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报道用华支睾吸虫理二甲基亚硝胺诱发动物肝癌的实验研究和临床14例华支睾吸虫病并原发性肝癌病例的观察。在动物实验中,A组每只金地鼠通过胃管人工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30d后当鼠粪中查见华支睾吸虫卵时开始自由饮服质量分数为0.0025%二甲基亚硝胺溶液17周。结果:结果11只鼠中4只诱发肝癌、1只诱发肝胆管癌和5只发生肝硬变。B组每只鼠仅自由饮服质量分数为0.0025%二甲基亚硝胺溶液17周,15只鼠中,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原发性肝癌与非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华枝睾吸虫感染的情况。60例原发性肝癌与59例非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粪便华枝睾吸虫卵检出阳性率分别为35.0%和15.2%,P<0.0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为比较原发性肝癌与华枝睾吸虫感染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对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同时作了HB_5Ag的检测,结果其阳性率分别为35.0%和18.3%,P<0.05,两者差异亦显著。从流行病学上看,我省肝癌高发地区,也是华枝睾吸虫病的高发流行区,两者地区分布上有高度一致性。因而我们认为在原发性肝癌普查过程中,特别在有华枝睾吸虫病流行地区中,应把华枝睾吸虫感染者列为重点观察对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综述我国解放后,对中华分支睾吸虫病研究的成就。在发掘二千多年前湖北江陵地区的古坟尸检中已发现华支睾吸虫卵,证明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已有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华支睾吸虫散布地区,过去认为是广东省,现在全国已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证实有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北方比南方为轻。华支睾的保虫宿主,过去认为是人及猫、狗,最近我国学者发现猪及牛也有华支睾虫感染,四川、河南及广东已有报告。华支睾虫的第一中间宿主,证实我国有三种淡水螺,即长角豆螺,绍纹螺和香卜螺。华支睾虫的第二中间宿主,经调查证实我国有四十多种淡水鱼和虾,感染率最高的为麦穗鱼(100%),其次为日常食用的鲩鱼、鲤鱼属,人们多因喜吃鱼生和未煮熟的鱼而被感染。华支睾虫寄生于人体,其病理变化常在肝胆管内造成小胆管堵塞而发生胆管胆囊炎、胆结石、肝硬化、胰腺病、肝炎、小儿侏儒症等。华支睾虫寄生于小胆管,严重时可能引发后发性胆管上皮癌及肝癌。华支睾虫病临床症状以消化系统及神经官能症为主,但多数无临床症状,需检出虫卵才能确诊。我们调查2214例华支睾虫病中,有共存症21种,其中肝胆及胰腺占15种。吡喹酮六氯对二甲苯是良好的特效驱虫药,对华支睾虫病的治疗效果较为满意,且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详细描述了东方次睾吸虫的完整生活史,并对台湾棘带、钩棘单睾和多变原角囊等三种异形科吸虫的发育史作了补充描述.应用现代技术证实扁囊与卫氏肺吸虫的囊蚴、成虫的蛋白带无明显区别.构建了卫氏肺吸虫基因文库.该研究为吸虫病的诊断和防治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华支睾吸虫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分型.方法 回顾分析508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并进行超声分型.结果 508例患者中,依据超声声像图表现,可分为隐匿型98例(占19.3%),胆管扩张型334例(占65.7%),胆道阻塞型36例(占7.1%),胆囊炎型96例(占18.9%).本组病例中超声诊断华支睾吸虫病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8.9%、80.7%、100%.结论 超声检查是华支睾吸虫病的首选诊断方法,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华支睾吸虫病的超声诊断与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分型。方法回顾分析508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并进行超声分型。结果508例患者中,依据超声声像图表现,可分为隐匿型98例(占19.3%),胆管扩张型334例(占65.7%),胆道阻塞型36例(占7.1%),胆囊炎型96例(占18.9%)。本组病例中超声诊断华支睾吸虫病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8.9%、80.7%、100%。结论超声检查是华支睾吸虫病的首选诊断方法,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华分支睪吸虫与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分支睾吸虫病(以下简称肝吸虫病)是人和动物肝胆道内的寄生虫病,目前全国已有16个省市内部分地区有该病发生,其中以广州及其附近地区最多见。肝吸虫病的临床表现以肝胆道疾患为主,病理变化主要是胆道病变,但并可有胆囊炎、胰腺炎、肝癌及肝硬变等疾患,梁伯强(1937)报告在上海尸解时,发现一例合饼肝细胞癌。候宝璋(1956)报告在香港尸解中,原发性肝癌病例中发现肝吸虫,并强调肝吸虫可诱发肝恶性肿瘤。