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从种群结构、繁殖、种群动态、食物选择、密度、空间利用以及行为和活动规律等方面,对国外野兔的种群生态研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鲌亚科鱼类在我国有较广泛的分布,但有关其种群遗传学研究的报道相对较少.本文从鲌亚科鱼类在我国的地理分布、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重点阐述鲌亚科鱼类种群遗传多样性、种群遗传结构、种群间系统发育关系、群体历史动态和谱系地理格局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概括遗传多样性研究在鲌亚科鱼类分子育种、种质鉴定等方面的应用.以期进一步促进我国鲌亚科鱼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提高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和评估,加快优良种质的培育,实现鲌亚科鱼类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在广州地区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 fasciatus自然种群每年有2个密度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1月到5月,最高密度在3月到5月中,第二个高峰出现在11月到12月。本文分析了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大气压等物理环境因素对各早态数量动态的影响。结果结果,上述各因素对种群动态起综合性影响,但不同因素作用的强度不同,即使是同一因素在不同时期影响的强度也有差异。在1月到4月,各种态的密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5月以后,随着温度增加下下降,以1月到6月收集的种群动态的资料与温度进行相关分析,有的年份呈正关,有的年份呈负相关,在7月到12月,种群的密度随温度下降而增加,呈显著负相关,不同季节收集的卵的孵化率无明显差异。降雨量对幼虫、蛹的密度有明显影响,呈负相关,降雨对成虫数量呈负相关影响,但未达显著水平,降雨对卵块数量影响不明显,成虫的数量与大气压成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家蝇种群疯长潜势及其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介了生物种群疯长的内涵,分析了家蝇的疯长潜势及长条件,并就人工保障条件下开发家蝇的疯长潜势及利用其疯长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推导得知,在种群在限定空间Δ内,若以质量密度ρ为生存限量,则以质量密度ρ占满整个Δ的速度为:τ=lnΔ+lnρ-lnm0)/r。此公式在控制湖泊水变,近海赤潮及农业重大病虫害发生的预测预报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矮岩羊种群的生态学资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路线调查方法分别于1998年7-8月和2000年7-8月对巴塘县的矮岩羊(Pseudois schaeferi)种群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矮岩羊的种群数量下降很快,目前主要栖息在巴塘县的竹笆笼到苏阿龙一带河谷及支流两侧陡峭的、难以攀越的悬崖绝壁上的岩壁草丛环境中,面积大约200km^2的范围内,数量大约在141只左右,活动群体的大小为2-10只,种群平均密度为0.705只/km^2,矮岩羊生性胆小,易受惊吓,休息时喜欢用前脚刨地,约占休息时间的1/3。森林面积的锐减,人为猎杀,过渡放牧是影响矮岩羊种群数量和生存环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任何渔业的重要生物特征是鱼类种群的变动。经典的鱼类种群动态以稳定的种群行为为基础的。作者阐述了鱼类种群的行为,并划分为三种类型:(1)稳定型:种群在较稳定产量上维持较长时间(反适应系数0.02)。(2)周期型:种群表现出周期性的高产量(反应系数0.22)。(3)不稳定型:种群产生高产量后无可挽回地崩溃了(反应系数0.3)。在环境变化较大时,白色噪音水平(变动系数)增加至35%,稳定型种群变为不稳定  相似文献   

7.
裸沙生境中沙米异质种群的时空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米种群的大小、密度和裸沙斑块占有率动态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年度间变化中,沙米种群大小的持续性随种群的大小变化而变化,范围在24%~53%之间;种群密度的持续性随密度稠密的变化,在63%~79%之间波动.在季节变化中,沙米种群大小在150~200之间时,持续性最高,为45%;种群密度在20~25之间持续性最高,为79%.同时,不同时间尺度的分析显示,沙米种群密度持续性最高,种群占有裸沙生境的持续性次之,种群大小持续性最低.此外,Mandelbrot的间隙度分析法揭示了沙米种群格局不仅依赖于调查区域的尺度大小,而且还依赖于分析尺度;在大尺度上呈离散分布,在小尺度上趋向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8.
冶勒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种群密度调查及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4 ~1995 年对相岭山系的冕宁冶勒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种群进行了野外生态研究,以粪团作为间接指标,使用样带法、逆向截线法和传统的方法,对大熊猫种群密度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大熊猫的种群密度为0 .032 5 只/km 2 。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大熊猫的保护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鱼类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粒体基因组(mitochondrial genome DNA,mtDNA)具有严格的母系遗传且能进行自我复制,并且在世代传递过程中不易发生重组、进化速率较快等优点.因此mtDNA广泛应用于系统进化、种群遗传、适应性进化等领域中.本文对鱼类mtDNA研究做了详细阐述,系统总结了近年来鱼类mtDNA结构与特征、线粒体的起源与演化、种群遗传、适应性进化、鱼类条形码物种识别等研究进展,以期对相关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植物种群—3/2幂自疏定律假设的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外大量研究报道的综合分析,详细阐述了-3/2幂自疏定律假设的概念,表达式,发展及存在的问题,旨在澄清对植物种群-3/2幂自疏定律假设的认识,推动我国植物种群密度制约机制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阅读文献了解各类重金属在联合作用情况下对水生生物产生的毒性效应并讨论了联合毒性的作用机制.研究了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对水生生物的敏感性影响,介绍了联合毒性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总结了包括蚤类、鱼类等常见水生生物的收集与培养、联合毒性实验的具体步骤与结果讨论,对联合毒性的两种基本模型原理与预测结果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水...  相似文献   

