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温度和化学处理对四川嵩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四川嵩草(Kobresia setchwanensis)种子对不同温度和化学试剂的响应.用3种不同浓度的化学试剂(NaOH、GA3和CaCl2)分别处理种子,将其置于5,10,15,20,25 ℃恒温条件下进行光照培养.结果表明:四川嵩草种子萌发温度幅较宽,在10~25 ℃范围内均能萌发,但在20 ℃和25 ℃恒温条件下,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指数较高,最佳萌发温度为20 ℃,萌发率和萌发指数分别可达96%和7.06.不同温度条件下,3种化学试剂处理对四川嵩草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指数均有显著性影响,对种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用适当浓度NaOH处理过的种子其萌发率和萌发指数高于用其它两种试剂处理的结果.10 ℃条件下,NaOH的最佳处理浓度为30 g·L-1;15~25 ℃温度条件下,最佳处理浓度为20 g·L-1.对于GA3和CaCl2,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0~25 ℃)有不同的最佳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2.
选择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的32科524种植物种子,探讨了温度、海拔与种子大小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变温极显著地影响种子萌发,能够解释萌发率变异的3.4%.在5/15℃,5/20℃,10/25℃3个变温处理下,物种萌发比例分别为78.7%,83.4%,91.3%,平均萌发率分别为36.4%,40.6%,47.2%.其中5/15℃变温处理下物种萌发比例与萌发率均最低,表明高寒低温不利于种子萌发.同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依赖于系统发育,科分类能够解释样区物种种子萌发总变异的34.9%.10个主要科植物种子在变温5/15℃,5/20℃,10/25℃处理下表现出不同的萌发特性,各个科的最高与最低萌发率差异显著.总体而言,禾本科平均萌发率最高(73.6%),豆科的最低(8.2%),各个科对温度变化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机制.种子采集地海拔与平均萌发率显著相关,能够解释萌发率总变异的2.3%.种子萌发率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与前人研究结果不同的是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大小与萌发率间呈显著的负相关.一方面,样区内随海拔升高,种子有变小的趋势,有利于萌发率的增加;另一方面,高海拔比低海拔地区温度低,不利于种子萌发.样区内各物种的萌发特性受到以上正负影响的双重作用,呈现出各异的萌发特性.  相似文献   

3.
在人工气候箱中,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10、15、20、25、30℃)牛膝菊种子的初始萌发时间、萌发率、日相对萌发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指标,研究不同温度对牛膝菊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牛膝菊种子在10℃条件下未萌发.25℃是牛膝菊种子萌发最适宜温度,其发芽率为94.67%,发芽势为84%,发芽指数为22.68,均高于其他温度处理.牛膝菊种子在20℃和25℃萌发速度最快,初始萌发时间为1d,当天就达到种子萌发高峰期.较低温度(15℃)在一定程度上推迟种子的萌发高峰期,但并没有显著降低种子的最终萌发率.较高温度(30℃)不仅推迟种子萌发高峰期,而且也显著降低种子的最终萌发率.牛膝菊具有较强的繁殖特性,对种子萌发温度要求较低,在恒温条件下的适宜发芽温度范围为15~25℃.  相似文献   

4.
温度和PEG浓度对金荞麦种子萌发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发芽温度和PEG浓度对金荞麦种子发芽的影响,主要测定了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三项重要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发芽温度对金荞麦种子以上三项指标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差异,不同PEG浓度对金荞麦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达到了显著差异,而对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没有显著差异。其中发芽温度15℃和5%的PEG浓度是金荞麦种子发芽的较适宜温度和PEG浓度。  相似文献   

