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5 毫秒
1.
在NaOH底液中,β-环糊精能在示波图上产生灵敏切口,且该切口深度随β-环糊精-芦丁包结物的形成而减小.利用β-环糊精及其与芦丁形成包结物的示波特性建立了二次微分简易示波伏安法测定中药槐角中的芦丁含量的新方法.测定芦丁的线性范围为5.0×10-7~6.5×10-6mol/L,回归方程为h(V)=6.61-0.95×105c,相关系数r=-0.998,检出限为3.0×10-7mol/L.对于3.500×10-8mol/L芦丁5次测定结果的RSD为2.8%,回收率为99.7%.与其他方法相比,本方法具有装置简单便宜、方法直观易行、样品不需要特殊处理等特点.此外,利用随客体分子的加入β-环糊精示波图的变化,可快速、直观的判断出主、客体间是否发生了包结反应,从而拓展了用电化学方法研究超分子包结物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β-环糊精的示波行为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β-环糊精(β-CD)的示波行为并将其用于客体分子的示波测定。方法将一定量β-CD加入到不同组成、不同浓度或不同pH的底液中,利用加入客体分子后,β-CD在示波图上切口深度或峰高的变化考察客体分子的示波行为并进行示波测定。结果在0.2mol/LNaOH底液中,β-CD能在二次微分示波图上-0.38V(vs.SCE)处产生一对可逆、灵敏的峰,当加入Cu^2+、芦丁、苯巴比妥、L-苯丙氨酸、盐酸金刚烷胺等金属离子或有机物时,β-CD的二次微分示波图上的峰高降低。结论建立了β-CD的直接示波测定法和Cu^2+、芦丁等的间接示波测定法。  相似文献   

3.
研究β-环糊精和9,10-蒽醌在水相中形成的超分子体系的荧光光谱,得到不同浓度和不同pH值溶液中客体分子的荧光光谱.研究发现,在水相中,β-环糊精和9,10-蒽醌形成了1∶1的超分子体系,包合常数为1.35×102,与单体分子相比,空腔内9,10-蒽醌分子的荧光强度大大提高.在中性水溶液中,β-环糊精的浓度范围为4×10-4~3.2×10-3mol/L,9,10-蒽醌的荧光强度随着β-环糊精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客体分子的荧光强度在酸性水溶液中具有很强的增强效应,而在中性和碱性介质中,其荧光增强效应大大降低.其中在pH=4.12的溶液中,客体分子9,10-蒽醌在β-环糊精空腔的荧光强度最大.9,10-蒽醌在4.99~66.56ng/m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F=7.82C(ng/mL)+218.6,相关系数为0.998 5.利用荧光增强效应,得到该超分子体系对9,10-蒽醌的检测限为0.04ng/mL,该数量级是已经报道检测限(0.2μg/mL)的万分之一.  相似文献   

