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庆巫山大昌蓝家寨遗址石灰墓灰浆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使用石灰的历史非常悠久,人工烧制石灰的历史不晚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本研究从重庆巫山大昌蓝家寨遗址明代石灰墓取样,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发现,该墓葬是由古人用生石灰、糯米浆、黄土等3种材料制作出有机-无机混合材料浇筑而成。在该墓葬的死者头部还发现了1只石灰枕,制作工艺较为优良。上述发现表明,在明代三峡地区,人们不仅用石灰糯米浆浇筑墓葬,而且还用来制作死者的陪葬用品。古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发现了有机-无机材料———糯米灰浆的特殊性。该材料的物质成分是有机物与无机物相互混合,物质红外光谱吸收峰存在一定程度的位移。该物质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为颗粒状形态,而非块状的、棱角分明的碳酸钙;这种颗粒状的物质结构经互相匹配、互相嵌构,具有结构致密、受力强度大、密封性能好等特点。在地势险要偏僻的三峡地区发现的明代这种材料的加工及建筑技术,对研究该地区各历史时期的生产技术、葬俗等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模糊分形集建立糯米-石灰砂浆的结构模型,并基于热力学理论研究糯米-石灰砂浆在变形破坏过程中能量的耗散和分布。结果表明:糯米-石灰砂浆中无机颗粒和糯米浆体之间的界面过渡区是一个模糊分形系统,其分维值是输入材料中能量分布复杂程度的一个度量,也是材料吸收耗散能的一个度量;在某一尺度范围内干预分维值的大小,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能量在糯米-石灰砂浆中的分叉和耗散。  相似文献   

3.
生物成因的碳酸钙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已有研究表明,鳜鱼耳石的主要无机矿物组成是碳酸钙,研究鳜鱼耳石中的碳酸钙物相组成有助于推理这些生物成因碳酸钙的矿化过程,为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钙盐类材料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实践途径。本文从鳜鱼中提取微耳石进行红外光谱和 XRD 分析,结果表明鳜鱼的微耳石为文石矿物相,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其有着片层状的纤维结构。  相似文献   

4.
聚酰亚胺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及化学稳定性能,其多孔薄膜材料是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最佳选择之一,但以碳酸钙为致孔剂经过聚酰亚胺/碳酸钙复合薄膜选择性去除技术制备的多孔聚酰亚胺材料呈脆性,为了探索其力学性能欠佳的原因,本文对以碳酸钙为致孔剂的相关聚酰亚胺材料进行了XRD、红外光谱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XRD、红外光谱都能够证明使用1∶1盐酸溶液可以去除聚酰亚胺/碳酸钙复合材料中的碳酸钙成分,红外光谱还揭示碳酸钙的加入,使得聚酰亚胺材料的亚胺化程度只能达到80%。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microbially induced calcite precipitation,MICP),是近年来在国内兴起的一项多学科交叉的技术,工程技术人员将它引入到土木工程中,使得土体各项性能得以改良;黄河中下游的粉性土水稳定性差,毛细水作用大,干燥时强度高但潮湿时强度显著下降,利用MICP技术加固粉性土值得研究.以粉性土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了不同糯米浆浓度下土样的力学性能,以最优糯米浆浓度作为改良材料对MICP技术进行改良;其次控制胶菌质量比为2∶1,研究了不同胶结液浓度下MICP技术的产碳酸钙量以及Ca2+转化率,得出MICP技术的最佳配比,结合最优糯米浆浓度形成改良MICP技术;最后研究了素土、MICP加固土、改良MICP加固土土样养护7d后的力学性能.研究表明:土样最优糯米浆浓度为3%,此时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内摩擦角达到最大;MICP技术最佳配比为2:1胶菌质量比、0.5 mol/L胶结液浓度,此时产碳酸钙量最多且Ca2+转化率在80%以上,添加3%糯米浆浓度的改良MICP技术Ca2+转化率在90%以上,比MICP技术高10%;通过土的直接快剪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MICP加固土的黏聚力提高了约30%,内摩擦角变化不大,改良MICP加固土的黏聚力提高了约50%,内摩擦角提高了约17%.  相似文献   