为了探讨肝吸虫病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我们分析了2214例肝吸虫住院患者,其中发现72例原发性肝癌,现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研究湖北省咸宁市居民华支睾吸虫感染与患病状况.方法:流行病学随机抽样调查中间宿主、保虫宿主和当地人群.结果:发现第一中间宿主2科5种,尾蚴感染季节为5~9月;第二中间宿主以麦穗鱼感染率最高,棒花鱼次之,虾未发现阳性;保虫宿主主要以家猫和犬为主;人群感染者各年龄组均有,感染率以20岁以下青少年组为最高;人群感染的主要方式是半生食或生食含华支睾吸虫囊蚴的鱼虾.讨论:咸宁市存在华支睾吸虫生活史各个阶段的动物宿主,疫源地分布较广,部分调查点人群感染率较高.加强卫生宣教。把住“病从口入”关是防止华支睾吸虫感染,控制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有85例华支睾吸虫病儿童患者,在其中发现有34例(占40%)身体发育障碍,与正常儿童的体重和身长差距甚大,与其年龄极不相符。属于轻型发育障碍者2例占6.66%;中型发育障碍者11例占36.66%;重型发育障碍者17例占56.66%。后二者共占93.32%。另在15389例无华支睾吸虫病的人中,发育障碍的儿童仅有1例。表明是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方悦怡,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长 1994年,广东省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厂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叁等奖)主要完成人 1995年,首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国家科技进步贰等奖)重大贡献者 1996年,阿苯哒唑驱虫糖的研制及其防治华支睾吸虫病和肠道线虫病的研究(厂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贰等奖)主持人 2002年,广东省消灭淋巴丝虫病策略和措施的研究(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贰等奖)主要完成人 2003年,被授予广东省第二届“巾帼科技创新带头人”荣誉称号 2003年,被授予广东省“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三等功 2004年,作为卫生专员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卫生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1.
作为传统中药的河蚬具有退热、治疗肝病和解酒等功效.以新鲜河蚬 (Corbicula fluminea)肉为原料,经甲醇抽提,乙酸乙酯萃取等方法得到河蚬乙酸乙酯提取物.运用DPPH法检测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通过MTT法和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生长的影响,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其对QBC939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显示:河蚬乙酸乙酯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在较低的浓度下有较高的清除效果,IC50值为0.6 mg/mL,且随其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强;河蚬乙酸乙酯提取物对QBC939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处理48 h,IC50值为250 μg/mL,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处理后的QBC939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峰.研究表明:河蚬乙酸乙酯提取物不但具有抗氧化活性,且对体外培养的QBC939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能够改变QBC939细胞周期分布,并诱导QBC939细胞发生凋亡.说明河蚬乙酸乙酯提取物可能具有天然药物开发的潜力,同时也为胆管癌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作者采用华枝睾吸虫石蜡包埋成虫切片做抗原片,应用酶联金葡菌 A 蛋白间接过氯化物酶试验(PPA—IIP)诊断华枝睾吸虫病.本试验测定病狗血清最适稀释度为1∶200.酶联金葡菌 A 蛋白(HRP—Protein A)适宜工作浓度为1∶40.诊断狗华枝睾吸虫病敏感性为94.4%,特异性为92.9%.比较纵横两种成虫切片对病狗血清的诊断价值,统计学上,两种成虫切片无显著差异(P>0.05).本法抗原性稳定,操作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 (PTC)在肝门胆管癌分型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2 2例肝门胆管癌 ,15例 (7例拒绝 )术前行 PTC检查 ;其中经右侧穿刺 3例 ,左侧穿刺 7例 ,双侧穿刺 5例。结果 :15例均根据 PTC结果诊断肝门胆管癌并作出 Bism uth分型 ,其中 型 2例 , 型 4例 , A 型 3例 , B型 1例 , 型 5例。