5.
以入侵植物粗毛牛膝菊为材料,在观察其种子形态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其在不同埋种深度、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粗毛牛膝菊种子小,长仅为1.3~2.0 mm,具伞形冠毛,利于远距离传播扩散;重量轻,千粒重为0.228 6~0.230 3 g;含水量较低,为5.78%,利于储存。当埋种深度为0~2 cm时,发芽率较高、差异不显著(P0.05);当埋种深度为4~8 cm时,随着埋种深度的增加,发芽率逐渐降低,差异显著(P0.05),且种子的始见发芽时间和发芽持续时间也延长;当埋种深度为10 cm时,发芽率仅为13%,极显著的低于其他处理(P0.01)。10~35℃条件下,粗毛牛膝菊种子虽均可萌发,但在各温度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之间均存在差异,25℃是其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发芽率达97.33%,与15℃(90.67%)、20℃(93.33%)及30℃(96.67%)时发芽率差异不显著,而与10℃(12%)和35℃(52.7%)时差异极显著(P0.01),发芽势(90%)、发芽指数(32)与10℃(0; 0.65)、15℃(57.33%; 19.8)、35℃(34%; 10.82)时差异也显著(P0.05),说明低温与高温都会影响粗毛牛膝菊种子的萌发,同时也推迟其萌发时间且出苗不整齐。  相似文献   

6.
甜荞和苦荞是两种主要的栽培荞麦,为探讨果皮对荞麦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传统生物学测量法测定了不同荞麦品种种子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同时,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比较了不同荞麦品种去果皮和未去果皮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甜荞种子比苦荞种子大,具有更高的千粒重和萌发率,不同品种间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存在差异;不同甜荞(赤甜1号除外)和苦荞品种未去果皮种子的最终萌发率均显著高于去果皮的种子(P0.05),并具有更高的最高日萌发高峰,但不同品种间的萌发动态存在差异。可见,甜荞和苦荞果皮的存在有利于其种子的萌发,实际生产中可直接播种。  相似文献   

7.
为了全面了解新疆苦马豆种子萌发特性,为其繁育和人工种植提供研究基础,研究了光照、温度、NaCl、激素对苦马豆(Sphaerophysa salsula)种子萌发的影响及苗期盐胁迫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苦马豆种子萌发率在光照与黑暗之间无显著差异;35℃为其最适发芽温度;低浓度NaCl(≤0.4%)能促进苦马豆种子萌发,且随NaCl浓度增加,发芽率呈上升趋势,NaCl浓度为0.4%,发芽率高达30%,而NaCl盐浓度为2.8%时,其种子仍可萌发;5μmol/L的IAA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最高,发芽率达33.2%,其次是10μmol/L的2,4-D,发芽率达32.6%,10μmol/L的萘乙酸,发芽率达26.6%,10μmol/L的赤霉素,发芽率达26%;NaCl胁迫下,苦马豆叶片中脯氨酸和丙二醛在60h内均有1个急剧增加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实验以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19种十字花科植物种子作为材料,研究温度、生境、海拔对种子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果荠属休眠率最高,为97.3%;芝麻菜属休眠率最低且萌发开始时间和达到50%萌发率所需时间最短,均为2.6d.各温度下种子休眠率差异不明显,10℃下所有种子的平均休眠率略高,为64.9%;25℃下平均休眠率略低,为49.0%.温度对种子萌发时间影响极显著,相对高温下种子萌发开始时间和达到50%萌发率所需时间较短;海拔显著影响种子的休眠率,平均休眠率随海拔升高而增加,采自相对高海拔下的种子平均休眠率为低海拔下种子的7.1倍,但各海拔梯度下的萌发时间差异不显著;生境对种子平均休眠率的影响显著,采自滩地的物种休眠率相对较高、萌发开始时间和达到50%萌发率所需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9.
果皮水浸出液、盐分对四合木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合木为中国特有种,种群更新困难.为确定四合木果皮水浸出液是否对其种子萌发有影响,分别对四合木种子进行了A处理(带果皮且蒸馏水冲洗)、B处理(剥果皮且蒸馏水冲洗)、C处理(剥果皮且浸出液处理)以及对照组(带果皮)4种处理,结果显示:四种处理种子萌发率有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相比,A处理、B处理显著提高了种子萌发率(P<0.01),C处理显著降低了种子萌发率(P<0.01),4种处理种子萌发率大小排序为B(91%)>A(89%)>CK(70%)>C(30%),显示四合木果皮中存在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另外,四合木生长区域土壤盐分含量高,为确定盐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对四合木无果皮种子进行不同盐分(50,100,150,200,250 mmol.L-1)的处理,结果显示:随NaCl浓度升高种子萌发率降低,NaCl浓度大于100 mmol.L-1显著降低种子萌发率,说明四合木种子为拒盐种子;NaCl溶液处理7 d的未萌发种子转移至蒸馏水中,经不同浓度NaCl处理的四合木种子均能恢复萌发,试验浓度范围内未发现有种子致死现象.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青藏高原特有植物肋果沙棘(Hippophae neurocarpa)种子萌发对不同温度的响应.结果表明:肋果沙棘种子萌发温幅较宽,在15~35 ℃范围内均有较高的发芽率.肋果沙棘种子在温度为15 ℃和20 ℃时发芽率达90%以上,显著高于30 ℃和35 ℃处理的发芽率;生长结束时胚根及下胚轴长度(37.22±2.910,52.41±3.030 mm)也大于30 ℃(33.32±1.313 mm)和35 ℃(23.28±1.641 mm)的长度,表明肋果沙棘种子在较低温度下萌发和生长情况较好.此外,肋果沙棘种子在各温度处理下,1~2 d内开始萌发,4~7 d完成萌发过程,具有迅速萌发的特性.较宽的萌发温幅、在较低温度下的高萌发率以及迅速萌发的特性保证了肋果沙棘能够在低温环境和较为短促的生长季节里顺利完成萌发过程,迅速占有生存资源与空间,这体现出该植物对青藏高原高寒环境的一种生存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1.
从苦荞麦中提取芦丁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采用碱提取酸沉淀加醇类的方法,从苦荞麦中提取芦丁,较好地解决了过滤和干燥难的问题,既提高了收率,又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2.
金荞麦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金荞麦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10种植物病原菌进行抑菌活性筛选研究,结果表明,金荞麦提取物对松赤枯病菌(Pestalotia funereal),玉米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玉米弯胞杆菌[Curvularia Lunata(walk)Boed],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e zeae(schw)],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对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柑橘绿霉(Penicillium digita-tum),镰刀菌(Fusariumsp.)却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吴旗苦荞麦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吴旗苦荞麦粉中蛋白质、脂肪、淀粉、矿物持、维生素等主要营养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陕化的苦荞麦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荞麦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无菌苗下胚轴切段在含不同激素配比的MS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发现在 2. 0 mg/L 2. 4-D与 1. 5 mg/L 6 BA组合时,可100%地诱导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含 1.5mg/L 6BA和1.5 mg/L 2.4-D的激素条件下继代培养1代后转入含2mg/L 6 BA和1mg/L KT的 MS培养基上,计有80%以上可分化出苗。转入0.2mg/L NAA的 1/2MS培养基上则可诱导出根。研究建立了荞麦离体诱导高频率再生植株的实验体系。  相似文献   

