外,在训练过程中还要注意技术、战术及心理和意志品质方面的培养,使高原中长跑训练在合理地控制科学地安排下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原训练的不断发展,国际、国内体育界专家及科研工作者对高原训练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探索,总结出了高原训练的一整套可行的经验,使高原训练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高原训练对女子中长跑运动员赛前训练时间的控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还有待于去研究、探讨、实践.就女子中长跑赛前进行高原训练控制时间的最佳程度,提出笔者的看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对久居或世居高原中长跑和马拉松运动员高原训练的最佳海拔高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久居或世居高原中长跑和马拉松运动员应当选择至少高于久居地或世居地342m作为训练地,其升高幅度为久居地或世居地的19.93%,所选择的训练地至少使运动员的相对最大摄氧量下降1.594 93 mL/kg.min,即比久居地或世居地下降2.75%,这为高原训练选择训练地点的方法学指标标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