结论 :PTC有助于肝门胆管癌的诊断和分型 ,应作为肝门胆管癌诊断和分型诊断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汉、哈萨克族脂肪肝分布差异及与体质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脂肪肝的超声诊断标准与体质指数的判断标准,对检出的脂肪肝、可疑脂肪肝与体质指数进行分析。结果:受调查766人中,汉族381人,哈萨克族385人;其体质指数分布与汉族、哈萨克族脂肪肝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脂肪肝在不同民族之间分布不同,体质指数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枸杞对大鼠肝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肝/体重比和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颗粒数为指标,研究了枸杞水煎剂对大鼠2/3肝切除后肝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肝切除后第3 d实验组大鼠的肝/体重比大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第4 d实验组大鼠的肝/体重比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第3 d和第4 d实验组大鼠的肝细胞AgNORs颗粒数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初步证实枸杞水煎剂对肝切除后的大鼠肝细胞分裂增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对高脂血症金黄地鼠肝匀浆中鞘脂进行相对定量的靶向代谢组学研究。 方法 18 只 SPF 级叙利亚金黄地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血症模型组,饲喂 6 周后进行血液生化检测,取肝脏进行 HE 染色,观察两组动物血液生化指标和组织病理学变化。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采用主成分分析( PCA) 和偏最小二乘法分析( PLS-DA)进行模式识别,对鞘脂种类进行相对定量分析。 结果 高脂血症模型组 TG、TC、LDL-C、HDL-C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肝组织结构紊乱,肝细胞大片气球样变性,灶性小泡性脂肪变,肝细胞肥大致肝窦不明显,枯否细胞增生,肝小叶内可见炎细胞聚集灶,汇管区轻度炎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 21 种鞘脂,包括鞘磷脂( sphingomyelin,SM) 、神经酰胺( ceramide,Cer)和葡糖基神经酰胺( glucosyl-ceramide,Glc-cer) 在高脂血症仓鼠肝脏出现异常改变。 其中,9 种 Cer 上调,4 种 Glc-cer 下调,8 种 SM 中有 3 种上调,其余 5 种下调。 结论 早期高脂血症金黄地鼠的围绕神经酰胺的鞘脂的代谢途径被破坏,可能触模型组的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反应,导致肝脏损伤,影响血脂代谢。 基于 LC-MS 的鞘脂途径的靶向代谢组学研究为了解高脂血症的生物学机理提供了更多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左肝管定向穿刺胆管造影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左肝管定向穿刺胆管造影术的方法。方法:本组70例行左肝管定向穿刺胆管造影术(其中22例肝门胆管癌),61例穿刺成功,成功率87.14%,手术证实无出血及胆漏并发症。结果:总成功率98.57%,全组无住院死亡病例。结论:左肝管定向穿刺胆管造影术可作为PTC的首选方法,能有效防止出血和胆漏,但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右侧径路PTC,左肝管定向穿刺PTC有助于肝门胆管癌的诊断和分型诊断,应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讨论肝门胆管癌诊断治疗的经验。方法 :共治疗肝门胆管癌 2 7例 ,其中 2 0例行经皮肝胆管穿刺造影检查明确诊断 ,2 2例手术治疗 ,12例后装放疗。结果 :死亡 15例均死于肝衰。结论 :本组肝门胆管癌都属晚期 ,预后恶劣 ,如能及早诊断 ,则切除率会有所提高 ;对不能切除的晚期病例可施行胆肠吻合或扩张狭窄的癌性胆管后置管引流 ,术后经此管辅以后装放疗 ,亦可使肝门胆管癌得到较好的姑息性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基本符合脂肪肝临床发病特征的家鸭脂肪肝模型,并对建模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建立两种家鸭脂肪肝模型并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模型分别为短时间(28d)高剂量高糖饮食(100 g.d-1)法(模型I)和长时间(49d)低剂量高糖饮食(50 g.d-1)法(模型Ⅱ),通过考查体重、血清脂质、血糖、肝脏脂质、肝脏病理形态学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两个模型组家鸭体重、肝指数、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糖均高于空白对照组,且存在大量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Ⅰ组肝TG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两种方法均可建立脂肪肝家鸭模型,模型I优于模型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