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东西部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联关系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济持续增长与科技投入,尤其与R&D投入是密切相关的,定量评价全社会科技投入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的效益,具有较大的价值;中国东西部的科技、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很大的差异,因而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必然存在差异。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建立了5个全社会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联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分别选取上海、重庆作为东西部的代表,得出了各自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进行了比较研究。为中国东西部科技政策、科技规划的制定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理论研究,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次指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科技投入、产业结构、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知识积累及人力资本积累是影响我国R&D经费投入的重要因素。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对影响辽宁省R&D投入因素进行了筛选,得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科技投入和产业结构是影响辽宁省科技投入的主要因素,然后利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对辽宁省R&D投入在不同分位点上各影响因素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政府科技投入的影响较稳定,产业结构对其影响在逐渐增大,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辽宁省R&D投入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采用TOPSIS对科技产出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利用DEA分析了研发人员全时当量、银行贷款、政府与企业科技投入对科技产出的效率,并采用生产函数和面板数据对有无效率损失情况下投入要素的贡献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中国科技投入产出效率总体不高,经济发展水平对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的影响不大。从投入要素的利用效率看,政府科技投入的利用效率最高,企业科技投入的利用效率第二,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的利用效率第三,银行信贷的利用效率最低。由于效率损失,导致政府科技投入的贡献被高估,而企业科技投入的贡献被低估了。科技贷款的利用效率最低,并且弹性系数为负数,深层次暴露了科技金融在信用体系和风险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包含科技金融投入因素在内的道格拉斯投入产出模型,用于分析科技金融和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2000-2018年间的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投入资本、工业劳动力数量、科技金融演变指数为1个产出变量和3个投入变量的原始数据展开实证分析.中国宏观经济的增长,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科技金融投入都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弹性影响因子都是在1%水平下显著.科技金融投入(K)对经济发展(G)的影响, 4类评估得到的道格拉斯影响因子分别是0.267 4,0.271 1,0.256 9,0.288 3,虽然略有不同,但基本稳定在0.25~0.29的这个范围之内,说明科技金融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的R&D经费投入模式与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息息相关.对甘肃省R&D经费投入情况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归纳先进经验,优化本省R&D经费投入模式,为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6.
<正> "近50年国际经济成长的轨迹表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其科技投入呈完全的正相关关系。"河南省经济发展的过程,也基本诠释了这种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的相关关系。一、河南省科技投入现状分析通过对河南省1998年——2002年科技投入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有以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国2003—2012年31省份的R&D经费投入、R&D人员投入与其GDP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发现:科技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相比而言R&D经费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要大于R&D人员;科技的促进作用在不同区域之间呈现阶梯态势,东部地区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在不同省份之间并不相同,而且打破东中西的区域界限。为此我国政府制定科技政策时,不仅要确保量与质的双重提高,而且要因地制宜,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各种措施提高科技经费投入、完善科技人才政策,以便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8.
梁赞 《广东科技》2006,(1):7-10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科技投入强度也将随之持续提高,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但是,科技作为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也存在着要素报酬边际递减的现象,而这也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因此,区域科技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科技资源投入强度,也取决于科技投入的效率。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恰好为上述规律作了一个恰当的注脚:在经济发展初期,随着大量的资本投入,经济飞速发展,但随着产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科技投入的强度也随之提高,而当科技投入的增幅大大超过了经济的增长幅度时,就出现了科技投入对GDP的产出是边际递减的现象。特别地,在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R&D存量的增长速度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R&D存量对GDP边际产出由递减趋势逐渐变为平稳的状态甚至递增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采用CHINGEM模型模拟了区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发展的长短期影响,结果显示:财政科技投入对区经济整体发展的长期推动作用显著高于短期,对以畜牧业(或矿产资源)为主的产业短期推动作用高于(低于)长期,对"金三角"三市经济长期推动作用高于蒙东5盟市;比较经济长短影响,发现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受资源类型、增长级距离、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整体战略等外生因素的约束。  相似文献   

10.