4.
β-环糊精-酚酞与间硝基氯苯相互作用生成超分子包络物并引起体系光谱信号的变化,据此以酚酞与β-环糊精形成的超分子光谱探针建立了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间硝基氯苯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4~1.0×10-3mol·L-1,检出限为9.95×10-6mol·L-1.此法操作简单、灵敏、可靠,用于废水中硝基氯苯的测定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齐墩果酸在β-环糊精胶束体系中的荧光特性,发现β-环糊精对齐墩果酸的荧光有较强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胶束增敏荧光光谱法测定齐墩果酸的新方法,其线性范围为1.0×10-5~4.0×10-4 mol/L,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3.80%~106.3%,根据IUPAC规定测得检出限为6.17×10-7 mol/L,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1.623×106 L· mol-1·cm-1.并对包合机理进行了介绍,确定了实验中β-环糊精的最佳用量,考察了离子强度对包合体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紫外可见、荧光光谱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牛血清白蛋白(BSA)与芦丁(rutin)的相互作用.用荧光法和循环伏安法测得芦丁与B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3.2×106L/mol和5.3×106L/mol,结合位点数均接近1.5.芦丁在低浓度时对牛血清白蛋白是静态猝灭,高浓度时是静态和动态的结合猝灭.BSA荧光强度的降低与芦丁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为8.00×10-8 ~1.00×10-5 mol/L,检出限为7.00×10-8 mol/L.芦丁氧化峰电流的下降与BS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为7.00×10-9~1.00×10-6 mol/L,检出限为5.00×10-9mol/L.用于合成样品中芦丁和BSA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β-环糊精与酚酞及甲基橙的包络作用。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客体形成1:1的超分子包络物,包络物的稳定常数分别为1.30×10~4L/mol、1.58×10~3L/mol。包结率及包络模式将影响吸收光谱的变化趋势。主客体间疏水相互作用和范德华力是形成超分子包络物的主要驱动力,氨键影响包络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了β-环糊精对4,4′-二羟基二苯乙烷的包结行为.结果表明,4,4′-二羟基二苯乙烷经包结后其紫外吸收有所增加,吸收峰红移了2~3 nm;红外特征峰被β-环糊精不同程度掩盖且特征吸收峰不同程度地发生一定的偏移;荧光强度随β-环糊精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β-环糊精与4,4′-二羟基二苯乙烷形成稳定的1∶1包结物,包结常数为7.82×103L.mol-1;PM3优化后包结物的构型为4,4′-二羟基二苯乙烷分子部分进入β-环糊精空腔,模拟包结物的稳定化能为-59.13 kJ.mol-1.  相似文献   

9.
运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H核磁共振谱研究了β-环糊精对双酚A的分子识别行为,结果表明:双酚A经分子识别后其紫外吸收有所增加,吸收峰发生2~3 nm红移;红外特征峰被β-环糊精不同程度掩盖,且特征吸收峰都在不同程度发生一定的偏移;荧光强度随β-CD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β-环糊精与双酚A形成稳定1:1的包结物,包结物常数为1.84×104L·mol-1,双酚A从β-环糊精的大口端部分进入其空腔.    相似文献   

10.
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生理条件下(pH-7.41)研究了β-环糊精(β-CD)、6-去氧-(N-胺乙基)环糊精(CR—β—CDen)分别与刚果红(CR)的包合作用;研究了CR,(CR—β—CD)和(CR—p—CDen)超分子体系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紫外滴定实验结果表明:(1)β-环糊精和6-去氧-(N-胺乙基)环糊精都与客体分子刚果红发生超分子作用;(2)CR,CR—pCD,CR-β-CDen与小牛胸腺DNA作用的结合常数Kb值分别为4.1×10^4L/mol,1.36×10^5L/mol,2.33×10^5L/mol,表明超分子体系CR-β-CDen与DNA的相互作用最强。荧光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化合物CR,CR—β—CD,CR-β-CDen的荧光强度随着CT—DNA的增加而增大,其中环糊精衍生物CR—β—CDen荧光增强效果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稀硫酸介质中,萘酚与溴酸钾、吖啶红等发生反应,并形成聚集体,导致体系的共振光散射(RLS)大大增强,从而建立了测定尿中痕量萘酚的RLS新方法.研究了体系的RLS强度的影响因素,优化了反应条件,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α-萘酚和β-萘酚最大的RLS峰均位于340 nm;α-萘酚的线性范围为1.85×10-7~2.30×10-5 mol/L,β-萘酚为1.29×10-7~2.40×10-5 mol/L;检出限α-萘酚为5.5×10-8 mol/L,β-萘酚为3.9×10-8 mol/L.该方法已成功用于人尿中痕量萘酚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4.80 %~6.10 %,平均回收率为98.40 %.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根据β-环糊精(BCD)的结构特点,对BCD的香料包给物和香料单体分子进行了对比研究,证明BCD与客体(香料)形成的是单分子包结物,该包结物在热稳定性、抗氧化性方面优于客体分子,有相当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素的线性范围为5.0×10-7~1.0×10-5mol/L和3.0×10-5~1.2×10-4mol/L,检出限为1.0×10-8mol/L.该方法表现出良好的再生性和重现性,应用于针剂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环糊精与中性红包结作用的循环伏安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玻碳电极以循环伏安法研究了β-环糊精与中性红的包结行为.当电活性客体分子中性红被包结时.在循环伏安图上表现为客体分子的氧化还原峰电位和峰电流的变化.固定中性红的浓度,改变环糊精的浓度.结果表明中性红分子低电位区间的氧化峰电位随着环糊精浓度的增加而负移,氧化峰电流则逐渐降低.依据电位变化和电流变化分别求出了β-环糊精与中性红形成包结物的包结比和包结常数.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与醋酸可的松(Cortisone Acetate,简称CA)包结物的制备方法,结果表明冷冻干燥法包结效果最好.采用相溶解度实验对HP-β-CD的增溶效应进行了评价,CA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HP-β-CD浓度增加呈线性增加,确定其包结物质的量比为1:1,34℃时包结稳定常数为1 581.3 L/mol.同时通过显微熔点测定和红外光谱法对包结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用固相研磨法合成以β-环糊精(β-CD)为主体分子,水杨醛缩邻硝基苯胺(SN)为客体分子的包合物.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包合物的形成,并用等摩尔系列法和元素分析求得包合比为3∶2的包合物,包合平衡常数Ka=6.28×1015 L4/mol 4.结果表明,包合后的SN分子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1倍,而且稳定性也增加,达到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比较其他结构相似的水杨醛类化合物的包合数据,β-CD有能力识别同系客体在结构上的细微变化.  相似文献   