6.
运用热重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夏夷扇贝棱柱层和珍珠层粉末样品进行温度变化性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贝壳棱柱层和珍珠层的主要成分均为方解石型碳酸钙,并含有少量有机质和水分,棱柱层有机质含量高于珍珠层.珍珠层和棱柱层样品分别于600℃、700℃发生碳化,所含有机物分别于700℃、800℃发生完全分解,同时热处理前后红外光谱吸收峰的峰形、峰位发生了明显变化,有机质含量的高低与CO32-不对称伸缩振动ν3的峰位负相关,而与CO32-的面内弯曲振动2ν、面外弯曲振动ν4无关.变化表明,热分解前存在生物大分子与方解石型碳酸钙的配位作用,从分子结构水平上揭示了生物矿化材料中有机质对无机晶体的配位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X-射线荧光分析仪、光学显微镜、热分析仪、元素分析仪等对取自蒙古国博格达汗宫博物馆柱子上的油饰样品的制作材料和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实用、可靠的分析地仗混合材料和油饰制作工艺的科学方法.测定结果表明,蒙古国博格达汗宫博物馆柱子油饰采用的是一麻五灰地仗工艺;红色颜料是朱砂、铅丹及化工染料.地仗中使用了麻纤维,并检测到有面粉和血料的存在,无机物质主要为砖灰.  相似文献   

8.
纳米碳酸钙作为一种稳定的无机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无毒、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在多种领域而被广泛应用。本文利用二级卤水净化脱钙后的钙渣生产轻质碳酸钙乃至纳米碳酸钙的工艺技术。通过净化脱镁工段、碳化脱钙工段、洗浆脱盐工段、活化改性工段、脱水干燥工段、解聚包装工段的工艺流程,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达到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9.
以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通过自由基溶液共聚合制得MA/AA/AMPS共聚物阻垢剂。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光谱(H1NMR和C13NMR)和热重方法(TG-DTA)分析了MA/AA/AMPS的结构和热稳定性;采用静态阻垢法测定了MA/AA/AMPS对CaCO3的抑制性能;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碳酸钙垢样的表面形貌和结晶习性。结果表明:MA/AA/AMPS共聚物对碳酸钙具有优良的抑制性能,且适用于高温环境;MA/AA/AMPS的加入改变了碳酸钙的晶体形貌和晶体结构,能使亚稳态的球霰石和文石稳定地存在,形成的碳酸钙是方解石、球霰石和文石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0.
水溶液中人胆汁糖蛋白与碳酸钙的结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付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 -IR) ,结合减法、二阶导、退卷积和曲线拟合等先进光谱技术及ICP -AES分析方法 ,对人胆汁中提取的糖蛋白 (HBG)和碳酸钙 (CaCO3)反应后的滤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HBG和碳酸钙之间存在着络合配位和多形式的氢键作用 ,使两者的微观结构发生了变化 ,形成了水溶性的HBG -碳酸钙复合物。该复合物的形成是生物矿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利用埃洛石(HNTs)内部空间负载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通过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修饰氧化石墨烯(GO),随后利用二者构建了具有半有机半无机结构的杂化三维网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半有机半无机杂化三维网络气凝胶材料,材料具有纳米级孔隙,其热稳定性也保持在较高水平,为后续该材料在光电功能领域的应用奠定了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汉代画像石中除了描写农耕、战争、宴饮等场面外,最多的要属墓葬前面用来祭祀的辟邪兽了。从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东汉石辟邪来看,其兽形象并不统一,制作也较为粗糙。在这些石兽中,除了宗资墓前有"辟邪"字样的石兽外,很可能有一部分石兽如穷奇等在当时被称为"辟邪"。,对汉代墓葬的研究,发现这种"观看"的主体并非是一个外在的观者,而是想象中墓葬内部的死者灵魂。这就是汉代大量存在于汉代墓葬中的画像石会有大量辟邪兽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3.
王武 《科技资讯》2014,(3):119-120
根据对聚乳酸/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深入分析与研究,它主要使用辛酸亚锡对改性之后的纳米二氧化硅与丙交酯进行催化,然后进行制备。分别使用扫描电镜、热失重分析以及红外光谱等一系列方式对纳米二氧化硅的性能及其结构进行深入的探究,通过扫描电镜与红外光谱对聚乳酸/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进行分析,发现聚乳酸与纳米二氧化硅之间发生了相应的化学反应,纳米二氧化硅在聚乳酸基体中处于一种分散的状况;根据热失重研究中的结果,发现聚乳酸/纳米二氧化硅材料的热稳定性性会受到纳米二氧化硅含量多少的影响,如果纳米二氧化硅含量处于增加的状态,那么热稳定性也会随之提升。通过力学性能分析与研究,能够发现在材料中加入无机纳米例子,能够在很大程度提升材料的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14.
邻苯二甲酸铕锶体系荧光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类似无机荧光材料中掺杂办法,将稀土荧光络合物掺入络合物基质中,降低稀土浓度,得到新型稀土络合物发光材料。测定了基质及络合物的红外、荧光光谱和部分顺磁谱,讨论了可能的发光机理。  相似文献   