《安徽科技》2005,(1):13-16
改革地市一级科技三项费的投入,建立科技投入作为第一投入的经费保障机制,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意义重大。当前,科技三项经费投入的不足严重制约着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科技的发展,迫切需要省委、省政府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此外,在进行农业科技项目的申报和实施时,科技部门应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避免重复投入.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质量三者之间的空间效应,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2017年期间,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质量和环境规制具有分化现象,科技创新的空间聚集程度则稳步提升.科技创新空间溢出效应显著;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有利于本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却给经济地理相邻省份带来负面效应;两者的协同效应对本省份经济发展质量存在负向的影响,对邻省则具有正向的影响;此外,控制变量人力资本从短时期来看对经济发展质量暂无显著的空间效应,而经济开放则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社会投资对本省经济发展质量有正向的影响,对邻省则存在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风险投资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资金增值服务论”、“创新动力论”、“知识扩散论”等作用机制出发,用线性回归的方法探讨风险投资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风险投资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有正影响,但作用不明显.具体来看主要是中国风险投资发展不够完善,国家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有效的退出机制以及加强对研发成果转化活动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3.
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技术创新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一种技术创新。我国用于绿色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税收激励政策不完善。政府应通过完善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财政、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和市场服务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为绿色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4.
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对促进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规模和结构在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其规模与结构也存在一个大致合理的范围。利用巴罗效率的方法,从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角度对各省市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的规模合理性进行实证分析和判断,根据其结构特征可进行初步解释。研究显示我国地方财政科技支出规模和结构选择上存在较多问题,各地区需要结合本地实际安排财政科技支出水平,中央政府亦应该制定差别化的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政策。  相似文献   

15.
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已成为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科技资源投入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识别科技资源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基本路径与效应,对有效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分别构建科技资源存量、交易效率和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基于2011年—2018年湖北省1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中介模型实证分析科技资源存量、交易效率和区域创新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 湖北省各地级市科技资源存量、交易效率和区域创新能力均存在较大差异;2) 科技资源能够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3) 交易效率在科技资源和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中发挥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优化科技资源投入的规模和结构、完善物质基础设施与优化社会制度环境以提高交易效率继而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孙晓婷  高净鹤  范丹 《科技促进发展》2018,14(11):1092-1098
绿色技术创新是我国实现创新驱动的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本文基于2006—201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绿色专利数据探讨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现状及变化趋势,并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绿色专利同时纳入绿色技术创新评价体系中,对我国各省份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区域差异及提升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由于不断升级的环保法规的相继出台,我国绿色专利总量逐年增加,创新激励效应已初步显现;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地区差异显著,东部地区凭借自身经济发展、研发资金投入等优势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企业是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中坚力量;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但区域间协同创新提升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健全现有专利制度平台,推动区域间及内部绿色技术协调发展,完善激励企业绿色创新活动的环境政策是未来提升我国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中部六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部六省的科技创新能力直接影响中部崛起战略的成败,中部崛起战略实施5年之后,中部地区的科技竞争能力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依然存在,并且有被西部赶超的趋势,其主要原因:中部地区的科技投入不足、科技产出效率不高、科技创新机制存在缺陷。运用密切值模型对中部六省的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和科技创新产业关联指标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中部六省内部科技创新能力的差距,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和改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是中部六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技术创新投资中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政府也应通过创新政策的介入来鼓励和促进企业的创新。由于企业和政府各自效用不同,从而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战略不同,双方对技术创新投资时都本着自己效用最大化的原则,使其在投资决策中二者相互博弈,文章通过一个静态博弈模型分析并试解释某些现实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出发,系统地剖析了环境信息披露、技术创新投入对制造业企业发展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环境信息披露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投入具有滞后性,在短期内不会带来企业发展质量的提升;但技术创新投入对环境信息披露与企业发展质量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基于产权异质性的结果显示,这种正向调节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昆明在提升科技战略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以制度为保障,加强原始性技术创新;以人为本,加大力度建立企业技术中心;重视科技中介机构的作用,加大力度对自主创新进行多元化投入。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昆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但在创新过程中还存在轻人文关怀和团队建设,忽视产业发展的集群效应,没有建立好完整的投融资体系等不足,只有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促进昆明科技战略自主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