17.
利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结晶紫薄膜修饰电极(PCVE),详细研究了该修饰电极对生物分子多巴胺(DA)和尿酸(UA)的电催化作用.结果表明,PCVE对DA和UA具有较强的电催化作用,并且对抗坏血酸(AA)具有较强的抗干扰作用,允许高达1 000倍以上AA存在而不干扰痕量DA的测定.将PCVE结合差分脉冲伏安(DPV)技术,对DA的检测线性范围为4.0×10-7 mol/L~2.5×10-5 mol/L,检测限可达3.5×10-8 mol/L;对UA的检测线性范围为5.0×10-7 mol/L~5.0×10-5 mol/L,检测限达5.0×10-8 mol/L.利用该法可以对DA和UA进行同时测定,将该法用于尿液中尿酸的测定,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8.
利用滴涂法制备了二茂铁/β-环糊精/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并对其进行了表征.该修饰电极对尿酸(UA)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催化特性.采用示差脉冲伏安法(DPV)测得UA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5.2×10-7-6.0×10-4mol/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ipa(μA)=13.19 0.311C(μA),相关系数为0.9973,检测限为5.2×10-7mol/L(信噪比为3).尿酸和抗坏血酸(AA)在修饰电极上于不同的电位被氧化,可用于抗坏血酸存在下选择性测定尿酸.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用荧光光谱研究多西环素与β-环糊精形成包合物的荧光光谱特性的方法.对多西环素与β-环糊精形成包合物的条件、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可能的包合方式,测定了包合物的包合常数.实验结果表明:pH10.90的NH3-NH4Cl介质中β-环糊精与多西环素能包合生成1:1的包合物,可显著增强多西环素的荧光强度,据此建立了测定药物制剂中多西环素的新方法.多西环素浓度在4.7×10-7mol·L-1~9.4×10-6mol·L-1范围内,与体系荧光强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43,检测限为1.1×10-7mol·L-1,对药物制剂中多西环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与标示量吻合,回收率在98.5%~100.3%之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合成了CeO2纳米棒, 并对其进行XRD和TEM表征,将制备的CeO 2纳米棒修饰到玻碳电极上,并采用电化学方法对修饰电极进行了考察,同时研究了芦丁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表明,该修饰电极对芦丁有较好的电催化作用.用示差脉冲伏安法(DPV)对芦丁进行了测定,研究发现在1.0×10 -6 -5.0×10 -4 mol/L之间芦丁在该修饰电极上的i pa 与其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 p(μA)=0.2263+0.3307c(μmol/L),相关系数r=0.9949.检测限为1.0×10 -7 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