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学业自我效能量表以及主观幸福感量表对480名高职学生展开问卷调查,以测量高职学生社会支持、学业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统计结果表明:(1)高职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性别差异不显著,而在年级维度上达到显著水平即主观幸福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显著降低;(2)社会支持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均对高职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大学生自我控制与心理压力的关系,研究使用大学生自我控制问卷和心理压力问卷对安徽师范大学的2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论:大学生自我控制中,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理智行动的维度上,而年级差异主要表现在专注工作维度上;大学生心理压力中,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个人烦扰和学习烦扰的维度上,但是年级上未得出显著的差异;大学生自我控制与心理压力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贵州省独立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其学业自我效能感进行调查,并作进一步的分析,结果发现:1.独立学院大学生具有中等偏上程度的学能效感和学行效感;非独立学院学生的学能效感较独立学院学生高,但在学行效感上没有显著性差异。2.学能效感存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学习成绩、生源的差异;学行效感存在学习成绩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Aitken学业拖延问卷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对18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无聊倾向对学业拖延的影响,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2)无聊倾向、学业拖延、学业自我效能感均呈显著相关;3)无聊倾向显著正向预测学业拖延水平,显著负向预测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显著负向预测学业拖延水平;4)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无聊倾向对学业拖延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一般拖延量表问卷、Conroy失败表现评估量表问卷以及PintrichDeGroot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对22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对拖延行为的影响,以及失败恐惧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拖延行为和失败恐惧存在部分显著的年级差异,大三组得分显著低于大二组;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文科生显著低于理科生;2)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拖延行为显著负相关,与失败恐惧显著负相关,失败恐惧与拖延行为显著正相关;3)失败恐惧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拖延行为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失败恐惧对拖延行为有预测作用,可以通过增强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来减少拖延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周晶 《潍坊学院学报》2011,11(4):135-138
运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问卷,对325名高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职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偏上状态,依次为职业信息、自我评价、选择目标、问题解决和未来规划;高职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存在性别差异,但在专业、家庭来源以及家庭结构上总体差异不显著。本文对高职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唐文清、张进辅编制的《大学生专业适应性量表》与俞文钊编译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对随机抽取的55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其中调剂生163名),探讨了调剂生专业适应性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结果表明:调剂生的专业适应性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整体状况良好,但有部分个体表现出适应不良或效能感水平较低;专业适应性与学业自我效能感表现出显著正相关;专业适应性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测查大学生学习倦怠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归因风格这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郑州大学200名本科生进行施测,并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学习倦怠主要表现在行为不当、感情低落两个维度上;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归因风格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33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运用多元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考察大学生学业情绪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学业情绪不存在年级差异,大学生学业情绪存在性别、专业显著差异;(2)学业情绪的4个维度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相关;(3)自豪、兴趣、放松、学业情绪维度中的积极低唤醒情绪和积极高唤醒情绪对学业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说明学业情绪与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相关关系,学业情绪对学业自我效能感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验证班主任激励风格对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正向预测作用,及其对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考试焦虑间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的假设,对61名班主任教师和与之相对应的3511名高中生分别施测<中学教师激励风格问卷>和<考试焦虑问卷>、<学业效能感问卷>.多层线性模型(HLM)分析表明:(1)在控制学生性别的影响时,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班级水平差异;学业自我效能感对考试焦虑及其各因子具有显著预测作用,且这一影响强度存在显著的班级水平差异.(2)班主任激励风格对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之问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班主任激励风格越倾向于自主支持,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对考试焦虑及其认知反应、行为表现因子的预测力越弱,反之班主任激励风格越控制的班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对考试焦虑的预测力较大.  相似文献   

11.
以研究生培养中开设的"植物显微技术"实验课为例,开展了设计性实验教学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介绍了"植物显微技术"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及教学思考.实践证明:设计性实验课的开设,显著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和实验技能,提高了研究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后续科研任务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教育质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研究生的自我效能感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选取云南大学188名在读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以班杜拉的三元交互决定理论为指导,阐述研究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影响因素,以达到提高研究生自我效能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基础薄弱突出等问题,探索开展基于课程项目驱动的专业硕士教学创新模式。通过课程教学围绕课程核心内容和前沿问题开展讲座和设立选题,同时体验研发环节、开展探究活动,达成解决问题的目标。基于课程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在理论学习、能力和素质培养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学习层次、研究层次与研发层次的多项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有助于尽早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与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创新能力就是一个人(或群体)通过创新活动、创新行为而获得创新成果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开设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强化研究生创新意识;营造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学术环境;抬高导师的门槛,强化导师责任制;重视研究生社会实践,探索“产、学、研”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应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采用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整群随机抽取民族地区青少年687名为对象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男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基本能力感与控制感上均显著高于女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青少年学习自我效能感相对最好,其次是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相对最差的是家庭经济状况最好的;在班上没有担任职务的青少年,其学习自我效能感、控制感要显著高于担任职务的青少年;学习压力大的青少年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更高一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安徽师范大学男生体质状况的调查分析研究,探讨大学生体质标准评价趋于数量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法,以便按照大学生的体质类型,科学地指导大学生进行各项体育运动,同时更切实有效地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17.
用SF-36量表对福建师范大学统招硕士研究生的生命质量进行评价,同时对福建师范大学统招研究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客观分析,结果表明,福建师范大学统招研究生的生命质量处于中等水平,部分指标偏下,参加体育锻炼情况不客乐观,建议有关部门对研究生的生命质量问题加以关注,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研究生体育参与情况及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针对辽宁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培养实际情况,讨论了学报编辑与研究生的关系,在分析研究生论文所存在的科技伦理道德问题、论文学术质量问题、科技成果阐述表达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学报编辑与研究生作者在沟通互动中,对研究生进行科技思想道德教育,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辅助培养,科技成果表述能力辅导等作用,提出发挥学报编辑在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上的积极作用,以实现学报质量提高和研究生培养的双赢.  相似文献   

19.
地方高校研究生生源的现状及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方高校研究生生源的现状及其特点进行分析,认为地方高校研究生生源数量不足,缺乏优秀生源,生源分布不均衡,调剂生源过多;在这基础上,提出加强招生宣传,加强学科建设,重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高研究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胡淑莉 《长春大学学报》2014,(12):1744-1746
梳理了高校导师制在硕士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应采用的主要途径:明确教学转化意识,扎实有序地开展以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兴趣为目标的教学形式;实行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帮助学生建立适合自身的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体系;采用灵活多样的交流形式,固化和提升实践心得;以导师在科学研究中的"帮扶"形式,培养研究生的科研精神;以导师为引领、表率,在课题、项目的选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参与导师主导的产学研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竞争力;制定健全、完善的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管理体系,科学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