15.
以硝酸钙、脲作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使用苯基膦酸(PPA)作为添加剂合成了具有规则六方柱形貌的球霰石晶相碳酸钙材料,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碳酸钙材料的形貌、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系统地研究了苯基膦酸作为添加剂以及不同脲用量对材料形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碳酸钙材料可能的形成机理.苯基膦酸作为添加剂在碳酸钙材料的合成过程中起到控制钙离子沉淀速度的作用,随着脲用量增加所造成合成体系pH值的升高,材料的形貌、组成及结构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最终得到具有规则六方柱形貌的球霰石晶相碳酸钙材料.这种具有特殊形貌的球霰石晶相碳酸钙材料可能会在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纳米碳酸钙复合微粒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在纳米碳酸钙粒子存在下的水相悬浮液中进行无皂乳液聚合,制备纳米碳酸钙聚合物复合微粒。通过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IR)、热重(TG)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证明通过该工艺可以实现聚合物在纳米碳酸钙表面的包覆。复合微粒与纳米碳酸钙相比,耐酸性明显增强;ξ电位发生了变化,复合粒子表面的电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制备了双烯雌酚纯度标准物质,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红外光谱对制得的原料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然后采用HPLC多家实验室联合定值法对双烯雌酚纯度标准物质中的有机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对双烯雌酚纯度标准物质的均匀性、稳定性进行检验,并对水分、灰分、挥发性物质、无机金属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最后对双烯雌酚纯度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结果表明:该标准物质均匀性良好,稳定期不少于12个月;标准物质中水分、灰分、挥发性物质、无机金属元素的含量均小于0.1%;标准物质的定值结果为99.4%,扩展不确定度为0.6%(k=2)。  相似文献   

18.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是桥梁预应力构件制作的常用方法.本文介绍预应力材料、张拉设备、预应力筋加工布置、砼浇筑、张拉工艺、压浆封锚等施工关键的质量控制技术,作为桥梁后张法预应力施工的质量要点.  相似文献   

19.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是桥梁预应力构件制作的常用方法。本文介绍预应力材料、张拉设备、预应力筋加工布置、砼浇筑、张拉工艺、压浆封锚等施工关键的质量控制技术,作为桥梁后张法预应力施工的质量要点。  相似文献   

20.
利用硬脂酸凝胶法制备了SiO2-Y2O3-TiO2复合材料.通过差热-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以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对所得前驱体及烧结产物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在中、远红外区具有较强吸收,在近红外有很好的反射,可以起到显著的隔热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