12.
1,4-二硝基苯对藻型塘微宇宙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室内微宇宙(V=40L)中,实验研究了1,4-二硝基苯(1,4-DNB)对模型池塘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在1,4-DNB质量浓度为0.1,0.2,0.4,0.8mg/L下,6d左右,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细菌总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与破坏,浮游动植物数量明显降低,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细菌总数有降低趋势。同时,群落产氧量减少,呼吸量增加,Pg/R比值明显下降,1,4-DNB浓度越高,群落代谢变化幅度越大,但26d以后,明显好转。实验结果表明,生态系统微宇宙模型是评价环境整体生态效应的一种有效途径,为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烟碱类农药在水体中残留情况及对水生生物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重点对水生脊椎类动物(鱼类、两栖类)及非脊椎类动物(蜉蝣、大型蚤)的急性和慢性毒性,及通过生物群落、食物链因素对鱼类种群层面的间接影响研究进行了总结,认为烟碱类农药对于水生脊椎类生物的急性毒性远小于非脊椎类生物,同时在低浓度下其对水生生物具有长期的慢性毒性和影响。通过对已有研究数据的分析,讨论了烟碱类农药在风险评价过程中的间接影响效应,指出通过食物链富集及传递作用,烟碱类农药对于非靶标生物的群落和种群数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个ASAR图像中养殖地目标自动提取的方法.首先,针对雷达遥感图像中养殖地目标的ASAR数据特征,采用改进的模糊聚类算法FFCM分割ASAR遥感图像,分离出海洋与陆地;然后依据养殖地的纹理形态特征,并利用其空间关系知识,从海洋区域中提取出养殖地.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提取ASAR遥感图像中的养殖地.  相似文献   

15.
甲壳类水产动物是我国水产养殖中重要的水产经济种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甲壳类动物生长呈现一种非连续的梯形增长,每经过一次成功蜕壳体重会明显增加,而蜕壳失败往往导致死亡,给水产养殖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从营养与环境的角度综述近几年甲壳类水产动物蜕壳的研究现状,为甲壳类水产动物饲料开发与健康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水文脉冲影响着湖泊水生态系统,人工调水工程引起的水文脉冲使这种影响更加复杂. 本研究分别调研了南四湖在非调水期和调水期内的浮游植物和大型底栖动物以及相应的水质和底泥中的重金属,分析了调水引起的水文脉冲影响下浮游植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变化特征. 结果显示:在一个脉冲周期内,调水期的浮游植物总密度减小,群落中蓝藻门占比下降,而绿藻门和硅藻门占比增加,优势种更替剧烈,这些变化更多的是由脉冲式调水引起的水质改变和季节变化引起的温度差异共同导致的. 南四湖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主要包括软体动物、水生昆虫类和水生寡毛类,且由软体动物主导. 一个脉冲周期内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稳定,优势种更替较弱,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较小. 对比南水北调工程实施之前的结果,南四湖中浮游植物群落年内变化更明显,且物种多样性整体下降.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随着水质的优化和底泥中重金属分布的改变,逐渐由小体型的水生昆虫主导变为由大体型的软体动物主导. 这些结果表明调水引起的水文脉冲对浮游植物的影响在短期和长期均有明显体现,对大型底栖动物更多的体现在长期累积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三丁基锡(TBT)对水生生物的毒理学效应,认为主要表现在干扰海产腹足类的内分泌而诱导性畸变现象的产生,抑制微藻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破坏水生动物超氧化物歧化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等蛋白质的活性,对软体动物的DNA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探讨了TBT的降解、伤害作用机制及研究前景等.  相似文献   

18.
者重阐述丁生物技术在水产生物优良品种选育,水生生物种质资源鉴定、保存与利用,水产养殖生物病害防治与快速诊断及新型饲料造白源与促生长饲料添加剂的研制与开发等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性比,饲料和密度因子对福寿螺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性比、饲料和投放密度三因子对福寿螺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饲养雌螺、投喂混合饲料(满江红或紫贝浮萍加麸)和每亩投放10万幼螺的组合最好。还讨论了水生植物作为福寿螺饲料的优点和实现福寿螺单性生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on the generation of the problems of endocrine disrupting pesticides (EDPs) in aquatic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of EDPs, adverse effects and their effect mechanism of EDPs on human and wildlife, the transportation and degradation pathways of EDPs in water and analysis methods of EDPs in water were reviewed. The importance of EDPs in water should be attached to adverse effects on wildlife and human health. It was advised to establish research programs on EDPs in aquatic environment especially in water supply sour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