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7篇
  201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我国自1973年开展激光育种试验以来,先后育出水稻、小麦、油菜、蓖麻蚕、家蚕、白薑菌等新品种,在育种实践上证明激光有一定的作用。在激光遗传效应理论研究方面,观察到激光照射后能引起染色体畸变及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有一定的诱变率。但也有提出并未发现激光具遗传诱变效应的初步报告。为了更好地确定激光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价值,我们将激光与其他诱变剂进行了对比实验。  相似文献   
2.
水稻胚性悬浮细胞的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和可育植株再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君晖  郑泳  严庆丰   《科学通报》1996,41(22):2081-2084
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Cryopreservation by vitrification)是1980年代兴起的一种冷冻保存新技术,它的基本过程是将生物样品用一定配方的玻璃化法保护剂处理后快速投入液氮贮存。描述离体培养物或再生小苗高度含水化时也用“玻璃化”一词,但本文中的“玻璃化”是指一个生物物理学过程——细胞和溶液在快速降温时进入一种均一的无定形态,细胞里的水不转变成冰,而呈超冷液体状态,一种对细胞冷冻损伤最小的状态。为了使细胞呈玻璃化,首先要  相似文献   
3.
在同构意义下,讨论了10阶群的个数、子群和子群共轭问题。  相似文献   
4.
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纳米碳酸钙复合微粒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在纳米碳酸钙粒子存在下的水相悬浮液中进行无皂乳液聚合,制备纳米碳酸钙聚合物复合微粒。通过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IR)、热重(TG)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证明通过该工艺可以实现聚合物在纳米碳酸钙表面的包覆。复合微粒与纳米碳酸钙相比,耐酸性明显增强;ξ电位发生了变化,复合粒子表面的电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高校中 ,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经济应用数学》 ,按照完整的数学体系讲授纯粹的数学理论 ,缺乏经济应用方法的专门介绍 ,与财经类专业课严重“脱节”。这一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金钗石斛是否适合川北地区种植,本研究将合江金钗石斛引种到秦巴山区栽培.对引种两年后大棚和林下两种仿野生栽培模式下的金钗石斛进行测量和评估.林下贴石栽培组可达98.73%的存活率和平均每株1.41个新芽;林下栽培组的茎长和叶长约9.5cm和7.2cm;而大棚栽培组分别只有6.6cm和5.1cm;林下栽培组一年生和两年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分别为37.3SPAD和26.3SPAD,与大棚栽培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林下栽培组的遮光率和大棚栽培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遮光率的SD值在林下栽培组和大棚栽培组分别为26.63和13.31.试验表明,金钗石斛在川北的最佳引种时间为每年春季,林下条件较为适宜,以林下贴石栽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载于活性碳上的草酸铁还原后镀以金属钾所制成的合成氨铁催化剂表现特高的活性,经过对体系各组分的深入研究,我们获得以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不对称体细胞杂交转移疣粒野生稻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疣粒野生稻(O. meyeriana (Zoll. etMor. exSteud.))对水稻白叶枯病具有高度的抗病性, 为转移这种抗病性, 进行了栽培稻+疣粒野生稻不对称体细胞杂交. 以软X射线处理过的疣粒野生稻原生质体作供体, 来源于栽培稻品种02428的原生质体经碘乙酰胺(IOA)失活后作受体, 采用PEG法诱导二者的原生质体融合. 由于代谢功能互补, 融合物经培养后得到623块愈伤组织, 最终分化出72株再生植株. 这些融合植株形态上与栽培稻接近, 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进行了杂种鉴定. 细胞学分析表明, 融合杂种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在27~38条之间变化. 在成株期对融合植株进行了白叶枯病接种鉴定, 结果显示疣粒野生稻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成功地转移到栽培稻中.  相似文献   
9.
阻燃型氢氧化镁制备工艺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现有制备氢氧化镁阻燃剂工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以蛇纹石酸浸滤液所得精制硫酸镁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制备阻燃型氢氧化镁新工艺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流程短、设备简单、操作条件温和(常压、低温操作)的特点,所得样品基本符合阻燃型氢氧化镁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