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储修月 《科技信息》2007,(35):204-204,222
公共标示语是指给公众在公众场合看的文字语言,又称公示语。与公示语意义相近的语汇包括"标志语"、"标识语"、"标示公示语"、"标语"等。近年来,我国逐渐掀起研究公示语的热潮。众多专家、学者发表多篇文章从各个角度阐述公示语翻译的特点、问题及解决方法。本文拟从翻译原则角度谈谈公示语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旅行理论看文学作品在翻译中的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作品的翻译是从初始环境出发、经历了时空和语境的压力、并由于接受了语文化的接纳或抵抗而得到新生的旅行,包括出发、旅程和到达三个步骤,而这三个步骤又可以分别与翻译中对文本的选择、从原文本到译文的转变以及译文在接受语文化中的接受情况进行类比。这是对传统的翻译理论的一次挑战。  相似文献   

3.
直译和意译历来是英汉翻译中的两大基本倾向。一般来说,源语文章能否直译或意译成目的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源语文章的文体,这两种翻译方法在实际应用时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两者之间相互关系又彼此差异,本文所探讨的是:"直译"与"意译"两种翻译方法所使用的语境和语域,以及它们所使用的不同背景和常出现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语用学对比研究的理论成果对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应用价值.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运用语用学理论涉及到的理解问题和重构问题、语用和文化因素在译文中的处理方法、原作语用意义的传达在译作中的得失等问题都是十分重要的.翻译的主要目的是追求"信",但达到"信"的手段不必追求千篇一律,决定翻译手段和策略的最主要参照标准应当是译者对译文读者的接受环境和译入语语言文化环境的正确评估与认识,以及对源语和译入语之间差异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文学翻译中的"第三类语言"指的是在文学翻译中,译者所采用的一种介于源语和译语之间独特的翻译语言。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再拘泥于规范化的语言来重新表达原作的意义和内容,而是通过对译语的革新来尽可能传达原作所体现的语言文化差异性。本文试图通过《围城》英译本的实例,来探讨文学翻译中的"第三类语言"。  相似文献   

6.
文化预设及其翻译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预设是沉积于源语及源语读者心中的文化因素,是指导原语读者世界观、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的基本准则,这无疑是翻译实践中的一大障碍。本文对文化预设的含义、特点和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结论:对于源语与目的语的不同的文化预设,译者要采取各种翻译策略以求在译文中最大限度地重构源语文化预设,帮助目的语读者消除阅读中出现的意义真空,建立语义连贯,达到跨文化沟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王蓓 《科技咨询导报》2010,(8):235-235,237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忠实地重现出来。所以在翻译过程中,遵循怎样的原则才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本文简述了翻译的原则,以便使译文更加符合原文的意义,尽量做到译文和原文的对等。  相似文献   

8.
文化移情对有着两次交际过程的翻译有重要意义.文化移情能促使译者或目的语读者通过源语文化的框架和利用源语文化的感知去解读源语文本或译本,从而使译本更准确地表达源语文本,读者所得反应更接近源语文本读者的反应.移情还能使译者设身处地地为潜在的读者着想,从而确保读者能够正确解读译本,使翻译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陌生化翻译的过程中,语言形意之间的张力是陌生化语言的根本问题,主要体现于字词和语篇两个层面。类比的翻译策略是遇到形意张力加大语篇时所采用的动态、辩证的处理方法,通过类比使得陌生化形式得以显现,通过陌生化手法的"变"寻求陌生化意图的"不变"。字词层面的类比是译者通过灵活运用现有构词规则,仿造源语的形式特征,创造出现有词汇中不存在的词语;语篇层面的类比是译者通过陌生化手法及互文张力结构获得与源语语篇的相似性,依据译语符号的本土文化特性对语篇体系进行调整。类比翻译策略的提出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陌生化语言的翻译方法和文学翻译活动本身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黄宇杰 《科技咨询导报》2009,(1):229-229,231
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其长久发展的独特魅力,诗歌就是这一文化的集中体现。如何处理好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直接影响翻译的质量和效果。诗歌翻译就是一座桥梁,中西不同的文化就是两个岸,桥梁应尽力稳固地连接着两个迥异的岸。而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也必将更好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交融。只要译作能够生动、全面地再现源语作品并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处理文化差异的方法就是合理的、恰当的,且值得在文学翻译领域内宣传和传播。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出站端自行车接驳特征,定量描述出站端潜在自行车接驳分担率转移规律,以日本东京都为例,选取570个车站进行调查,总结不同区域自行车接驳分担率变化规律,得出其与车站密度、设施配置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筛选出30组车站-交通小区对调查其接驳距离、步行及公交接驳时间、费用等,探讨接驳距离、步行与公交接驳时间差、公交在车时间比对出站端潜在自行车接驳分担率转移的影响,通过多元非线性拟合,建立出站端潜在自行车接驳分担率转移模型并验证.  相似文献   