15.
采用等位酶电泳技术研究了云南省中北部昆明、富民、宾川3县(市)及四川省西南布拖县境内的硬枝野荞麦(Fagopyrum urophyllum(Bur.et.Franch.)H.Gross)6个天然居群的遗传分化。硬枝野荞麦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较低,Fst值为0.161,居群间遗传一致度(I)和遗传距离(D)的均值分别为0.927和0.0776,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6.
苦荞黄酮及其降血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苦荞黄酮药效学的动物实验的研究,指出苦荞黄酮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在医药、保健品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采用等位酶电泳研究了云南省和四川省西南共五县境内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D.Don)Hara)5个天然居群间的遗传分化,金荞麦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较低,FST值为0.225,居群间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的均值分别为0.9053和0.1005,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利用半薄切片的方法研究了苦荞麦胚乳细胞化过程中细胞壁的来源,发现苦荞麦胚乳细胞的初始垂周壁来源于中央细胞壁内突和细胞板,但未观察到明显的成膜体。胚乳细胞的初始平周壁来自于胚乳细胞平周分裂形成的细胞板。胚乳内层的细胞壁可以由胚也细胞壁分支相接分支相接形成。在胚乳细胞化初期观察到胚乳瘤。  相似文献   

19.
采用等位酶电泳技术研究了云南省和四川省西南共 5个县境内金荞麦 (Fagopyrumdibotrys(D .Don)Hara) 5个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金荞麦居群内维持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多态位点比率为 5 6 .7% ,预期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分别为 0 .2 2 1和 0 .36 3.并对金荞麦与栽培荞麦之间遗传变异作了比较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