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人口结构不仅是民族内部结构运行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民族关系存在的基本载体之一,对民族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民族人口数量、分布、结构、教育等因素的变化,将引起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等其它结构发生变化,最终影响到民族关系。反过来,民族关系的融洽与否,也影响着民族人口结构的变化。本文在分析影响民族关系人口学因素的基础上,试图想通过优化各个民族人口结构,促进民族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努力构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民族个性的综合体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神升华,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反映着一个民族的价值传统、意志特征和思想感情。中东大国伊朗,古称波斯,其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塑造了波斯不屈的民族性格,执着的宗教信仰成就了伊朗人的坚毅、顽强与宽容,重新崛起的民族精神从未消弭,这已成为凝聚伊朗民族力量的强大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3.
元、明、清三朝是武陵民族走廊民族格局的最后形成时期,由于中原统治者实行“汉不入峒,蛮不出境”的政策,居住在武陵民族走廊的土、苗、瑶、侗等各民族相对固定下来。这一时期,因为军事、政治上的原因,蒙古、白、维吾尔等族也相继迁入这一地区,民族分布格局更为复杂。改土归流后,民族分布格局又一次发生变化.一是区域内苗、土、侗等民族迁徙流动,有的世居民族被强制性外迁;二是汉人大量迁入,民族格局再次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民族心理学在心理学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心理学科创始人冯特将心理学分为两个方面,即个体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关注的是特定条件下民族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包含特定民族个体的心理特征,特定民族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民族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和谐与社会发展更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当前,中国民族心理学研究范围已扩大到国内56个民族,从事民族心理学研究、教学的学者分布全国各地。民族心理学研究者们结合身处的地域和社会文化特点,进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心理学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韦伯在赫尔德和特赖奇克的思想基础上,把民族国家看作实现民族存续、保障民族永久性权力政治利益的世俗组织,提出制定民族国家政策的民族性、政治成熟与合法性法则,并基于德意志的现世提出民族国家政策落实的策略,即防范异族对德意志民族性的侵蚀,实现国家内政外交政策的成熟和保障德意志民族国家领袖的直接选举等。  相似文献   

6.
民族特需品的生产和贸易是民族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民族特需品的生产不仅满足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特殊需要,而且繁荣了民族地区市场,成为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渠道。进一步加快民族特需品数字化的步伐,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综合国力增强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但是,由于民族地区推进信息化和发展信息产业的基础条件较差,发展速度较慢,发展层次较低,民族特需品的数字化仍处在起步阶段,因此,必须要有超常规的强有力的措施来推进民族特需品的数字化。本文在分析民族特需品数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论述了民族特需品实现数字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是人文旅游资源的主要内容,它与传播民族传统文化、开展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增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进步、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等有着直接而密不可分的关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以其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绚丽多姿的文化内涵形成高品位、高质量的旅游产品,满足国内外广大游客的消费愿望。因此,需加快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保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如何处理好民族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人口流动及民族多样化的趋势决定了城市民族关系正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的考验。本文将针对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从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方面探讨城市民族工作的开展,促进民族间的团结,巩固民族间的凝聚力,使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更好的推进和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是村寨发展旅游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显著的正外部性特征。根据“开发者付费,受益者补偿,破坏者赔偿”的原则,对村寨民族文化进行补偿是有效利用资源、秉持公平正义原则、合理分配利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遵循。探究民族文化补偿的理论支撑是实施民族文化补偿机制的基础,运用供求理论论证民族文化补偿的必要性,构建民族文化供需博弈模型,探讨民族文化补偿缺失的根源,填补民族文化补偿机制理论缺失,为民族文化产权的确立和民族文化补偿立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东乡族是甘肃的特有民族之一,其人口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主要居住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内.其余则散居在兰州、新疆、宁夏和青海等地。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东乡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民族文化。与当地落后的学校教育相比,东乡族的民族文化相对占据优势地位。在东乡教育的发展中,其民族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选择了文化中的宗教、性别、早婚习俗三个因素来分析与教育的关系。东乡族是我国人口中受教育水平较低的一个民族。在大力发展民族教育过程中,民族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论文就民族文化中的宗教影响、性别观念与婚姻习俗与教育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指出在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要注重与民族文化的沟通与对话,在民族认同的基础上。稳步发展民族教育。  相似文献   

11.
民族意识与民族自我意识不能划等号。要把民族意识研究引向深入,必须建立民族意识的科学概念。民族意识是社会意识中对民族存在的知识、意向、决策三类观念的总和。它有具体和抽象两种形态:具体民族意识是民族范畴中,人们对具体的人、事、物的民族性的认识和心志反应,其核心是民族自我意识;抽象民族意识是非民族范畴中,人们对民族存在的宏观认识和反应,其核心结晶是民族社会的民族观。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化资本化是缺乏经济资本的民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参与竞争、寻求发展出路的一种方式。百色近年来在民族文化资本化运作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开发了“田阳布洛陀”、“那坡黑衣壮”、“靖西绣球”等一批资本化运作相对较好的文化经济品牌,不仅实现了民族文化资本增值,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创新了民族文化资本化模式,实现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的良好互动,使民族文化得到动态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西确立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但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广西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既有向平等、团结、互助方向发展的趋向,又有产生民族问题。影响民族关系的趋向,这次导致了解放40多年来,广西民族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马鞍型。有过大曲折,但民族关系的主流始终是向平等、团结、互助的方向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关于民族精神的概念也是众说纷纭。本文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以及中华民族精神出发,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概念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的传承关键在于人。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教育是必要的、紧迫的。民族文化是中华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少数民族青年人只有懂得本民族历史,热爱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传承才成为可能,也只有通过教育,在继承中创新,才能实现民族文化的真正繁荣。  相似文献   

16.
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现代化建设任务十分繁重的国内形势,大学生必须进一步却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社会、政治、经济、日常生活和地理环境的特点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目前,各民族文化中的民族宗教、民族艺术、民族风情、民族习惯、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相互碰撞、交流和融合,这些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民族文化又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富宁县境内的各民族,除壮族是土著民族外,其他民族都是不同时期从各地迁徙而入;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融合成民族大家庭;民族的迁徙与融合,促进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边防巩固。  相似文献   

18.
从民族过程的角度分析了民族族体权利发展的基本过程,认为少数民族在获得自治权利的同时,民族族体形态过程、民族经济过程和民族政治过程发展滞后,使得既定权利与实际运用水平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政治资源真空。如何合理和充分使用这些政治资源来促进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不仅是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民族理论工作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在互联网时代要坚持民族文化的先进性,就必须加大民族文化及其文化心理的开放性,吸取其他文化的长处,发扬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有时代价值的因素,抵御由网络造成的“数字化殖民”、“人性分裂”、“民族文化的网络异化”等,构建和发展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系统,促进民族文化的创新繁荣。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民族学院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伟大创造。民族学院创办近五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对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学院还要不要办?如何办?这一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