12.
含有分车种禁行路段网络的交通平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决交通平衡分析理论的一个难点问题即如何把车种禁行管理信息融入到交通平衡分析中来,通过定义路网出行子图空间,提出了基于路网出行子图空间上的W ardrop平衡原理并建立了相应的交通平衡分析模型.通过实例阐释了含有分车种禁行路段路网平衡交通流从W ar-drop平衡状态到出行子图空间上的W ardrop平衡状态演变的条件及演变的过程,可以看出,出行子图空间上的W ardrop平衡是比W ardrop平衡外延更广的一个概念,该方法有利于分析含有局部限制条件下交通行为的本质特征,有助于交通优化管理方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客运价在客运市场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广东省客运站的广州-东莞运线为例,介绍了LOGIT模型在评估乘客选择直达快车和普通班车分担率时的使用情况,并在多条客运路线上,通过对LOGIT模型计算评估所结果和实际情况相比较,确定了LOGIT模型在评估客运需求预测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西游补》是《西游记》续书中最为成功的一部,它的内容奇幻,寓意深刻。《西游补》对《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唐僧形象进行了颠覆和重构,使他们具有了不同于《西游记》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西游补》紧紧围绕"悟通大道,必先空破情根"的佛学框架来安排故事情节,却没有宣扬佛教灭情明理的观念,而是表现出对于现实社会和现实人生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15.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的遗著。剧中备受创伤的泰龙一家总是在彼此抱怨、互相争吵又追悔莫及。他们对过去无法释怀,更借此逃避残酷的现实。逃避主义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人生之旅是悲剧性的——从希望走向绝望。剧中的象征起到了揭示主题的重要作用,更暴露出人物内心的矛盾与彷徨。该剧亦传达出剧作家对人生及命运的叩问。这部经典给现代人新的教益:在大半个世纪后的今天,现代人面临更多更大的困境,更应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命运抗争,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6.
基于乘客状态的电梯群控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乘客状态的电梯群控策略.该群控策略指出一次乘梯活动是指乘客的状态由就绪状态到完成状态的完整连续过程.结合目的层预约概念,能提前获得乘客的目的层信息.这样,群控策略能为每个乘客指定最优乘坐电梯号,缩短了乘客的候梯时间和乘梯时间.乘客在乘梯活动中被分成4个状态,通过乘客状态来跟踪乘客行为.同时设计了4个工作队列,以方便派梯中心对乘客的管理.仿真实验证明该群控策略可得到很好的效果.采用群控的电梯系统与未采用群控的电梯系统相比,在效率和耗能上均有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美国语言学家Lakoff和英国哲学家Johnson将隐喻研究提升到了概念和认知层次,并指出"隐喻无处不在","隐喻是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就职演说中将"历程"隐喻与美国的发展前途紧密结合,赢得了支持,振奋了民心。"历程"隐喻在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应用和作用,对英语口语教学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敏 《科技信息》2007,(24):450-453
This paper is devoted to the discussion of Joseph Conrad's novel,Lord Jim,based on Jungian psychological theory of the collective conscious and archetype and views the hero's Jim's journey from sea to forest as a metaphor of inner quest.The archetypal approach to this novel will help illuminate the "Jim-myth" as a microcosmic window to the macrocosmic view of modern man's isolation and introspection in search of individual identity.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瑞典VTI交通模拟模型研究两车道公路上超车视距对行车速度的影响,提出了部分结果.结果表明视距和超车密度(超车次/公里·小时)、超车密度和行车速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研究结果可用于评价两车道公路的服务水平及检验和建立二车道公路的几何设计标准.最后建议超车视距应在两车道公路规划和设计中作为一条基本的考虑因素.超车道、爬坡车道和铺砌路肩由于能提供良好视距,因此都是新建和改建道路时应考虑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A novel robot navigation algorithm with global path generation capability is presented. Local minimum is a most intractable but is an encountered frequently problem in potential field based robot navigation.Through appointing appropriately some virtual local targets on the journey, it can be solved effectively. The key concept employed in this algorithm are the rules that govern when and how to appoint these virtual local targets. When the robot finds itself in danger of local minimum, a virtual local target is appointed to replace the global goal temporarily according to the rules. After the virtual target is reached, the robot continues on its journey by heading towards the global goal. The algorithm prevents the robot from running into local minima anymor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it is very effective in complex obstacle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